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 晔,何晓红
深静脉血栓形成(DVT)是围术期的一种常见并发症[1],骨科手术患者尤其多见,临床主要表现为患肢疼痛、肿胀、浅静脉曲张、肺栓塞,严重影响患者术后康复,甚至危及生命。健康教育对于提高患者DVT 认知水平、促进预防健康行为的养成效果值得肯定[2]。 多元化健康教育强调互联网思维,通过整合线上、线下教育模式,可实现健康教育内容、健康教育对象、健康教育过程的全覆盖,满足不同患者的个性化需求,达到健康教育效果最大化[3]。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7 年7 月至2018 年12 月苏州高新区人民医院收治的骨科手术患者107 例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1)均有明确的手术指征且行手术治疗;(2)具有正常沟通交流及阅读理解能力;(3)经培训能熟练使用网络、微信等接受健康教育;(4)患者或家属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排除标准:(1)合并精神疾病或认知功能异常者;(2)合并严重脏器功能障碍者;(3)合并严重听、视力障碍者。 观察组54 例,对照组53 例。 观察组男32 例,女22 例;年龄范围21 ~72 岁,年龄(45.36±6.12)岁;手术类型:人工膝关节置换术18 例,人工髋关节置换术25 例,股骨骨折内固定术11 例;受教育年限4 ~14 年,受教育(9.15 ±4.26)年。 对照组男36 例,女17例;年龄范围23 ~70 岁,年龄(45.17 ±7.38)岁;手术类型:人工膝关节置换术15 例,人工髋关节置换术24 例,股骨骨折内固定术14 例;受教育年限5 ~15 岁,受教育(9.73 ±4.15)年。 2 组患者基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
1.2 干预方法 2 组均给予骨科手术患者常规护理及预防深静脉血栓健康教育。 参照中华医学会骨科学分会《中国骨科大手术静脉血栓栓塞预防指南》[4]编制《骨科手术患者预防深静脉血栓健康教育手册》及音视频资料,包括DVT 疾病认知(发生原因、危害、预防措施等)、心理调护、饮食管理(低盐低脂)、饮水管理(2 000 ~3 000 ml/d)、大便管理(腹部按摩、多食芹菜等粗纤维食物)、功能锻炼(患肢抬高训练、肌肉舒缩运动)、保护下肢(清洁皮肤、保暖、预防受压等)等。对照组给予发放健康教育手册、集中宣教(住院期间2 次,60 ~90 min/次)、个体指导(利用护理间隙进行)等健康教育。 观察组联合应用多元化健康教育:(1)组建多元化健康教育小组:包括手术医师1 名、护士长1 名、专科护士6 名(其中含营养师、心理咨询师)、同伴支持者6 名、患者家属若干名,组织学习《骨科手术患者预防深静脉血栓健康教育手册》、网络教育、微信教育、同伴支持教育等相关知识,围绕本次研究重点(DVT 认知水平、预防行为)编制健康教育活动主题(5 个活动主题)。 (2)评估:入院时,评估患者DVT 认知水平、预防行为,了解分析患者对DVT 健康教育方式的需求及接受能力。 同时对患者进行网络、微信知识的培训,指导其使用网络、微信接受健康教育。 (3)多元化健康教育:①发放健康教育手册、集中宣教、个体指导同对照组。 ②网站宣传:在医院网站设置骨科手术专区,组织医师进行预防DVT 视频讲座(2 次/周,15 ~20 min/次);设置留言窗口,指定护士及时回复患者咨询。 ③电视宣传:在医院闭路电视系统设置骨科手术专门频道,播放《骨科手术患者预防深静脉血栓健康教育手册》及健康教育活动主题(3 ~5 次/d,5 ~10 min/次)。④微信教育:申请微信公众帐号,组建“康复之友”微信群,将健康教育手册、5 个活动主题上传到群中,组织专科护士采编预防DVT 健康行为小知识(1 ~2 条/d),每周挑选1 ~2 个患者感兴趣话题展开讨论。 ⑤社会支持教育:招募同伴支持教育者(高中以上学历、DVT 认知水平与预防行为较好、有一定组织能力、热心同伴支持教育者),组建6 个同伴支持教育小组(9 ~10 名/组,尽可能将手术类型相同、兴趣相近、文化程度与家庭经济状况相似者纳入同一小组),在专科护士的指导下,围绕5 个健康教育活动主题开展活动。 要求每位患者至少1 名家属参与。
1.3 观察指标 (1)深静脉血栓认知水平:参照相关文献[5]资料编制《骨科手术患者深静脉血栓认知水平调查问卷》,DVT 发生原因(5 条目)、DVT 危害(3 条目)、DVT 预防措施(5 条目)、DVT 治疗及护理(5 条目)4 维度共18 个条目,每个条目采用1 ~4 分评分,分值越高认知水平越高。 量表经3 位专家3 次修订并通过预调查,内部一致性良好:Cronbach′s α=0.845。 (2)健康行为:参照相关文献[6]编制《骨科手术患者预防深静脉血栓健康行为调查问卷》,包括情绪管理、饮食管理、饮水管理、大便管理、功能锻炼、保护下肢等,均采用“是”、“否”回答。 量表同样经过修订、预调查,内部一致性良好:Cronbach′s α=0.852。 (3)DVT 发生率:DVT 判断采用凝血功能4 项与双下肢血管彩超检查,局部体征Homan 阳性。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21.0 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非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用中位数与范围表示,采用Mann-Whitney U 检验;计数资料用频数表示,采用卡方检验或秩和检验。 P <0.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DVT 认知水平比较 干预前,2 组患者认知水平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干预后,2 组患者认知水平评分明显高于同组干预前(P <0.05),观察组DVT 发生原因、DVT 危害、DVT 预防措施、DVT 治疗及护理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 <0.05)。见表1。
表1 观察组与对照组骨科手术患者干预前后DVT认知水平评分比较(分
表1 观察组与对照组骨科手术患者干预前后DVT认知水平评分比较(分
注:与同组干预前比较aP <0.05,与对照组比较bP <0.05。 DVT 为深静脉血栓形成
时间 组别 例数 DVT 发生原因 DVT 危害 DVT 预防措施 DVT 治疗及护理干预前 观察组 54 9.25±1.15 6.12±1.02 7.45±1.02 9.44±1.23对照组 53 9.53±1.12 6.34±1.21 7.72±1.10 9.72±1.45干预后 观察组 54 16.26±3.12ab 10.24±1.25ab 17.52±2.45ab 16.24±2.52ab对照组 53 13.45±2.24a 8.23±1.14a 13.36±2.32a 12.24±3.12a
2.2 健康行为达标率比较 观察组骨科手术患者情绪管理、饮食管理、功能锻炼、保护下肢达标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 <0.05)。见表2。
表2 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预防DVT 发生健康行为达标率比较[例(%)]
2.3 DVT 发生率比较 观察组发生DVT 1 例,对照组发生DVT 6 例,观察组DVT 发生率1.8%明显低于对照组11.3%(P <0.05)。
骨折和手术过程易损伤营养血管,影响远端骨折段供血[7],导致血液循环障碍,血流缓慢,从而引起DVT 等并发症,影响患者康复进程。 相关研究表明,在没有任何预防措施的前提下,骨科手术患者DVT 发生率高达60%,老年患者因合并慢性基础性疾病,术后发生DVT 风险更高[8]。 健康教育是增强患者疾病认知水平、提高自我管理能力的有效方法。 骨折不可避免会给患者造成心理与生理应激反应,手术创伤更会加剧应激程度,患者多伴有强烈负性情绪,加之骨折患者年龄偏大,灌输式常规康教育难以保证患者实际需求,导致健康教育效果参差不齐。
多元化健康教育是在准确评估分析不同个体特征患者健康教育需求及接受程度的基础上,通过整合不同健康教育形式,为患者提供更多的选择,实现差异性的策略,确保健康教育的针对性与时效性[9]。 在护理信息资源相对馈乏的今天,基于互联网思维的健康教育,借助快捷网络平台,深度融合传统媒介与新媒体,形成多元化健康教育方式,已成为当今主流[10]。 姚赟[11]研究认为,视频化健康教育结合回授法能够提高老年髋部骨折手术患者DVT 认知水平。 本研究中,在评估患者DVT 认知水平、健康教育需求与接受能力的基础上实施多元化健康教育,结果表明,观察组骨科手术患者DVT 发生原因认知、DVT 危害认知、DVT 预防措施认知、DVT 治疗及护理认知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与上述文献观点一致。
进一步分析,多元化健康教育紧紧围绕《骨科手术患者预防深静脉血栓健康教育手册》展开,是保证健康教育内容同质性的基础。 纸质媒介教育因内容“深度性”、携带“便捷性”、阅读“直观性”的特点,是常规健康教育的主体。 电视教育、网站教育、微信教育因其“广域性”、“即时性”的特点,能突破传统教育受制于时间、空间、人力、物力的弊端,具有明显优势[12]。 基于互联网思维的多元化健康教育,通过对传统媒介与新媒体的有效整合,能保证健康教育的“有序性”、“持续性”,实现“投入最小-传播最优-效果最大”的目的。 同伴支持教育作为“专家型教育”的有效补充,其强大的“榜样效应”、“朋辈效应”是激发患者产生“攀比行为”的源泉[13]。 而这些健康教育方式的有效融合,能够发挥集成效应,实现健康教育效果的最大化。 从结果上分析,观察组骨科手术患者情绪管理、饮食管理、功能锻炼、保护下肢达标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表明多元化健康教育有助于促进骨科手术患者深静脉血栓预防健康行为的养成,其也是观察组DVT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的重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