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春节习俗的变化看传统文化的继承

2020-06-09 12:14刘佳
中学教学参考·文综版 2020年6期
关键词:传统习俗

刘佳

[摘   要]民族节日蕴含着民族生活中的风土人情、宗教信仰和道德伦理等文化因素,是一个民族历史文化的长期积淀。纪念民族节日对于继承民族传统文化有着重要意义。节日习俗的演变直接导致节日内涵的变化。研究传统节日的发展必须研究节日习俗的变化和发展。文章选取几种比较有代表性的春节习俗做简要分析,主要探究春节习俗的变化及产生这些变化的原因,并对传统文化的继承问题进行初步探讨。

[关键词]民族节日;传统习俗;文化继承

[中图分类号]   G6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20)18-0063-02

春节是中华民族最为重要,也是最为隆重的传统节日。春节期间的习俗演变集中地体现着我国春节的发展变化。春节期间的传统习俗主要有写春联、贴春联、贴窗花、贴年画、办年货、放鞭炮、守岁和吃年夜饭、拜年等。下面仅对几种比较有代表性的春节习俗做简要分析。

一、春节期间的主要习俗及其演变

1.写、贴春联

写春联、贴春联可以说是春节最具代表性的习俗,而且是至今保存得较为完整的传统习俗。春联是对联的一种,因为它与春节期间悬挂的大红灯笼、挂钱儿以及此起彼伏的鞭炮声共同营造出一种热烈而浓重的节日气氛,而受到各个阶层人们的喜爱,并给它赋予了一些它本身没有的功能,如辟邪除灾、迎祥纳福等。因此每到春节,不论贵贱,不管贫富,只要三年内家里没有白事儿发生,家家户户都会写上几副、几十副甚至更多的春联来烘托节日的气氛,可见春联在春节中的地位。

传统社会里,写春联是一项重要的文化活动。进入腊月后,人们就开始研究过春节的事儿,其中一项重要的内容就是写春联。在农村,春节前的这一段时间就是村里的“文化人”最忙的时间,一般说来村里每家每户都会拿着红纸到“文化人”家(或特定的地点,如村部、学校等)请他写几副对联。高潮时,会有多人围观“文化人”写对联。人们看着“文化人”笔走龙蛇,龙飞凤舞,甚至还会根据某家或某行业的特点自编一些具有特色的对联,纷纷露出敬佩、羡慕的眼神,而通常“文化人”也喜欢卖弄一下自己的“文化水”,讲一些典故啊,趣闻啊什么的。人们围观写对联的过程其实就是接受文化熏陶的过程,可以说是在享受文化的盛宴。

贴春联也是一个重要的文化活动。过大年的当天(个别的也有过大年的前一天)早上,孩子们就在家长的领导下,拿出家里为数不多(对于当时大多数人来说)的白面,加水烧热做成糨糊,再装在碗里或者小桶里,按照家长的吩咐,用糨糊把一副副对联贴在应该贴的地方。孩子们像上满发条一样,兴奋地满院穿梭,来回飞奔。在贴对联的过程中,家长与孩子和谐相处,相互配合,其乐融融,大家都盼望着所有的烦恼都烟消云散,吉祥、幸福马上降临。

随着经济的发展、科技的进步,写、贴春联的民俗活动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随着教育的普及,读书识字的人越来越多,请人写对联的情况逐渐减少。随着科技的进步,印刷业也有了较快的发展,通过印刷可以实现对联的批量生产,而且印刷而成的对联往往是红纸金字的,看上去更加喜庆、热烈,更符合春节的气氛。当今,写春联已成为历史,只存在于一些爱好者的圈子里。

贴春联也是如此,过往热闹的景象已不多见。首先,家庭规模变小,现在的家庭大多为三口之家,满院只有一个孩子,无论怎么吆喝也不可能出现过去那种热闹的气氛。其次,随着科技的发展,糨糊已经逐步退出历史舞台,取而代之的是胶带等。人们用胶带贴对联,一会儿工夫就贴完了,而且基本上一个人就能独立完成,根本没必要大呼小叫地去叫人忙东忙西。往常热热闹闹的贴对联的场面也淡出历史舞台。

2.守岁

守岁,就是在旧年的最后一天夜里不睡觉,熬夜迎接新一年到来的习俗,也叫除夕守岁,俗名“熬年”。古时守岁有两种含义:上了年纪的人守岁,是“辞旧岁”,为的是守住即将过去一年的最后的时光,有珍爱光阴的意思;年轻人守岁,一方面是对新的一年的期盼,另一方面是为了和父母长辈一起守住时光,期盼父母长辈延年益寿。守岁是过春节时的一项重要活动。

一般来说,在这“一夜连双岁,五更分二年”的除夕晚上,一家老小,欢聚一堂,熬年守岁,酣饮畅谈,乐叙天伦,通宵不眠,以待天明。为了保证将守岁进行到底,人们设计了一些活动,比如说闲话、笑闹、打牌、猜谜语等。有些长者会讲述过去的故事,如家史、村史以及村里的一些趣闻旧事等,并不失时机地结合这些具体的案例对年轻一代进行教育,教育孩子们要积极上进,为家人争气;要行善积德,为社会做好事。正所谓“守岁之事,虽近儿戏,然父子团圆把酒,笑歌相与,竟夕不眠,正人家所乐为也”。整个守岁过程既是欢快的游戏过程,又是教授优秀传统道德的过程,真正地做到了寓教于乐。

然而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变化,守岁这一传统习俗也渐渐地退出了历史舞台。首先,家庭结构的变化使守岁时的气氛很难热闹起来。当今,一个家庭三口人是十分常见的,要求三口人的家庭像过去十几口人的大家庭一样热闹是不可能的。其次,产生了新的守岁方式。20世纪80年代开始举办的春节联歡晚会彻底改变了传统的守岁方式。现金,大多数人吃过年夜饭后,更倾向于守在电视机前欣赏春节晚会。这样,家庭成员之间的交流便会相应减少。甚至,随着互联网的普及,仅有的几个家庭成员会分别通过手机、电脑等关注自己感兴趣的事情,这样守岁时的交流就更少了。同时,守岁的教育功能早已消失殆尽。

写、贴春联及守岁作为春节的传统习俗虽已逐渐退出历史舞台,但毕竟还保留着基本的形式。有些春节期间的传统习俗就连形式也已经难觅踪迹。贴年画的命运就是如此。

3.贴年画

年画是一种在春节时用来装饰环境,并且含有吉祥喜庆之意的中国画。它曾广泛存在于腊月的乡村市集和城镇街巷。那时贴年画是中国人过春节的重要内容,家家户户都会购买体现吉祥如意的年画张贴在居室内。这不仅是为了烘托节日的热烈气氛,更是为了展现对风调雨顺、农事丰收、家宅安泰、人马平安的期盼。

猜你喜欢
传统习俗
“碎碎”平安(环球360°)
春到
龙舟
春节的传统习俗
传统习俗还保留多少
基于文身图案符号传达对傣族审美文化的研究与保护
观第四届中国蒙古舞大赛暨第四届内蒙古电视舞蹈大赛有感
传统习俗历久弥新 不变的年味是亲情
过年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