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国良的中医药经营哲学与济世情怀

2020-06-09 12:26侯耀晨李婷
中国商人 2020年6期
关键词:榆林中医药

侯耀晨 李婷

2020年1-4月间,在中国决胜新冠肺炎武汉主战场的关键战役中,以莲花清瘟胶囊等为代表的中医药方剂,以及中医方舱医院向世人展示了其大用和大功。

与此同时,一位在中医药产业界打拼了三十余年的陕北汉子,也密切关注着这场至今仍肆虐于世界各国的特大疫情,并迅速调动集团旗下的优势中医药资源,投入到陕北榆林的抗疫大战中。

这位企业家,就是陕西广济堂医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总裁陈国良。自1999年1月20日陈国良创办榆林广济堂至今,该企业已拥有榆林市广济堂医药连锁有限公司、陕西广济堂医药连锁有限公司、西安广济堂医药连锁有限公司、洛阳宝神鹿大药房有限公司等四家连锁全资子公司(共计四百多家连锁店)和四座大型医药健康城,以及中西医结合医院、老年病专科医院等众多分支机构,发展成为一家集医药连锁销售、医药批发、医疗服务和医药研发与生产为一体的中医药企业集团。

这些业绩虽已为其创始者赢得了足够多的荣誉,但对于陈国良而言还是远远不够的。2016年他曾写下《我的梦想》,其中明示了广济堂的阶段性产业发展总目标之一:10年后至少拥有10个大健康产业的“主产业集团”,并且构成互联互通的链条关系……

目前,该集团已处于上市报告期。陈国良的目标不只是成为陕北榆林首家在主板上市的企业,更要积极拥抱资本市场,让仁德广济的中医药健康事业在更多国家开花结果,从而在大济苍生的同时,也成就其一心要将中医药事业大行于世的夙愿。

“中医是哲学”

有媒体曾提到这位相貌堂堂、侃侃而谈的中年陕北汉子时说,陈国良有着润泽的“古铜色”皮肤,而不少陕北男人进入中年后的脸色是布满皱纹且呈现为黄土高原气候浸润过的深褐色。

透过这两种肤色,陕北男人的精神是易感的:当前者的智慧通达与后者的沧桑硬气圆融到一个人的阅历中,便能感受在陈国良信奉的仁德和大愿的长期滋润下,其身上形成的从容而通达的气场。

这种气场正是资本市场渴求的。在头脑清醒的战略投资者眼里:一个企业的规模和业绩固然可以有多种包装手法,但企业领导人的气场所传递的信息是无从遁迹的。

实际上,已往二十余年来,陈国良的故事在陕北榆林乃至三秦大地早已广为人知。陈国良的成功之道激励着很多年轻的创业家,但正如他经常说的“小胜靠智,大赢靠德”,成功除了运气和奋斗,一定是有方法的。

那么,陈国良把以中医药事业为核心的广济堂快速发展壮大的方法、道理,或者他的经营哲学是如何一步一步建立起来的?这就要从其重要的成长轨迹,以及做事的思维和出手的角度里寻找玄机了。

陈国良是一个“土生土长”的榆林人,这块历史上的军事文化边防重地,久享“中医之乡”“塞上江南”等诸多美誉。据陈国良介绍,明朝正统年间由太医院御医张红郎创设的“积善堂”,是榆林最早开设的药铺。至清代、民国乃至现在,在每一个历史时期榆林都涌现出一大批名医名家。

陈国良曾满怀激情地回忆说:“纵观全国各地,只有在榆林这片神奇的土地上,才能看到老百姓生病就看中医、吃中药,几乎是约定俗成的就医理念与生活习惯。因此,榆林的中医中药,有着深厚的文化传承和底蕴,它的发展有着与生俱来的先天优势,潜力巨大……”

榆林的传统中医药文化在当地人的家庭中渗透到底有多深?从陈国良的成长履历中也能找到一些线索。

1965年,陈国良出生于榆林市花园沟村。其父亲在当地学校任教员,母亲则是一名邮政人员。在当地“双职工”家庭并不多见,它本身是一个条件比一般农民家庭要优越一些,但仍在一定时期保持着“耕读传家”这种生产、生活方式的奇妙混合体。

其中和日常生产生活有关的“农耕”部分,父母只能忙中偷闲承担重体力的农活,所以这种家庭的孩子一般会比同龄人更多承担一些事务性的家庭劳动。陈国良曾回忆说:“每天都要走好几里的山路上学,放学回家第一件事就是给半坡上的家里挑一担水;吃完饭了还要帮家里打猪草、拾柴禾、干农活……”

一个孩子承担了这些多出来的细碎工作后,也会近水楼台地亲近“阅读”的部分,这可以视作跟人类精神文化传承有关的奖励。由于父母多数时间在外忙碌,精力无穷的孩子们会自由探索自己的家。

就是在这样的探索中,陈国良从父亲收集的大量图书中翻到一类神奇的图书。这些图书跟教师工作无关,但却打开了少年陈国良的视野,从此终生不移。

它们就是:乡村医生治病的药方、单方。

这些验方、单方中记载的中医药理和中医阴阳五行等辩证施治思想,接通了少年陈国良和榆林这块拥有厚重中医药传统的历史血脉。

这个世界上想成功的人太多,每个人都在寻找心中的大道。区别只在于有极少数人要寻找的大道之根,在少年时间便已内化在他成长的血液里,悄无声息地滋养着他的气场与精神。

在陈国良的成长之路上,还有两位对他影响至深的专家。

遇到这两位专家,已是陈国良从榆林卫校毕业并先后在清泉医院、榆林老年康复门诊积累了丰富的临床诊疗经验及从医口碑之后的事了。

1990年,由于一个契机,陈国良调入榆林市中医院(现在的北方医院)药剂科工作。其时,他已是一位倍受当地群众爱戴的坐堂医生了,却在药剂科干起了搬運药材、装药斗子等别人看来的“苦力活”。陈国良非但没有因此有什么失落感,反而把每一项工作都干得极为上心、精益求精。

其實,从行业和中医药系统上下游运作的逻辑来看,陈国良这段历炼至关重要,因为药剂科容易接触到中医药最核心的制备技术、经营以及上游产业的运行逻辑。

果不其然,陈国良独特的气质与行事精神,不久就引起了贺久昌、康建德两位资深专家的关注和赞许。此后,陈国良得以拜两位专家为师,学习中药鉴别、炮制、中医药理等相关知识,两位老药工毫无保留地将一生积累的经验和心得倾囊相授。

这份工作,陈国良一干就是十年,并在此期间掌管着科里的工作。陈国良说他在科长的位置上学到了诸多医药企业的管理运营经验,对祖国的中医中药传统也有了更为系统化的探究。同时,对榆林当地,以及行业里鱼龙混杂的中医药材市场更有诸多痛切的思考与反省。

这十年时光的打磨,究竟把陈国良对中医药文化产业传承与发展之道的思考提高到何等程度?还是领略一下又一个十年后他的一段演讲吧。

2013年4月24日至5月8日,身份已经是知名中医药企业家的陈国良先生赴巴西参加了第二届“金砖国家传统医药组织交流合作与发展论坛”暨第四届“道地药材国际贸易论坛”,并作了题为《中医是文化,是哲学》的主题报告。

“中医文化博大精深,它为中华民族的繁衍作出了巨大的贡献,是传统文化中最具有实践性和济世精神的一门学术,它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子系统,其核心精髓更是在儒、释、道文化中得到了充分展现,它是一种超越了学术的文化。”

陈国良在报告里说:“中医也是一种纵观个人、社会和大自然的平衡哲学,它以‘阴阳辩证矛盾为开端,以相互依存、对立统一的哲学思维为基础,把握人体生命运动中的不同方面、不同层次、不同阶段的运动变化规律,它道术并重、万变不离其宗、总揽万物,是研究科学的科学,是超越科学的哲学。”

陈国良同时还指出并向全球呼吁:中医和西医之间相互学习、相互尊重、取长补短、和谐并存,是未来医学发展和生命研究的主流和必然趋势。接受中医中药,就是接受中华文化;接受中医中药,就必须以尊重、开放、包容、谦卑的态度;接受和尊重中医中药的理论体系,就必须尊重和承认他在人类医学中源远流长、自成一派的历史事实和合法地位,中医的国际标准要由中国来定!”

相信当年与会的国际同行能够从中感受到一位中医人精神上的大开大合,以及早在十年药剂科苦心孤诣的“死磕”生涯中便已成就的,对中国传统中医药文化的自信与笃定——只是当年在药剂科的岁月里,他还缺少一个外界公认的响亮身份而已。

“三变”定乾坤

回顾企业走过的历史,包括在企业内部的最新演讲中,陈国良始终在强调“发展”的定力与“变革”的重要性及辩证关系,他说:我们的每一次进步,每一次发展无不源于“变革”。从三间门面诊所到药店加综合门诊的模式;从廖廖几家到四百多家连锁;从药诊模式到综合健康城;从零售到批发,再到中药的生产、研发;从创始人、优秀员工机制到优秀员工股份制……所有的一切都源于不断地变革,从而不断地向前发展……

陈国良上述回忆中的系列变革,只是他于创业历程中在企业内部发展与调整中的“小变”,也有些是同行都会在发展中遇到的共性问题。但有三次颇具行业引领性,并且引起同行纷纷效法的“大变”,却与他早年积累的内功与智慧息息相通,正是这些“行业大变法”,彰显了其独特的中医药经营哲学发挥于战略与应用层面之后的威力。

第一变而得其势:开一家“经营良心和良知”的药店。

很多“成功学”里会讲到世界大势、行业趋势、产业局势及其应变之术。陈国良真正出手造势的时候,他取的是人心。

上个世纪九十年代末,在榆林城里涌现出一股开药店、办诊所的热潮。这本是立足当地中医药传统产业和市场消费优势,传承与发展中医药事业的历史性事件,然而伴随着这股热潮的同时,也挟裹着一股令人忧心的暗流。

从行业和产业端来看,当时的医药市场秩序混乱、假药充斥、药价虚高,而在消费端,看病难、看病贵等问题依然是老百姓最沉重的负担,因病致贫的家庭比比皆是。

如果坐等这股暗流蔚然成势,则榆林作为传统中医药文化之乡的历史血脉将由此断裂。

陈国良看在眼里,急在心中。

于是,一个“反其道而行之”的大胆念头开始萌生:能不能借鉴北京同仁堂的经营理念自己开办药店?

他果断辞去了榆林市中医院药剂科科长的职务,于1999年元月20日创建了榆林广济堂。

“当时开药店就是抱着试一试的态度,本着学医人的道德良心。”陈国良回忆说。创建之初的广济堂药店,也就是现在榆林三街国贸对面的中心店。当时只有三间门面房、二十来个员工。

但是,这小小的诊所一出手,就给当地混乱的医药市场带来一股清流。

自小在农村成长起来的陈国良深知百姓疾苦,多年中医药人的历炼又成就了他切中时弊的慧眼,在小诊所的生存战略上,他首先祭出两件“法宝”:

其一、严格规范药品经营,率先实行明码标价,并向社会郑重承诺“本堂无假药,假一赔十”。

其二、聘请名医名家免费坐诊,并借鉴北京同仁堂的经营理念,重视中医、中药的传承与发展。

陈国良这两招一出手,顿然切中了榆林居民沉滞已久的心声与脉搏,小店很快开得红红火火。

如今的IT等产业界,正盛行以“高维打低维”的成功学,感受二十余年前在榆林混乱的中医药市场发生的这传奇的一幕,是不是更具“高维打低维”的精神与气度?

“一变而得其势”之后,广济堂在当地及省外的发展可谓势如破竹,陈国良向《中国商人》简要回顾了其就势扩大战果的布局过程:

2002年,创建了榆林广济堂中西医结合医院;

2003年,紧抓农村“两网”建设政策的落实这个“牛鼻子”,先后在鱼河、镇川创建了连锁分店,为农民朋友就医购药提供便利;

2006年8月,创办了广济堂医药批发公司,专业从事药品的销售与批发,为公司跨越式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008年,投资四千多万元兴建了占地面积54亩的广济堂中药开发有限责任公司(中药饮片厂),并于2009年1月顺利通过国家药品生产企业GMP认证,成为陕、甘、宁、蒙、晋交汇区唯一一家集中药研发、生产、销售于一体的中药饮片生产企业;

2012年,公司在全国著名的中药材集散地河北安国,筹建了安国市广济堂药业有限责任公司(安国药厂),厂区总投资1500多万元,占地5300平方米,并于2014年6月底顺利通过了国家药品生产企业GMP认证。

这两家药厂均配备了先进的生产、检验设备和高水平生产、研发团队,可向医院和药店等终端销售市场提供各类优质、地道的中药,也可向中药生产企业提供质量可靠、价格合理的细粉和原药材。

至此,一个发起于陕北榆林,在中医药产销方面扎根陕、甘、宁、蒙、晋交汇区,并通过河北安国这个中药集散地的大型中医药产销基地,以产销一条龙的如虹气势完成了其发展初期的总体架构。

这就是一个中医药学人在中医药事业经营哲学中的取势之道,这种取势之道直取的是人心,又怎么能被“高维打低维”这种流行性的理念来全部包涵呢?

第二变而得其位:在全国率先推出“全手拣无硫中药饮片”。

从某种层面上来衡量,一家企业和老板及其全员的尊严和荣誉最终体现于其产品和服务上,正是产品和服务——决定了一家或大或小的企业在行业与市场里能否长久保持自己的位置。

创办广济堂10年之后的2009年,陈国良再次出手,在全国率先推出“全手拣无硫中药饮片”,使得广济堂的中药饮片在行业与市场上奠定了自己独特的品牌基因与行业地位:它是全手拣的,是无硫的……

陈国良这一创举,并非只是一个口号或者颠覆性的品牌定位方面的创新,而是在各个环节,有着其系统、专业、标准而且有智能化技术体系作为确切支持的:

比如,在采购环节:广济堂采购道地原药材、全手工精挑细选,并通过高端检测设备严格把关,确保每一批药材含量合格、无掺假、无残留、无硫……

在煎药与交付环节:广济堂的信息化中药煎药智能控制系统,已实现接受电子处方、打印条码煎药单,以及中药调剂、浸泡、煎煮、包装、仓储、发药等一整套的智能服务模式。其煎制成品符合中药煎药国际标准,有效成分比传统煲煮方式提高17%,实现了每天三个时间段循环煎药、配送,可满足广大顾客的全方位需求。

广济堂的这一创举,不仅深受广大患者和客户的认可,也因此被众多的医药企业同行认可、效仿和跟进。陈国良回忆说,“无形之中,我们企业生产加工的中药饮片成为了整个行业的标杆,甚至成为了高于国家药典标准的标准。整个医药行业的跟进与效仿对整体中药质量的提升,为保障人民生命健康和传承弘扬祖国中医药国粹,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第三变而传其神:提炼出“四用”理念为核心的中医药经营哲学在应用层面的心智模式。

古人说,不为良相,便为良医。

作为一种深得儒道等中华传统哲学根本精神的中医哲学系统,它有博大精深、微妙玄通的一面,也有明白如话非常接地气的一面,所以小用可营身,中可齐家,大可营国(古先贤眼里的超级组织)。

陈国良的第三变,是其总结提炼的大小组织均可拿来活学活用,从而推动中医药行业持续向前发展在应用层面的“心智模式”与简易模型。

这个模型总结起来,是老百姓都能听懂的大白话,即:“用好中医,用好中药。”由于断句的不同,这句话又生出四重玄义,从而构建出“四用”理念为核心的中医药经营哲学在应用层面的心智模式。以“用好中医”为例:

第一层含义为:用——好中医。这是任何事业底层基础系统的建设,任正非满世界寻找数学家,而陈国良在全行业访寻中医高人,二者的经营哲学有异曲同工之妙。对此,陳国良曾解释说:一名好的中医,对于药店的经营至关重要。我们企业在选聘中医方面始终把握“精益求精、宁缺毋滥”的原则,同时把医德医风作为重要考量指标。目前我们的中医专家,大多来源于大型医院退休的名老中医,临床经验十分丰富,老百姓信任度极高。

第二层含义为:用好——中医。这一层涉及到企业用人制度和应用层面企业管理制度和文化的展开。陈国良认为:中医,是中医药产业的主要推动者,由于各种社会原因,导致中医工作者成为稀缺资源。因此,一方面,志在天下的广济堂要提供优厚条件挖掘、吸引中医人才,另一方面也制定了切实可行的考核机制,做到既能规范管理,也让大夫没有怨言。

第二句话,“用好中药”,则分别从“用——好中药”、“用好——中药”两个层面,同样是切中其在医药实际经营中发现的行业积弊与突破的要点提出了他独特而有效的解决之道。

一变得其势,迅速在本土市场深根广植,并一路势如破竹完成在国内各地的产业布局;二变而得其位,以“全手拣无硫中药饮片”切中消费者心智,一举打响广济堂的招牌、引起同行纷纷效法,成为行业的标杆;第三变而传其神——推出系统的、以“四用”理念为核心的中医药经营在应用层面的心智模式,在企业内职工干部之间,以及企业外部均便于深度沟通而大行其道。

陈国良这“三变定乾坤”的独特哲学之大用,彰显了一位学养深厚的中医人行云流水、从容自如的通达智慧和仁德之道。

作为一位在中医药事业发展中,形成了其独特经营哲学的企业家,陈国良同时也是一位信奉“达则兼济天下”精神、积极参与社会扶贫工作和公益事业的贡献者。

在他倡导和推动下,广济堂自创办以来,先后通过开展精准扶贫、健康扶贫、产业扶贫,以及定向捐赠等方式,积极参与回报社会的公益事业,践行其济世护生的情怀。

据了解,创办广济堂这二十多年来,陈国良先后用于捐资助学、扶危济困等社会公益事业的资金累计已达一千多万元。

由于其本人的突出贡献,陈国良多次获得到省、市各级党政相关部门的表彰和奖励。先后被授予陕西省“诚信个人”、陕西省“优秀党务工作者”、陕西省“第二届优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等数十项荣誉称号。2016年4月,当选为榆林市第四届人大代表。

如今,陈国良正带领着广济堂人不断擘划新蓝图,推动广济堂的中医药事业走向更为广阔的世界,他满怀信心地向《中国商人》表示:总而言之,中医+中药,是医药产业发展的一种重要模式,从古至今,历经几千年不衰,必然有其道理,在当今这个越来越注重传统文化的时代,我们更应该将中医药产业当成毕生追求的事业,从传统精粹中寻找发展的动力,成为全球中医药事业发展的引领者……

猜你喜欢
榆林中医药
美好教育三秦行
中医药走遍全球再迎变革
关于榆林市经济稳增长的路径选
首部中医药综合性法律
新常态下榆林地区群众监督机制建设分析
榆林科技金融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诞生
陕西榆林海关正式通关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屠呦呦获奖向世界证明中医药价值
中医药国际化提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