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罗科菲耶夫《第一钢琴协奏曲》旋律旋法特征分析

2020-06-09 12:32江姗珊
艺海 2020年5期
关键词:普罗科菲耶夫

江姗珊

〔摘 要〕普罗科菲耶夫《第一钢琴协奏曲》的旋律旋法与它的和声语言相比,所用的旋律旋法表现得相对单纯、简洁,但同样又体现出独到、新颖的特征,这也是在基于传统旋律创作原则上的创新。本文从协奏曲中出现的大音程跳跃旋律、隐伏性旋律、富有动力性节奏的旋律、抒情性风格的旋律旋法特征四个方面总结普氏在这首协奏曲中所表现的旋律语言,从而对这首协奏曲的分析、演奏提供有益参考。

〔关键词〕 普罗科菲耶夫;钢琴协奏曲;旋律旋法

普罗科菲耶夫在《第一钢琴协奏曲》里所用的旋律语言表现得相对单纯、简洁,但同样又体现出独到、新颖的特征,这也是在基于传统旋律创作原则上与创新有机结合。普罗科菲耶夫曾说“为了使得旋律朴素,同时又不使旋律变得低廉、甜腻的和模仿的东西,这时作曲家就应该仔细。我将把我所有的一切努力都用到这一方面去,把它们在我此后的作品中表现出来。”正如他自己所说,这首《第一钢琴协奏曲》的旋律旋法特征正是普罗科菲耶夫旋律创作思想的体现。

一、大音程跳跃的旋律旋法特征

“构成旋律的音程常常暗示了旋律的性格,每个音程都有属于它自己的独特色彩和性格,而它们按照特定的词句连接在一起则在一定程度上形成了旋律的性格,或是歌唱性的、舞蹈性的;或是宗教性的、异域色彩性的,等等。”大音程跳跃是普罗科菲耶夫旋律语言的一个非常重要的表现手段,在他的这首协奏曲中有突出的体现。

谱例1:呈示部45-51小节

这个音乐段落建立在C大调上,活泼而明朗,4/4拍,八分音符的节奏,7小节一句,从低音区开始左手跳进,右手级进上行,仿佛一股无穷的动力向前奔涌。到第47小节处左手14度音程的大跳,由低音区瞬间跳动到中音区,之后采取反向级进的手法,填补了跳进后音域的空隙,这体现着传统旋律大跳后的一般规律。普罗科菲耶夫不是个墨守传统之人,他喜欢创新,在接下来的48-51小节,普罗科菲耶夫的右手旋律中运用了7度、8度、16度的大音程连续反向大跳进的创作手法,配以左手三度级进下行。高、低声部音区逐渐远离,拉开,层次鲜明,赋予了旋律以崭新的面貌。普罗科菲耶夫很重视旋律的表现作用,亦很强调旋律的创新意义,大跳音程的旋律旋法被普罗科菲耶夫灵活且巧妙地运用于这首作品之中,这是他在传统中兼容创新的体现。

二、隱伏旋律旋法特征

1.主题隐伏旋律旋法特征

谱例2:呈示部 2-3小节;再现部315-316小节

对比主题旋律后,我们可以看出,在再现部的开头中,这一连串快速的变音上行中隐含着第一乐章开头在带插部的回旋奏鸣曲式中第一主题的旋律特征,在原来的旋律主题基础上加花,使原来的主题半音化,并将结构缩减, 从而达到在带插部的奏鸣曲式中再现部中第一主部的缩减再现的结构特点。

2.与协奏乐队相呼应的隐伏性旋律旋法

谱例3:插部 305-308小节

这首协奏曲插部的结尾处,以三连音的形式,六个音一组,双手同向同旋律进行的上行的音型中,也隐藏着一个上行旋律的线条,与乐队部分反向的一个线性和声相呼应。节奏较缓慢,力度为P,虽然是旋律上行层层推进,却有着逐渐远去消逝的意境美。

三、富有动力性的旋律旋法特征

谱例4:呈示部92-95小节

四、抒情性风格的旋律旋法特征

普罗科菲耶夫音乐创作中的抒情性,是他在自传中归纳总结的“五条创作路线”中的其中一条,即“发展成探索一种能表达强烈感情的语言”。随着他创作的不断深入、成熟,这一特性也越来越得以彰显。而决定普罗科菲耶夫音乐抒情性的关键因素是他那清澈、动人心弦的旋律。他曾说“关于旋律的重要性的问题,我从没有怀疑过。我非常喜欢旋律,认为它是音乐中最重要的成分,并且好多年来我都在自己的作品中努力去改进它的素质。”在他早期创作的这首《第一钢琴协奏曲》中,我们已经可以找到这一特性的所在。

谱例5:插部227-228小节

这是插部中的主题旋律,这一主题旋律贯穿整个插部,这里是由钢琴独奏呈示出来的音乐。从谱例5进行分析,我们可以看出普罗科菲耶夫精心的设计,它由四个声部构成,高声部旋律,有两个小分句构成,速度较缓慢,音域较高,在钢琴小字三组的音区奏出,不安分的普罗科菲耶夫依然安排了7度向下又紧接10度向上的大跳,音乐语气连贯而抒情,时而舒缓,时而密集,伸缩自如且恰到好处,仿佛把音乐引向了一部跌宕起伏的抒情小说。在中间声部左手还有一条如同配角似的低声部旋律,旋律从钢琴小字组E音开始半音级进上行,衬托着高声部旋律缓缓奏出,两条旋律交相辉映。其他两个声部则伴以远距离的低音分解和弦。

普罗科菲耶夫的旋律是基于传统基础上的,他有着明确的调式与调性,包含清晰的段落结构,有着明显的节奏律动,这都是与传统的旋律表现相似的,而他又加入了新的元素,赋予自己旋律崭新的面貌,使它超越传统,别具一格。大音程的跳跃、马达式的节奏型、远距离长气息等特征都是普罗科菲耶夫旋律语言的重要表现特征,体现于这首钢琴协奏曲中,更是其音乐最感染人的多彩性艺术魅力所在。

(责任编辑:刘小红)

参考文献:

[1]王庆.音乐结构与钢琴演奏.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年6月.

[2]徐月初,孙幼兰译.普罗科菲耶夫 文选·回忆录·评传[M] 文化艺术出版社,1987年6月.

[3]【英】戴里克·柯克著.茅于润译.音乐语言.人民音乐出版社,1981年6月.

[4]萨波奇·本菜.旋律史[M].人民音乐出版社, 1983年7月.

猜你喜欢
普罗科菲耶夫
普罗科菲耶夫《第七钢琴奏鸣曲》创作分析
普罗科菲耶夫《d小调第二钢琴奏鸣曲》演奏技法初探
简析普罗科菲耶夫《第三钢琴奏鸣曲》
普罗科菲耶夫战争奏鸣曲的创作特点初探
节奏型在普罗科菲耶夫中期奏鸣曲式乐章中的应用
源自战争年代的艺术瑰宝
普罗科菲耶夫《第三钢琴协奏曲》音乐表现探究
普罗科菲耶夫钢琴奏鸣曲和声技法研究
普罗科菲耶夫《第三钢琴奏鸣曲》钢琴二度创作的演奏理念及技巧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