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天,斷断续续有很多的毕业生来看我,他们或许是来探亲访友的,或许有的是结束考研的,或许是年末专门来“汇报工作”的,等等。但是我知道很多都是在诉说自己的校园情怀,而我俨然成为其中的一部分。因为想念校园肯定就会想到我,想念校园生活必然也会想到我,回忆起自己人生的一部分当然也会有我。这些都让我第一次真切地感受到自己已经成为很多人的记忆,由此而产生的自豪感驱使我开始追忆自己的“初心”。
作为一名思政辅导员老师,如何激发活力让大家主动学习却又避免“我”的过分束缚成为当时面临的最大困难之一。可能在很多人看来我是多虑了,面临这么多的男生,唯有用“高压”手段来解决;也可能有的人认为我没有“管理”经验,抓好“两头”(利益头和成果头)不是也能迎刃而解吗?不过我认为:既然是教育就不能仅仅是针对个人,而是要一个都不能少的“成长”。对每一个人来讲这是我最大的责任,而不是去当“保姆”,做“领导”。
没有任何一个学生会想过,在这个纷繁复杂的“根茎叶”时代,践行已经“达成共识”的理念是多么的困难。就像父母教育自己的孩子一样,总会遇到各种奇葩的困难,尽管都是宣扬为了孩子,但有的人却只为添加自我的符号,有的人在索取不实的利益,有的人在追求精神的慰籍。毫无疑问,公正在被个人制度所左右,许多人都在喊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却很少有人说起可恨之人必有可怜之处,而无论是可恨之人还是可怜之人,在教育面前为什么不能被公正对待呢?如此扪心拷问,你就会发现你没有得到的恰恰是你已经拥有的。
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五年前我的特质和一年前的果然还是一样的。不用牵强的去谦逊与低调,只要做好自己便可以以身作则去言传身教。当然这也招来了部分学生的不理解,尽管我的付出与坚持在他们的“奉献”面前不值得一书,可扪心自问你可有所收获和成长?难道咱们是因为“奉献”才走到一起而不是因为需要学习和成长吗?亦师亦友,我也清楚很多人为了我的工作而给我提供了很多的帮助。在毕业典礼上的我已是泪眼朦胧却又强颜欢笑去跟大家合影:这正是在对这份友谊的全力挽留。
虽然我做得并不完美,但是只要有人知道我在想什么,我想做什么那就足够了。如果某天我不能再给予(责任和热爱),我会悄然离开。毕竟,当今不少年轻人已经迷失在物欲横流、六神无主的雾霾中,或迷失在高高低低的社会等级下,或迷失在多多少少的人口基数里,平复一下内心世界的波涛汹涌,你也会发现有一些人有这样的一种情怀:为了民主、文明、和谐,正在自由、平等、公正地做着敬业、诚信、友善的事情。悠悠天地间从彼时至此时“志同道合”地相伴与探索,岂不乐哉?
怀着这样的情怀,伴着看似重复的孤寂,继续前行!
自卑者的卑贱
我小的时候,可没少挨打。倒不是跟同学打架被揍,反而是老师为了“杀一儆百”,一再拿我“开刀”。为此,我的世界观不知颠覆了多少个五维轮回。直到我当了老师后,才想明白了,我才知道为什么受伤的总是我。原因很简单,无非两个原因:家庭条件一般,个子又高。
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老师们“杀一儆百”的时候会对“一”进行选择。如果“一”没有“带头大哥”的气质,老师们的“杀一儆百”很可能失效,而如果这个被选者家庭条件很好的话,又有可能被排除,所以在两者综合的选择下,家庭条件一般又有“大哥”气质的我就被多次选中。
经过深思熟虑,我把老师们的这种行为称之为自卑者的卑贱。本来应该具体事情具体分析,具体解决的。但是老师们无法驾驭或引导这种走势,就转而通过“杀一儆百”的方式来“堵”。简直是又可笑又可气。
这种自卑者的卑贱在很多场合,很多情景中都时有发生。一些人认为这是一种方式、一种技巧,可我始终不这么认为。有倒是“德高为师,身正为范”,那么老师的这种被社会化的行为就很难跟高尚联系起来。
古今中外,这种现象不绝入耳。在国外,好多黑人小孩喜欢的芭比娃娃不是黑色的,而是白色的,因为在家庭教育中父母们从来都对自己的肤色是自卑的,他们的自卑带来的卑贱使得自己的孩子从小就不认可自己的肤色。就在我们周围,当下大批青少年对欧美审美“刻板”认可也是同样的自卑。儒家、道家、法家思想等被某些朝代的皇帝们用宗教伦理捆绑,就是最可笑的自卑者的卑贱行为。回到当下,我们也很容易发现,很多家长、企业家、社会白领在遇到如此问题时要不主动迎“难”而上,要不选择既厚又黑,问题在于遭殃的人始终很无奈。
相比对于自卑者的抨击之外,我觉得遭殃的无奈更需要每个人做点什么。第一,尊重。以人为本是管理与服务最基础的前提,无论是谁,被尊重都是让人感到平等的强心剂;第二,有敢于“顶撞”的意识。可能目前的无奈是因为上下级,是因为理解,但是如果放弃掉自己的维权意识始终不是拥有好的解决办法的开端;第三,提升自身实力。如果老被对方“选中”,是不是意味着自己自身实力不足,那么不管是技能方面还是情商方面,都需要至少在某一方面得到提升。
现在的我谈这件事,不知道是不是像卑贱的自卑者?
作者简介:卢松波,男,讲师,任职于晋中信息学院。《似水年华》杂志顾问,《望月文学》杂志签约作家;曾在《诗歌散文集》《民间故事》《教育论坛》等期刊发表作品7篇,担任小说《鲤鱼望龙门》总策划,代表著作有《无知少年》两部曲《风华》《强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