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数学思维障碍原因分析及对策

2020-06-10 17:57孙龙
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 2020年19期
关键词:中学生

孙龙

【内容摘要】数学作为一门逻辑思维较强的学科,在实际教学中,不仅要针对题型、教材重点进行教学,同时还要注重学生的解题思维和逻辑推理能力培养,以此让学生掌握正确的解题方法,突破思维障碍,形成通畅的数学思路。思维主要建立在数学理论、概念和公式的理解层面上,教师需要加强对学生理解能力的培养,才能引导学生突破思维障碍,提高数学学习效率。基于此,本文就以中学生数学思维障碍为突破点,分析障碍形成的原因,并提出针对性和有效性的对策建议,以期活跃学生死板思维,促进教学质量的整体提升。

【关键词】中学生  数学思维障碍  原因分析

引言

思维逻辑是数学学习中的重点方向,学生在解题过程中,主要依据数据定理和公式,进行自助思维运算,但是此过程中学生也会产生一些疑问,走入误区,也就是所说的数学思维障碍,最终影响学生的学习效率,同时形成对数学知識的歪曲认知。对此,本文深入探究中学生数学思维障碍的原因,系统分析思维障碍的表现,及学生现存问题,并从相应的角度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措施与方案,以此突破思维障碍,提高学习效率。

一、中学生数学思维障碍的表现

1.数学思维较浅显

数学是一门思维性和抽象性较强的学科,当前中学数学教学中,学生一般很难做到通过事物本质形成系统抽象思维,而是更加善于解决一些直观性的问题,数学模型的转化过程及方式掌握的不全面、不精准,而导致数学思维较浅显。其次,学生对数学概念、定理和公式掌握的不熟练,加之对概念原理分析不透彻,所以很容易产生定理模糊的现象,进而在分析和思考问题时,只注重过程和因果思路,不关心思维方式变换,导致问题解决的方式和方法不系统、不深入、不全面。

2.数学思维存在差异性

学生由于个体差异性,以及对数学概念、定理等方面认知和理解的程度不同,导致在面对同一事物、同一数学问题时,其感受和思维、思路有所不同。此种差异会导致学生的数学知识理解能力各不相同,对例题中隐性条件的搜寻、挖掘不够,而无法真正理通思路,解决问题。

3.数学思维动力不足

中学生数学思维基本形成,在解题过程中会从借助以往解题经验和已经掌握的知识点,对一些新、旧知识和问题进行思考,在此过程中,因为学生思维动力不足,不会主动以创新思维进行新提醒的尝试和思考,因此就会影响学生对数学知识认知的程度。而学生这种自主意识也会限制对新知识、新概念的学习和理解,而仍旧在解题中运用已存储的记忆,难以运用灵活的思维拓展知识结构。

二、中学生数学思维障碍形成的原因

1.教师缺乏以学生角度的思考

教师作为教育的引导者和参与者,在教育教学中占据主导地位,能够对学生数学认知、学习和思维等产生一定的影响。当前教师在新课标改革与实施背景下,难以快速适应“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没有突出学生主体地位,仍旧站在“教学”立场上,进行知识与思维的培育。学生需要在“听”和“学”的基础上,进行角度转换,将被传授的知识变为学生的解题的依据,并将教师的解题思路转化为自己的思维,这样不仅增加了学生的思维压力,延长了对新知识和新内容的理解、消化的时间;同时也容易导致学生在思维转换的过程中,出现较多的疑问和困惑,从而形成思维障碍,不利于新知识的进一步拓展与掌握。

2.新旧知识的衔接性不佳

中学数学教材中不同章节之间的知识点和定理,是环环相扣、紧密连接的,具有层级递进性,需要教师以某一切入点为主导,进行新旧知识的衔接。但是由于教师过于注重对新知识的讲解,在课程设计中新知识占比较大,与旧知识的结合并不多,导致切入点较少,学生在新旧知识点进行对接时,也缺乏逻辑性,很难做到快速理解和认识新知识,思维出现障碍,降低学习效率。此外,教师在讲述新课程内容时,对旧知识的复习和铺垫不充分,使得知识点带入生硬,学生无法真正的理解和掌握新概念和新定理,进而导致新旧知识衔接性不佳,学生出现思维障碍的情况,致使数学学习困难重重。

三、中学生数学思维障碍的解决对策

1.运用差异化分层教学方法

学生存在个体差异,对知识的理解和消化程度会有所不同,教师在进行统一教学中,能力较强的学生对知识理解和挖掘性较强,能力较弱的学生则新知识掌握和渗透性较弱。针对这一情况,教师需要转变传统的教学方法,按照学生学习能力进行分层教学,如理解能力较快的学生和理解能力较慢的学生,针对不同层次学生实施不同的教学方法,同时划分教学重点,将后进生作为辅导的主要群体,加强对后进生的基础训练,对其解题思路与整体思维进行引导,以学生思考习惯为突破点,传授给后进生正确的学习方法,在定理、概念学习和理解的基础上,让其寻找突破点,帮助其对基础知识进行深度挖掘,进而突破障碍,掌握更全面的解题思维。针对中等生教师要以基础知识为依托,引导其树立思维拓展的理念,通过独立思考逐步对隐性知识进行挖掘,并拓展出多元化的解题思维,形成综合性的数学思考模式。而针对优等生,教师需要设定各个突破点,精选一些延伸性例题,鼓励优等生进行实践拓展和操作,将直观知识抽象化,形成多元思维,自主探索个性化解题思路,进而提高数学学习效率。

2.转变学生“定势”思维

在多年的学习、解题中,中学生基本解题思路和思维方式已经固化,面对新知识学生习惯于使用原有思维进行学习,这不仅会导致思维障碍,同时还会降低新知识学习效率,基本解题思维和思考模式缺乏灵活性。对此,教师要站在学生角度进行思考,引导其抛开原有的定势思维,转而以新知识结构为基础,将学生带入全新的思维构建中。例如,教师可以利用新知识设计例题,让学生运用原有定向思维解答,教师观察学生的解题步骤,并快速诊断并形成引导性对策,帮助学生推翻错误和繁琐的思维,转而灌输正确、便捷的思维和方式,引导学生思考两者的差异,自主将定势思维融合优化,形成新的思维模式。教师运用论证的方式,帮助学生形成自主转换思维的习惯,持续不断地突破思维障碍,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

3.灵便性思维方式的运用

中学数学教学中,教师需要遵循新课改教学原则与需求,加强对学生综合素质的教育和培养,真正将教学重点转移到数学逻辑思维培养层面上来,新旧知识之间的衔接,解题思路和思维模式的形成,需要通过系统的习题训练,和数学建模等来实现。对此,教师作为引导者和参与者,可以针对数学教材,设计一些开放性的数学题,引导学生运用不同的思路进行解答;或者让学生根据概念、公式等自主设计习题,将基础知识引入到习题当中,对其进行拓展和延伸,最后总结出更加深入的理论和重点,以此强化学生思维,拓展学生能力。通过培养学生新知识探索和论证能力,以及灵便性思维方式运用能力,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兴趣,转变解题思维,同时还能引导学生突破思维障碍和困境,为之后学习奠定扎实基础。

结论

综上所述,新课程的改革助推了中学教育方式的转变,同时也对中学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中学教育教学中,除了对学生进行基础知识传授外,还要重视学生的主观意识及思维、思路,以此突破学生思维障碍及知识难点,有效提高数学成绩。而本文主要从学生数学思维表现分析学生所面临的数学学习困境,并根据思维障碍形成的原因,探究强化思维的方法,以此为数学综合教学提供参考,同时也从本质上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真正满足新课改背景下学生的多元化学习需求。

【参考文献】

[1] 白奕波. 高中学生数学思维障碍的成因及突破[J]. 高中数学教与学,2018 (20):6-7.

[2] 方玄成. 高中学生数学思维障碍及对策分析[J]. 科技创新导报,2017,14 (02):225+227.

[3] 戴栋焱、邢志伟. 例谈突破高中学生数学思维障碍的途径[J]. 名师在线,2017(01):21-22.

(作者单位:山东省淄博第一中学)

猜你喜欢
中学生
2022年高考,《中学生数理化(高中版)》高考理化与您同行
2022年高考,《中学生数理化(高中版)》高考理化与您同行
2022年高考,《中学生数理化(高中版)》高考理化与您同行
2022年高考,《中学生数理化(高中版)》高考理化与您同行
2022年高考,《中学生数理化(高中版)》高考理化与您同行
2022年高考,《中学生数理化(高中版)》高考理化与您同行
2021年高考《中学生数理化》(高考理化)与您同行
《发明与创新·中学生》征稿啦
2021年高考《中学生数理化》(高考理化)与您同行
2021年高考《中学生数理化》(高考理化)与您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