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绪彬
自2020年1月开始,新冠肺炎先在武汉爆发继而在全球大流行。在中国的抗疫取得重大胜利,基本遏制住新冠肺炎疫情之时,疫情却在全世界超200个国家和地区快速传播流行。
这次新冠肺炎传染病来势之猛,传播之快,规模之大,防控与诊治之难,前所未有,它对世界格局、全球经济,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冲击之大,造成的危害之广,远超过2003年非典的肆虐和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截止目前,还不知道这次疫情何时能大体结束,故其全面、深远的后续影响更难以估量。
单就防控和治疗新冠肺炎的费用,拯救经济,弥补受损企业和救助贫困家庭的货币支出而言,就达天文数字。这让许多国家和地区陷入财政困境和债务危机,而因封国或封城为主的抗疫措施更让不发达和贫困国家的国民经济难以支撑。
疫情期间,工厂停工、商店停业、学校停课,人员停止流动,物流运输中断,文体活动停摆,民航、交通、旅游、酒店、餐馆、娱乐业、服务业、零售业首当其冲,损失惨重。
由于疫情的严重影响,许多中小企业的资金链濒临断裂,撑不住的就得倒闭。即使企业陆续复工,有的因返工的劳务人员不足,产品滞销,价格不振,而复工的代价又大,导致利润越摊越薄,甚至亏损。
当然,这次疫情也催生线上购物、外卖的红火,医疗器械和医护用品生产的大幅增长,远程教育、远程办公和远程医疗等行业的快速发展。外贸出口企业不仅原有订单部分违约、取消,新的订单大幅减少,且受制于全球产业链和供应链的部分中断,复工成效提升较慢。估计疫情之后,汽车消费和医疗健康消费会大幅反彈,房地产和旅游、餐饮、零售业、娱乐业会逐步恢复,但奢侈品的消费会大幅减少。
疫情之后,世界格局将会发生巨变,会形成多中心的格局,地缘政治冲突将更加激烈。由于救助疫情和下行的经济,各国普遍超发货币,大规模放贷,必将加大未来还贷违约的风险,严重冲击金融机构正常业务的运行。加上全球经济步入衰退,股市暴跌,油价大幅下行,局部地区出现粮荒,引发人们对经济前景的担忧和个人未来不确定性的迷茫,导致民众信心锐减。经济领域、企业和居民的违约和失信现象日增,社会诚信体系会受到严重冲击,这更增加了社会治理的难度。
可喜的是,中国是世界上首个基本控制住新冠肺炎疫情,并陆续全面复工的国家。近期,党中央和国务院通过加大财政支出,放大贷款规模,直接降息,减免税收,有针对性救助受损严重的企业和特殊困难群体等措施;特别是从多方面为中小微企业抒困,大力支持企业复工、复产,并刺激消费,启动内需,重振经济。
不久前中央召开政治局会议,调整宏观调控政策,坚持底线思维,从“六稳”到“六保”,采取轻徭薄赋、休养生息,让利于民等各项举措,保就业、民生、市场主体、粮食和能源安全、产业链供应链稳定,保基层正常运转。
相信,危中有机,一切都会慢慢好起来,中国发展前景依然美好,一定要有信心。信心比黄金更重要。
这次全球大流行的新冠肺炎,始料不及,影响全面、深远,波及政治、军事、经济、社会方方面面。撇开经济不说,本文只想就疫情对许多人的人生观、生活态度和生活方式所产生的深刻影响,对婚姻家庭的冲击,以及对社会生态特别是人际关系的正负影响,谈点自己的想法和看法:
对具体的个人而言,人的生命或长或短,但只有一次。敬畏生命,热爱生活,让自己健康地活着,让自己活得有价值、有意义,这本是我们大家理应追求的人生。但其基础首先是人身的安全和身心的健康。这次疫情的启示之一就是健康是第一位的,没了健康,什么都谈不上。
改革开放后,相当多国人的人生观、价值观其核心部分都在于追求权力和金钱,为了不断积累个人财富,许多人玩命挣钱。而社会评价他人成功与否的主要指标也是财富的多寡。正因为人们一味追求金钱,才会忽视人生的真正价值和意义,包括忽视个人的健康。
人的健康与生存环境、生活条件、生活方式和医疗水平有密切关系。由于我国日渐富足,社会安定,资源配置更加合理,膳食结构日益改善和医疗卫生水平的极大提升,我国人民的健康状况今非昔比,平均寿命大幅提高,高寿的老人越来越多。
但是,如按“世卫”对健康的定义:“不但是身体没有疾病或虚弱,还要有完整的生理、心理状态和社会适应能力”。那么据专家介绍,中国符合“世卫”关于健康定义的人群只占15%。
与此同时,有15%的人处在疾病的状态中,剩下70%处在“亚健康”状态。如中国高血压人口超2亿人,高血脂患者达1亿多人,糖尿病患者达九千多万人,超重或肥胖症约7000万—2亿人。至于心脑血管疾病和癌症患者十年来激增了一倍。有22%的中年人死于心脑血管疾病。还有许多人虽然没有器官、组织和功能的疾病与缺陷,但自我感觉不适,疲劳乏力,反应迟钝,适应力下降,经常处于焦虑、烦乱、无聊、无助的状态中,自觉活得很累。
不过由于慢性疾病病程发展缓慢和生理、心理的“亚健康”状态易被忽视,往往并不能引发广大人群对健康的高度重视,也无法让这些人改变已成惯性的生活方式。
然而,由于这次大流行的新冠肺炎具有突发性、多变性、高传染性、集中死亡人数激增等特点,带给人们极大的心灵震撼,让人们深感生命的脆弱,也引发普遍的焦虑和恐慌。
有人会担心自己的生命也许会在不经意间戛然而止,刹那间繁华归于沉寂,一切都烟消云散。这种由于眼见或从各种渠道获悉新冠肺炎疫情导致大批人死亡的惨景,必定会引发一部分人思考生与死的问题,并终将明白金钱与健康的孰轻孰重,从而改变其以往的人生观和价值观,重新建立起以个体健康和保持生命质量为核心的人生观。
我相信这会让某些一心追逐发家致富的人放慢奔跑的速度,不再以透支健康来换取金钱,并由此而改变以往惯常的生活习惯,不再狂饮滥食,不再过黑白颠倒的生活,而在一定程度上回归自我,回归家庭,回归自然,过上清静自然、注重精神愉悦的慢生活。
由于社交活动和人际交往的减少,居家办公现象的增多,会促使部分人习惯于“宅家生活”,从而带动线上经济的蓬勃发展。通过网红带货和直接从京东、淘宝上购物,从盒马鲜生和美团购买生鲜蔬菜及菜肴,定会受到更多年轻人的青睐,成为大众新的消费模式。
当然,我指的是部分人的改变。人类容易忘记,恐怕大多数人会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淡忘对疫情的记忆,重新激起自身的欲望和追求,还会恢复到往常的生活轨道,直到下一次灾难的到来。
受疫情影响,武汉、湖北等重疫区封城,一般地区也实行社区封闭式管理,一时全国停工、停产、停学、停航,社会活动也随之停摆,人们只能宅在家里,彻底改变了往常家庭内部的亲人关系和生活模式。
其结果导致原本家庭和谐,夫妻关系良好的,由于整天近距离接触,双方更加理解,配合更加默契,从而增进了家庭的凝聚力与亲和力;而原本家庭矛盾重重,夫妻关系紧张的家庭,则由于近距离的亲密接触,反倒激化了双方摩擦和矛盾的升级,甚至同室操戈,引发新的离婚潮。
中国改革开放后,社会巨变,观念骤改,大多数人为摆脱缺衣少吃的贫困状态而舍命拼搏,一改传统的居家生活方式。许多人四海漂泊,八方打拼,从而形成夫妻之间聚少离多,若即若离的家庭生活常态,也催生越来越多的家庭问题,显系凑合的家庭。
夫妻三观不同,认知不一,感情淡薄,同床异梦,面和心不和,甚至争执、争吵不断,导致近些年大城市里年轻夫妇的离婚率居高不下。
不过,长期以来,虽然许多夫妇同住在同一屋檐下,但各忙各的,彼此各有自己的事情要做,各自也都有自己的生活圈子,因此虽是凑合的家庭,但日子照常可以过下去。
况且距离不仅容易掩盖双方的缺点,距离还可以产生美。然而,疫情发生以来长时间被隔离在家,夫妻近距离接触,成天你对我我对你,双方的毛病更加暴露无遗,再加上双方境界不同,对生活的理念和态度的差异以及行事方式不一样,就会更加激化原已存在的矛盾,使得双方都感到难以再忍下去。
尤其是大城市的受过高等教育的女性,大都经济独立,不再需要依附男人而生存。经济独立,人格和思想也就会独立,总想找回那不断被磨损和牺牲的自我。而多数男性仍持有夫唱妇随,男主外女主内的传统婚姻观念,不断以“爱”之名施展内心潜在的控制欲,认知的错位和行事的反差,必然会让双方感情愈加淡化,家庭生活越来越不和谐。在这种状态下,也许男女双方都想寻回失去的自我和自由,重新过上自由自在、无牵无挂的单身生活。我想这也许就是在疫情冲击下再现新离婚潮的主要原因。
据前些时的“今日头条”报道,上海闵行区结婚预约最早可以预约的日期是3月16日(3月15日才正式上班),而离婚却要排队到4月15日。据“彭拜新闻”报道称,从3月2日起,西安市17个婚姻登记处已正常上班,出人意外的是离婚预约天天爆满。预约离婚已排到3月18日。另据上游记者从四川达州市通川区婚姻登记处获悉,从2月24日到3月11日,已离婚88对,离婚率较往年同期激增。四川内江东营区民政局婚姻登记处,从2月17日开始上班,到3月10日,共办理了279件结婚登记,182件离婚登记,结婚和离婚比为6:4。“凤凰卫视”资讯台还专门做了一档节目,其中心内容是:亲密接触,聚散难测。由此可见,新离婚潮已引起媒体的关注。
导致家庭解体的第二个原因是,一些人始终没有明白,谈恋爱是浪漫的,但婚姻是现实的,一旦结婚成家就会回归柴米油盐、锅碗瓢盆的平淡而又繁琐的家庭生活,要做好共同面对艰难困苦的思想准备和心理准备。遗憾的是许多年轻人结婚后,仍然像单身一样未能及时实现角色调整。
这次新冠肺炎蔓延之际,两三个月,或更长时间停工、停课,如果孩子还小或正上小学,作为母亲不仅要边工作(哪怕是居家办公)边照料孩子,不厌其烦;而且还要跟孩子一起上网课,督促孩子完成作业,或完成老师布置给家长的“作业”,不堪其负。这时作为父亲的如不能体谅,不愿伸手帮忙,就会让妻子倍感委屈,产生抱怨情绪。
见网上有女士说:“一个月丈夫没做一顿饭,没洗一次衣服,对孩子的学习也不闻不问,我要这么一个男人干什么?”
除上述两点原因外,部分底层人士和困难家庭,因遭遇突如其来的罕见疫情而被困在家里,家庭开销照旧,但收入却大幅缩水,生活支出捉襟见肘。沉重的经济负担,加上对疫情的恐惧,导致出现焦虑、恐慌等心理障碍,故往往心态失衡,脾气变坏,以致家人之间会因一点鸡毛蒜皮的小事而引发争吵。《傲慢与偏见》一书提醒“只考虑金钱的婚姻是荒谬的,不考虑金钱的婚姻是愚蠢的”。在爱情中,讲钱俗气,但钱又往往成为左右婚姻是否牢固的因素之一。
疫情期间出现的离婚潮,一不代表大多数夫妻;二不一定都是理智离婚。冲动是魔鬼,“扛不起”或“不能再忍”,说离就离。可是离开之后,虽然解脱了家庭的枷锁找回了久违的自由,过起了无牵无挂、自由自在的单身生活,但往往又会陷入新的苦恼和孤寂。看看前些时北京台播出的《如果岁月可回头》(家庭剧),就可以知晓,相爱的故事大体相同,而离婚却各有各的理由。
有人说“我赢得了爱情,却输掉了婚姻”。若想双赢,就应该有责任,敢于担当,肯奉献,风雨同舟,命运与共,还要懂得换位思考,必要时愿意妥协、迁就。有人说婚姻的演变规律是,“由喜欢,到厌倦,再到习惯”,不无道理。若想保持婚姻家庭的长久稳定,就得习惯经济的束缚,行动的约束,情感的限制,以及某种程度上肯牺牲自我和自由。
疫情對婚姻家庭的影响还远不止催生高离婚率。疫情之下突显家庭的功能和家庭的负担。就家庭功能而言,部分人会意识到在灾难来临之际,需要有人与你共同面对,共同抵御,那样才不会显得独木难支,孤立无援,因此结婚成家,势成必然。
就家庭负担而言,成家与单身相比显然会沉重得多。因为结婚向来不仅限于相爱的两个人,在很大程度上是两个家族的联姻,如果有了孩子,作为女性,不仅上有老、下有小,还得顾及婆家。
疫情期间,小孩停课在家,作为母亲要照料其生活,辅导学习,调皮一点的还会闹得全家鸡犬不宁,让你“疯掉”。据我观察了解,90后的女性特别是海归的,有不少人眼见成家所要面临的艰辛与付出,加上眼下不幸福的家庭比比皆是,高离婚率也成了常态,权衡利弊得失,他们不敢轻易进“围城”。我估计疫情之后,不想結婚的大城市高学历的女性会越来越多。
疫情还会影响到一些大城市适龄女性要孩子的愿望。中国绵延数千年的多子多福的传统理念,至今在南方一些省份农村依然根深蒂固。但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进程,现代文明的演变以及受高等教育的女性越来越多,人们的婚育理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少数90后的女性追求独立、自主,她们不愿意放弃属于自己的生活,强烈希望拥有自己的事业、自由时间和空间。更何况在大城市养儿育女的经济代价之大和为抚育儿女付出的艰辛(疫情之下更显突出),让她们深有感触。
更何况,基于所见所闻得出的结论,让她们认识到传统的“养儿防老”的理念早已过时。一辈子的付出和牺牲,也许换来的是儿女的远走高飞,想见见不到,想靠靠不了的凄凉晚景。
因此按照人类趋利避害的本性,想要事业,想要个人过得自由、舒坦,只能选择“丁克”。再有,极个别的更是认为自己已经过得十分艰辛,没有必要再把自己的孩子带到生存环境更加残酷,生存竞争更加激烈的尘世。
因此“丁克”的趋势,至少在大城市会延续下去。但是不必担心,中国向来不缺人,因为在放开二胎后,广大农村特别是南方农村的生育率依然居高不下,人口统计数字不一定准确。
这次全球流行的新冠肺炎疫情对社会的影响:正面影响是让团结一心的爱国主义精神得到一次升华;负面的影响是由于社交距离将导致人与人的关系更加疏远。
本来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四十多年进程,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社会成人主体意识和生活方式发生了全面的转化。由于利益主体的多元化,不同个人或阶层获益不同,造成贫富差距加大和弱势群体的诉求突显等社会问题。因此国人对许多问题的看法难以形成共识,舆情变得复杂,缺乏思想的统一,也就难以取得步调的一致。
但是,这次突如其来的特大疫情,让国人深感个人命运与祖国命运紧紧相连。习近平总书记的一声令下,举国上下闻风而动。
在全民抗疫战争中,中国动员规模之大,组织之严密,医护人员调动之迅速,抗疫物资调配之及时,物流之顺畅以及社区管理之有效,大批志愿者守望相助,都让人民大众深深体会到中国体制的优越性和各级政府治理能力之强大(虽然还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从而让人民大众的爱国主义精神得到集中的高扬,人们对党、对国家的向心力得到进一步的增强,这对我国社会生态的重建将会起到深远的影响。
尤其是作为这次抗疫战争的中坚力量,广大奋战在抗疫一线的医护人员,更是充分体现了救死扶伤的使命与担当,与病魔恶斗,与死神赛跑的医者仁心。
他们不顾安危,不怕牺牲,冲锋在前,以命搏命的大无畏英雄行为,集中彰显了人性的光辉,必将改变人们对医护人员的偏见与误解,从而使医患关系得到改善。同时,也会引起党和政府对医疗卫生和生物安全的高度重视,形成对提高医护人员待遇,改善他们工作和生活条件的共识,这将有助于改善医疗卫生系统的社会生态。
这次疫情对社会生态也会产生负面影响。由于害怕疫情的人际传播,强调社交疏离,估计一两年之内,往常的聚会、饭局等常态的社交方式将会有很大的改变。特别是大型的商务活动和企业与社团的庆典、规模会议也会大为减少。大部分的会议和活动将改为线上举行。
缺少近距离的接触,必将导致人际关系趋于淡薄。加上受疫情的启示,相当部分人群日后会逐渐回归自我,回归家庭,慢慢习惯宅家生活。人们为维持老朋友的关系会更多利用微信、视频通话、语音通话以及直接打电话沟通。我以为,只要能把朋友放在心里,能不时牵念,互致问候,距离,隔人不隔情,友情依旧可以日久弥坚。
受疫情影响,全球经济严重衰退,企业家和商家日子难过,导致经济运行和商务活动中的失信、违约现象将日趋严重。同时,由于居民收入减少,增加债务偿还的难度,也会引发违约和失信,从而使诚信体系遭到严重破坏,并引发人与人之间的戒心和不信任,终将导致人际关系的进一步疏离,不利于社群的团结和守望相助社会风气的形成,应当引起足够的警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