搭建思维阶梯 提升思维质量

2020-06-09 12:20舒平刘荣华
教学月刊小学版·语文 2020年5期
关键词:桅杆预学水手

舒平 刘荣华

【文本解读】

《跳水》是统编教材五年级下册第六单元中的一篇课文,讲述了船长在儿子追猴子爬到帆船桅杆顶端横木的危急时刻,拿枪命令儿子跳海的故事。本文是一篇小说,作者是俄国著名作家列夫·托尔斯泰。故事叙事清楚,情节紧张,扣人心弦,有助于激发学生的思维动力,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

【教学目标】

1.通过预学,会读7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理解“桅杆”等词的意思。

2.通过列小标题、预学比较等方式,理清故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有条理地讲述故事。

3.通过辩论、画思维导图等方式,理清事物之间的关系,分析推动故事情节发展的主要原因,发现领悟水手的“笑”与故事情节发展的联系。

【教学过程】

一、借助预学,理清故事内容

1.检查预习,及时反馈(根据具体学情反馈)。

(1)指名读一读。较难读准的词有:龇牙咧嘴、桅杆、吓唬、放肆。

(2)板书指一指。较难理解的词有:桅杆、横木。

(3)书空写一写。较难写的生字有:肆。

2.整体感知,加深印象。

引导:这篇小说哪个情节给你印象最深?(学生自由交流)

3.预学比较,梳理故事。

(1)出示课后思考题:默读课文,想想故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把下面的内容填写完整,再讲讲这个故事。

水手拿猴子取樂→(          )→(         )

(2)通过预学单,比较梳理后得到的答案,说说怎样可以把故事的经过概括得既清楚又简洁。

4.修改答案,讲述故事。

(1)根据刚才的比较,修改预学单中的“经过”部分。

(2)将故事情节的三个部分贴在板书的相应位置。

(3)借助板书和预学单,用自己的话来讲讲这个故事。

二、分组辩论,寻找情节推手

1.抓关键词,感知危险境地。

(1)画出句子,初感危险。

引导:回到小说情节中,你从哪儿看出孩子陷入了危险的境地?画出相应的句子。(预设:孩子气极了,他的手放开了绳子和桅杆,张开胳膊,摇摇晃晃地走上横木去取帽子。)

(2)抓关键词,联想体悟。

①找关键词:请同学们仔细读读这个句子,读到哪个词让你的心为之一颤?这个词让你感受到了什么?请你带着这样的感觉读一读。

②拓展联想:同学们,你们知道桅杆究竟有多高吗?

拓展:一艘环游世界的船只,桅杆可能有三四十米高,相当于十多层楼的高度。

引导:此时此刻,如果你站在这桅杆上,感觉怎么样?(预设1:我感觉心惊胆战。预设2:我感觉头皮发麻,腿都软了,不敢往下看……)

朗读:带着这样的感觉读一读。

(3)抓关联词,感受危险。

①朗读强调“就在这一刻——”出示句子,请一个朗读水平较好的学生读。

点拨:你读的时候为什么要强调这两组关联词?(只要……就;即使……也)

②引导:什么叫“只要一失足,直摔到甲板上就没命了”?假如让你用一个词形容这一时刻,你会用什么词?(预设:千钧一发、十万火急、刻不容缓……)

学生带着这种感觉齐读。

2.分组辩论,寻找情节推手。

(1)呈现结果,找到依据。

引导:孩子陷入了如此危险的境地。如果船长事后追责,他会追究谁的责任呢?请看课前投票结果(根据班级不同,学情有变化)。下面我们来展开一场小辩论,看看你能不能找到理由来辩论。(板贴:水手、猴子、孩子)

(2)分组合作,概括要点。

明确合作学习要求:

①观点相同的同学就近成组。

②小组中每人轮流发言。

③发言完毕后,请一名同学把小组归纳的1~2点理由概括后写在卡纸上。(尽量不超过6个字,合作学习时间4分钟)

(预设:选猴子的理由有“拿帽子、逗孩子、挂帽子”;选水手的理由有“取乐猴子、笑孩子、大叫一声”;选孩子的理由有“追猴子”等。)

(3)三组辩论,相机板书。

辩论要求:

①发言时要举牌,亮出自己的观点。

②表达观点时,要能从文中找出依据来说服别人。

(4)根据板书,理清关系。

①通过辩论,理清故事发展过程中事物之间的关系。

②引导发现:同学们,从板书的事物关系图中你发现了什么?(预设:水手是推动情节发展的关键人物。)

三、合作学习,理清推动作用

1.默读课文,画出句子。

引导:请同学们默读第2~4自然段,找出描写水手的句子。(PPT出示)

[◇水手们又大笑起来,只有那个孩子哭笑不得……

◇水手们笑得更欢了,孩子却气得脸都红了。

◇孩子气极了……摇摇晃晃地走上横木去取帽子。这时候,甲板上的水手全都吓呆了。

◇有个人吓得大叫了一声。孩子听到叫声往下一望,两条腿不由得发起抖来。 ]

2.同桌对读,发现“笑声”。

引导:请同桌对读,读完后交流一下,你们发现了什么?(预设:孩子的情绪有变化,而且和水手的“笑声”有关。)

3.选择线条,表示情绪。

(1)引导:如果用一条线来表示孩子的情绪变化,你选择哪一条?说说理由。

(2)师生分角色对读。

4.采访体验,再读感受。

引导:采访一下,假如你是水手,这一刻看到孩子陷入危险,你有什么想说的?

5.回到文本,分读感知。

再回到文本中,男女生用朗读感受水手的“笑”是如何让情节一步步发展的。

6.呈现导图,课堂总结。

师生合作总结:水手一开始逗猴子,猴子就(去拿孩子的帽子),引起了(故事的发生);水手笑孩子,于是孩子(爬上桅杆),推动了(故事的发展);水手一叫,让孩子(陷入危险),把故事逐步(推向高潮)。

引导:在那个危急时刻,船长是怎么想的?他的办法好在哪里?下节课,我们来学习故事的“结果”部分。请大家在书上作阅读批注,做好讨论交流的准备。

【教学评析】

本单元的学习主题是“思维”。基于单元主题和学生学情,本课教学设计聚焦“思维”。教师在阅读教学中为学生巧搭思维阶梯,引导学生展开思维过程,逐层剖析,深入思考,提升思维质量。

一、利用比较学习,让思维可视化

本课设计的第一个教学活动是“理清故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有条理地讲述故事”。理解课文主要内容是阅读教学的基本要求,也是深入阅读的基础。为了让学生理解本课的主要内容,首先,教师让学生进行课前预学,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能力,并要求学生尝试根据课后填空题,照样子概括小标题,为学生的阅读概括提供学习支架;其次,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通过“呈现预学单”“板书、贴图片”等方法,聚焦概括难点、学生有分歧的“经过”部分的小标题,引导学生进行比较,在比较学习中交流让概括“既清楚又简洁”的方法;最后,学生修改完善自己的预学单中的小标题,教师引导学生根据小标题简要讲述故事的主要内容。利用小标题概括故事,并进行比较,为理清故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讲述故事的主要内容提供了学习支架,让学生的思维变得可视化,在发展学生语言的过程中发展了学生的思维。

二、开展辩论活动,发展分析思维

本课设计的第二个教学活动是“理清事物发展之间的关系,分析推动故事情节发展的主要原因”。对于“究竟是谁让孩子陷入了如此危险的境地”,预学单显示出学生的分歧还是很大的,“猴子、孩子和水手”都有学生选择。教师不能直接告诉学生,要让学生自己去寻找答案,分析人物之间的关系。于是,教师设计分组辩论活动,其目的就是让学生理清各种事物在发展过程中的关系。首先,分组合作探究,寻找辩论理由;接着分组辩论,理清猴子、孩子和水手三者之间的关系,教师相机板书,呈现学生的观点和理由;然后,引导学生从板书中发现,水手才是故事发展的推动者。在这个教学活动中,教师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让他们深入思考、分组研讨,再把概括出来的理由,也就是学生的“思维”成果,用辩论的方式展示给大家,很好地发展了学生的分析思维。

三、借助思维导图,拓展思维深度

本课设计的第三个教学活动是“发现领悟水手的‘笑与故事情节发展的联系”。教师组织学生展开合作学习,先让学生画出关于水手的句子并朗读感知,然后同桌之间进行交流,读懂水手的笑声对孩子情绪变化的影响,最后借助思维导图——孩子的情绪变化线,通过不同形式的朗读,理解水手的笑对推动故事情节发展的作用。在整个教学活动中,为了突破“水手的‘笑在故事发展过程中发挥了推动作用”这一思维难点,教师没有直接告诉学生答案,而是让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的过程中自己去寻找和发现,拓展了学生思维的深度。

总之,本课设计的三个教学活动分别對应预设的三个教学目标。三个教学活动虽然看上去各不相同,但都指向学生的思维,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层层递进,步步升华,让学生在探索学习的过程中实现思维能力的发展与提升。

(浙江省杭州市拱宸桥小学   310015

浙江省杭州市基础教育研究室   310003)

猜你喜欢
桅杆预学水手
明确预学起点 构建教学基点
生命的桅杆
生命的桅杆
老水手的愿望
刍议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有效预学
有效预学,实现高效课堂
致你
小学数学有效预学策略探索
LAA—LTE在行动
水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