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添群 张 斌
(1.贵阳市植保植检站, 贵阳 550081; 2.息烽县植保植检站, 贵州 息烽 551100;3.威宁县植保植检站, 贵州 威宁 553100; 4.都匀市植保植检站, 贵州 都匀 558000;5.赫章县植保植检站, 贵州 赫章 553200; 6.普定县植保植检站, 贵州 普定 562100;7.修文县植保植检站, 贵州 修文 550200)
马铃薯是我国主要粮食作物之一,随着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种植面积不断扩大,截止2017年,马铃薯的种植面积和总产量分别为576.7万hm2和9 920.5万t,占全球总种植面积的29.9%和总产量的25.6%(FAO数据)[1,2]。马铃薯是贵州省的主要粮食兼蔬菜作物,2011年全省马铃薯种植面积超过66.7万hm2,2015年种植面积达70.92万hm2、鲜薯产量1 188.1万t,稳居全国前三甲[3]。由于贵州地处低纬度高海拔的云贵高原,海拔高度为1 100~1 600 m,属于亚热带湿润温和型气候,温度、湿度及降雨量等气候条件,十分有利于马铃薯晚疫病等病虫害的发生流行。据吴石平等报道,2008—2010年间贵州各地常年发生危害较重的病害,主要是晚疫病、生理性叶斑病、早疫病、病毒病、青枯病、炭疽病和生理性早衰等[4]。为了了解近年来贵州省马铃薯常见病虫害种类及危害程度,分析病虫发生特点,进一步明确发生规律、成灾机制,提高马铃薯病虫害监测预警水平,为全面了解贵州省马铃薯病虫害发生动态、趋势提供依据,从而提高贵州马铃薯病虫害防治效率和产量,笔者对贵州省多地马铃薯病虫害的发生情况及危害程度进行了调查。
2014—2018年,在贵州马铃薯种植主产区选取13个常年种植马铃薯的村落(详见表1),开展马铃薯病虫害调查。都匀市河阳乡包阳村、荔波县小七孔镇和平村、黎平县中潮镇潘老村、普定县化处镇化新村4个村主要调查早熟马铃薯,品种为荷兰15号,调查时间为3月至4月;息烽县小寨坝镇南桥村、息烽县青山苗族乡青山村、修文县小箐乡鹰山村、修文县久长镇清江村、开阳县双流镇刘育村、赫章县水塘堡乡水潮村、威宁县草海镇中海村、习水县习酒镇桃竹村、正安县瑞溪镇三把车村主要是中晚熟品种,品种以威芋5号、宣薯2号、中薯3号、中薯2号、陇薯7号、青薯9号、希森6号等为主,调查时间为4月至7月。
调查期间每隔7 d调查1次,调查过程中对发现的病害症状拍照,记录发生危害程度,并将采集到病原样本带回实验室进行镜检或病原物分离鉴定,对其危害症状进行文字描述,查阅相关文献资料[5-12],进行整理和总结。
病虫害发生程度分为零星发生至轻发生(+)、中等发生(++)、大发生(+++)3个级别进行记载[12,13]。
表1 调查田块
表2 马铃薯主要病害种类及发生程度表
2014—2018年,贵州省马铃薯主产区常见的病害有21种(详见表2),其中真菌性病害有14种,以马铃薯晚疫病为绝对主要优势病害,全省主产区均有发生,2014—2018年均呈大发生,马铃薯早疫病中等发生,其余轻发生;细菌性病害有4种,分别为环腐病、软腐病、黑胫病、青枯病,全省马铃薯主产区均有,其中青枯病中等发生,其余轻发生;马铃薯病毒病为马铃薯生产上常见病害,发生轻发生至中等发生,全省马铃薯主产区均有;生理性病害主要有冻害和绿皮薯,冻害主要发生在黔南、黔东南、铜仁等早熟品种栽培地区,马铃薯刚出苗遇霜冻造成。
常见的虫害有18种(详见表3),其中危害植株叶的有桃蚜、假眼小绿叶蝉、豌豆潜叶蝇、美洲斑潜蝇、南美斑潜蝇、豆芫菁、甜菜夜蛾、甘蓝夜蛾、草地螟、短额负蝗,其中桃蚜不仅刺吸植株汁液,还能成为病毒病的传播媒介,2014—2018年呈中等发生;危害植株地下部分的有蛴螬、沟金针虫、小地老虎、黄地老虎、东方蝼蛄、华北蝼蛄,其中以小地老虎危害相对较重,调查期间均呈中等发生,全省马铃薯主产区均有发生。
表3 马铃薯主要虫害种类及发生程度表
病害方面,主要有晚疫病、早疫病、病毒病、青枯病等(表1)。其中马铃薯晚疫病为绝对主要优势病害,全省主产区均有发生,且连年大发生;其次早疫病、青枯病、病毒病较重,呈中等发生;虫害方面,危害较重的有桃蚜、小地老虎、蛴螬。总体虫害对马铃薯生产的为害不及病害(表2)。
出现以上现象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是贵州省处于低纬度高海拔的高原位置,海拔高度为1 100~1 600 m,属于亚热带湿润温和型气候,兼有高原性和季风性气候特点,年平均气温在15.3 ℃,年平均相对湿度为77%,年平均总降水量为1 129.5 mm,非常适宜病原菌和害虫生长繁殖,致使晚疫病等病虫害的发生流行;二是单一品种的区域化重茬连作,导致有充足的菌源和虫源;三是贵州地形地貌复杂,生态和气候类型多样,立体气候明显,种植技术复杂,农民栽培与防治技术参差不齐,缺乏安全科学合理地防治马铃薯病虫害的知识,导致防控覆盖率不高和防控效果不佳。
由于贵州马铃薯种植区多集中在山区,常年多阴湿天气,田间湿度大,特别有利于马铃薯晚疫病的发生流行,该病害连年重发,成为贵州地区造成马铃薯损失最大的病害。近年来,贵州省马铃薯晚疫病预警与防控协作组建立了马铃薯晚疫病预警及信息发布系统,在生产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挽回了巨大的经济损失。从马铃薯病虫害发生种类上看,2008—2010年吴石平等人在贵州共发现19种病害[4],本次调查共发现21种病害,病虫害种类呈上升趋势,对马铃薯产业带来隐患;从马铃薯病虫害发生危害程度上看,晚疫病、早疫病、病毒病和青枯病仍然是贵州马铃薯上的主要病害,而土传病害和地下害虫的危害正在逐年加重。近年来全国马铃薯土传病害及地下害虫发生都呈逐年加重趋势[14,15]。作为块茎类作物,土传病害和地下害虫对马铃薯的影响更大,不仅影响其产量,还直接影响块茎的品质和商品性,因此土传病害、地下害虫同样需加强病害的监测及防治。
目前贵州省马铃薯生产水平仍然较低,低单产的问题仍然未得到解决。2008-2014年贵州的马铃薯病虫害平均防治覆盖率仅为69%,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不及重庆(77%)、云南(119%)和四川(111%)的平均防治覆盖率[16]。贵州属于经济相对欠发达地区,农民栽培与防治技术参差不齐,缺乏防治马铃薯病虫害的知识和技术,因此加强对基层技术人员培训、种植大户的识别、调查监测、防治等技术,有利于对整体防治效果的提高。另外对马铃薯病虫害的监测多集中在马铃薯晚疫病上,对于其他病虫害,特别是近些年发生为害上升的土传病害、地下害虫等的监测防控重视不够,技术部门应加强对马铃薯其他病虫害的监测,摸清其发生为害规律,研究测报调查技术方法,做好监测防控工作,排除马铃薯产业发展中的隐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