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梦玥
(湖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湖南长沙 410012)
瑶族主要分布在广西壮族自治区和湖南、云南、广东、贵州等省。瑶族现有人口213.4万人,而花瑶族是瑶族的一个分支。花瑶族主要分布在湖南省溆浦县与隆回县交界处,约有1.2—2万余人。花瑶是一个独特的族群,由于他们没有文字,所以语言和挑花成为了他们的交流工具。“挑花”是花瑶民族服饰的独特手法和具有记录功能的技艺。著名文学家沈从文先生称其为“世界第一流的挑花”。
早在汉代以前,花瑶挑花就已经兴起。《隋书》中记载“长沙郡杂有夷蜒,名曰莫瑶”“其女子蓝布衫,斑布裙,通无鞋履”等,其中的记载与今日花瑶服饰高度吻合:多彩交缠的头巾,上衣为纯度较高的蓝色圆领布衣,而腰上则系着带有花瑶挑花独有的彩带,下身着五彩的挑花筒裙,系着带有挑花的绑带[1]。其中筒裙后片的底为藏青色,上面的图案则用白线挑出,而用白线勾勒出的挑花图案就是挑花的精髓,反映了花瑶的民族文化意识。
明洪武元年,花瑶自洪江迁移并定居隆回,他们照着山上绿色花朵临摹挑刺成挑花服饰,这“绿色花朵”就是流传至今的花瑶挑花基本图案“干杯约”。花瑶挑花最大和最令人敬佩的特点就是不起稿,所有的挑花图案都是花瑶姑娘根据对事物的感受,一针一线直接刺绣而成,每一个图案都是独一无二的。
解放后,花瑶人民翻身做主人。由于花瑶人民用挑花来记录花瑶族的历史,赋予挑花记录功能,“文化大革命”时期,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视为陈规陋习和“四旧”“迷信活动”,花瑶文化也受到冲击,面临着被当作“四旧”破除的危机,花瑶女子大多改穿汉装,挑花艺术的发展也一度受到限制。
改革开放后,花瑶迷人的传统文化,再次引起关注。近几年,花瑶传统文化得到了更好的发展,独特的“文字”——挑花艺术,被更多的人关注。挑花成就了花瑶,成为了记载该民族历史文化的重要载体,被中国美术馆等众多馆场珍藏。隆回县虎形山瑶族乡也被湖南省文化厅命名为“文化艺术之乡”[2]。
图1 花瑶古寨挑花老人的挑花作品
1.2.1 当地人和网民缺乏对花瑶挑花的认知 通过对隆回县虎形山瑶族乡崇木凼村村委会的采访,了解到花瑶族现存人数仅4 000多人,留在花瑶古寨的人更是屈指可数。很多当地的孩子被送去城市里接受更好的教育,所以不会留心观察并学习传承花瑶挑花的技艺,也很少有人意识到传承家乡文化的重要性。
通过网上近两百人的调查情况,各年龄段对花瑶挑花的关注程度展开调查,分析得出,中年关注花瑶挑花的人数占其总人数的68%,而青年的关注人数仅占26%。其中,青少年对花瑶挑花的关注程度趋近于零,青少年的知识信息大部分来自于中小学教育,可知中小学教育中缺乏对花瑶挑花知识的传授。处于18-25岁年龄段的青年关注人数占该年龄段总人数的33%,相对于青少年较为乐观。而该年龄段青年的知识信息大部分来自于高等教育。
据调查,被誉为瑶乡的“挑花之王”奉雪妹在许多大学进行讲授,传承人的讲授使花瑶挑花的传承在高等教育方面相对乐观,所以不仅要改善青少年对于花瑶挑花这一非遗项目的关注问题,更要重视培养中小学生对花瑶挑花的认同感。
1.2.2 当地传承人的动态及诉求 据当地人说,近几年的发展与以前相比较快,这几年花瑶挑花等非遗项目带领着花瑶人一起登上了艺术殿堂,走向了全国甚至全世界,吸引了众多投资人,在5位投资人还有政府的大力支持下,花瑶成为名副其实的艺术之乡。
近几年,花瑶传承人也成为了乡人的骄傲。2007年被国务院认定为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奉雪妹,2017年11月起受聘于湖南工艺美术学校,2018年7月起受聘于湖南大学“国家艺术基金项目”花瑶挑花培训班,2018年10月起受聘于邵阳学院艺术设计学院“非遗进校园”花瑶挑花项目首席专家,还在隆回县思源实验学校职业中专技术学校、九龙学校等学校讲授花瑶挑花。
图2 花瑶古寨的挑花老人
但仅凭奉雪妹的个别讲座来改善花瑶挑花传承的现状是远远不够的。对于当地传承问题,由于口传身教等各种原因,传承的“断层”问题渐渐凸显。笔者在调查过程中遇到了一位技艺高超、为人和善的传承人,她给笔者展示了正在制作的挑花(图1),传承人三番五次检查作品是否平整,是否工整好看,这种精益求精、追求完美的精神,正是需要传承的精髓。所谓传承,技艺是一方面,更为重要的是精神传承。这正是生活在快节奏都市生活中的当代人普遍所缺乏的精神。当地人提到,关注挑花的人不多,希望社会能够多多宣传,多提供一些传授技艺的平台和机会,带动当地的经济,让他们的孩子能够接受更好的教育。
在当地见到的传承人大多是年迈的老人(图2),这些老人技法纯熟,而当地年轻人的技法远不如老人,大部分年轻人不会挑花。传承人对自己地域的文化重要性和自身的艺术素养,也没有过多的重视和在意,大部分传承者没有精力和意识注重自身的艺术修养。所以,应采取措施来提高当地的年轻传承者的艺术修养,让年轻传承者向老一辈传承者学习技法与精神,成为技法与精神并存的传承者。
1.2.3 外地游客的了解及感兴趣程度 通过对当地游客和当地人的走访,笔者了解到游客来当地主要为了感受花瑶族的人文环境、自然环境。在当地设有摄影基地,吸引外来游客以及摄影爱好者。有一部分游客是对花瑶挑花等非遗项目感兴趣进行田野调查,并进行学术研究。
通过网上近两百人的数据收集,有65.85%的人不了解花瑶族,68.33%的人不知道花瑶挑花,所在地开设课程情况也不乐观,仅有11.67%的人所在的地区开设了相关课程。可观的是,媒体信息被55.83%的大众了解。因此,我们可以利用网络进行宣传。对于花瑶挑花课程的学习,大众并没有过多的热情,而67.5%的人对挑花的周边产品及旅游感兴趣,有65%的人有意前去并购买。因此,对于当地的体验项目开发和产品的开发还要加强,借助网络开设网店,让更多的外地人对花瑶挑花产生兴趣,吸引更多的外地游客。
2.1.1 花瑶挑花色彩特征 瑶族好五色衣裳,在色彩上采用我国传统的青、黄、赤、白、黑五色[4],瑶族居民一直遵循这一传统,在服装的主体上以及衣袖装饰头饰搭配以及挑花的丝线上持续沿用五色装饰[5]。瑶族的五色衣裳是一种主观的图式符号,是民族兴衰的历史文化赋予的民族情感和文化理念,体现了民族的存在和价值。
2.1.2 花瑶挑花的形式语言 花瑶挑花的图案经过历史文化的积累沉淀,记录了瑶族图腾崇拜和文化风俗。比如,瑶族人由于历史原因,为避祸而将古树视为保护神,树纹样是神灵的化身;瑶族人将蛇作为图腾崇拜,蛇纹样代表生命力顽强[6];花瑶挑花具有鲜明特色的图案,具有历史记录的功能,是值得传承继承发扬的传统技艺。
2.1.3 花瑶挑花的人文思想 花瑶挑花图案的纹样是瑶族人民对生活愿景的物化表现,是包含着瑶族人信仰、愿望、崇拜的心理语言。图案纹样充满神秘色彩,纹样的形成由眼到心,凝聚着每一位花瑶女子对现实生活的认知和愿景。象征人和自然和谐统一相互成就,包含了人与自然相互融合“天人合一”的人文理念。
2.2.1 变形手法
(1)简化:将描绘对象简单化轮廓化,去掉复杂的细节,仅留下主要轮廓以及样式。
(2)夸张:将事物本身的特点,夸张化,突出特点进行变形。一般的夸张是与其他元素或者特点进行结合,而花瑶挑花的夸张变形是向着更自然、更生动的方向发展。没有任何统一规则。
(3)归纳:花瑶挑花独特的几何法变形,是由于受到材料的限制。花瑶姑娘在藏青色经纬布上挑花,横横竖竖形成无数的小格子,姑娘们用针线挑出“x、v”等行针形式[4],把复杂的形状全部归纳成整齐的几何图案,使花瑶挑花具有装饰艺术感。
(4)寄托:挑花人在挑花过程中寄托着自己美好的心愿,通过对现存的物体做主观的形象加工,将自然界中的不可能,组织在同一画面中呈现,以满足人们对“圆满”的精神追求[4]。它的纹样造型相较其他民间美术来说,具有更多自身的特色。所以,花瑶挑花是中国传统民间美术的一个奇迹。
(1)反复:花瑶挑花中同一纹样往往重复有规律出现在画面中,从而产生富于统一感的节奏美。花瑶挑花纹样的反复使得画面赋有节奏感和韵律美。
(2)连续:多为二方连续,二方连续当中不仅仅有最常见的水平式二方连续,还有波浪式一整二破式。二方连续也是平面设计当中构成的基本原理,在视觉方面让人舒适易懂,有极强的装饰性作用和强调作用。
2.2.3 形式美法则 形式美法则体现在各种关于美的领域,当然在花瑶挑花中也不例外,在花瑶挑花中的形式美法则特点分为三点:变化与统一、对称与平衡美、节奏和韵律美,运用二方连续等方法进行组织排列,最后形成的图案纹样疏密有序富有节奏感与韵律感,符合形式美基本法则[7]。
在当地进行走访和调查,了解到很少有人认识到花瑶挑花濒临断代的现状,由于大多数花瑶人都去外地打工,在花瑶古寨留下的人屈指可数。所以更不会留心观察并学习传承花瑶挑花的技艺,当地人也很少有人意识到传承家乡文化的重要性。
通过网上近两百人的调查情况,分析得出仅有31.67%的人知道花瑶挑花,青少年对花瑶挑花的关注程度趋近于零,可知花瑶挑花文化缺少大众认知。所以,不仅要改善青少年对于花瑶挑花这一非遗项目的关注问题,更要重视培养中小学生对花瑶挑花的认同感,防止花瑶挑花文化形成断代。
花瑶挑花文化由于口传身教的限制性,导致当地缺乏挑花的认同者和传承者。花瑶挑花遇到了发展的瓶颈,濒临失传状态。老一代挑花妇女相继去世,隆回县花瑶古寨里个别年迈的老年人能够熟练地挑花,而青壮年一辈几乎全部外出打拼,留在寨子中的还有最年轻的一辈只有极个别的练习过挑花,对挑花更是缺乏热情。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以人为本的活态文化,它更注重的是技能和知识的传承。“活态性”指它的存在形态,那么花瑶挑花的存在形态,也就是注重以人为本和技能与知识的传承[8]。针对花瑶挑花口传身教的问题,要做到技能与知识的传承,还要从最根本的教育入手。通过教育让更多的学生了解并喜欢上挑花,能够缓解服饰汉化趋向消失的趋势,并予以进步和创新并且发扬光大,从而解决口传身教的限制性以及缺少活力的问题。
草33区块处于构造高部,含水率较低,原始地层压力为12.3MPa,蒸汽吞吐4周期后,地层压力下降到6.5MPa。随着吞吐周期的增加,区块压力下降,亏空加大,边水将逐渐侵入[2]。为保持地层压力,抑制边水侵入,需要在该区块开展蒸汽驱。根据国内外经验,转驱压力5MPa左右效果最好。目前草33区块地层压力为5~6MPa,满足蒸汽驱压力要求。
花瑶挑花中的精品多为花瑶女子的嫁妆裙,只有在出嫁和盛大节日时才上身。女子逝去时,嫁裙要随葬。随着大量挑花精品的随葬,导致不易流传。由于精品嫁妆裙的实用性较低,导致普及推广受到制约。
花瑶挑花原材料匮乏。花瑶挑花的主要原材料靓蓝、藏青平粗土布和七色丝线在市面上已很难买到,只好以化纤类材料来代替,这样制作出来的花瑶挑花无论质感、颜色和工艺都存在明显差异。由于生活环境的改变,花瑶挑花技艺者失去了创作的源泉和灵感。希望通过教育以及加强传承者自身艺术修养的方式,结合传统技法与新的生活环境和材料,创造出与时俱进的挑花作品。
中小学课程设置方面,本地学校开设地方必修课程,外地学校开设选修课,通过在民间美术教材中,加入“花瑶挑花的背景和解读”的板块来培养花瑶挑花的认同者,通过实践来培养传承者。国家越来越注重素质教育,更注重学生的通识知识,属于民间美术的花瑶挑花,便可以与中国传统剪纸、泥塑等传统文化一起进入中小学教材。
小学高年级教材的内容设计,可以涉及花瑶挑花纹样的构成形式和色彩图式。从形式上、构成上、图案上进行重点学习(以蛇纹为例):
(1)挑花以“十”和“一”字形为基本单位,由这些最小单位连接、延伸而组成整齐美观的图案和纹样。用“十”和“一”为基本单位,用画笔画出美丽的图案纹样。
(2)挑花的简单形式美法则。对称、节奏、反复、变化、统一、齐整等形式美学法则,让学生选择两到三种方法构成图案纹样。
(3)挑花的基本形式是几何图形,讲究整齐、工整、完满,各种小样式之间有较大空间时,就用无数小花填充,在图案纹样中不得留白。
(4)挑花常以五色为正色。在色彩选取时从五色中选取一两种色彩。
中学的教材教学重点可以适当加入花瑶背景的普及和认识,以及纹样解读、创造纹样为主。从审美特征、造型规律、纹样解析这3个方面进行重点学习(以蛇纹为例):
(1)审美特征研究:色彩特征、形式语言、人文思想的了解与认识。
(2)造型规律的探析与应用:变形手法、组织排列方式、形式美法则。
(3)纹样解析:历史背景、神话传说、纹样来源。
通过形式美法则和造型规律的学习和应用,也可以帮助中小学生更好地了解和学习其他民间美术(如剪纸纹样、风筝纹样等),利用形式美法则贯穿民间美术纹样教学,通过学习来让学生们对花瑶挑花有认同感,通过实践培养传承者。
通过中小学教育不仅能培养出青少年中的认同者和传承者,更能带动中年和青壮年成为认同者和传承者[9]。在大学课程设置方面,增设选修课,让青年认识到现状,并对此进行调研,让当地文化更加普及,进入生活。也能提升学生的艺术修养、文化底蕴,成为有效的传承者。
加强传承者提高自身艺术素养的意识需要通过艺术素养的培训,在当地开设相关的学习基地,通过学习花瑶挑花的历史背景和艺术特点,来加强传承者的自身艺术素养。
教材设置中增加中小学的认同感和传承意识,通过青少年的认同感,借助家庭作业与家庭交流渗入到家庭中,扩大认同者与传承者的范围,而青少年的家长普遍为中年或青壮年,能力较强并且影响力大,花瑶挑花通过中小学教育渗入到家庭,慢慢培养家长产生兴趣,让家长主动地为花瑶挑花做宣传,从认同者成为有效的传承者。
中小学教育将挑花带入青少年的视野,由于我国中小学教育的教育方针过于统一均衡,教学方法注重灌输轻视思考;学习内容过早前移负担重,体系重复多;评价方式方法过于单一,目标功利化等问题[10],所以,在美术教学中加入民间传统美术模块(花瑶挑花)既有利于提高学生们的兴趣,又能够给学生们更多的选择空间,让他们自身基于传统本身进行创新、创作,允许作品的多样性。从而增加了学科的多样性、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扩展了学生的通识知识、能够使非遗被更多人认同并传承。
4.3.1 开发当地的体验项目 《中华人民共和国非遗法》提出应创新非遗保护与开发机制,适应非遗保护与开发需求。当下,仅靠博物馆等传统途径宣传,不能够紧跟新时代的需求,导致非遗与新时代脱节,产生非遗断代等不良现象。而除了从最根本的教育方向解决文化传承的现状,还可以从受人欢迎的旅游业入手。从本地的角度看,当地政府应尽可能增加外来人的体验项目,重视相关项目创新性开发。从外来人角度看,通过旅游体验非遗,更具吸引力。根据调查结果有67.5%的人表示对有关非遗项目所在地区的旅游感兴趣。
针对花瑶挑花设置的当地项目,比如,每周开设一堂挑花讲授课,由年轻的传承者主讲,并一对一进行辅导,体验者可以在课后请教老一辈的传承者。既能够给老一辈传承者一份稳定的收入,给年轻的传承者鼓励,还能够带动外来游客成为认同者甚至传承者。大学生也可以通过该项目,针对该地问题进行调研,提出创新观点。当地人通过开设民俗和旅游项目、文化传承项目来维持收入并且也将自己的家乡推广了出去。通过本地人的坚持与传承人的努力,来缓解花瑶挑花的现状。
4.3.2 网络宣传及销售 针对调查结果有85.83%的人从网络上获得非遗信息,因此,可以通过互联网进行宣传报道,带动当地旅游业发展,从而带动花瑶挑花的发展。利用新媒体制作视频和短视频,在各种网络平台进行宣传,网络相较传统宣传方式更加快捷。
我们也可以将花瑶文化与潮流文化相结合,可以利用新媒体将花瑶与潮流接轨,让更多的人了解认同挑花。当地也可以让大学生对花瑶挑花的图案进行解析重组结合当下潮流元素,通过设计产品或者视频等形式,将挑花带入青年人的视野。将所开发的产品通过网购进入到大众的手中,让没有条件和时间的普通大众,能够通过便捷的方式,将花瑶文化带入到生活中。
花瑶挑花是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有鲜明特色的图案,拥有历史记录的功能,承载了花瑶人民精神层面的需求及渴望,是值得传承继承发扬的传统技艺。花瑶挑花文化传承的问题只有摆脱了传承方式单一、创作来源匮乏的局限,才能解决缺少大众认知的问题。对花瑶挑花艺术特点的总结,是民族文化传承的需要;对其存在问题的建议,是改善花瑶挑花现状的需要;而教育是文化传承的重要手段。结合当下花瑶挑花的教育及文化需求提出了在当地中小学开设特色课程,将花瑶挑花的艺术特点编入教材内容,提高传承人素养,利用网络进行艺术宣传或销售等建议,使得花瑶挑花的文化火种得以留存和延续,同时也对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起到保护传承推进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