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梦若 张洪海
〔摘 要〕赛博朋克是一种出现于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的文学流派,艺术家们通过对文学概念进行视觉信息转化,使其逐渐演变为一种设计风格,为当代的视觉设计提供了新的表现形式。本文探讨了赛博朋克的精神特征和文化内涵,总结概括其在数字媒体领域应用中形成的视觉形式特征,分析赛博朋克视觉元素的审美功能和文化功能,并通过实际案例归纳了赛博朋克视觉元素的表达方式和应用价值,以及未来创作趋势。
〔关键词〕赛博朋克;数字媒体;视觉设计
一、赛博朋克的起源与发展
“赛博朋克”是一个多层次的动态概念,最初萌生于文学创作,随后不断蔓延到其他艺术表现领域,其内涵也随着社会文化语境和人类对未来世界的不确定性而持续变化,至今已经发展为一种具有旺盛生命力的亚文化形态,特别是成为数字媒体视觉设计的重要修辞方式。
赛博朋克(Cyberpunk)从词源上来说是由“控制论”(Cybernetics)与“朋克”(Punk)两个词汇组合而成,指代以网络空间和虚拟世界为故事语境的科幻文学作品。“控制论”(Cybernetics)是诺伯特·维纳(Norbert Wiener)在1948年出版的著作《控制论(或关于在动物和机器中控制和通信的科学)》中所创造的英语新词,用来命名这个新的学科,研究动物(包括人类)和机械如何互相控制与沟通,揭示了机器中的通信和控制机能与生物的神经、感觉技能的一般规律。“朋克”(Punk)在这里指的是朋克文化,是基于一定的时代背景和文化语境所衍生的一种文化形式,具有强调自我意识的思想特征。通过将朋克文化与未来科幻叙事相融合,使赛博朋克有着强烈的反乌托邦倾向:物质文明泛滥,科技高度发达,人类秩序陷入混乱当中,觉醒和反抗,控制与反控制是这类文学作品反复出现的主题。
第一次使用这个组合词汇的是美国作家布鲁斯·贝斯克(Bruce Bethke),在1983年为其短篇小说命名为《赛博朋克》。贝斯克用这个词去形容那些21世纪真正的“破坏者”:第一代从出生就浸泡在互联网中的人。探讨生物和机械的关系以及技术对社会的控制。其他作家则受到60年代巴拉德(J.G.Ballard)和70年代迪克(Philip K.Dick)那些更加充满精神探讨和灵魂追问的科幻小说启发,纷纷加入赛博朋克文学的创作中来。其中威廉·吉布森(William Gibson)在1984年出版的《神经漫游者》为赛博朋克文学运动奠定了基调,并引入了“赛博空间”概念。吉布森因此被普遍認为是赛博朋克的创始人。
赛博朋克作家在创作过程中对未来社会进行了大量探索性思考,黑客、信息空间、虚拟现实、人工智能、仿生人、都市扩张与贫民窟、人类增强等元素是赛博朋克文学作品中常见的内容,故事大多发生在虚拟的数字空间当中,与现实情景相互交织。实际上,这些作品中预测的许多场景在今天都已逐渐实现。例如可以被大脑控制的假肢;网络的发展使虚拟世界通过社交媒体、移动技术、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等技术媒介与现实世界融合。现代社会正在逐渐走进赛博朋克的核心议题:人与机械之间、虚拟与现实之间的联系从未如此紧密真切。正是因为我们所处时代的发展现状与前人构想的未来在某种意义上的契合,使赛博朋克不再只是文学作品的创作模式,而成为一种文化理念,被各领域的创新者所发掘和应用,逐渐形成一种亚文化形态。如今,赛博朋克在电影、电视、漫画、音乐和艺术设计等领域的影响已经远超最初的文学领域,并且随着时代的发展还会进一步深化和提升。
二、赛博朋克的视觉风格特征
赛博朋克的核心内容是围绕未来科技发展与人类存亡之间的矛盾关系展开,对环境破坏、个体意识消亡、道德伦理丧失等问题进行反思和探讨。作品强调独立思考和个体创新。这种精神诉求成为赛博朋克的创作者们在其作品的概念设定和场景选择时的核心观念。
1. 多元文化融合
赛博朋克的世界观往往基于对未来与科技发展的预判,在社会结构上体现出多国家和多民族文化融合的特征。以1982年的电影《银翼杀手》为例,该电影作为赛博朋克影像化的经典作品之一,提供了众多极具代表性的赛博朋克视觉元素,我们能够看到高耸入云的摩天大楼,逼仄的地下贫民居住区,五彩斑斓的霓虹灯,穿着民族服饰的各色人等,这些风格不一的元素被放置于同一空间中,丰富且和谐,充满了后现代主义色彩。正因如此,很多赛博朋克作品将故事发生地点设定在中国香港、日本东京等东西方文化交汇共存的国际大都市,繁华拥挤、贫富分化是它们的形象关键词,其城市景观与多元文化生态充分满足了赛博朋克的需求。
2. 未来科幻场景
赛博朋克作品中有大量未来科幻场景的描绘。人工智能、虚拟现实在赛博朋克的世界中已经高度发达。科幻元素作为赛博朋克视觉呈现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包括:人物角色通常为仿生人或改造人,身体部位被改造为机械结构,用于传输信息的线缆随处可见; 场景建筑通常是具有未来风格的巨型高楼,有一定的视觉压迫感。此外,一些高科技产物如VR眼镜、全息投影、飞行器等也是能够体现赛博朋克风格的视觉元素。在色彩应用上,通常用红、绿、蓝、紫等高纯度颜色来凸显科技感,如电影中极具标志性的霓虹广告牌,或是虚拟网络空间中充斥着的绿色电子信息符号。
3. 多样化图像呈现方式
早期赛博朋克视觉作品受制于当时的计算机图像技术,除了实际搭建的场景,通常是以二维效果呈现。现阶段越来越多的影像作品通过三维图像技术来构建形体甚至整个空间场景,创作者能够通过三维图像更精准地表现其构想,同时创造更多虚拟形象,呈现一个更加丰富多彩的未来科幻空间,弥补二维图像在动态表现和沉浸体验上的不足。
人机交互是早期赛博朋克作品中的常见构想,而现在我们已经在电脑、手机等各类终端上发展出了多样化的动态交互,用户可以通过手势触控、语音输入、凝视观察等多种方式激活交互对象,交互对象通过图像、声音等信息反馈,从而引发用户更深层次的体验。在这过程中,图像不再是被单向接收,而是以特定的方式对事件进行反馈,实现视觉信息的双向传播。
三、赛博朋克的视觉设计实例分析
1. 视频图像APP的UI设计
在UI和交互领域中,摄影与录像类APP是赛博朋克风格应用最广泛的领域,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短视频社交软件“抖音”。抖音作为一款面向年轻受众的社交软件,在视觉风格上采用了赛博朋克的表现手法,以满足用户追求潮流和个性化的使用需求,凸显与其他短视频软件的差异性。
(1)故障艺术风格的应用
故障艺术风格是一种应用广泛的赛博朋克手法,产生于电子设备成像的技术错误,在视觉上表现为画面破碎、图像缺失以及颜色失真等,艺术家通过对故障效果加以利用和再创作,带来全新的特殊视觉感受。
抖音logo的图形标识在黑色音符边缘错位叠加红蓝两色,色彩的混合交错分布使图形产生不稳定感,实现了视觉上的“抖动”效果。这一设计手法正是应用了故障艺术风格,强化了视觉上的科技感和个性化,有效体现了产品设计理念,增强了品牌辨识度。
抖音的UI界面在配色上以黑白色调为主,在一些功能图标的设计上辅以红蓝两色以呈现故障风格,突出重点操作信息,内容层次分明,同时达成整体设计风格的统一。抖音为推动UGC(用户生产内容)机制的持续发展,为用户提供了多样化的视频滤镜,用户可以根据需求设定自己的短视频风格。其中最为大众所熟知、流行性最广的是产品上线初期的故障艺术风格滤镜,以闪烁抖动的屏幕、红蓝交错的光影线条为主要特征。通过该类滤镜编辑后的视频极具动感和另类个性,是赛博朋克视觉风格与精神内涵的突出体现。
(2)基于人工智能的交互体验
抖音通过人工智能技术为用户提供多样化的交互体验,它可以在移动端实时进行图像的风格转化和切割处理,如“实时染发”特效、切换背景等。此外,通过人体关键点检测技术开发出了AR实景游戏“尬舞机”,还有多种AR道具特效与用户产生交互,根据用户的行为作出反应,这种实时反馈增强了互动性和娱乐性,也激发了用户的创作热情。抖音在技术方面的持续迭代使视频图像在移动端的交互性不断升级,结合其在视觉设计上对故障艺术风格的大量应用,可以看出赛博朋克的精神内核在抖音的整体产品设计中起着重要作用。
2. 网络综艺节目的视觉宣传
随着网络和智能终端的普及,观众不再是通过单一媒体来接受影像的传播。网络视频平台成为流量集中的区域,为观众提供多样和定向的内容服务,促进了以娱乐内容为主的网络综艺节目的蓬勃发展。其中突破圈层的亚文化竞技类节目,如《中国有嘻哈》《这就是街舞》等,将小众文化带向大众视野,在播放量和社会讨论热度等方面都取得了不俗的成绩。为体现节目的创新性以及在亚文化推广中的先锋立场,这两档节目无论是海报设计、场景搭建还是宣传视频的制作都充分運用了赛博朋克风格,极具辨识度的视觉张力和抗衡主流文化的精神诉求都与节目本身的概念设定相符。
以《这就是街舞》为例,其系列海报设计以蓝紫色为主色调,配合霓虹光感,将主体人物置于繁华街景之中,突出其独立反叛的性格特征,赛博朋克风格鲜明。节目组还通过构建四个概念街区来构建具有故事性的个性化内容展示平台,分别是北京街、广州街、上海街和涂鸦街,各街区选择胡同、弄堂、骑楼、美式街头等具有地域特色的文化符号,融合赛博朋克风格的未来科幻元素,使整体视觉效果更具动感和年轻化,在审美上满足30岁以下目标受众群体的需求,实现了传统与未来的融合。同时营造出一种紧迫且不安定的氛围,与节目的竞技性相适应。街舞虽然是来自欧美的街头文化,但该节目突出体现了中国舞者对于街舞的正面认知和专注自我表达的价值观念,这一核心理念与节目旨在打造中国风赛博朋克的设计思路是高度一致的,与赛博朋克倡导文化融合的精神内涵也是统一的。
3. 网络广告的视觉设计
赛博朋克在网络广告的视觉设计中也得到了丰富的应用,其独特的风格和绚丽的画面效果能够在短时间内吸引受众注意力,达到良好的品牌宣传效果,2017年的淘宝造物节就是赛博朋克风格在广告设计上的成功案例之一。该年度的造物节围绕科技、艺术、原创三个主题板块,展示淘宝上的黑科技原创产品,推广时尚潮流文化。为了迎合促销活动的科技主题,在前期的广告设计中选择了赛博朋克风格来彰显年轻人对个性时尚的追求。主海报设计运用了大量的霓虹灯、商业街和高科技元素,将购物的人、商品、街道场景结合起来,呈现出商品以及消费人群的多样性特征。
此外,淘宝造物节制作了一款具有赛博朋克风格的线上H5《飞跃淘宝奇市》作为活动邀请函。《飞跃淘宝奇市》中的视觉形象来源于实际的造物节活动场馆,设计者通过三维图像在移动终端对线下场馆进行还原,在数字环境中提前感受造物节氛围。这种交互方式借助虚拟现实技术营造出沉浸式体验环境,引导观众主动探索和理解虚拟空间,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和能动性,让广告信息在交互过程中潜移默化地被观众接收,减少心理排斥,改变了以往的单一植入模式。赛博朋克的预设语境是信息爆炸的未来社会,淘宝造物节的视觉设计就是利用赛博朋克风格将复杂繁多的宣传信息进行堆叠,并通过应用三维图像技术展现了未来科技感,贴合造物节的科技主题,赛博朋克风格的应用价值在这一过程中得到了充分体现。
通过上述案例,我们可以看到赛博朋克风格在各种视觉设计领域的潜能,作为一种面向未来的视觉语言,它所发展出的衍生形式将会得到更加广泛的应用。
四、赛博朋克在设计中的应用价值
1. 通过视觉隐喻实现信息传达
在新媒体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视觉媒介成为重要的文化传播手段。赛博朋克作为从文学流派演化而来的设计风格,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和鲜明的精神特质,从纯文本叙述到构建视觉符号的转化实际是一种传播信息的视觉隐喻过程。作为人们认知、思维、语言甚至行为的基础,隐喻是人类生存主要和基本的方式,人们通过隐喻思维建立起概念之间的联系,从而产生从具体到抽象的投射。所谓视觉隐喻就是通过利用抽象信息与视觉形式之间在特征表达上的相似性为二者建立某种关联,通过视觉符号转化实现信息意义的视觉表达,其本质就是用人们所能直观感受的视觉媒介来隐喻抽象信息。赛博朋克文学作品以文本形式描述了一个充满科学幻想和人类生存矛盾的未来世界,在向视觉设计风格转变的过程中,通过视觉隐喻在人与抽象概念之间构建视觉化的界面来展示虚拟世界和精神内涵。这些隐喻的视觉元素往往是简单具体且易被认知理解的,从而成为一种新的信息媒介进行文化的传播。如通过充满东西方文化元素的街景来表现赛博朋克的全球化特征,通过全息投影、虚拟现实等视觉技术来体现赛博朋克的未来构想。这些新的信息媒介在得到大众广泛认知成为代表性隐喻形式之后,在实际设计应用中就可以形象化地表现与赛博朋克文化相似的思想与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