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工院校德育生活化研究

2020-06-09 12:04陈思
教师·中 2020年4期
关键词:技工院校生活化德育

陈思

摘 要: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道德来源于生活,实践于生活,离开生活的道德就如同无本之木、无源之水,没有了生命力与活力。传统技工院校德育比较重视理论知识的传授,忽视了对生活中德育资源的开发和提炼,导致学校德育工作的实效性不高。近年来,倡导德育来源于生活且最终回归生活,是技工院校提高德育实效性的重要改革方向。文章结合当前技工院校的德育现状,提出了德育回歸生活世界的几个途径,希望能为技工院校的德育工作注入新的活力。

关键词:技工院校;德育;生活化

中图分类号:G711文献标识码:A 收稿日期:2019-10-19 文章编号:1674-120X(2020)11-0007-02

一、当前技工院校的德育现状

技工院校作为国家培养职业人才的摇篮,肩负着“技能强国”的重任。自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技工院校为国家输送了大批德才兼备的人才,但技工院校在重视技能培训的同时,也需要大力开展德育工作。

(一)技工院校德育课程设置与时俱进

2015年国家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颁布《技工院校德育课程标准》,明确规定了德育课程的教学任务和教学要求:突出了中国特色和时代特征。其中课程设置如表1所示。

(二)技工院校学生德育问卷调查

此次问卷一共调查了1000名技工院校的在校生,共回收有效问卷964份,有效回收率为96.4%。被试者均为湖南兵器工业高级技工学校在校生,平均年龄17.1岁,其中男生572人,女生392人。调查结果如表2所示。

(三)技工院校德育工作任重道远

教育具有传承性和连续性,技工院校德育是九年义务教育的延伸和发展,但两者有着本质的区别。九年义务教育主要是升学教育,以知识的传授为主。而技工院校面向的是职业教育,注重对学生职业道德和职业技能的培训。但长期以来,技工院校的德育工作主要是以课堂单向灌输的模式开展,德育课堂独立于学生的生活世界,忽视了教学主体是鲜活的生命。对学生而言,道德世界只是抽象理论知识的堆砌,学生难以产生道德情感共鸣。且德育目标存在“高大上”的弊端,无法把虚无缥缈的口号,落实到具体的生活中去。此外,传统的德育考核存在唯分数论的现象,教师往往凭借一张德育试卷来评定学生的道德品质,背离了德育工作的初衷。

二、让德育回归生活世界

近年来,国家逐渐认识到德育回归生活的重要性,并在与时俱进地开展德育改革,提出了德育“从哪里来到哪里去”的理念。其中,《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强调,要坚持知行统一的原则,在工作中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和贴近未成年人。与此同时,众多专家学者也倡导让德育渗透到现实世界中去,在生活中汲取养分,激活学生的精神世界,陶冶学生的道德情操,并最终在生活中“落地生根”。

(一)概念界定

德育生活化关注的是德育主体的幸福感,强调德育工作要从客观实际出发,充分融合生活中的德育元素;贴近生活,尊重学生的道德发展规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在道德实践中沐浴道德文化,在生活中检验和增长道德知识,从而提升学生的道德品质。学生的知识、情感、意志和行为全方面相互交融,生命的各项潜能被挖掘,使学生真正感受到自己是独一无二的生命主体,体验学习和成长的快乐。

(二)德育回归生活的途径

1.德育主体融入生活世界

马克思主义实践观指出,实践形成了社会生活的基本领域。而道德也是在人类生活实践中形成和抽象出来的,德育工作主张“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一方面,学生需要在生活实践中将社会道德准则内化为道德认知和道德情怀;另一方面,学生还需要在生活实践中将道德理念外化为道德行为。技工院校学生不应是单纯生活在象牙塔中,一心只读道德经的书呆子,而应走出校门,在各种复杂的社会环境中践行道德准则,通过自主选择与实践,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提升道德修养,完善自我人格。

2.德育目标贴近生活世界

英国教育学家斯宾塞认为,教育应为未来完满的生活做准备,教学活动的宗旨是教导学生“学会生活”。生活不仅是德育“萌芽”的土壤,也是道德践行的起点。德育的终极目的不是形成一种知识体系,而是要形成一种道德信仰,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方式和生活习惯,引导学生过健康而快乐的生活。

技工院校的德育工作,不仅应帮助学生有序地参与学习和社会生活,让学生的生活更加阳光美好。如果学生身心健康,在家兄友弟恭,在校尊师重道;走入社会,遵纪守法,爱岗敬业,拥有一技之长,能够为社会创造价值,为中华民族跻身世界技能强国之列作出贡献。那么,学校的德育工作才算是真正回归“德育的初心”。

3.德育内容源于生活世界

教育家陶行知倡导的“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是引导技工院校德育改革的指路明灯。学校应将课堂搬到社会实践中去,开展多种形式的职业素质拓展活动,从学中做,从做中学,引导学生从身边的德育事件中学会理解、反思和评判。道德生活实践和道德情感体验是最重要的道德学习途径,教师要善于借鉴并创造多元的教学情境,为学生提供直接参与实践的机会,通过身体力行的方式,引导和帮助学生在获得道德情感体验的同时,深化道德认识,提升道德品质,进一步提高学生践行道德的能力。德育内容应与生活实际紧密联系,教师要针对学生的实际,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在各项评比和技能比赛中,让学生切身体验到“胜败乃兵家常事”的内涵,接受挫折教育。教师还应引导学生正确地认识自我,提高学生学习和生活的能力,在技能培训中传承工匠精神,在顶岗实习中培育职业道德。可以在人际交往中,践行“礼义仁智信”的传统美德;在寻访历史名人的遗迹中,体会“仁爱精勤”的古训。

4.德育评价指向学生的生活

法国教育家卢梭认为,教育的目的是“引导学生懂得如何生活”。德育评价强调从书本转向实践,即从考查学生的道德知识入手,同时把学生生活中的道德表现列入考查范围,并且量化评分。新的德育评价主张健全多层次、全方位的评价体系,包括教师评价、家长评价、学生自评和互评。在学期考核中,以教师评价为主,任课教师在整个考核中占主导地位。教师有计划地观察学生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表现出来的情感、态度、行为和能力,并以此作为引导和评价的依据。学生之间的互评,主要考查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以访谈的形式为主,同宿舍成员的评价占主导地位,其内容包括诚信友善、团结互助、竞争与合作等方面。家长评价以问卷形式展开,内容包括亲子关系、遵纪守法、勤俭节约、邻里和睦等方面。

5.营造和谐的德育环境

近年来,在国家的大力支持下,技工院校的招生人数呈逐年递增趋势。作为国家职业教育的重要补充力量,技工院校每年向国家输送了大量合格的技能人才。社会各界对技校学生的认可度逐渐提升。学生在成长的过程中,能切身感受到家人的关爱、社会的认可和国家的重视,这对学生形成自尊、自爱、自强的品格大有裨益。因此,学校应与家庭、社会建立“统一战线”的德育工作体系,全方位地凝聚德育合力,共同营造和谐的德育成长环境。

三、结语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强调,素质教育应坚持“德育为先”“立德树人”的原则。在国家政策的帮扶下,技工院校对德育工作的重视度也逐步提高,并取得了显著的理论成果。但从总体来看,德育工作还存在诸多问题。其中,针对德育抽象化的问题,我们提出了德育生活化的理念,即“生活处处是课堂,事事皆学问”,力求让德育工作更“接地气”。这场改革是在承认传统德育理论教学的基础上,提倡德育工作应遵循学生的道德发展规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开发多种形式的德育方式和途径,为德育工作注入新的活力。在德育生活化的引领下,技工院校的德育工作将焕发勃勃生机,会开创新局面。

参考文献:

[1]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技工院校德育课程标准(2016)[S].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16.

[2]周康华.技工学校德育教育的问题及对策探讨[J].科普童话,2019(44):113.

[3]范桂燕.浅谈创新开展技工学校德育教育[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19(10):117-118.

[4]郑志霄.生活化理念下技工学校德育有效途径初探[J].农家参谋,2018(16):128.

[5]刘 霞.技工学校生活化德育教育探究[J].职业,2017(8):97.

猜你喜欢
技工院校生活化德育
初中生活化写作教学实践
德育要在“善”处留白
《中国德育》
德育提效:必要的叙事转向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如何将数学知识生活化
技工院校以就业为导向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的思考
基于技工院校市场营销专业一体化实践教学方法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