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背景下普通高中隐性知识的重要地位与教学策略

2020-06-09 12:04程如林魏书彬
教师·中 2020年4期
关键词:隐性知识普通高中新课程

程如林 魏书彬

摘 要:文章基于新课程改革背景,阐述了普通高中隐性知识内涵,剖析了普通高中隐性知识的重要地位,提出了普通高中隐性知识的教学策略,以期为广大教师的实际教学提供新的思路。

关键词:新课程;普通高中;隐性知识;重要地位;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2.0 文献标识码:A 收稿日期:2019-10-19 文章编号:1674-120X(2020)11-0082-02

一、新课程背景下普通高中隐性知识的内涵

(一)新课程背景

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始于20世纪80年代。1985年,中共中央印发《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1993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2001年,教育部颁发《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和《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以及《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2013年,教育部启动普通高中课程修订工作,在此次修订中,研制了新的《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新的《普通高中课程标准》(2017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目前,新课标已在全国范围内实施。查阅各个学科的新课标后,笔者发现,新课标不仅改编了教材内容,还完善了评价体系,并提出了“学科核心素养”的概念。

(二)隐性知识

1959年,英国著名物理学家、化学家、哲学家迈克尔·波兰尼在其著作《人之研究》中首先提出了“隐性知识”的概念——“人有两种类型的知识,通常称作知识的是以书面文字、图表和数学公式加以表达的知识,只是其中的一种类型。没有被表达的是另一种知识,比如我们在做某件事情的行动中所掌握的知识。”他称前者为“显性知识”,后者为“隐性知识”。

我国学者王方华教授通过研究认为,隐性知识是建立在个人经验基础之上并涉及各种无形因素如个人信念、观点和价值观的知识,是高度个人化的,难以公式化和明晰化。

笔者认为,显性知识是可以用语言进行表达和用文字进行编码的知識,隐性知识是难以用语言进行表达和用文字进行编码的知识。显性知识是低层次的,只占知识总量的一小部分,只对人的短期发展产生影响;而隐性知识是高层次的,占知识总量的绝大部分,不仅会对人的短期发展产生影响,还会对人的终身发展产生影响。隐性知识可分为两类,第一类是“技能层面”的隐性知识,包括难以言明的但是可以师徒传授的技能或手艺,如民间剪纸艺术、面包师的烘烤技能、教师的教学风格、学生的思维技巧与心智模式等;第二类是“情感层面”的隐性知识,包括个人理想、信念、情感、态度、价值观、毅力、习惯、直觉、预感、灵感及个人洞察力等。

(三)普通高中隐性知识

我国学者石中英教授对隐性知识在教育领域的存在情况进行了深入研究,并著有《知识转型与教育改革》一书,他认为在教育教学中,有大量隐性知识存在,不只在理科教学中有,在文科教学中也有。

在理科教学中,显性知识包括概念、原理、法则、定律等,它们具有抽象性、逻辑性、系统性等特点,学习方法侧重于分析、理解,以抽象思维为主。在理科教学中,教师应特别注重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分析能力、用所学知识处理问题的能力以及实验能力等。不难看出,这些要特别注重培养的能力,属于隐性知识的范畴,而且这类隐性知识是技能性隐性知识,属于第一类隐性知识。所以,理科教学应侧重于发展学生的第一类隐性知识。

在文科教学中,显性知识包括识记性的社会知识、规律性的语法知识、实用性的文史知识以及哲学和社会学的基本原理和理论等,其特点是形象、直观、容易理解,学习方法侧重于记忆、概括,以形象思维为主。在文科教学中,教师应该特别关注学生在理想、信念、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与进步。不难看出,这些要特别关注的内容属于隐性知识的范畴,而且这类隐性知识是情感性隐性知识,属于第二类隐性知识。所以,在文科教学中,教师应该侧重于第二类隐性知识的教学。

二、新课程背景下普通高中隐性知识的重要地位

(一)新课程方案强化了隐性知识的教学要求

新课标指出,普通高中的培养目标是进一步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着力发展核心素养,使学生具有理想信念和社会责任感,具有科学文化素养和终身学习能力,具有自主发展能力和沟通合作能力。

方案中所说的“综合素质”“核心素养”“理想信念”“社会责任感”“终身学习能力”“自主发展能力”“沟通合作能力”等,从本质上讲,都是隐性知识的具体表现形式。由此可见,新课程改革强化了隐性知识教学要求。

(二)加强隐性知识教学将促进新课标的落实

隐性知识作为一种富有个性的、主观的、灵动的、内在的知识体系,对显性知识的学习有着重要的支撑作用。在中学教学中,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在实践的基础上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养成自我观察、自我想象、自我思考、自我理解、自我领悟的认知习惯和思维模式,并将这种认知习惯和思维模式不自觉地运用到显性知识学习中,加深了对显性知识的理解与应用,促进了对显性知识的消化与吸收。这样,学生的知识体系将更加完善,同时,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将得到增强,综合素质将得到提高。

(三)加强隐性知识教学将促进学生终身发展

新课标制订了学业内容,规定了学生必须掌握的学科知识,这些学科知识都是显性知识。显性知识在人类日常生活、社会生产、科技进步中发挥了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人类社会的生存、发展与进步都要依靠显性知识,没有显性知识的时代是无法想象的。

但我们也要知道,社会发展需要的显性知识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要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更新、丰富和发展的。学生要适应时代发展,就要不断更新和丰富自己的显性知识。也就是说,学生要具有终身学习并不断丰富、完善自我的能力和素质,这种能力和素质就是核心素养,也就是比显性知识更为重要的隐性知识。

三、新课程背景下普通高中隐性知识的教学策略

(一)顯性知识隐性化

1.文科教学中的显性知识隐性化

文科知识具有非常丰富的人文知识,在情感教学中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所以文科教学要在营造实际场景中多下功夫,要使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文化的美感,并在与老师和同学的交流中增进个人对知识的理解,进而形成丰富的个人知识体系。这个过程就是显性知识隐性化的过程。

人们常说的“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讲的就是“显性知识隐性化为个人知识”的道理。杜甫有句名言“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讲的也是这个道理。

2.理科教学中的显性知识隐性化

在理科教学中,因为知识内容比较抽象、深奥,所以教学方法强调将抽象的内容与有趣的活动相结合。教师要将抽象的知识转化为具体的问题,通过开展有趣的活动组织教学,多联系生产、生活实际和现代科技,采用多媒体辅助等多种手段开展教学;要多做演示实验和分组实验,多开展交流研讨,多开展合作学习;要让学生动脑想、动手练、动口讲,再上台展示、讲解,在观察、分析、推理、归纳、展示、交流、评价中体会、领悟知识;要让学生在师生交流和生生互动中获得隐性知识的互补与增长,在总结反思中形成对知识的理解和判断,并最终沉淀为自己的认知习惯和思维技巧。这样,学生在接受显性知识的同时,也发展了隐性知识。

以高中物理教学中的“牛顿第二定律”教学为例,教师要引导学生建立物理模型,通过控制变量法进行实验,之后绘制表格记录数据,再通过作图法进行数据处理并得出结论。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做好演示实验,学生要做好分组实验。学生通过亲身实验,体验了实验过程,领悟了实验方法,增强了实验技能,实现了从具体实验内容到个人技能的提升,也就是实现了显性知识的隐性化。

(二)隐性知识显性化

1.文科教学中的隐性知识显性化

在文科教学中,教师要结合教学素材,努力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还可以让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交流自己的想法。总之,要让学生有表现的机会,对学生的表现要多肯定、多鼓励,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这样的课堂就充满了生机,学生富有个性的智慧火花也一定会灿烂绽放,整个课堂也一定会五彩斑斓!

以高中语文教学中的“课本剧”教学为例,从剧本改编到表演结束的整个过程中,学生分工协作,每个人都充分施展自己的特长,写作能力强的学生改编剧本、美工基础好的学生制作道具、舞台经验丰富的学生做导演、擅长表演的学生当演员……然后,大家一起排练,共同研讨排练中出现的问题,不断优化演出方案,直至演出成功。在整个过程中,人人都有事做,人人都有施展才华的机会,学生的个人天赋充分彰显,这就是隐性知识显性化的过程。

2.理科教学中的隐性知识显性化

在理科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适时开展针对性教学,努力实现隐性知识显性化。在新原理、新规律的教学中,既要开展有趣的教学活动,探究这些新原理和新规律,又要注重新原理、新规律的实际应用;在习题教学中,要充分挖掘一题多变和一题多解的素材,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并通过多媒体展示部分学生个性化的思维技巧;在复习教学中,可先让学生归纳知识提纲,整理一个单元或一个章节的知识体系,然后提出自己的见解。

以高中物理教学中的“牛顿第二定律习题课”教学为例,教师先进行物理过程分析和受力分析,接着采用“计算法”处理问题。之后,让学生进行评价并提出其他解题方法。这时课堂气氛通常比较热烈,有的学生会提出“作图法”,有的学生会提出“特殊值代入法”,还有的学生会提出“极限思维法”……在这样的教学活动中,学生的个人智慧能得到充分彰显,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智慧相互交流融合,并得到丰富、发展和完善。

参考文献:

[1]王方华.知识管理论[M].山西:山西经济出版社,1999.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课程方案(2017年版)[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7.

猜你喜欢
隐性知识普通高中新课程
2021聚焦新课程 专注新高考 欢迎订阅全新《新高考》
普通高中文化育人的思考与实践
河南普通高中今年停招择校生
发挥自制教具在初中数学新课程实施中的作用
我区初中化学新课程实施中典型问题的思考
普通高中教育
高中体育新课程实施“碰壁点拔”式教学模式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