米芾书风及思想启发

2020-06-11 03:45吴浩然
艺术评鉴 2020年9期
关键词:米芾

吴浩然

摘要:米芾是在中国书法史上有过突出贡献和深远影响的书法家,在研究宋代书法史的时候,笔者对于米芾的书法和为人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本文将以米芾的书论及相关史料作为基础,分别从师承取法、崇古思想和师古实践等方而进行详细而系统地论述,从而总结出米芾的书风起因及书法思想带给当今书坛的启发。

关键词:米芾  书法风格  书法思想  崇古

中图分类号:J29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59(2020)09-0025-02

米芾初名米黻,字元章,是中国书法史上最具个性和影响力的书法家之一。他的书法不但代表了所处时代的书法水平,而且对后世书坛的发展也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在书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因此他一直都是人们密切关注的对象。笔者在对其书法成就和学思想等方面的研究中对其产生浓厚兴趣,到如今他历史的洗礼,放射出更加独特的魅力,吸引我们对他进行更加深入的研究。

一、米芾的书法风格及师承

(一)米芾的書法风格概述

米芾生活的时代是北宋,北宋时期的书坛风向是推崇创新的,与他同时期的书法名家有苏轼和黄庭坚等人,此二人不但是书法家还是文学家和诗人,在宋代极具影响力。米芾与此二人并列“苏黄米蔡”四大家之中可见其书法成就不俗。而诸多字体中,米芾又以行书最为著名。虽然后世书家对米芾的书法褒贬不一,但其跌宕倚侧、深沉果敢的书风则是为后人一致认可的。从诸多书论中可以总结出米芾的书风特点为:运笔迅疾有张力,用笔果断且决绝,结字倚侧而险峻,章法张弛而布白合理,通篇有着极强的节奏变化,显得动感十足。

(二)米芾的书法师承

米芾自云“壮岁未能立家,人谓吾书为“集古字”,盖取诸长处,总而成之。既老始自成家,人见之,不知以何为祖也。”[1]他说自己学习书法时历经集古字的过程,而我们从历代书家书论中可以归纳出米芾书法的主要师承有:魏晋法书,其中包括钟繇、二王等,而其中以王献之最为尊崇。从米芾的书法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到王献之果敢奔放笔势的影子。唐代书家,其中主要包括柳公权、颜真卿和李邕等人。另外我们可以从岳坷在《宝真斋法书赞》中记载找到,米芾还曾临习过晋武帝、智永等诸位书法名家的作品。最后,米芾在《自叙帖》中还提到他曾师法欧阳询和褚遂良。由此可见米芾学书范围之广简直包古融今,他个人书法风格的形成来源于他广泛的临习。

二、米芾的祟古思想和师古实践

(一)米芾的崇古思想

米芾所生活的北宋是一个推崇创新的时代,不管是书坛还是文坛,都以新为美,最具有代表性的是就是苏轼提出的“出新意于法度之中,寄妙理于豪放之外”和黄庭坚提出的“随人作计终后人,自成一家始逼真”。但是米芾却与此二人背道而驰,他打出崇古的旗帜,提出要学习传统,重视古法,所以他在评价前代的书法作品时常以其是否合乎古法来作为标准。有古法的则美,没有的则是丑。

此外,米芾在自己的书论中有十分明显的卑唐崇晋的观点。唐太宗撰写的《王羲之传论》将王羲之推上“书圣”之位,但是却贬低王献之的书法,这样的行为让米芾很不快,他说“唐太宗力学右军不能至,复学虞行弓,欲上攀右军,故人骂子敬耳。子敬大真超逸,岂父可比也。”[2]

颜真卿学褚遂良既成,自以挑剔名家,作用太过,无平淡大成之趣……大抵颜、柳挑剔为后世丑怪恶札之祖,从此古法荡无遗矣。[2]

怀素少加平淡,稍到天成,而时代压之,不能高古。[3]

由米芾的书论我们可以看出,米芾之所以说颜真卿和柳公权是“丑怪恶札之祖”,是因为他们的楷书“古法荡无遗矣”,同样米芾说怀素的书法“少加平淡,稍到天成”,就是还不够平淡和天成,究其原因则是因为时代所压制,不能高古。米芾认为古法的特征是天真和平淡天成。这些古与天真、率性,都是息息相关的。而米芾所追求的书法最高境界即是平淡天成,在米芾的心中只有魏晋书法是古的,是符合他心中所想的那种自然和天真。而魏晋之后的书法都或多或少失去了古意,其中以唐代的书法尤甚,这也就是米芾卑唐崇晋的原因。

米芾所卑的唐代的书法中以唐楷和张、怀为代表,并不是针对他们,而是以小见大来否定整个唐代的古意。他认为唐楷的笔法太过刻板,顿挫做作,缺乏天真书写的意趣。而张、怀的草书则故作缠绵之势,妖娆造作。在他心里只有晋武帝的草书才是最为精妙的。米芾说他“气象若太古之人,自然淳野之质,张长史、怀索岂能臻其藩篱?”[2]因此米芾把张旭、怀素之草书定义为俗怪丑书。而有率意书写有趣味的则是不俗不丑,比如他说“裴休率意写牌,乃有真趣,不陷丑怪”[1]。至此可知米芾将古和不俗归为了一类。

上述可知米芾的卑唐崇晋的观点事实上是他崇古思想的印证。这里米芾所崇尚的古法不单单指向技法,也指向他自构的一种审美方式和理念。从技法上来说,所谓古法就是魏晋时期书法使用的笔法,是摒弃掉唐楷的呆板统一和顿挫做作的自然的运笔之法,与此同时在书写中还要加以变化,变化要自然率意不可做作。所以唐代的书法已经不在古的范围内了,整个唐代也非古之时代,米芾说怀素书法是因为时代所压制而不能高古也就是这个意思。米芾曾在谈论书写时提出过“笔笔不同。‘三字三画异,故作异重轻不同,出于天真,自然异。”[2]从美学角度来说古法就是平淡天成,自然天真的古雅之趣,米芾在他的书论中也常常用真趣、古雅等词汇来说明那种自然的特征。

由此可知,米芾提倡的崇古思想中所崇的即是魏晋的古法和魏晋风度所展现出的天真烂漫,率性自然。而说到古,米芾认为晋武帝甚至比二王的还要古还要脱俗,他自言观赏晋武帝书法后回过头来看二王的书法顿时觉得有心生尘意,这就不禁让人怀疑,他仿佛在取法上觉得古即是好且越古越好,而这样的思想也就直接影响到他对于取法上的选择。

(二)米芾的师古实践

在书法实践上米芾可以说是嗜书如命了,他学习书法时没有一天停过笔,自言一天不写字就觉得手上生涩,米芾这样成天临习古人书法的目的就在于锻炼运笔的能力,让自己的运笔能力能尽快达到自由之境。而只有多临古帖,学习古法,心中脑中多有累积,才能达到落笔成古的自在境界,才能够掌握古人的笔法乃至精神。米芾自己说他的学书秘诀就是“入学之理,在先写壁。作字必悬手,锋抵壁,久之,必自得趣也。”[2]他言行一致,所以他真趣和自然天成的目的才能够达到。这是他将古化为己用的过程,想要化得自然的方法只有苦练技法这一条道路。

与米芾同时期的文人曾经记载过米芾临古之逼真,就连当时著名的收藏家鉴赏家沈括也会看走眼,米芾甚至还用过自己的临本去换到别人的真迹的事迹,可见他临摹功底有多么深厚。而米芾之所以能够集古出新,自成一家,正是源于他大量的临古,习古,思考古。在米芾熟练掌握了古人的笔法技巧以后,他便能随意使用各种技法和自在的线条去表达和创作,所以大量的书法临习是米芾形成自己的独特书法书风面貌必不可少的用功和经历。

三、结语

从米芾的书法风格形成以及书学思想分析,我们可以得到以下启示:其一,米芾将魏晋书法作为习古的终身的学习对象,他获得的巨大成功众人有目共睹,这告诉我们,想形成自己的书法风格必须从传统的书法入手,抱以崇古尊古之心,认真学习临学。其二,米芾自身独特的书法风格形成离不开他的勤加练习和不断钻研。而当前书坛有一股浊流,轻技法,轻传统,不重视技法锤炼而只追求视觉的冲击力,这样走下来终究穷途末路,在历史中泯灭,古人的毛笔即是日常书写工具尚且勤奋锻炼,我们更没有理由懈怠技法的练习。

其三,米芾虽重视古法的学习,重视魏晋的书法取向,但在学习中能把握重点,取其精华取其糟粕,由此形成鲜明的个人风格。这种便是正确的师古观念,师而不泥,既要掌握古法精髓,更要注重个人风格,即入帖又能出帖,这才是正确且积极的学书观念。

参考文献:

[1]上海書画出版社.历代书法论文选[M].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1979.

[2][宋]米芾.米芾集[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02.

[3]米芾.中国书法全集37·米芾一[J].北京:荣宝斋,1992.

猜你喜欢
米芾
一张纸开悟“笨小孩”
用“心”写字
一张纸开悟“笨小孩儿”
一张纸开悟“笨小孩儿”
宋代·米芾(二)
五两纹银成就米芾
米芾拒石
米芾拒石
在棺材里等死的才子
才子米芾的奇人奇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