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丽怡,卓明菊,梁宝卿
(江门市中心医院呼吸科,广东 江门 529000)
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是以持续性气流受限为特征的肺部疾病,患者心肺功能下降,运动受限,严重影响生活质量。[1]。COPD居全球死亡原因第四位,且有逐年增加之势[2]。我国COPD患病率、病死率均居高不下,严重影响患者生活,给家庭及社会带来沉重负担。呼吸功能锻炼极大改善呼吸困难症状,同时能够提高患者的运动耐力、健康及生活质量(HRQL),减少恶化率以及缩短住院时间,还能改善心理障碍和提高社会适应能力 。但呼吸功能锻炼是一种需要长期坚持锻炼的方法,短期见效慢,难以引起患者重视和坚持按时执行。本文研究分析了品管圈在COPD患者呼吸功能锻炼依从性中的应用,现报告如下。
选择在2019年3-2019年10月我院呼吸内科收治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均符合第8版内科学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临床诊断标准[3]。排除长期卧床、脑血管疾病后、后遗症、语言沟通障碍及严重脏器疾病或者严重呼吸衰竭的患者。应用PDCA管理提高COPD患者呼吸功能锻炼依从性。
1.2.1 成立QCC小组
选定“呼拉圈”为圈名,参与QCC小组包括8名成员,其主要是呼吸内科中的专科医师以及具有5年以上经验的护士,其中2名主任医师,1名副主任护师,3名主管护师,2名护师。
1.2.2 主题拟定
圈员每人总结1-2个科室现阶段需要解决的问题,利用投票方式,选出得分最高的活动主题。选题理由为:a.COPD患者无法正确进行呼吸功能锻炼。b.COPD患者行呼吸功能锻炼意识不强。C.欠缺呼吸功能锻炼宣教资料和宣教途径。d.科室没有建立相关流程指引。e.责任护士健康教育不到位。
1.2.3 拟定活动计划书
依据品管圈活动步骤的顺序,确保相关的活动内容,依据PDCA循环所制定的3421原则对所需要的具体时间,画出甘特图。
1.2.4 现状调查
制作工作查检表,记录已引导呼吸功能锻炼的患者的基础信息,详细记录患者未行呼吸功能锻炼的情况,并寻找未进行呼吸功能锻炼的因素,最后进行总结。
1.2.5 设定目标
目标值=现状值-改善值=现状值-(现状值x改善重点x圈能力)。
1.2.6 原因分析
明确计划的可行性,利用鱼骨图确定特征要因。其中病人因素要因有:角色淡化和自律性差以及沟通障碍,未掌握呼吸功能锻炼方法,行呼吸功能锻炼意识不强,年龄偏大;环境因素要因:科室欠缺呼吸功能锻炼资料宣教,没有建立相关流程指引;护士因素要因:责任护士宣教和培训缺乏准确性。真因验证:依据要因,反复对各要因实施真因查检,超过80%影响力的因素:未掌握呼吸功能锻炼方法28次,自律性差24次,行呼吸功能锻炼意识不强16次,资料宣教12次,科室没有建立相关流程指引10次,护士宣教少10次,护士培训不到位8次。
1.2.7 效果确认
通过8月23日至10月11日8周的对策实施,在查检表上表明患者的依从性明显提高:病人因素32次,环境因素26次,护士因素18次,产品因素16次,其他因素4次,目标达成率为99.21%,进步率为75.76%。见表3。
目标达成率=(改善后-改善前)/(目标值-改善前)×100%=99.21%
进步率=(改善前-改善后)/改善前×100%=75.76%
工作人员自发地形成的小团体,随后分工合作,利用品管的统计方法实施分析,解决所遇到的问题从而改善业绩[4]。本次品管圈活动主要是护士自发发现和分析问题,改善问题,提高自身专业性,制定了规范的沟通范本及呼吸功能锻炼流程,査找并使用资料,将其发放给患者,提高COPD患者的依从性,规范了科室宣教流程和手段。
从医院角度,能够增加患者的满意度,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从患者角度,提高患者的遵医率和疗效;从科室角度,提高了护理质量,提高了团队的凝聚力;从护士角度,能够提高个人的创造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5]。
表1 改善前COPD患者呼吸功能锻炼依从性原因分析(%)
表2 改善后COPD患者呼吸功能锻炼依从性原因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