确保脱贫攻坚战取得最后胜利的信心来源
——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系列党课之五

2020-06-10 06:22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副院长辛向阳
党课参考 2020年11期
关键词:贫困人口攻坚总书记

〉〉〉〉〉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副院长 辛向阳

本课对象

广大党员、干部和群众。

本课时间

3小时(讲课2小时,讨论1小时)。

本课目的

广大党员、干部和群众通过本课的学习,充分认识和深刻把握确保脱贫攻坚战取得最后胜利的信心和力量来源、方法和途径选择,从而确保如期高质量完成脱贫攻坚目标任务。

2020年3月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座谈会上强调,“到2020年现行标准下的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是党中央向全国人民作出的郑重承诺,必须如期实现,没有任何退路和弹性。这是一场硬仗,越到最后越要紧绷这根弦,不能停顿、不能大意、不能放松。”“这是党的十八大以来脱贫攻坚方面最大规模的会议,目的就是动员全党全国全社会力量,以更大决心、更强力度推进脱贫攻坚,确保取得最后胜利。”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给了全党全国人民决战决胜脱贫攻坚以极大的信心和巨大的鼓舞。

陕西省延安市延川县梁家河村山地苹果园 图:邵瑞/新华社

一、确保脱贫攻坚战取得最后胜利的信心来源于党中央的郑重承诺和习近平总书记的高度重视

习近平总书记自2015年以来,就打赢脱贫攻坚战召开了7个专题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为推进脱贫攻坚发挥了巨大作用。

2015年2月1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陕西延安主持召开陕甘宁革命老区脱贫致富座谈会。他强调指出:“加快老区发展步伐,做好老区扶贫开发工作,让老区农村贫困人口尽快脱贫致富,确保老区人民同全国人民一道进入全面小康社会,是我们党和政府义不容辞的责任。”习近平总书记为此提出五点要求。一是加大投入支持力度,采取更加倾斜的政策,加大对老区发展的支持,增加扶贫开发的财政资金投入和项目布局,鼓励引导社会资金投向老区建设,形成支持老区发展的强大社会合力。二是加快社会事业发展,重点是发展教育、医疗卫生、公共文化、社会保障等事业,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对老区城乡居民全覆盖,深入推进老区新农村建设,加强农村环境卫生和住房建设。三是加大产业培育扶持力度,国家大型项目、重点工程、新兴产业,在符合条件前提下,要优先向老区安排;发达地区劳动密集型产业转移,要优先向老区引导;国家建设用地指标,要优先满足老区小城镇产业聚集区建设用地需要。四是积极落实改革举措,认真贯彻中央改革决策部署,针对制约本地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矛盾和问题,自觉向改革找突破、要效益,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不断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五是夯实管党治党基础,特别要有一个覆盖全面、功能健全的基层党组织体系,有一支素质较好、作用突出的党员、干部队伍,有一套便利管用、约束力强的制度机制,有一个正气弘扬、歪风邪气没有市场的政治生态。要选好配强农村基层党组织领导班子,团结带领农民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

2015年6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贵州贵阳主持召开部分省区市扶贫攻坚与“十三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座谈会。他明确提出,要强化扶贫开发工作领导责任制,把中央统筹、省负总责、市(地)县抓落实的管理体制,片为重点、工作到村、扶贫到户的工作机制,党政一把手负总责的扶贫开发工作责任制,真正落到实处。

2016年7月2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宁夏银川主持召开东西部扶贫协作座谈会。他强调,东西部扶贫协作和对口支援,是推动区域协调发展、协同发展、共同发展的大战略,是加强区域合作、优化产业布局、拓展对内对外开放新空间的大布局,是实现先富帮后富、最终实现共同富裕目标的大举措,必须认清形势、聚焦精准、深化帮扶、确保实效,切实提高工作水平,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习近平这次讲话突出了我们的一个优势:东西部扶贫协作和对口支援。他指出,这在世界上只有我们党和国家能够做到,充分彰显了我们的政治优势和制度优势;东西部扶贫协作和对口支援必须长期坚持下去。

2017年6月2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山西太原主持召开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座谈会。他系统回顾了我国反贫困斗争取得的重大成就和成功经验,全面分析了当前脱贫攻坚工作面临的形势和任务,深刻剖析了深度贫困的主要成因,明确了精准脱贫的基本方略,指明了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方法论、关键点、突破口和需要把握的问题。

2018年2月1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四川成都主持召开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座谈会。他指出:加强党对脱贫攻坚工作的全面领导,建立各负其责、各司其职的责任体系,精准识别、精准脱贫的工作体系,上下联动、统一协调的政策体系,保障资金、强化人力的投入体系,因地制宜、因村因户因人施策的帮扶体系,广泛参与、合力攻坚的社会动员体系,多渠道全方位的监督体系和最严格的考核评估体系,形成了中国特色脱贫攻坚制度体系,为脱贫攻坚提供了有力制度保障,为全球减贫事业贡献了中国智慧、中国方案。他提出八条要求:加强组织领导,坚持目标标准,强化体制机制,牢牢把握精准,完善资金管理,加强作风建设,组织干部轮训,注重激发内生动力。

2019年4月1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重庆主持召开解决“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座谈会。他强调:我国总体上已基本实现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但还有一些短板,最大的短板是脱贫攻坚。现在,脱贫攻坚战进入决胜的关键阶段,打法要同初期的全面部署、中期的全面推进有所区别,最要紧的是防止松懈、防止滑坡。各地区各部门务必一鼓作气、顽强作战,不获全胜决不收兵。

2020年4月20日至2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陕西考察工作时强调,易地搬迁是解决一方水土养不好一方人、实现贫困群众跨越式发展的根本途径,也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重要途径。搬得出的问题基本解决后,后续扶持最关键的是就业。加强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多措并举巩固脱贫成果。习近平总书记还指出,要瞄准突出问题精准施策,做好剩余贫困人口脱贫工作,因地制宜发展区域特色产业,加快建立防止返贫监测和帮扶机制。

在这些专题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都作了系统的指示,阐明了脱贫攻坚的理念与原则,指出了脱贫攻坚的路径与措施,从而使脱贫攻坚沿着正确的方向、最优的路径前行。可以说,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脱贫攻坚的一系列重要论述不仅构成了系统的马克思主义反贫困理论,而且在整个人类反贫困历史上也是极为先进科学的理论体系。正是有了科学的理论作指导,我们才能始终保持脱贫攻坚决战决胜的信心。

二、确保脱贫攻坚战取得最后胜利的信心来源于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脱贫攻坚取得的决定性成就

从数量上看,我国的贫困人口从2012年年底的9899万人减到2019年年底的551万人,贫困发生率由10.2%降至0.6%,连续7年每年减贫1000万人以上。到今年2月底,全国832个贫困县中未摘帽县只有52个,区域性整体贫困基本得到解决。

(一)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脱贫攻坚取得的决定性成就

1.绝对贫困人口大幅度下降。绝对贫困人口从2012年占全国人口的7%左右,下降到2019年底的0.36%;从2012年绝对贫困人口相当于人口排名世界第14位的埃及,下降到2019年底相当于人口排名世界第116位的芬兰。

2.贫困群众收入水平大幅度提高。所有有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都有机会和制度保障依靠自己的双手创造美好明天。2013年至2019年,832个贫困县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6079元增加到11567元,年均增长9.7%,比同期全国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幅高2.2个百分点。全国建档立卡贫困户人均纯收入由2015年的3416元增加到2019年的9808元,年均增幅30.2%。

3.贫困地区基本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10.8万所义务教育薄弱学校的办学条件得到改善,农网供电可靠率达到99%,深度贫困地区贫困村通宽带比例达到98%,960多万贫困人口通过易地扶贫搬迁摆脱了“一方水土养活不了一方人”的困境。

4.很好地解决了经济社会发展的生机活力问题。特色产业不断壮大,产业扶贫、电商扶贫、光伏扶贫、旅游扶贫等较快发展,贫困地区经济活力和发展后劲明显增强。贫困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明显加快,经济活力和发展后劲日益增强。

5.很好地解决了自主发展问题。各个地区都积累了丰富的脱贫攻坚的经验和适应自身要求的途径,自主发展的能力都有较大程度的提高。

6.很好地解决了“扶持谁”问题。我们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逐村逐户开展贫困识别,对识别出的贫困村、贫困户建档立卡,通过“回头看”和甄别调整,不断提高识别准确率。

7.很好地解决了“谁来扶”问题。选派县级以上机关、国有企事业单位干部参加驻村帮扶。

8.很好地解决了“怎么扶”问题。即实施“五个一批”工程——发展生产脱贫一批、易地搬迁脱贫一批、生态补偿脱贫一批、发展教育脱贫一批、社会保障兜底一批。

9.很好地解决了“如何退”问题。即设定时间表、留出缓冲期、实行严格评估、实行逐户销号。

这些成就为我们取得脱贫攻坚的最终胜利打下了最深厚的基础,也是我们坚定信心的最重要的基础。

安徽省合肥市肥西县紫蓬镇新农村扶贫产业园里300多亩玫瑰花竞相绽放,农民们忙着采摘、加工玫瑰花 图:刘军喜/新华社

(二)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成就的主要原因

这些成就的取得一方面是我们总结贫困治理经验,深刻把握规律的结果;另一方面也是我们贫困治理能力提升的结果。其实最根本性的成就就是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体现出来的成就。我们从制度上建立对口帮扶机制,全国共派出25.5万个驻村工作队、累计选派290多万名县级以上党政机关和国有企事业单位干部到贫困村和软弱涣散村担任第一书记或驻村干部,目前在岗91.8万人。各个单位都选派精兵强将,利用自身单位的特点和优势,为贫困地区找到最好的解决贫困问题的途径。这些工作队发挥首创精神,创造性地开展工作,脱贫治理能力有了极大提升,从而使脱贫收坚工作不断上新台阶。全国广大扶贫干部奋战在脱贫攻坚一线,作出了重要贡献,甚至牺牲了宝贵生命,截至2019年6月底,770多名扶贫干部牺牲在脱贫攻坚战场上。

(三)中国减贫方案和减贫成就得到国际社会普遍认可

这些成就是世界级的成就,是人类历史上从未有过的奇迹,中国减贫方案和减贫成就得到国际社会普遍认可。2018年,第73届联合国大会通过关于消除农村贫困的决议,把中国倡导的“精准扶贫”理念与实践写入其中,中国为全球消除贫困提供了经验。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认为,精准扶贫方略是“帮助最贫困人口、实现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中宏伟目标的唯一途径。”2018年11月在目标守卫者年度报告上,比尔·盖茨做演讲时肯定了中国在过去几十年取得的扶贫成就,称其是“世界史上最惊人进步之一”,并且认为中国可以作为其他国家脱贫的范例。印度夏马尔大学教授卡玛奇亚认为,中国到2020年打赢脱贫攻坚战,这不仅是中国消除贫穷问题,更是为包括发达国家在内的所有国家作出了榜样,这是中国方案和中国理念对世界的贡献。

三、确保脱贫攻坚战取得最后胜利的信心来源于我们对困难挑战的充分估计、准确把握和精准施策

我们党历来强调做工作要抓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解决问题要准确抓住问题的关键在哪里?实质是什么?可以说,只要抓准了问题,就成功了一半。习近平总书记在2020年3月6日于北京召开的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座谈会上指出了当前打赢脱贫攻坚战面临的困难挑战。

(一)打赢脱贫攻坚战面临的困难挑战

1.剩余的贫困是贫中之贫、困中之困,是最难啃的硬骨头,是难中之难。剩余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中,老年人、患病者、残疾人的比例达到45.7%。老年人口又往往是重度老龄化人口,年龄不是六十、七十岁,常常是八十、九十岁。患病者一般不是轻症,是长年累月的病,基本上丧失了劳动能力。

2.疫情带来新的挑战,使一些工作雪上加霜,既影响到贫困人口外出务工,又影响到农畜牧产品卖不出去。第三产业中流通部门以及为生产和生活服务的部门受疫情影响最大,第一季度第三产业增速呈现“断崖”式下降甚至负增长,这影响到对贫困地区外出务工人员工作的吸纳。国务院扶贫办党组书记、主任刘永富在《求是》2020年第9期刊发题为《坚决克服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全力啃下脱贫攻坚硬骨头》的文章,指出:“疫情使贫困劳动力外出务工受阻,部分贫困劳动力有1—3个月无务工收入。疫情使贫困户生产经营受阻,生产和消费下降,影响产业扶贫增收。疫情使扶贫项目开工受阻,往年元宵节后扶贫项目即陆续开工,今年开工时间普遍延迟。”

3.脱贫过程中还存在着返贫、回贫的风险。也就是说,这边脱,那边有可能返,据各地初步摸底,已脱贫人口中有近200万人存在返贫风险,边缘人口中还有近300万存在致贫风险。一方面是因为绝对贫困人口的脱贫只是在低水平上的脱贫,稍有风吹草动就可能返贫;另一方面导致返贫的因素还比较多,如因病返贫等等。

4.脱贫后劲不足。一方面是一些干部感觉快大功告成了,就要拾掇拾掇卷起铺盖卷回家了,从而造成工作重点转移、投入力度下降、干部精力分散的现象;另外一个方面就是有的干部认为,扶贫的任务基本完成,剩下的任务就是总结总结经验,汇报汇报成就了。

(二)面对困难挑战的解决办法

针对这些问题,习近平总书记给出了明确的解决问题的办法。这些方法就是:第一,横下一条心,啃下最后的硬骨头,对52个未摘帽贫困县和1113个贫困村实施挂牌督战,一战到底。为此,2020年4月13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主席汪洋在京主持召开脱贫攻坚约谈会议并讲话,中西部11个省区24位县委书记参加约谈。汪洋明确要求:坚决克服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坚决纠正挂牌督战中只督不战、督强战弱、重督轻扶等问题,把提出问题与解决问题结合起来,上级下级捆到一起干,确保各项工作见真章、出实效。第二,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脱贫攻坚,做好对因疫致贫返贫人口的帮扶,密切跟踪受疫情影响的贫困人口情况,及时解决存在的问题。国务院扶贫办为此建立了疫情分析应对机制,扶贫系统每周研究分析疫情对脱贫攻坚的影响,提出针对性措施,会同有关部门出台系列应对支持政策。组织驻村帮扶干部全部到岗,统筹做好疫情防控和脱贫攻坚工作。定期调度脱贫攻坚进度,督促各地抓紧抓实抓细重点工作。第三,保持脱贫攻坚政策稳定,对退出的贫困县、贫困村、贫困人口,要保持现有帮扶政策总体稳定,扶上马送一程,主要政策措施不搞急刹车,驻村工作队不能撤。第四,树立新的思路,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要推动减贫战略和工作体系平稳转型,统筹纳入乡村振兴战略。这些办法既有针对性,又有长远性。

四、确保脱贫攻坚战取得最后胜利的信心来源于我们强大的制度优势

习近平总书记在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座谈会发表重要讲话时指出:“总的看,我们在脱贫攻坚领域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就,彰显了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政治优势。”这是问题的根本。我国的贫困人口从2012年年底的接近一个亿,减少到2019年底的551万人,7年中平均每年减少近1400万人,这个奇迹是制度性奇迹。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集中力量办大事的生动体现,也是我们脱贫制度体系建设呈现出来的显著效能。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在脱贫制度体系建设上下了很大气力,体系不断完善,作用不断提升。

(一)制度体系的威力首先来源于党的全面领导制度体系

在脱贫攻坚过程中,我们始终强调坚持党的领导。习近平总书记一再强调:“脱贫攻坚,加强领导是根本。必须坚持发挥各级党委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作用,落实脱贫攻坚一把手负责制,省市县乡村五级书记一起抓,为脱贫攻坚提供坚强政治保证。”为什么是根本,因为党的领导制度始终体现着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有着为人民执政、靠人民执政各项制度。以人民为中心,既要以最广大的人民群众为中心,也要重点关注一些特殊人群、重点人群、困难人群。为什么是根本,因为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能够通过中央的顶层制度设计切实贯彻到扶贫工作中。为此,习近平总书记在2018年2月12日在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提出:“中央统筹,就是要做好顶层设计,主要是管两头,一头是在政策、资金等方面为地方创造条件,另一头是加强脱贫效果监管。省负总责,就是要做到承上启下,把党中央大政方针转化为实施方案,加强指导和督导,促进工作落地。市县抓落实,就是要因地制宜,从当地实际出发,推动脱贫攻坚各项政策措施落地生根。要改进考核评估机制,根据脱贫攻坚进展情况不断完善,让省负总责既体现在工作要求和责任上,也体现在考核上。要改进第三方评估方式,缩小范围,简化程序,主要评估‘两不愁三保障’实现情况。对贫困县退出的专项评估检查,交由省里组织,中央结合督查巡查进行抽查,确保退出真实性。要改进约谈省级领导方式,今年再集中搞一次,以后常态化,随时发现问题随时约谈。”这是从顶层到基层贯通的制度。

(二)制度体系的威力来源于我们不断织密脱贫攻坚方方面面的机制

2015年1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提出了一系列体制机制的要求:健全精准扶贫工作机制、脱贫攻坚支撑体系、东西部扶贫协作机制、定点扶贫机制、社会力量参与机制。为了使这一《决定》的精神得以完全贯彻,2016年10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脱贫攻坚责任制实施办法》,《办法》适用于中西部22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党委和政府、有关中央和国家机关脱贫攻坚责任的落实,要求脱贫攻坚按照中央统筹、省负总责、市县抓落实的工作机制,构建责任清晰、各负其责、合力攻坚的责任体系。三年后的2018年8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又印发《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三年行动的指导意见》,《意见》从加大深度贫困地区政策倾斜力度、加大产业扶贫力度、全力推进就业扶贫、推动易地扶贫搬迁、强化财政投入保障、加大金融扶贫支持力度、健全贫困退出机制、进一步落实脱贫攻坚责任制等方面进行了制度设计。这一制度体系不仅是完整科学的,而且具有很好的操作性,因而产生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三)建立治理扶贫领域腐败的体制机制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指出:“扶贫领域的‘苍蝇式’腐败,虽然可能是单个案件金额不大,但危害不可小视。‘蚁穴虽小溃大堤,蝗虫多了吞沃野。’如果任由这些行为滋生蔓延,积少成多,不仅会使脱贫成效大打折扣,而且将严重损害党和政府在群众心目中的形象。”为此,中央纪委办公厅在2017年12月印发通知,中央纪委决定从2018年到2020年持续开展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专项治理,坚持无禁区、全覆盖、零容忍,坚持重遏制、强高压、长震慑,促进各级党委、政府以及相关职能部门认真履行脱贫攻坚的重大政治责任,为确保到2020年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提供坚强有力的纪律保障。专项治理两年多来,取得明显成效,为脱贫攻坚提供了有力保障。2020年1月召开的十九届中央纪委四次全会强调,全力保障脱贫攻坚决战决胜,集中整治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强化对脱贫工作绩效、脱贫政策连续性稳定性,以及脱贫摘帽后“不摘责任、不摘政策、不摘帮扶、不摘监管”情况的监督检查,对搞数字脱贫、虚假脱贫的严肃问责,对贪污侵占、吃拿卡要、优亲厚友的从严查处。

习近平总书记在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座谈会议上的重要讲话,是在特殊时期向全党全国人民发出的再动员、再部署的号令,动员全国所有力量,面对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的巨大压力,以更大决心、更强力度、更顽强拼搏推进脱贫攻坚,确保取得最后胜利。习近平总书记曾经在三年前说:“如期打赢脱贫攻坚战,中华民族千百年来存在的绝对贫困问题,将在我们这一代人的手里历史性地得到解决。这是我们人生之大幸。让我们共同努力,一起来完成这项对中华民族、对整个人类都具有重大意义的伟业。”我们每一名党员干部都应当坚定信心决心,并为这一千秋伟业的实现再加把劲、添把火、努把力。

讨论题:

1.怎样理解确保脱贫攻坚战取得最后胜利的信心来源?

2.结合实际,谈谈如何坚定确保脱贫攻坚战取得最后胜利的信心。

猜你喜欢
贫困人口攻坚总书记
“2022年4月1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海南省五指山市考察时发表的重要讲话”等三则
时局图
既要继续攻坚 也要防止返贫
脱贫攻坚应及时清理“淤堵点”
隐形贫困人口
把对总书记的深厚感情转化为工作动力
习总书记“下团组”
十八大以来每年超千万人脱贫
2013年各省贫困人口数量及贫困发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