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 典 荣 王 高 万 东 升 李 佶 莲
(1.江苏第二师范学院物理与电子工程学院, 江苏南京 211200;2.江苏第二师范学院 江苏省师干训中心, 江苏南京 210013;3.江苏第二师范学院教务处, 江苏南京 211200)
当今社会,科学技术飞速发展,基于“核心素养”理念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与时俱进,这给教师教育带来了较大的冲击。师范院校在修订学生培养方案时,不断将新理念、新技术引入教师教育课程中,这些理念和课程的加入,在丰富了教师教育课程体系的同时,也引出了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在新形势下,教师教育的核心内容是什么?这不但关乎教师教育的基础,同时直接影响着我国教师培养的方向和质量。构建师范生核心素养,使其具备适应现代和未来基础教育发展所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然而,师范生核心素养涉及内容纷繁复杂,是关系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多方面要求的结合体,目前对其进行全面论述的研究成果较少。本研究从核心素养的角度出发,采用德尔菲法和问卷调查法相结合的方式研究了师范生教育的“核心素养”内容,深入分析了“培养学生未来成为一名合格教师,师范教育阶段应注重培养师范生哪些关键能力和价值观念”这一核心问题。本研究所运用的研究方法给这类复杂问题的解决提供了重要启示,研究结论为有效提高教师职前培养和职后培训效果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
德尔菲法(Delphi method)是指由研究者拟定调查表,按照指定程序通过函件和电话征询专家组成员意见,专家组成员之间通过研究者的反馈材料匿名地交流意见,经过若干轮的反馈(一般三到四轮),专家组成员的意见逐渐集中,最后通过对每位专家个人观点进行相关数据的处理,建立共识,从而获得统计意义上的专家集体判断结果。德尔菲法的基本原理来源于“对未来做出主观推测时,几个人的智慧要胜过一个人”[1][2]。德尔菲法能够很好地整合专家的观点,建构具有代表性的观点集合,解决特定的、复杂的、真实世界的问题。
在应用德尔菲法进行研究的过程中,通常用“共识度”和“稳定性”作为研究完成的判断目标。由于师范生素养的内容十分丰富,为了使师范生核心素养的研究更突出“核心”二字,在我们进行的三轮调研中,每轮的“共识度”和“稳定性”的判断标准不尽相同,但价值取向是一定的,下文会做具体介绍。
专家组提供观点和数据来源,对整个研究过程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目前对于专家组的最佳人数设定没有公认的标准,通常可接受的人数范围在15~25人之间。
由于研究对象是师范生“核心素养”,为此我们确定专家组选择的范围为:(1)中学在职且具有正高级及以上职称的教师;(2)从事教师教育且具有教授职称的高校教师,最终16名符合要求的专家同意参加本次德尔菲研究,其中具有正高级职称的中学教师14名,从事教师教育研究的高校教授2名。这16名专家非常关注我国的基础教育和教师教育,对我们的研究表现出极大兴趣,这在很大程度上保证了研究的有效性。
研究共进行了三轮问卷调查,持续时间约为6个月。前两轮问卷的发放和回收以邮件和电话的方式进行,以专家参与为主,属于德尔菲法。第三轮问卷调查采取网络问卷调查的方式,参与人数超过两百人,包括师范生和有10年及以上工作经验的中学高级教师(包括专家组成员),属于普通问卷调研法。所有调研都以匿名的形式进行,被调查者之间并不知道彼此的身份信息,以保证被调查者可以自由地、无压力地、无影响地发表意见。
“核心素养”概念具有很强的综合性和发展性的特点,目前世界上各地区和国家对其还没有统一的概念和解释,但对核心素养本质的理解几乎达到了一致,我国的林崇德教授将核心素养定义为:“核心素养是学生在接受相应学段的教育过程中,逐步形成的适应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与关键能力,是关于学生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多方面要求的结合体”[3]。这一定义较为全面地描述了核心素养的本质。师范生核心素养属于核心素养下的一个分支,套用核心素养的定义,可以将其理解为:师范生核心素养是学生在接受教师教育的过程中,逐步形成的适合教师终身发展和教育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与关键能力,是关于教师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多个方面要求的结合体。为了能够准确地体现师范生核心素养的内涵以及专家对于师范生核心素养的理解,初始调查问卷采用的是开放式的主观题形式,具体问卷问题如下:(1)引言:简单介绍在当今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的新形势下师范生面临的挑战,引导被调查者从核心素养的角度思考教师教育的目标和任务。(2)提出问题:结合工作经历,谈一谈成为优秀的中小学教师所需要的核心素养。
2018年9月16日,我们以电子邮件的形式向16名专家发放了第一轮德尔菲研究的调查问卷。10月20日得到了所有专家的回复。16位专家分别提出了3~10项教师应具备的核心素养内容。经过整理,按照提及次数进行统计,我们认为提及两次及以上的内容应该是专家较为重视的因素,代表了第一轮调研的“共识度”和“稳定度”,整理结果如表1所示:
表1 专家视角下的师范生核心素养内容统计
由于调查问题具有开放性,调研得到的观点比较分散,为了使调研结果的描述更具准确性,分类更为科学,我们查阅了近几年国家出台的关于教师教育的相关文件,主要包括:2011年10月颁布的《教师教育课程标准(试行)》、2014年颁布的《教育部关于实施卓越教师培养计划的意见》、2017年10月份颁布的《中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等。参考这些文件中对教师教育内容的分类和描述,通过整合专家观点概括了11项师范生核心素养内容。这11项内容与专家组调研结果的对应关系如表2所示:
表2 参考国家教师教育要求的专家意见分类
这11项内容涵盖了专家提及两次及以上的所有观点,并对其做了更为准确的描述。对于专家提及一次的观点,如:人格魅力、乐观、身心健康、人文(科学)素养、信息素养等内容则需要在第二轮调研中予以论证。
2018年12月4日,我们将整理出的11项内容和专家在第一轮调研中提及一次的内容编订成第二轮的问卷内容,发放给专家进行讨论。2019年1月26日问卷收回,16名专家都参与了第二轮的研究,问卷回收率为100%。第二轮问卷内容包含两个部分:(1)第一轮11项内容的评议。要求专家对第一轮观点提炼出来的11项内容进行等级评分。评分采用的是五点式李克特量表的形式。(2)对第一轮11项内容进行增减建议。我们将第一轮中提及一次的内容提供给专家,请他们进一步确定其重要性,决定是否纳入师范生的核心素养体系。
对于评议内容,结果显示,没有专家提出删减的意见且11项内容的平均分都超过了4分,标准差小于1(如表3所示),这说明80%以上的专家认同这11项内容作为师范生核心素养体系内容,尤其是对“教师职业道德”这一项,专家组全部认同,意见统一。
表3 师范生核心素养内容调查统计表
注:*内容为后期增加内容
对于增添内容,我们认为超过半数的专家认可即可纳入师范生核心素养内容体系中。有8位专家认为前面提及一次的人文(科学)素养也应纳入师范生核心素养内容体系,理由是不论理科师范生还是文科师范生都应具备较为全面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才能胜任未来教师的工作;有9位专家认为信息素养也应是师范生必备的素养之一,理由是现代社会信息技术高速发展,作为未来教师应具备较高的信息收集、处理、应用和创新能力才能有效地利用各种资源提高教学效率。除了人文(科学)素养和信息素养两项内容,其他第一轮调查提及一次的内容且没有达到半数及以上专家的认可,因此不纳入师范生核心素养体系中。
根据专家组的意见,我们将“具备综合的科学素养和人文素养”“具备信息素养,能够适应和促进当今信息社会的发展”两项内容加入表1中,并将调查分析结果再次发给专家,请他们对新增的两项内容进行打分,两项平均得分分别为4.21和4.43,标准差也小于1,这说明新增的两项内容也得到了专家组成员的认同。
整合专家组成员以上意见形成了师范生核心素养内容的13项内容,并将以此作为第三轮调研的内容。
3.第三轮问卷调研——名教师(1)为了区别于一般教师概念的使用,本文对第三轮问卷调研中邀请的具有10年以上教学经验、具备高级及以上职称的教师(包括前期参与调研的16名专家)称为“名教师”。与师范生观点的比较
考虑到师范生作为未来教师的主体,他们对师范生核心素养也有着自己的理解,为此第三轮问卷调研,扩大了调研范围,邀请了在职教师和师范生共同参与,利用网络问卷的形式,题目由打分式改为排序式,这样更能显示各项调研内容被关注程度的差别。2019年寒假期间,我们将前两轮调研提炼出的13项师范生核心素养内容编辑成网络调查问卷,发放给在校的大学三、四年级师范专业学生和具有10年以上教学经验、具备高级及以上职称的教师(包括前期参与调研的16名专家)进行填写,要求他们从13项师范生素养内容中选取至少1项、最多10项教师教育必需的内容,并依照重要性进行排序。在回收的有效调查问卷中共有104名名教师和108名在校高年级师范生参与了问卷调查。在数据处理上我们采取了记分法的方式,基本计算公式如下:
选项平均综合得分=(∑频数×权值)/本题填写人数
权值设置规则由选项排列的位置决定,因为有13个选项,排在第一位的权值为13,第二位权值为12,第三位权值为11,依此类推,未参与排序的选项得0分。平均综合得分反映了综合排名的情况,得分越高表示综合排序越靠前。
调研结果如表4所示,表4中参与排序比例是指被选入10项师范生核心素养内容的次数与总人数的比值,即表示认同该项为师范生核心素养内容人数的百分比。
表4 名教师和师范生调查结果统计
我们对13项内容的平均得分进行了独立样本t检验,13项综合得分的||<0.05(d=200),表明名教师和师范生对这13项的关注程度没有显著性差异。但从分值、排序和参与排序的百分比上可以看出名教师和师范生对这13项内容的理解存在差异,主要体现在:
(1)分值上,除“具有自我发展的意识,了解教师发展的途径,有自我学习和终身学习的能力”和“具备综合的科学素养和人文素养”两项外,其余11项名教师给出的分数均高于师范生。分值差异最多的有两项,一项是“具有表达、沟通、信息技术等教学能力,保证教学目标顺利实现”,名教师给出了6.13分高出师范生给出的5.08分,另一项“具备综合的科学素养和人文素养”选项上,师范生给出了4.19分高于名教师给出的3.30分。
(2)排序上,差异最大的一项是“具备综合的科学素养和人文素养”。名教师将其排在最后一位,而师范生将其排在第10位。除此之外,名教师对“理解学生成长规律,尊重学生,乐于善于创造条件和机会促进学生发展”“具备信息素养,能够适应和促进当今信息社会的发展”“掌握教育学、心理学理论和教学法知识,并能在教学中加以应用”“具备教学研究和创新能力,理解并促进教学改革”这四项的排序都先于师范生。而师范生对“理解课程标准,能够树立科学合理的教学目标,设计教学”“具备综合的科学素养和人文素养”两项内容的排序先于名教师。
(3)从参与排序比例来看,虽然名教师和师范生都有10项内容参与排序的比例超过了50%,但主要差异表现在“具备信息素养,能够适应和促进当今信息社会的发展”被50.96%的名教师选入师范生核心素养中,而师范生将其纳入核心素养内容的比率只有48.1%;“具备综合的科学素养和人文素养”被56.5%的师范生选入师范生核心素养的范围内,只有47.12%的名教师认为该项应为师范生的核心素养。
综合名教师和师范生调查结果的差异可以总结出,名教师比较注重“教学能力”“尊重学生”“信息素养”“教学创新”等与实际教学相关的内容,而师范生则更注重“自我发展”“综合素养”等与知识能力培养有关的内容。
表4中有9项内容同时被超过半数的名教师和师范生选择参与到排序中,分别为“理解教育的意义,理解教师职业道德,热爱教育事业”“理解课程标准,能够树立科学合理的教学目标,设计教学”“具有自我发展的意识,了解教师发展的途径,有自我学习和终身学习的能力”“具备正确的学科理念,关注学科发展,理解所教学科的发展历程和对人类发展的意义”“理解学生成长规律,尊重学生,乐于善于创造条件和机会促进学生发展”“具有教学组织能力,使教学设计顺利实施”“具备扎实的学科知识和学科能力”“具有表达、沟通、信息技术等教学能力,保证教学目标顺利实现”“具有德育能力,能够结合教学进行德育工作,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这说明名教师和师范生对这9项内容纳入师范生核心素养体系中达成较为一致的意见。
值得深思的是,在所有选项中,名教师和师范生都将“掌握教育学、心理学理论,教学法知识,并能在教学中加以应用”“具备教学研究和创新能力,理解并促进教学改革”这两项内容排在了后面且低于半数的被调查者将其纳入师范生核心素养体系中。
我们将调查结果整理后发给专家组成员,请他们针对名教师和师范生的调研结果差异以及师范生核心素养的具体内容发表意见。16位专家中的14位进行了回复,他们一致认同将选择超过半数的9项内容纳入师范生核心素养体系。对于名教师和师范生调查结果的差异,14位专家的意见基本一致,具体整理如下:
(1)“掌握教育学、心理学理论,教学法知识,并能在教学中加以应用”选项没有得到重视并不是说明教育学、心理学理论和教学法知识不重要,而是被调查者没有意识到其重要性,教育学与心理学理论是进行教育教学的基础知识,隐含在实际的教学设计、教学实施和教学评价的过程中,应该被纳入师范生核心素养的体系中。
(2)“具备教学研究和创新能力,理解并促进教学改革”这一内容排在后面,这是因为进行教学创新和促进教学改革是教育教学中较高层次的活动,需要丰富的教学经验作为基础,在教师职前教育阶段提出教改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要求有些超前,但要注重对师范生创新意识的培养。
(3)名教师关注与实际教学相关的内容,而师范生关注知识能力发展的内容,这是因为两者站的角度不同,师范生处在教育理论积累、教学技能养成的阶段,自然对知识的重视高于对教学实际的重视,而名教师与实际教学接触较多,其对教学的关注程度相对高于师范生。
通过进一步与两位专家面谈,与6位专家进行电话沟通,最后确定参与排序比例超过半数的9项内容,加上“掌握教育学、心理学理论和教学法知识,并能在教学中加以应用”一项内容,共10项作为师范生核心素养的内容。达成共识的10项核心素养内容具体描述了师范生培养的关键,我们将其进一步归类为四大领域,并对10项内容进行了高度概括,如表5所示:
表5 师范生核心素养内容体系
本次研究运用了德尔菲调查法和普通问卷调查法相结合的方式收集名教师和师范生对师范生核心素养的观点,并得出了具有共识性和权威性的研究结论。
本研究得到了名教师和师范生对“师范生核心素养”这一问题达成共识的观点,具体内容见表5。这10项内容与国家颁布的《教师教育课程标准(试行)》和《中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的内容在很大程度上保持一致,同时考虑到时代的特点,更突出了师范生培养的核心内容,为师范生培养的高效实施提供了重要参考。
研究方法上采用了两种调查相结合的方式。师范生核心素养是一个不断发展的概念,直接影响着未来教育的面貌,应使研究结果能够对教师教育的现在及未来有重要参考价值,同时尽可能地具备权威性,克服主观性,德尔菲法是一个较为理想的研究方法。这种研究方法可以在专家经验集合的基础上,提出符合我国国情的师范生核心素养内容。此外,德尔菲法与普通问卷调研法结合可以将专家的观点放在更为广阔的范围进行检验,使研究结论更具普遍性。这两种研究方法相结合的研究形式可以为很多教育问题的探索提供参考,尤其是那些具有未来性、发展性、主观性以及结论要求具备权威性和普遍性的问题。
研究结论上,利用德尔菲法和普通问卷调研法得出的涉及四大领域的10项师范生核心素养内容是经过专家反复考量和评判得出的,并且经过了名教师和在校师范生的认可,丰富了我国教育体系中核心素养的内容。这10项内容构成了一个从思想到行动、从理论到实践的有机整体(如图1所示),可以通过相关课程与专业培养和职业培训结合起来,指导和引领教师教育课程改革和实践,成为我国教师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图1 师范生核心素养内容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