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子龙
摘要:民族精神是一个国家生存发展的重要精神支柱,新时代中华民族精神是新时代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精神动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们现在正面临着日益复杂的国际国内环境,要解决的新矛盾、新问题也是前所未有。新时代对大学生进行民族精神培育,必须适应新时代的需要,符合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本次新型冠状肺炎疫情可谓是来势汹汹,新型冠状病毒一经发现就蔓延到多个省份,在党中央的有效指挥下,目前国内的疫情已经得到有效控制,广大大学生在抗击疫情的斗争中表现出的伟大民族精神值得我们思考,在党的领导下,全国的大学生在抗击疫情的“大考场”上,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投入到疫情保卫战中,为民族精神又增添了丰富内涵。
关键词:新型冠状肺炎 大学生 民族精神
一、重大疫情下培育大学生民族精神的必要性
中国处于近代以来最好的历史发展时期,世界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在这种形势下,中华民族精神培育的内容也要紧跟时代的脚步。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国家的希望、民族的未来在青年。”为了完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就必须用伟大民族精神武装青年大学生,使之成为大学生前进的动力。在当前疫情下,人们面对疫情容易不知所措,尤其是青年大学生,他们容易在疫情面前丧失意志与信心,因此必须加强对大学进行民族精神方面的培育。第一,培育民族精神是贯彻“立德树人”的要求。民族精神作为一种优秀传统美德,它能够培养大学生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它能够潜移默化的影响人、塑造人,能够提升青年大学生的素质,当前疫情下,培育民族精神必定会激发大学生为抗击疫情做贡献,引导大学生养成良好的德行,树立正确的国家观、社会观,将自己的利益与国家人民的利益结合起来。第二,培育民族精神是促进大学生自主性提高的重要举措。习近平说过“有信念、有梦想、有奋斗、有奉献的人生,才是有意义的人生”,在本次疫情中民族精神能够唤醒了大学生内心的意识,民族精神作为一种精神动力,能够激发大学生战胜疫情的信心,能够自觉调动起他们投身疫情的热情,疫情可以磨练他们的意志,他们在与社会其他人员的共同相处中必然会成熟起来。第三,培育民族精神有利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民族精神作为一种精神养料,具有能动的反作用,让人们信心倍增,在抗击疫情中,大学生为他人送温暖,与他人同共苦,用自己的绵薄之力为疫情做贡献就是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民族精神使这种效果更强烈,民族精神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光芒更加耀眼。
二、重大疫情下培育和弘扬伟大民族精神的途径
(一)重大疫情下发挥大学生的主人翁意识培育民族精神
在疫情中,要充分发挥大学生的主体地位,大学生是学习和践行中华民族精神的主体。民族精神作为一种文化意识,对大学生具有指导和导向作用,民族精神只有内化为大学生内在的意识,才能正确的指导他们的行为,这就必须依托大学生的主体性。要鼓励大学生参与疫情服务工作,让他们放开手来自己做,大学生在服务疫情的过程中本身就是弘扬践行民族精神的表现。
充分挖掘大学生参与疫情实践的主体性,抗击疫情不是一句标语或口号,民族精神光靠理论灌输还不行,实践活动可以提高其培育的效果。毛泽东说过:“一个正确的认识,往往需要经过由物质到精神,由精神到物质,即由实践到认识,由认识到实践这样多次的反复,才能够完成。”中华民族精神的存在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民族精神有着深厚的历史民族基础,它是我国人民长期社会实践的产物,要善于通过实践活动对大学生进行精准培育,本次疫情对于大学生来说就是一次很好的实践锻炼,学生在参与疫情的过程中自我意识觉醒的表现,也是培养自主参与能力的表现,学生们在抗击疫情的实践过程中会加深对民族精神的理解和认识。本次疫情大批学生参与志愿服务活动,就是大学生主体性的直接表现,帮助群众量体温、送口罩、出入登记等等,因此要让大学生在这种社会经历中切实感受到民族精神的伟大。
(二)重大疫情下发挥榜样的示范带动作用培育民族精神
榜样示范是指以榜样人物的思想行为去影响他人,榜样身上的优秀品质值得每一个大学生学习,同时榜样也是民族精神的集中体现者,在疫情中,涌现出了无数榜样,广大医生、共产党员、工人、农民等纷纷加入到这场疫情保卫战中,其中涌现出了钟南山、李兰娟等优秀模范。他们都是榜样,都是抗击疫情“英雄”,都是民族精神的践行者,习近平总书记说:“我们要铭记一切为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作出贡献的英雄们,崇尚英雄、捍卫英雄、学习英雄、关爱英雄、戮力同心为实‘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在与疫情殊死的抗争中,模范人物对大学生民族精神的培育产生了强大的推动力量。
对大学生民族精神的培育,首先要从实际出发选择榜样,要选择那种最能体现民族精神的典型人物,他往往是那种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真实人物,比如共產党员和领导干部的示范带动作用。广大医护人员在疫情中以舍小家为大家的情怀,认真履行好医护人员的职责,在特殊的战场上践行着自己的初心和使命。武汉市武昌医院刘院长,与疫情抗争了三天没有休息,最终因感染新冠肺炎不幸牺牲,被授予“武昌英才”称号,刘院长身上闪耀着尽职尽责,无私奉献的伟大民族精神,用自己的生命坚守自己的岗位;高校广大教师在这场人民战争中充分发挥了言传身教的模范带头作用,老师们从传统到现代、从讲台到主播,面朝电脑、“线上”花开,全方位保证了学生在家上学的需要,这些人物都是我们这些社会中的一些普通群体,但他们身上却显示着民族精神的光环,因此思想政治教育者要利用这些社会中真实的事例,从平凡人物出发,对大学生进行民族精神教育,让大学生能真正的体会到民族精神无处不在.
其次,要让这些模范亲自现身说法,让敬业奉献者讲奉献精神,让诚实守信者讲诚信精神,让遵纪守法者讲法治精神等等,通过模范人物的亲自讲述自己抗击疫情的感人事迹,对大学生产生感染作用,模范人物往往是民族精神最集中的呈现者,他们的话语更具说服力,往往能够让广大大学生产生情感精神上的共鸣,这样会提升民族精神培育的效果,比如可以让模范人物用巡回讲座、直播等形式来激励大学生,将民族精神的深刻内核浸入大学生的内心。
然后,要用正反两方面典型来培育民族精神,疫情中既有无私奉献、舍生忘死善良举动,也有投机取巧,趁火打劫的歪风邪气,广大教育工作者要注意用正反两面来进行民族精神的培育,让广大大学生在对比中甄别出什么是善什么是恶,这样广大大学生才能加深对民族精神的理解,才能改造自己的主观认识,从而能够继续在疫情中积极的奋斗,促使自己能够成熟成长。模范的身上,生动彰显着中华民族精神中爱国主义、自强不息、团结一致等优秀品质,这些品质是中华民族的标签,是民族的骄傲。榜样的力量是伟大的,它能够激发人们内心的进取心,给人们以正确价值观的引领。所以,对大学生进行中华民族精神的培育中,要充分利用起模范这个有效的特殊社会群体,鼓励大学生学习榜样,进而提升个人思想品德和认识水平。
(三)重大疫情下利用大众传播载体培育民族精神
大众传播载体也是培育民族精神的有效途径,它本身独特的优势使它成为传播民族精神的有效载体,首先要发挥大众传播媒体能快速抢占主流思想阵地的优势。大众传播载体具有覆盖面广,传播速度快等显著特点,它有广播、电视、网络、图书等多种形式,因此广大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有效利用起大众传播载体,充分发挥大众传播载体培育大学生民族精神的作用,以增强民族精神的时效性和影响力。首先要让大众传播载体占领主阵地。在疫情中,各种抗击疫情的先进事迹不断涌现,这些好人好事无疑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生动体现,无疑是先进文化的生动体现,无疑是民族精神的生动彰显,这些事迹有利于传播社会正能量,弘扬社会正气,因此要让民族精神在大众传播载体中充分发挥作用,让其来抵制疫情当中的污浊之气,尤其是广大大学生,要让先进文化与思想消除各種反面影响,迅速占领主阵地,以保障对大学生民族精神培育的连续性和时效性。其次,要营造大众传播载体的育人氛围,强化民族精神培育的效果。要将疫情中的各种正能量,尤其是在疫情攻坚战中涌现出来的先进人物与事迹利用网络、广播、电影等方式宣传出来,这样就会形成一个庞大的“舆论场”,这样才能净化社会风气,营造一种团结合作、乐于助人、扶贫济困、共渡难关的良好氛围,大学生在无形中受到了良好氛围的影响,同时对模范人物的表彰,对不良风气的鞭挞,也会让大学生分清是非对错,从而有利于增强民族精神培育的效果。最后,要发挥大众传播载体服务社会主义建设的作用。大众传播载体作为民族文化的主要阵地,必须要为社会主义服务,这是根本方向不能动摇,爱国主义是具体的,在当前,爱国主义就是爱社会主义,在疫情下,要警惕国内不法分子对社会主义的抵制以及西方敌对势力对我国的文化渗透,因此大众传播载体要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要大力宣传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社会主义文化,让大学生清楚的认识到要热爱社会主义,要及时给予大学生正确的方向性引导,借此来进行民族精神的培育。因此,在目前的疫情条件下,大众传播载体应该有效地发挥自己的作用,要将疫情的抗击与大学生民族精神的培育有机结合起来,要通过大众传播载体有效地引导大学生朝着正确的方向前进,提高大学生明辨是非的能力,运用丰富的传播形式向大学生有效地灌输民族精神教育,以增强民族精神的效果。
三、结语
大学生民族精神的培育需要学校、家庭、社会的协调合作、齐抓共管,在疫情的这个特殊环境下,对大学生民族精神的培育定会出现一些新问题、新情况,那么民族精神必须紧跟时代的步伐,要立足疫情这个特殊时段,在疫情背景下要搭建起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与大学生民族精神培育的桥梁,对大学生民族精神的培育要时刻从社会实践出发,不断加深对民族精神的认识,以便更好的对大学生进行民族精神的培育。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N].北京青年报,2019-05-01(002).
2、毛泽东.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4
3、习近平.在颁发“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 70 周年”纪念章仪式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5-09-03(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