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广倾 堵壬臣 闫立
(广船国际总装部)
对于船舶建造起浮过程中所加的数千吨甚至上万吨配载水排放,传统方法是采取潜水泵抽水,存在效率低、周期长、抽水值守人工消耗大、对动能要求高等缺点。现拟利用配载水存在的巨大水压,在船上临时工艺孔安装泄放阀、利用水压重力式放水,并不断改良泄放工装,从而起到快速放水、缩短船坞周期、节能减排、降本增效的目的。过程中得出放水阀选型公式,并在现场给予验证,以指导后续船选型工作。
传统方法一般采用清水队最大功率潜水泵,见图1(型号QY40-38-7.5)流量 40M3/h,扬程38 米,功率7.5KW,同时布置2 台。结合以往经验有效功率为75%,布泵、收泵 两人各半个工,抽水过程两人值守,每次排水时间5~7 天。
拟采用合适的放水工装24 小时连续放水(排水方案见图2),实现缩短排水周期;放水过程实现不耗电,实现节能降耗目的,同时摆脱船上动能恢复的限制,坐墩后即可开展工作;同时充分利用船厂现有资源,不增加额外工装费用,根据现场核验得出泄水选型公式,以指导后续船型放水选型工作。
某30.8 万载重吨散货船半船采取5#货舱加配载水方法:共加5#货舱加水7616 吨压载水,舱内吃水6.69 米,引用公式 T= △/Q= △/9155πr2 H0.5 ,对直径100MM 及150MM 流量进行分析:
排水流速与水柱高成曲线关系:V2=2gH,单位时间流量与管径关系:Q=SV=πr2V,水柱高与存量水成曲线关系:Ht=(△-Qt)/S ,为了减少曲线关系,采取简化计算公式,不考虑过程中的摩擦因素,仅考虑影响流量最大的水柱高度及阀件半径,再通过现场验证公式实用性:流速V 取0.33H 时的流速:
V=(2×g×0.33×H)0.5=(0.66gH)0.5=2.543H0.5
故:Q=SV=2.543πr2 H0.5
T=△/Q=△/3600πr2(0.66gH)0.5
T=△/Q=△/9155πr2 H0.5
上面公式:△:压载水水量,单位:M3
泄放阀半径,单位:M
H:压载水水高,单位:M
T:排水时间,单位:小时
①:直径100MM 泄放阀排水时间:
T100=7616/9155×3.14×0.052×6.690.5=40.97小时折合1.70 天。
②: 直径 150MM 泄放阀排水时间:T150=7616/9155×3.14×0.0752 ×6.690.5=18.21 小时折合0.76 天。
结合现场要求,结合船坞生产需求决定采取直径150MM 泄放阀排水方案。
按设计草图制作工装(见下图3),在阀出水口加装直径150 的弯形钢管,减少水流对船体的冲击力,同时使用软管驳接到外板工艺孔处,过程充分利用产品船现工艺孔布置及现有的闲置材料,不增加额外的工装费用。
制作完成后对焊缝外观检查合格后进行冲水试验,压力不小于0.24MPa,持续时间不小于15min。
该船半船坐墩后,打开泄放阀,开始通宵放水(放水情况见图4),共用时18.5 小时。比公式核算的18.21 小时多出0.29 小时,但基本达到预期目的,之后同型船又起浮作业两次,都重复利用了之前制作好的放水工装
表1 两种方法能效对比表(3 次合计)
图1 潜水泵
图2 排水方案草图
图3 排水工装现场制作
第二起浮,加注压载水12068 吨,水深10.12米。放水时间23.47 小时,第三次起浮加注压载水17282 吨,水深14.22 米,放水时间28.38 小时。三次放水都取得了明显的缩短时间,节能减排效果。
图4 现场排水情况
某30.8 万散货船半船起浮,排水时间:7616/(40×2×0.75)=126.9 小时,24 小时连续运转约消耗5.5天,运转台班:126.9/8=15.86 工班,消耗电能:126.9×7.5×2=1903.5Kwh,值守定额:126.9×2×20=5076元,布泵、收泵定额:2×4×2×20=320 元(固定),人工费用合计:5076+320=5396 元
同样可以核算出第二次若采用潜水泵排水时间=201 小时,运转台班=25 工班,消耗电能=3015Kwh,工人定额=8360 元 ;第三次起浮排水时间=288 小时,运转台班=36 工班,消耗电能=4320Kwh,工人定额=11550 元,能效对比见表1。
T=△/Q= △/9155πr2 H0.5
上面公式:△:压载水水量,单位M3
r:泄放阀半径,单位M
H:压载水水高,单位M
T:排水时间,单位H
通过三次半船起浮验证,基本验证了泄放阀选型公式的适用性,同时实现缩短放水时间84.92%,节约电能9613Kwh,节约人工成本25262 元,实现了高效放水的及节能减排的目的,减少了船坞周期,有效促进快速搭载。接下来继续在其他型船使用工装放水,同时在放水过程中加密监控点,定时记录水位,持续改进排水管,让工时核算更加准确,放水作业更加安全可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