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 洪, 谌洪星
(六盘水师范学院旅游与历史文化学院, 贵州六盘水 553004)
自2009年国家出台有关政策引导部分高校向应用型转变以来, 地方高校都在想方设法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相对于综合性或研究型大学, 虽地方高校确定了应用型办学定位, 但在硬件、 软件资源上存在许多局限和不足[1].经过10年探索, 在琳琅满目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方式方法中, 通过实践教学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已成为地方高校专业发展的共识[2].
六盘水师范学院地理科学专业2012年9月开始招生, 2015年3月率先开展黔桂两省跨区域的实践教学改革探索, 打破了专业实践教学在管理和经费使用上的局限[3].2017年12月以来, 地理科学专业实践教学研究相续获校级综合改革试点、 卓越教师培养、 教学团队建设等立项.研究以地理科学学科核心素养为指引, 在修订人才培养方案、 调整课程设置、 校外实践教学改革等方面开展了卓有成效的探索.
根据学校“以需求为指引, 以学生为中心, 以质量为根本”的办学理念, 将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焦点放在地理科学专业的“学科核心素养”上, 强调专业培养既要注重扎实的基础知识, 还要注重深厚的科学素养和较强的实践动手能力.近年来, 学院以“厚基础、 宽口径、 强素质、 重实践”为目标, 培养学生的人地协调、 区域认知、 综合思维以及地理实践能力; 通过实践教学, 培养构建知识、 迁移知识的能力.经过实践探索, 对标中山大学、 北京师范大学和南京师范大学等国内一流大学地理科学专业实习, 构建了“1331”地理科学专业校外综合实习模式(图1).
图1 地理科学专业“1331”校外综合实习模式
“1331”教学实践模式的基本含义是: 前面的“1”, 是以地理学科核心素养为指引, 涵盖人地协调观、 综合思维、 区域认知和地理科学实践力;中间的两个“3”分别指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两个层面.其中,教师的“教”指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三项举措: 完善实习方案, 优化实习内容; 加强实践教学过程管理; 提升指导教师自身素养.学生的“学”指实习过程的三个环节: 利用互联网优势, 实时查看实习任务卡, 明确实习目的; 发挥微信的功能, 展示学习过程、 学习收获与感悟; 实习结束后, 开展形式多样的汇报活动.最后的“1”指学生发展的目标, 所有的教与学都指向发展学生能力.
自2015年3月起, 六盘水师范学院已连续开展了五届地理科学专业学生的实习.我们紧密结合地理学的综合性、 区域性和实践性的特征, 根据黔桂两省地质地貌、 景观成因、 城市基础设施(建筑、 交通)差异以及饮食文化、 民族文化特色、 旅游景区打造等总结了32个方面实习内容(见表1), 不断强化自然地理与人文地理交叉融合的实习内容体系.
表1 地理科学专业校外综合实习点、 实习内容与对应课程
每届实习都以学生评教、 指导老师自评和第三方评价(主要是承担交通和食宿按排的旅行社)结果来衡量实习效果.强化实习指导教师培训, 打造“科研+教学”的协调发展的师资队伍.指导老师利用外出参加研讨会和考察的机会, 与广州大学地理科学学院、 南宁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 贵州师范大学环境科学学院等专家讨论地理科学专业的校外实习事宜, 同时向专家介绍地理科学专业校外综合实习改革的做法, 咨询有关专家的意见和建议.以学生“学”为中心的实践教学对教师的教学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学院通过提前走访实习地、 到同类高校请教、 邀请指导等多种形式, 提高实习指导教师的能力.为了方便学习, 指导教师根据实习大纲、 实习点及学生的知识储备情况, 精心编制了实习任务卡.指导老师每天实习开始之前, 通过班级微信群、 QQ群进行推送, 学生查看后或实习过程中有疑惑可以更好地与同学、 老师进行讨论, 提高了实习和目的性.另一方面通过微信朋友圈展示学习过程、 收获与感悟, 将过往纸质笔记变为电子笔记, 展示地理科学现象, 分析地理科学成因, 达到信息共享之目的.
实习结束后, 围绕地理科学想象和成因汇报感悟, 开展形式多样的“我的实习故事”汇报.如以“地质地貌差异”“旅游景区发展”“城市基础设施比较”“居民生活”为主线, 分章节撰写实习报告, 突出地理科学学科的综合性.
地理科学专业综合实习改革紧随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发展脚步, 成效显著.六盘水市教育科研院、 曲靖师范学院的地理科学专业老师以及南宁师范大学、 贵州大学、 凯里学院的地理专业专家都对“1331”模式给予认同, 彰显了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与区域资源环境特征良性互动的创新优势.模式紧扣地理学核心素养、 兼具培养卓越地理科学教师的人才培养目标, 为地方本科院校同类专业提供了可借鉴的实践范式.
把地理科学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总体定位于乡镇从事地理科学教育教学的应用型人才, 强调要以“厚基础、 宽口径、 强素质、 重实践”为目标, 为西南地区特别是贵州省培养合格的中学地理科学教师.为使这一人才培养理念符合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 研究强调以地理科学学科核心素养为指导, 构建了教与学共同推进的实习管理模式.围绕以促进学生发展为中心, 构建了“任务驱动, 微信展示, 汇报故事”的学习环节, 激发了学生运用知识、 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兴趣, 提升了学生的学习效果.从学生“学”的教育理念出发, 通过构建合理的实习内容, 建立以学生评教、 指导老师自评相结合的实践教学质量评价机制, 形成了以任务卡、 朋友圈、 小组讨论等实习过程激励的实习新格局.根据地理科学专业发展及就业现实, 从综合实习阅读任务卡、 微信成果展示以及集体汇报交流等环节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 表达能力, 以及分析人地关系、 解决实际问题能力, 为今后从事教育教学工作奠定了基础.
地理科学专业的特殊性需要进行综合实习, 地方高校的差异化发展要求进行专业建设创新, 本文既是对地理科学专业多年来实习工作成效的总结与反思, 也是对地方高校地理科学专业内涵建设的探索, 根本目的是为了提升人才培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