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旺
摘要: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Ⅱ中对于第二宇宙速度只进行了简单的叙述,并没有给出更多的解释.本文通过介绍椭圆曲率半径的知识,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的动力学知识导出这一结论.
关键词:第一宇宙速度 第二宇宙速度 离心运动
在高中物理人教版必修Ⅱ《万有引力定律》一章的学习中,对人造卫星的发射问题学生有普遍的认识:“地球的第一宇宙速度值是7.9km/s,第二宇宙速度值是11.2km/s,当发射卫星的速度介于第一宇宙速度和第二宇宙速度之间时,卫星沿椭圆轨道运动,地球位于椭圆一个焦点上.”那么其中的道理何在呢?本文从动力学角度来探讨这一问题.
如图1所示,围绕地球做圆周运动的卫星在圆轨道的A点点火加速后,卫星将发生离心运动,只要速度合适卫星就会围绕地球沿椭圆轨道运动,地球在椭圆的一个焦点上.
设卫星沿圆轨道经过A点的速度设为v1,沿椭圆轨道经过A点速度设为v2,则沿圆轨道经过A点时的向心加速度an1=v21r,其中r表示圆的半径;沿椭圆轨道经过A点时的法向加速度为an2=v22ρ,其中ρ为椭圆在A点的曲率半径.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沿两不同轨道经过A点时卫星受到地球的引力大小、方向是一定的,因而an1=an2.因此要探讨v1和v2的关系只需求出椭圆在该点的曲率半径,问题就可迎刃而解.
一、求椭圆在点P处的曲率半径
如图2,设椭圆的半长轴为a,椭圆的半短轴为b,焦距为2c.把椭圆投影在水平面上则投影图形是圆,其半径r=b.故图中cos θ=ba.
设质点沿椭圆运动经过P点时速度为v,则质点沿投影圆运动,在P点的速度也是v;另设质点沿椭圆经过P点的法向加速度设为an1,沿圆经过P点的向心加速度设为an2,可知:an2=an1·cos θ,而an2=v2r=v2b,an1=v2ρ,从而可以解出椭圆在P点的曲率半径ρb2a,用同样的方法也可求出椭圆在短轴两端的曲率半径.
二、讨论在图1中,v1和v2的关系
由an1=an2,其中r=a-c,ρ=b2a有:v21a-c=av22b2,由椭圆知识可知:a2=b2+c,故v2=a+cav1.而椭圆的离心率e=ca,0 若v1为地球的第一宇宙速度,则当发射速度为7.9km/s 三、已知椭圆其中一个焦点、近拱点、离心率以 及表示椭圆在三维空间的倾向法向量,可以得到此椭圆的公式 1.根据焦点和近拱点,得到近拱点到焦点的距离dp. 2.根据离心率、近拱点距离可以得到远拱点到焦点的距离da. 3.根据近拱点、焦点以及远拱点距离,可以得到远拱点的坐标值. 4.根据近拱点、远拱点即可得到椭圆的中心点坐标. 5.根据公式:半短轴=近拱点距离×远拱点距离,即可得到半长轴b的长度. 6.根据代表椭圆倾向的法向量n和长轴方向的单位向量,两者叉乘即可得到短轴方向上的单位向量,并且根据半短轴的长度,即可得到半短轴向量. 7.已知半短轴向量、半长轴向量,根据椭圆的参数方程,即可得到椭圆上任一点的坐标值. 四、结语 在人造地球卫星轨道运动问题教学的过程中,常常会遇到一些教材讨论较浅或没有讨论的实际问题,怎样把这些疑难问题向学生讲清楚,讲得既生动、有趣,又不犯科学性的错误,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必须 具有坚实的理论基础,要不断地学习,加深拓宽知识面,同時在设计教学方案时,恰当地将一些相关知识和处理问题的方法渗透到课堂教学中去,力求居高临下,深入浅出地对问题进行讲解. 参考文献: [1] 严导淦主编,面向21世纪普通高等教育规划教材物理学教程.上册 ,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2002.8. [2] 程稼夫编著,中学奥林匹克竞赛物理(力学),合肥:中国科技大学出版社,200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