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馆公共教育实践探讨

2020-06-09 12:32彭杨易琼娟
艺海 2020年5期
关键词:实践探讨社会效益

彭杨 易琼娟

〔摘 要〕全面把握美术馆公共教育理念,有效让素质教育落到实处。实践过程中加强职能沟通;建立公信形象,强化品牌意识;夯实知识生产能力等。

〔关键词〕美术馆教育;实践探讨;社会效益

得益于政府部门的扶持与引导,中国正经历着新一轮的美术馆建设热潮,国内国际交流合作也更加深入频繁。值得注意的是2010年和2015年,文化部组织的两届“国家重点美术馆”评估,都是把公共教育评分作为重要参考。作为艺术类博物馆的美术馆,公共文化教育能大大提高其社会效应和文化影响力。博物馆、美术馆首先要思考自身的可持续发展,尤其要探索适合自身且可持续的公共教育方式方法。那么,如何拓展公共服务功能以及充分利用公共教育资源?

一、明确公共教育的理念和意义

新时代美术馆事业核心使命是将教育资源转化为大众知识体系,所以说公共艺术教育最能体现出美术馆的社会担当。值得肯定的是国内美术场馆的硬件设施是过硬的,甚至是超前的,然而与之相配套的管理运营特别是公共教育服务却常常表现出观念落后、内容枯燥、形式单调等尴尬局面,究其原因还是对美术馆公共教育的理论和实践没有深入理解和把握,结果是公共教育的“教育”资源远远没有得到应有的发挥。21世纪美术馆的运营取向正从传统的注重于“物”的收藏逐渐地转变为以“人”为服务重点,要突显“以人为本”的公共教育理念。正如范迪安先生所说:“美术馆公共教育的根本在于其公共性和公益性,重在社会公众的参与,重在为广大观众提供文化福利。旨在提升社会审美水平和文化认知,参与建构社会精神文明。”

美术馆公共文化教育是社会公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生活需求。到美术馆去参观、学习、交流已成为大众新的生活方式。其实,结合当今我国社会当下的教育体制现状来思考,明确理解和全面把握美术馆公共教育的理念是素质教育落到实处的有效途径之一。

二、建立合作机制,实施多元途径

美术馆公共教育有它独立的教学模式,并不单是学校的第二教学场所。基于实物的教育,比学校和家庭的学习更加直观,教学更加立体;基于情景教学,其活动展开形式更加丰富多彩;基于体验互动又能兼顾服务大众与小众的需求,培养艺术精英(专业人才),同时让最广大的观众愉快感受艺术的魅力。在审美体验的同时,激发民众的创造力与想象力,培养多角度思考问题的能力,提高对事物的观察力和感知力,达到身体和心灵的全面协调发展。

其一,加强部门之间的沟通

美术馆最大的文化产品就是展览,从常规上来说,公共教育部门与展览部门之间最多的合作就在于配合展览的公共教育项目。每个展览的筹划阶段就是两个部门通力合作的最佳时期。展览部门应专门与公共教育部门进行一次或多次的沟通会议,并且展览部门的策展人应该为公共教育部门的教员做一次实地导览,详细讲解展览宗旨和希望达到的效果,公教部门的教员也可以就此机会与展览部门的同事进行充分探讨,提升观众需求与展览效果之间的契合度。

其二,建立美术馆的公信形象,强化品牌意识

中国的美术馆已经从传统的、单一的展览馆模式,向现代的、以观众休闲和美育为本的多元模式转型。大众来到美术馆,除了仰慕名家名作的那份情怀,还希望通过专家诠释作品来提升自己的审美情趣,获得精神上的充实。湖南后湖国际艺术区创办者赵荣军先生说“美术馆的作用不僅仅是停留在陈列上,给人一种冰冷高傲的感觉,只有在建立了与观众的信任和尊重关系之后,美术馆对于观众的美育才能发挥作用”。获得观众的信任就是实现美术馆转型的第一步,只有当美术馆以一种亲切的姿态在展览各个环节以观众的感受为宗旨,做好为观众服务等各项工作,观众才可能建立对美术馆的信任。“品牌意识”是一个切入点,例如自2007年由谭国斌当代艺术博物馆发起,与湖南省博物馆共同推出具有全国重要影响的文化艺术品牌——艺术长沙,以公共教育、艺术交流为载体,已成功举办五届,在国内艺术界产生了重要影响,赢得国际艺术界的瞩目,现如今“艺术长沙”也成为长沙的一张名片。美术馆的展览众多,部分效率高的美术馆一年能完成10—15个大小不同的展览,但并不是所有的展览都需要相应的公共教育,我们需要有的放矢地来经营,特别是美术馆的品牌展览需要品牌化的公共教育则是毋庸置疑的事实。

其三,知识生产能力的提高

公共教育不仅仅是美术馆展览的延伸,更关乎美术馆公共文化服务和专业知识的普及与提升。而多元化的文化需求,也需要美术馆提供多样化的公共教育形式,这就要求美术馆把多种形态的美更集中、更加典型、也更强烈地表现出来。美术馆展览及艺术教育活动的内容、形式都应着力于“美”的渗透,这样一次“美”的转换与提炼,应以艺术创作的态度去看待陈列、展览的筹备、组织、布置、制作工作,使之符合美学原则,具有美学价值,从而创造出感人的艺术气氛。从这个方面来看美术馆就是知识的孵化器,就是审美的推动力,而在两者的互动之间所建立起来的联系,正是美术馆知识体系的特色。所有的展品,实际上是给人一种感悟的地方,一种感受的地方,艺术学习水平高的美术馆有很强的生产知识的能力,也有很高的传播知识的能力。美术馆公共教育研究者们指出“引导观赏者们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通过艺术感受,产生感情移入和情感反射,从而进一步了解自己,了解社会与世界,这是21世纪美术馆教育发展大体趋势”。美术馆的经营模式从静态向动态逐渐转化,原来的“象牙塔”转化成民众渴望的开放的学习场所,可见,这样的转化过程也同样体现出美术馆自身“内化”的能力。

其四,专业团队的打造与制度的完善

曹意强先生说:“一座博物馆(包括美术馆)的成败可能直接与馆长有关,馆长角色扮演的好坏会最大程度上决定公众对一家博物馆的态度”,也决定了该馆的总体专业品质和团队员工潜能的最大限度的发挥。美术馆管理者的专业水平、敬业精神、文化自觉决定了美术馆生产知识的能力和质量。美术馆还必须要建立起一个更具有开拓性的专业培养、晋升、教育体系。这是美术馆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在这点上,国内的一些博物馆有丰富的经验值得借鉴。近些年,虽然许多美术馆设立了公共教育部门,但设有专职导览员和教育人员的却屈指可数。有了专设部门,我们更需要在日常教学能力上下功夫,组建专业团队,完善教育的规章制度,从而真正促进美术馆公共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其五,新形势下的挑战

纵观社会发展和社会现代化的历史进程,每一个时代都对教育提出了相应的要求。其中社会现代化就蕴含了教育价值取向—--实现“人”的现代化。2016年12月27日提出“在线教育普惠行动”等项目,利用信息化手段不断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以构建网络化、数字化、个性化、终身化的教育体系,建设学习型社会”。新的形势下5G互联网无疑是新世纪社会的关注焦点,社会中的各个行业无不在新时代下不断受到新型媒体形式的冲击,不仅改变了我们的阅读习惯、观看方式,更改变了我们的视觉呈现经验和思维方式。对于普通民众来说,就算足不出户也可以通过互联网观看高清作品图像。渐渐“读图”时代开始转变为“读屏”时代,高倍地放大作品细节甚至是三维全景,可以获得比看原作更新鲜的视觉经验。对于美术馆而言,这就要求视觉图像大数据库的建设势在必行。如何利用藏品数字化的大数据库的建立构建一种全新的观展体验系统,此外如何利用这一新技术手段进行更大范围的公共艺术教育和原创知识生产,以及如何在利用这一新技术提供配套的公共服务的同时,不断将各自机构的馆藏静态资源转换成公共参与互动资源也成为美术馆进入更高层次的标杆。

结 语

未来美术馆间竞争一定不单是展览、收藏的竞争,因为公共教育成为美术馆公共文化服务重要职能是大势所趋,有份量的公共艺术教育是美术馆自身走向更广阔的公共空间的途径和资本。在本质上,公共教育是一个开放的平台,教育的主体和对象形成一个平等对话和互动交流的关系,而这种对话和交流的结果,将会碰撞出更多的“智慧灵光”。作为美术馆的从业者我们有责任有义务关注研究国际美术馆的发展趋势及我国美术馆的现状和未来预测,这不仅具有极大的现实意义和价值,也是一项可持续发展和长远进行的研究课题。 (责任编辑:杨建)

《基于新课改目标下馆校合作的高校MOOC、SPOC美育课程建构及实践研究》项目编号:xys19j43

《城市艺术区内涵式发展及实施策略研究》项目批准号:17YBA263

《基于“互联网+”时代翻转课堂模式在高校美术课堂教学应用研究》湘外经院教字[2019]31号

猜你喜欢
实践探讨社会效益
乌兰牧骑社会效益研究
好刊社会效益高
初中音乐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创新实践探讨
新形势下公司融资技巧的实践探讨
数理化课程分层次教学模式的实践探讨
煤矿地质勘探技术的实践探讨
钱学森图书馆建馆四年注重社会效益
初中英语语法教学理念分析及实践探讨
论股票价格准确性的社会效益
中国人口老龄化背景下老年体育与社会效益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