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志强,李 凌(.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北京 00033;.中国联通上海分公司,上海 00080)
2020年,5G建设继续如火如荼,尤其在城市区域,深度覆盖作为5G 移动通信网络建设和优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一直备受业界关注。为了获取更多带宽,室内5G 引入了更高的频段C-Band 和毫米波,更高的频率意味着更大的传输及穿透损耗,采用传统的4G建网方式可能导致室内覆盖不足。另外,传统室分的多数无源器件无法支持3.5 GHz 以上高频段,即使是支持3.5 GHz的馈线,也会带来更多的损耗,产生更大成本。
因此,如何针对居民区、楼宇等场景,提升5G网络用户感知,实现优化效率大幅度提升以及提升用户感知,是目前5G网络优化的难点与要点。
5G 商用化已经开启,工信部已经确立了5G 中频频段为3.3~3.6 GHz、4.8~5 GHz,但国际主流频段为28 GHz,同时由于中低频段资源有限,因此大部分5G 网络将部署在高频频段,而5G的一项关键性技术——大规模天线技术(Massive MIMO)的出现,可以解决5G当前所面临的问题,譬如高启的建设成本。
通过Massive MIMO 可以获得如下增益。
a)阵列增益:通过相干合并,能有效提高处理后SNR的均值(前提:需要已知信道信息)。
b)空间分集增益:把数据重复发送多次以提高传输可靠性,减小信噪比的相对波动。
c)空间复用增益:利用空间信道衰落的独立性,通过同时传输多个数据流以提升传输速率。
d)干扰抑制增益:利用干扰信号的空间有色性,通过提升处理后信干噪比对干扰进行抑制。
Massive MIMO 技术为5G 网络带来巨大增益,同时Massive MIMO 天线的波束赋形(BF——Beamforming)功能在为小区用户发射数据时,可以通过调整天线的波宽,以及上、下、左、右的方向,实现三维的精准波束赋形,使辐射出去的能量集中于用户所在的方向,而不是均匀地分布在整个小区的范围,这样用户能够感受到更高的能量,可以获得更高的SINR,相应地数据传输速率也能获得提高。BF 对发送信号进行加权,形成指向UE 的窄带波束。NR Sub6G 多天线下行各信道默认支持波束赋形,可以形成更窄的波束,精准地指向用户,提升覆盖性能。
下行波束赋型的流程如图1所示,包括通道校正、权值计算、加权、赋形4个步骤。
图1 波束赋形流程
a)通道校正。射频收发通道之间存在幅度和相位差,而且不同收发通道的幅度和相位差也不同,所以上下行信道并不是严格互易的,需要使用通道校正技术来保证射频收发通道幅度和相位的一致性。
(a)通读校正的基本过程:计算信号经过各个发射通道和接收通道后产生的相位和幅度变化;依据计算结果进行补偿,使每组收发通道都满足互易性条件。
(b)通道校正的触发条件:小区重建、通道恢复、周期触发等。
(c)通道校正失败的主要原因:硬件故障、配置错误(如功率配置过小)、外部干扰等
b)权值计算(见图2)。gNodeB 基于下行信道特征计算出一个向量,用于改变波束的形状和方向。包括控制信道(SSB/PDCCH/CSIRS)DFT静态权值计算和PDSCH 动态权值计算。其中控制信道DFT 静态权值计算方法为:预定义、静态不变权值或从权值文件获取。PDSCH 动态权值计算,有2 种方法:SRS 权:gNodeB 通过获取UE 上行信道的SRS 信号,根据互易原理计算出对应下行信道的特征,一般中、近点使用SRS权;PMI 权:gNodeB 基于UE 上行反馈的PMI(Precode Matrix Indication)选择最佳的权值,一般远点使用PMI权。
图2 权值计算流程
c)加权。gNodeB计算出权值后,将权值与待发射的数据(数据流和解调信号DM-RS)进行矢量相加,从而达到调整波束的宽度和方向的目的,过程如下。
(a)假设天线通道序列为i,信道输入信号为x(i),通过信道H时引入的噪声为N,信道输出的信号为y()i,则:y(i)=Hx(i)+N。
(b)加权就是对信号x(i)乘以一个复向量w(i),达到改变输出信号y(i)的幅度和相位的目的,表示为:y(i)=Hw(i)x(i)+N。
d)赋形。赋形应用了干涉原理,波峰与波峰相遇的位置叠加增强,波峰与波谷相遇的位置叠加减弱。未使用BF时,波束形状、能量强弱位置是固定的,对于叠加减弱点用户,如果处于小区边缘,信号强度低;使用BF 后,通过对信号加权,调整各天线阵子的发射功率和相位,改变波束形状从而使主瓣对准用户,信号强度提高。基于SRS权或PMI权获得的波束一般称为动态波束,控制信道和广播信道则采用预定义的权值生成离散的静态波束。
Massive MIMO 技术伴随5G 带来更高的速率、容量的同时,也要面临更多的参数需要配置。首先介绍下pattern 的概念,Massive MIMO 天线可以调整的参数有水平波宽、垂直波宽等,这些参数的一种组合就是一个Pattern,Massive MIMO 中的天线阵子都是通过一组Pattern来进行配置。从3G、4G到5G,Pattern中可调整的参数是不断增加的。
a)3G 场景中,一个Pattern=水平波宽+垂直波宽的参数组合。
b)4G 场景中,一个Pattern=水平波宽+垂直波宽+下倾角的参数组合。
c)5G 场景中,一个Pattern=水平波宽+垂直波宽+下倾角+水平角的参数组合。
网络场景的多样性,决定了覆盖Pattern 的多样性,Pattern 有多种广播波束支持不同场景覆盖。需要根据覆盖场景,合理规划方位角、垂直波宽,选择出适合具体覆盖场景的Pattern模式。
比如对于大的广场覆盖选用水平波束宽的Pattern,对于高层楼宇的覆盖要考虑垂直波束宽的Pattern 等。所以依据不同的覆盖场景,要综合考虑水平波束宽度和垂直波束宽度,选用合适的Pattern 来覆盖,才能达到预期的覆盖效果,确保用户的感知。
图3给出了四大场景波束模式选择示意。
为了确保用户感知,需联合考虑水平垂直角度配置,才能起到更好的覆盖效果。
a)场景化Azimuth 规划。方位指向话务/用户热点,确保用户感知(见图4)。
图3 四大场景波束模式选择
图4 场景化Azimuth规划
b)场景化垂直波宽规划。需要综合考虑天线挂高、楼高和距离,规划合理的垂直波宽(见图5)。确保话务和用户在垂直波束上的分布均衡,才能起到更好的覆盖效果。
图5 场景化垂直波宽规划
针对楼宇深度覆盖场景,验证Pattern 选型思路如下。
a)主要验证不同垂直波束下的覆盖效果,遍历3种垂直波束(V6、V12、V25)进行验证。
b)考虑不同水平波速对水平覆盖和性能均有影响,选取宽波束H110和H65进行比较验证。
本次验证6 组Pattern 参数(S0、S3、S6、S8、S12、S13),具体如表1 所示。水平波束宽度有65°、105°、110°;垂直波束宽度有6°、12°、25°等。
6 组Pattern 的天线方向图如图6 所示。从图6 可以看出,不同Pattern 下的天线方向图有明显的差异,这是同一位置不同Pattern 下能体现出来不同的覆盖效果的根本原因。
测试方法要点如下。
a)采用手持PHU,锁定室外主服锚点小区,从室外门口向室内深处至5G覆盖边缘。
表1 6组Pattern参数配置
b)针对有4G 无5G 的室分场景,临时添加4G 室分为锚点,以保持5G信号在室内的稳定性。
共选取了7个测试点进行了相关测试。
4.2.1 居民区/高层/板楼场景——香榭丽花园
场景描述:香榭丽花园小区为16 层板楼,中高层浅层覆盖较优,对于低层及电梯建议建设室分。
图6 6组Pattern波束覆盖效果示意图
整体测试结论:高层密集居民区推荐使用S12、S13,整体性能排序:S13>S12>S8>S6>S0。
分层测试结论(按高、中、低层抽样测试):
a)低层:S12最优,其次S8>S13>S6>S0。
b)中层:S13最优,其次S12>S8>S6>S0。
c)高层:S13最优,其次S12>S8>S6>S0。
4.2.2 居民区/高层/塔楼场景——繁荣昌盛
场景描述:繁荣昌盛小区为26层塔楼,楼高站高,中高层信号较好,对于低层和电梯建议建设室分。
整体测试结论:高层密集居民区推荐使用S13、S12;整体测试性能排序:S12>S13>S6>S8>S0。
分层测试结论:
a)低层:S12最优,其次S6>S13>S8>S0。
b)中层:S12最优,其次S13>S6>S8>S0。
c)高层:S12最优,其次S13>S6>S0>S8。
4.2.3 居民区/中层/板楼场景——盛世年华
场景描述:盛世年华小区为11 层板楼,高层信号好,对于电梯建议室分覆盖。
整体测试结论:中层居民区推荐使用S6,整体测试性能排序:S6>S8>S12>S13>S0。
分层测试结论:
a)低层:S6最优,其次S8>S12>S13>S0。
b)中层:S6最优,其次S12>S8>S13>S0。
c)高层:S6最优,其次S8>S12>S13>S0。
4.2.4 居民区/低层场景——沪东新村
场景描述:沪东新村小区为6层老式楼房,楼低站高(楼高19 m,楼顶站84)。
整体测试结论:低层密集居民区或厂房推荐使用S6。整体性能排序:S6>S8>S12>S13>S0。
分层测试结论:
a)低层:S6最优,其次S8>S12>S13>S0。
b)中层:S6最优,其次S8>S13>S12>S0。
4.2.5 居民区/低层/别墅场景——东源丽晶别墅
场景描述:东源丽晶别墅为3 层别墅,楼低站高(楼高9.27 m,楼顶站53)。
整体测试结论:对于非密集别墅居民区建议使用S6或S3。整体测试性能排序:S6>S3>S8>S0。
分层测试结论:
a)浅层(窗户):S6最优,其次S3>S8>S0。
b)深层(室内):S3最优,其次S6>S8>S0。
4.2.6 高层/酒店场景——汤臣洲际酒店
场景描述:汤臣洲际酒店为24 层塔楼,室外信号仅能覆盖浅层,深度覆盖建议建设室分。
整体测试结论:裙楼加高层密集楼宇推荐使用S12或S13,整体性能排序:S12>S13>S8>S6>S0。
分层测试结论:
a)低层:S12最优,其次S8>S13>S6>S0。
b)中层:S12最优,其次S8>S13>S6>S0。
c)高层:S12最优,其次S13>S6>S8>S0。
4.2.7 中层/商场场景——八佰伴
场景描述:八佰伴商场为10层商场,楼低站高(楼高31 m,楼顶站85),室外信号仅能覆盖低层浅层区域,深度覆盖建议室分覆盖。
整体测试结论:密集中层楼宽场景浅层覆盖推荐使用S6,深度覆盖建议建设室分。
分层测试结论:
a)浅层(入口处):S6最优,其次S0;
b)深层(内部餐饮区):S6最优,其次S0;
根据测试结果,针对七大楼宇场景,配置不同Pattern 参数下,以RSRP 值为主,参考SINR 和Thoughput指标进行比较,给出如表2所示建议。
本文结合5G 网络实际,对5G 深度覆盖场景采用不同的Pattern 选型进行分析测试。验证了七大场景、31 个Pattern 模式,依据对比验证结果,最终成功梳理出不同楼宇深度覆盖场景下的Pattern 选型建议,总结输出七大场景的Pattern 优选模式,有效指导网络深度覆盖优化工作,在提升网络性能的同时,改善用户感知。
表2 七大场景Pattern选型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