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朝霞
(新县人民医院,河南 信阳 465550)
恶性肿瘤严重威胁着人类的健康,其发病率日趋增高,但是恶性肿瘤患者的5 a生存率也是逐年升高,现已达到40.5%[1]。随着恶性肿瘤患者生存率的提高,恶性肿瘤患者对生存时间和生活质量也有了更高的要求和期待,因此,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的各种因素也越来越受重视。心理因素在恶性肿瘤的发生、发展及康复治疗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良好的心理疏导对恶性肿瘤患者康复亦有重要意义[2]。因此,我们更应重视患者的心理康复,从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3]。本文对恶性肿瘤康复治疗患者的心理进行调研,并了解心理护理在恶性肿瘤患者康复过程中的作用,从而为在恶性肿瘤患者中开展心理康复护理提供有益指导。
1.1 研究对象随机选取新县人民医院2019年1月至10月收治的36例行康复治疗的恶性肿瘤患者为本次研究对象。纳入标准:经临床、病理、影像学确诊的恶性肿瘤患者;维持治疗或治疗结束后定期复查阶段;无其他严重身体疾病;无精神病史及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男19例,女16例,年龄42~75(57.20±17.30)岁,焦虑、抑郁发生率分别为75.00%、61.11%。2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等基线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按照是否给予心理护理分为对照组(20例,常规康复护理)与试验组(16例,常规康复护理联合心理护理)。入组所有患者均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本研究已获得新县人民医院伦理委员会的审核批准。
1.2 护理方法对照组患者均给予常规康复护理:1)护理人员需要对患者及家属进行培训,要求患者掌握正确的锻炼方式和注意事项等,为患者制定运动方案(如太极拳、散步、慢走等有氧锻炼)[4];2)在日常饮食方面,根据患者年龄、病情、体质量等综合情况制定食谱[5]。在睡眠方面,嘱患者按时作息,养成早睡早起的习惯,保证有充足的睡眠时间,若有睡眠障碍,可通过播放轻音乐、更换病房等帮助患者更好适应环境,促进睡眠[6]。
试验组患者在常规康复护理基础上进行心理护理:护理人员要关注患者的日常表现,患者情绪及精神状态,患者需求,向患者介绍以往康复成功的类似病例,同时通过多种心理暗示的方法激励患者,稳定患者情绪。医护人员在与患者积极沟通的同时,还应积极与其家属沟通,和患者家属一起共同关心、爱护患者。
1.3 观察指标1)比较观察初诊时、干预1个月后2组患者血清白蛋白、血清血红蛋白以及体质量指数等营养指标的变化;2)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对所有患者进行量化评分。比较观察2组患者SAS、SDS评分变化[7];3)比较观察初诊及干预1、3、6个月时2组患者的生活质量,生活质量的评价依据癌症治疗功能评价量表体系中共性模块(FACT-G),得分越高,患者生活质量越高[8]。
2.1 2组患者白蛋白、血红蛋白、体质量指数比较干预1个月后,试验组白蛋白、血红蛋白、体质量指数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见表1。
表1 2组患者白蛋白、血红蛋白、体质量指数比较
2.2 2组患者SAS和SDS评分比较干预1个月后,试验组SAS和SD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见表2。
表2 2组患者SAS和SDS评分比较 分
2.3 2组患者FACT-G生活质量量表得分比较试验组干预1、3、6个月后FACT-G生活质量量表得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见表3。
表3 2组患者FACT-G生活质量量表得分比较 分
恶性肿瘤属于一种心身疾病,肿瘤本身以及放疗、化疗或手术等所致的生理及机体不适,以及其缺乏正常社会活动等导致的心理需求难以得到满足,各种因素使得恶性肿瘤患者出现心理障碍的风险远远高于普通人群[9]。王逸如等[10]研究报道,恶性肿瘤患者抑郁发生率54.5%,焦虑发生率25.5%。姚晚侠等[11]研究发现,肿瘤组情绪障碍发病率为89.19%。研究[12]发现,大部分恶性肿瘤患者都是长期处于抑郁、悲伤等不良状态,这明显减低患者的免疫力,严重影响患者的预后。
研究[9-12]发现,焦虑、抑郁的发生与患者的性别、工资收入水平、家庭关系、文化程度均有关。患者的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与其生活质量呈正相关关系,且相互影响,负性情绪越重,生活质量越低,而降低的生活质量又反过来引发患者负性情绪的加重。研究[13]证实,年轻恶性肿瘤患者出现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的风险更大。但也有研究认为,老年恶性肿瘤患者负性情绪更加严重,并考虑可能与老年患者对恶性肿瘤知识了解甚少有关。有针对性的心理护理能够减轻患者的负性情绪,提高治疗依从性,促进其康复,改善其预后。大量研究[14-15]证实,合理有效的心理护理干预有助于提高恶性肿瘤患者对抗疾病的信心,以更加积极的心态配合治疗。研究[16]还表明,具有良好心态的患者,其恶性肿瘤的进展更容易被控制。
抑郁、焦虑程度与生活质量具有明显相关性,抑郁、焦虑者,相应生活质量中情感角色、生命活力、及社会功能水平明显偏低,恶性肿瘤患者的情绪对预后的影响极大[17-18]。近年来,对于患者的临床护理已由单纯对病情的护理逐渐转变为包括生理和心理的整体护理,也就是不但要积极关注患者病情变化,还要积极与患者沟通交流,了解其心理变化[19]。何平等[20]发现音乐疗法能够有效缓解恶性肿瘤患者初次接受中心静脉置管的焦虑情绪,还能够有效改善其术前焦虑情绪,进而提高其免疫力和减轻围手术期疼痛。恶性肿瘤患者结束治疗后的恢复期,积极参加音乐、运动、娱乐等活动,积极参与一些社会活动,这有助于提高其对抗疾病的自信心,同时减少独处能够避免患者因负性情绪导致疾病复发[21-22]。但心理干预在治疗和康复中的具体作用尚未完全阐明[23]。
综上所述,恶性肿瘤患者焦虑、抑郁发生率较高,对于恶性肿瘤患者给予心理护理可有效改善其营养状态及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提高生活质量。但本研究因研究对象数量有限,结论仍具有一定局限性,仍需扩大样本量研究证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