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勇 吕军辉
登封三祖庵塔,位于河南省登封市嵩岳寺北三公里的三祖庵之中, 始建于金元光二年(1223 年),坐北朝南,南偏东15°。 平面呈方形,须弥座基,七级叠涩密檐式砖石塔,通高10.20 米。 2006 年,三祖庵塔被河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四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19 年,被国务院公布为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图1)
三祖庵塔为四边形七级叠涩密檐式塔。(图2)由塔基、塔身及塔刹三部分组成。(图3)其用材以青砖为主,局部辅以石材。
三祖庵塔基由基台和基座组成。20 世纪70 年代,登封县文物管理部门用四层毛石对原基台进行了砌筑加固, 每层高0.16 米至0.24 米不等, 总高0.74 米。 基台上部为基座,基座三层,青砖砌筑,其中第一层为三层反叠涩砖,高0.35 米;第二层为直壁砖,高1.04 米; 第三层为二层反叠涩砖, 高0.35米。 基座总高1.74 米。 三祖庵塔直壁,采用一顺一丁不岔分砌筑。 塔基造型简单大方。
塔身一层,塔身底边长2.09 米,顶边长2.06 米,高1.28 米,较基座略有收分。 一层塔身采用顺砖砌筑。 塔身上为两层拔檐砖,出挑0.06 米,高0.11 米,拔檐上为七层正叠涩檐,拔檐及正叠涩檐砖在四个转角处比正身略有升起,升高0.05 米,形似展翅欲飞。正叠涩檐上为两层檐口砖,高0.08 米。 檐口砖上反叠涩为斜向抹灰,高0.25 米。 一层塔身南面,设券形拱门,可入塔心室。 塔心室方形,尺寸为0.87 米×0.87 米,上部中空。 塔身北面,嵌塔铭一方,上书“嵩山圣竹林寺重修罗汉感应记”,宽0.60 米,高0.42 米,行书,字径2 厘米×2 厘米, 已佚失。 该层东西两面,无门窗造型装饰,均为素面抹灰。
图1 登封三祖庵塔
塔身二层,塔身底边长2.07 米,顶边长2.06 米,高0.28 米,较一层略有收分。 二层塔身均采用抹灰。 塔身上为两层砖拔檐,出挑0.035 米,高0.11 米,拔檐上为六层正叠涩檐,拔檐及正叠涩檐砖在四个转角处比正身略有升起,升高0.05米,形似展翅欲飞。正叠涩檐上为两层檐口砖,高0.08 米。 檐口砖上反叠涩为斜向抹灰,高0.25 米。 二层塔身南面,设多叶拱形假门,尺寸为0.16 米×0.26米,深0.035 米。 假门采用素面抹灰。 该层东西及北面,无门窗造型装饰。
塔身三层,塔身底边长1.96 米,顶边长1.95 米,高0.18 米,较二层略有收分。 三层塔身均采用抹灰。 塔身上为两层砖拔檐出挑0.035 米,高0.11 米,拔檐上为五层正叠涩檐,拔檐及正叠涩檐砖在四个转角处比正身略有升起,升高0.03 米。 正叠涩檐上为两层檐口砖,高0.08 米。 檐口砖上反叠涩为斜向抹灰,高0.25 米。 三层塔身南面,设多叶拱形假门, 尺寸为0.16 米×0.15 米, 深0.035米。假门采用素面抹灰。该层东西及北面,无门窗造型装饰。
塔身四层,塔身底边长1.76 米,顶边长1.75 米,高0.19 米,较三层略有收分。 四层塔身均采用抹灰。 塔身上无拔檐砖,塔身上为六层正叠涩檐,拔檐及正叠涩檐砖在四个转角处比正身略有升起,升高0.03 米。 正叠涩檐上为两层檐口砖,高0.08 米。 檐口砖上反叠涩为斜向抹灰,高0.25 米。 四层塔身南面, 设多叶拱形假门, 尺寸为0.14 米×0.15米,深0.035 米。 假门采用素面抹灰。 该层东西及北面,无门窗造型装饰。
塔身五层,塔身底边长1.58 米,顶边长1.57 米,高0.20 米,较四层略有收分。 五层塔身均采用抹灰。 塔身上无拔檐砖,塔身上为五层正叠涩檐,拔檐及正叠涩檐砖在四个转角处比正身略有升起,升高0.03 米。 正叠涩檐上为两层檐口砖,高0.08 米。 檐口砖上反叠涩为斜向抹灰,高0.25 米。 五层塔身南面, 设多叶拱形假门, 尺寸为0.13 米×0.14米,深0.035 米。 假门采用素面抹灰。 该层东西及北面,无门窗造型装饰。
塔身六层,塔身底边长1.32 米,顶边长1.31 米,高0.17 米,较五层略有收分。 六层塔身均采用抹灰。 塔身上无拔檐砖,塔身上为四层正叠涩檐,拔檐及正叠涩檐砖在四个转角处比正身略有升起,升高0.03 米。 正叠涩檐上为两层檐口砖,高0.08 米。 檐口砖上反叠涩为斜向抹灰,高0.25 米。 塔身六层南面, 设多叶拱形假门, 尺寸为0.13 米×0.14米,深0.035 米。 假门采用素面抹灰。 该层东西及北面,无门窗造型装饰。
塔身七层,塔身底边长0.99 米,顶边长0.98 米,高0.12 米,较六层略有收分。 七层塔身均采用抹灰。 塔身上无拔檐砖,塔身上为五层正叠涩檐,拔檐及正叠涩檐砖在四个转角处比正身略有升起,升高0.03 米。 正叠涩檐上为两层檐口砖,高0.08 米。 檐口砖上为抹灰塔刹座。 刹座弧形,高0.44 米。 该层东、南、西、北四面均无门窗造型装饰。
塔身刹座顶端,收作0.61 米×0.61 米四边形平顶, 四边形正中为石质仰莲刹座,高0.12 米。石质仰莲上部,塔刹佚失,现为石盖板,盖板高0.12 米。
三祖庵塔身采用0.35 米×0.175 米×0.06米青砖卧砌, 塔身外采用白灰黄泥浆抹面,外刷土黄色涂料。 塔檐反叠涩用白灰黄泥浆抹出坡度,增强了塔檐口的排水效果。
三祖庵塔内部结构较为简洁。 (图4)塔身一层南面,设券形拱门,可入塔心室。 塔心室方形, 前端竖立一通高0.70 米、 宽0.44米、厚0.105 米的石碑,圆首上线刻花草、飞天等图案,碑中间为深0.05 米、宽0.20米、高0.23 米的小龛,龛内由东向西上下书写“临济下第贰拾五世嗣祖无注兴公之塔”16 字,均为楷书,4 行,每行4 字,每字4 厘米×3.5厘米不等。
塔内一层塔心室为四边形,与塔外部结构相同, 底平面0.90 米×0.90 米, 顶平面0.87 米×0.87 米, 略有收分, 塔心室呈覆斗状。 塔身壁高1.13 米,塔心室顶为须弥座井口,须弥座六层素面青砖叠砌,高0.54 米,须弥座井口上为0.87 米×0.87 米方井,高0.31 米。 方井为塔心室二层。
二层至六层, 塔内采用空筒式竖井结构,竖井内无踏步,塔内竖井从下至上逐渐内收,二层平面0.67 米×0.67 米,六层平面0.58 米×0.58 米,六层顶为叠涩藻井,藻井高0.16 米。 二层至六层总高4.05 米。 沿二至六层竖井向上,东、西壁设六层凸出砖砌脚踏,高0.06 米,深0.10 米,脚踏间距0.46 米至0.267 米不等。 沿脚踏向上攀登可达塔内六层。 因塔内没有开窗或通风孔,脚踏应为建塔时设置。 该塔内部为典型的空筒式结构,空筒式内没有梁枋或楼板连接。
1.登封三祖庵塔外檐,采用密檐式砖塔, 塔的一至七层均采用叠涩密檐式, 这种建造手法沿袭了唐、宋塔的建筑形制,如登封法王寺塔唐塔、 登封永泰寺塔唐塔、汝州风穴寺七祖塔唐塔、新郑凤台寺塔宋塔、荥阳千尺塔、汝州法行寺塔等。 三祖庵塔具有河南唐、 宋密檐式砖塔的建筑特征,具有较高的科学、艺术、研究价值。
2.现状勘测数据(表1)分析,三祖庵塔外檐一至七层正叠涩分别为七、六、五、六、五、四、五层,正叠涩外挑较有规律。 每层拔檐及正叠涩檐砖在转角处略有升起, 形似展翅欲飞。 这在河南金塔中并不常见,弥足珍贵。
3.现状勘测三祖庵塔,塔身呈覆斗式,均有不同程度的手法变化,即塔身下周长大于上周长,这种建造方式可有效增加塔身结构的稳定性。
4.塔身砖与砖之间用白灰黄泥浆砌筑,同时,塔身外每层采用白灰黄泥浆抹面,外刷土黄色涂料,也传承了唐、宋塔的建筑手法。如登封唐代永泰寺塔、 登封唐代法王寺塔、宜阳宋代五花寺塔等, 均在塔身外进行白灰黄泥浆粉饰,具有较典型的时代建筑特点。
图2 登封三祖庵塔一层平面图
图3 登封三祖庵塔南立面图
图4 登封三祖庵塔剖面图
5.三祖庵塔一至七层反叠涩檐,均采用白灰黄泥浆斜向抹坡,斜坡加快了雨水的排泄,同时对塔的檐口砖进行了保护。
表1 正叠涩尺寸表 (单位:厘米)
1.登封三祖庵塔塔心室,采用空筒式竖井结构,竖井内无踏步,塔内竖井从下至上逐渐内收,每层高度也依次递减。 这一结构做法,在河南金代古塔中也较为少见。
2.塔内竖井东、西壁采用凸出砖砌脚踏,沿脚踏向上攀登可达塔内六层。 这种竖井采用砖砌脚踏的做法, 在河南金塔中较为常见,如沁阳三圣塔、三门峡宝轮寺塔,其内部都有此做法。
3.三祖庵塔内部采用中空的筒体结构,沿袭了隋、唐、宋砖塔空筒式的建筑手法,弥足珍贵。 经查阅资料,对比国内同时期结构形式的古塔, 主要有: 创建于隋代仁寿二年(602 年)的法王寺塔,此塔为平面方形叠涩密檐式砖塔,塔南面辟一塔门,可直入塔心室。 塔心室为方形,上部采用中空的筒体结构,从底层可视塔顶。 塔高约40 米,外轮廓呈抛物线形,高大雄伟,秀丽挺拔。 创建于宋大观三年(1109 年)的新郑凤台寺塔,平面呈六角形,为九级叠涩密檐式砖塔,自二层塔心室向上采用砖砌中空筒体结构。 据此,我们认为三祖庵塔采用的筒体结构, 沿袭了隋、唐、宋时期建造手法,具有较高的研究价值。
登封三祖庵塔,沿袭了中原地区唐宋塔的建造手法。 塔的外檐叠涩及内部空筒式竖井呈现的建筑结构形制特点,为研究中原地区金代古塔建造制度及佛教文化提供了实物例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