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信息消费结构及影响因素研究

2020-06-10 11:40李若虹王若雨菡严丁虎江苏大学
营销界 2020年3期
关键词:社交消费互联网+

李若虹 王若雨菡 严丁虎(江苏大学)

■研究背景与文献回顾1

《中国信息消费发展态势及展望报告》显示,2018 年信息消费规模达到五万亿元,比上年增加一成以上,到2019 年前三季度就达到近4 万亿元。我国信息消费需求旺盛,成为经济增长的重要支撑。网络提速降费为信息消费插上了翅膀,互联网信息技术与各领域深度融合,使得线上消费与线下消费结合的方式成为主流,外送服务、共享经济、网络课程、在线医疗等新商业模式和消费形式应运而生。第44 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指出,截至2019 年6 月,10 ~39 岁的网民占网民整体65.1%,其中,90 后新兴消费群体正在壮大,网络消费规模不断攀升,是信息消费发展的主力军。在校大学生作为“90 后”群体的主体,是特殊的消费群体,消费需求旺盛,消费偏好结构和消费水平很具代表性。因此对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信息消费结构及影响因素进行研究具有实际意义。

关于信息消费,已有国内外学者进行研究。杨文军、尹德欣、王建东(2016)指出大学生的信息消费行为存在负能量,诸如消费动机不纯净、不良文化的冲击和引诱等。谭亮、黄娜(2018)指出大学生的信息消费行为存在着信息消费碎片化、信息消费个性化和信息消费盲从化的特征。史薇(2017)从货币支出和时间支出两个维度对大学生的信息消费水平进行测量,指出大学生信息消费人数众多且消费水平较高,大学生在不同类型信息消费上的时间花费不同。程刚、杨春静(2016)认为信息消费内容、消费需求以及校园网络设施对大学生网络信息消费影响最大。通过对相关文献的研究发现,对大学生网络信息消费相关情况的研究很少,结合“互联网+”进行研究的更是寥寥无几,因此本文通过对“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信息消费结构及影响因素的研究来补充相关领域的研究结果。

■大学生网络信息消费结构实证分析

(一)数据来源与模型设定

本文使用的数据通过发放问卷的形式收集。将设计好的问卷录入问卷星平台并发布问卷,以江苏大学的学生为调查对象,在校园中随机拦访了437 名学生进行问卷填写,在剔除18 份答案完全重复或胡乱填写的无效问卷后,保留419 份有效问卷用于数据分析。本文通过建立多元回归模型来探究大学生的网络信息消费结构,提出如下模型:Yi=β1+β2X2i+β3X3i+β4X4i+...+β kXki+εi。以月信息消费额为因变量,性别、年级以及使用智能手机的时间为控制变量,生活类信息消费支出、学习类信息消费支出和社交类信息消费支出为自变量建立多元回归模型。

(二)回归结果分析

大学生人均月网络信息消费支出为476.59 元,其中在生活类信息消费、学习类信息消费、社交娱乐类信息消费上的支出分别为264.86、53.83、114.48 元,可见学习类信息消费支出是三类信息消费中最低的。性别、专业和每天使用智能手机时间不同,对各类信息产品和服务的选择也不尽相同。受调查者的背景信息各有差异,不能一概而论,这也是引入控制变量的原因。

在性别方面,男生的网络信息消费总额平均比女生多26.849元。在生活类信息消费和学习类信息消费上,男女并无太大差异,都为满足基本生活学习需要。而娱乐方式多样,女生倾向于追剧、刷新社交动态等,这些方式一般情况下不会产生费用。男生更倾向于玩游戏,购买游戏或配套的游戏装备的价格颇高。调查数据显示,77.78%的男生都购买过游戏或在游戏中充值,而女生只有36.17%。由此可见男生比女生产生更多花费主要是因为网络游戏。

在专业方面,理学、工学和医学专业的学生网络信息消费支出都比人文社科专业的学生少。理学、工学和医学专业教学都注重实践,且课程任务很重,很多知识都通过实验课程亲自验算或验证得来。由于课程任务重,课余时间很少,因此相对于人文社科专业的学生来说网络信息消费需求较弱。而人文社科专业课程的学习较为灵活,主观性很强,巩固专业知识或完成课程作业都需要查阅多方资料,有时需要购买网上的收费文档来深入研究,这就形成了更多的网络信息消费支出。

在每天使用智能手机的时间方面,时间越长,网络信息消费支出反而越少。在繁忙的课程下,每天使用智能手机的时间越长也就意味着将很多时间用来社交娱乐活动,例如浏览网页、在社交软件上聊天等,则获取学习信息的需求就很弱。每天使用智能手机的时间少于3 个小时,可用于学习的时间充裕,在网上搜集资料或上网络课程等,相较于其他学生来说更愿意在学习资料上花费金钱以获取更多信息。

■网络信息消费影响因素实证分析

(一)大学生网络信息消费影响因素指标的选择

将影响大学生网络信息消费行为的因素分为主观因素和客观因素。通过查阅文献并结合实际,将主观因素分为自身素养能力、消费需求、消费心理;客观因素分为信息产品和服务特性、外部环境。再将上述指标操作化后形成最终评价的量表。

(二)问卷信度和效度分析

量表中每个指标组的Alpha 信度系数都在0.8 以上,指标组内部的信度较高,适合进一步分析;整体的Alpha 信度系数为0.953,信度很好,问卷内部一致性较高,可放心进行下一步研究。每个指标组KMO 值都大于0.75,P 值都小于0.05,可以认为指标内部的结构效度较高,适合因子分析;量表整体的KMO 值为0.923,P 值<0.05,可以认为量表具有较高结构效度,可以对量表进行因子分析。

表1 信度效度系数表

(三)量表数据分析

在SPSS 中对量表数据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在自身素养能力方面,指标值除熟练使用各类操作引擎外都在3.5 分以下,受调查者进行优质信息消费的能力有所欠缺,且可花费在信息消费上的时间金钱并不十分充裕;其次,在信息消费需求方面各项指标得分都在3.5 分以上,信息产品和服务能够满足多方面的需求;在信息产品和服务特性方面,各项指标得分都在3.7以上,最高达到3.93分,受调查者对信息产品和服务的要求较高;在外部环境方面,各项指标得分相差较大,受调查者对学校资源及设施评价较高,但在校园网络方面得分只有3.18,校园网络服务满意度较低。

(四)影响因子分析

在SPSS 统计软件中,用主成分分析的方法进行因子分析,并根据预先设定的指标抽取4 个因子。为更好地解释和命名变量,利用最大方差法对因子进行正交旋转。如表2 所示,提取的4 个主成分对数据变异的共同解释比例为80.264%。关于因子的组成,一般认为变量在哪个成分中的荷载值最大,既将该变量纳入哪个成分。本文规定变量荷载值小于0.5 不予纳入,如此就明确了各个成分的组成,第一个主成分是信息产品和服务特性,方差贡献率为60.408%;第二个主成分是素养能力,方差贡献率为8.957%;第三个主成分是消费需求,方差贡献率为7.13%;第四个主成分为外部环境,方差贡献率为6.03%。由此可见在网络信息消费影响因素中影响力最大的为信息产品和服务特性,消费对象的质量是消费行为至关重要的决定因素;其次是素养能力,个人搜集信息和利用资源的能力也是重要的影响因素;接着是消费需求,最后是外部环境。上述四个影响因素相互作用,共同决定网络信息消费行为。

表2 解释的总方差

■四、问题与建议

(一)大学生自控力弱、易受诱惑

大学生应该专心学业,而非花费大把时间浏览网页和刷新社交动态等,60%的大学生每天使用智能手机的时间在4 小时以上,已对智能手机产生依赖性。在大数据时代,应用软件或公众号都会根据浏览记录来分析用户行为,进行个性化推送,在有吸引力的推送内容下极易沉迷其中,甚至无法抽离而浪费许多时间精力。大学生作为特殊消费群体,可支配资金较为充裕但消费观尚未成熟,在“互联网+”经济下消费非常便捷,加上广告的吸引,经常会购买并不十分需要的物品,造成很大浪费。因此大学生应当自觉自控,抵制诱惑,严格限制自己浏览无营养信息的时间,多浏览对自身发展有益的信息,使得推送都与之相关,减少点击无营养信息的机会。并减少使用智能手机的时间,抑制住时不时想拿起手机的冲动,逐渐摆脱对手机的依赖,让手机作为通讯工具存在,而非生活的中心。

(二)大学生信息消费结构不合理

通过对数据的分析发现大学生在生活类信息产品和服务上支出最多,其次是社交娱乐类,最后是学习类。可见利用互联网进行社交娱乐的支出比购买课程和学习资料的支出多,很显然这样的消费结构是失衡的。作为大学生没有专心学业而将大部分时间精力放到在网络上浏览推送信息、刷新社交动态、聊天等社交娱乐类网络信息消费行为上。网络信息消费重心偏移,没有充分发挥信息消费的作用,对社交娱乐类信息消费过多使人过于安逸,且容易产生焦虑情绪。因此应当提高对网络课程、学习资料等学习类信息产品的消费比重,充分利用互联网的便利。在学习专业课程之余,拓展新技能,通过学习网络课程等方式来考取证书、考取公务员或提升外语水平;不断提高自己搜索信息的能力,能够在海量信息中定位到有价值的信息,进行消化吸收,扩充自己的知识体系。

(三)校园网络设施及图书馆资源问题

在网络信息消费过程中,受访者对校园的网络状态满意度较低,校园网络状态不稳定,势必会影响浏览信息产品和服务的环节,降低信息消费的体验。在连接校园网络搜集信息或购买信息产品时,出现网络情况差、无法连接网页的问题将会中断信息消费行为,或因为网络的不稳定,放弃寻找优质的信息产品和信息服务,继而随意挑选。再者校内资源并不十分充裕,有的学术论文无法下载,影响学生学术研究。因此,学校应当加强校园网络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提高校园网络状态,增进与三大网络运营商移动、联通及电信的合作,推出实惠的学生流量套餐,让学生在校园网络状态不稳定时能够有足够的流量进行信息消费;增派人手进行网站维护,减少因访问人数过多而出现网站崩溃的现象,营造良好的信息消费环境;定期引进高质量学术资源,提高校园公众号的推送质量,让学生接触到优质的信息从而提高学生的素养。

(四)信息消费市场监管不力

在这个“互联网+”时代,信息产品和服务鱼龙混杂,盗版横行。网络信息消费市场并没有特定的地点,网络信息消费行为只是以互联网为依托,大多数情况下并没有专人对信息产品和服务内容逐条进行审查,这就导致信息消费市场充斥着质量低劣,甚至有害的信息产品。在这种情况下,在进行信息消费前要花费较多时间筛选信息产品,以保证消费对象的质量,避免花冤枉钱。且中国版权意识不强,常有居心不良的人窃取原创作者劳动成果以谋取利益的事情发生,而国内没有完善的网络版权保护法律。因此要提高信息消费市场的准入门槛,加强对信息产品和服务的监管,可以实行奖励机制,对举报侵权或违法的信息产品的行为都予以一定奖励,不断肃清低劣的信息产品和信息服务。建立健全网络版权保护相关法律法规,保护原创、鼓励创作,并不断完善信息消费有关的法律,能够有法可依,保护信息消费市场健康成长,响应国家以信息消费促发展的号召。

猜你喜欢
社交消费互联网+
社交牛人症该怎么治
聪明人 往往很少社交
国内消费
新的一年,准备消费!
社交距离
40年消费流变
你回避社交,真不是因为内向
新消费AB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