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雪莹 王艳 吴炜 卢碧芸
摘要:稻虾产业是包括苗种繁育、稻虾综合种养、流通运输、加工贸易、餐饮消费、休闲旅游、文化节庆等于一体的产业链,是当前促进农业绿色发展最具活力、潜力和特色的朝阳产业,是区域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和农业产业精准扶贫的有效抓手。采用态势分析法(SWOT分析法)对合肥市稻虾产业的优势、劣势及面临的机会、挑战进行全面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合肥市稻虾产业发展思路和规划目标,因地制宜地对一、二、三产业进行科学布局,并划分稻虾综合种养区、加工物流区、休闲体验区和综合服务区四大功能区。总结了合肥市稻虾产业发展提升策略,包括扩大种养规模,推广标准化生态种养;扩大加工产能,提升深加工水平;延伸产业链,丰富三产业态;加强宣传推广,提升品牌影响力;科技引领,发展现代农业。
关键词:乡村振兴;稻虾产业;规划;三产融合
中图分类号:F326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002-1302(2020)07-0036-05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明确了“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其中“产业兴旺”是第一任务。稻虾产业是包括苗种繁育、稻虾综合种养、流通运输、加工贸易、餐饮消费、休闲旅游、文化节庆等于一体的产业链,是当前促进农业绿色发展最具活力、潜力和特色的朝阳产业,是区域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和农业产业精准扶贫的有效抓手,在培育地方经济增长新动能、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高农业效益、增加农民收入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对实现“产业兴旺”的乡村振兴首要要求具有现实意义[1-2]。
稻虾共作、稻虾轮作等稻虾综合种养模式,是一种复合生态模式,将水稻种植和克氏原鳌虾(俗称淡水小龙虾,以下简称小龙虾)养殖组合到一个生态系统,实现了“一水两用、一田双收、生态循环、高效节能”,不仅提高了农田资源利用率,也改善了稻田生态结构与功能[3-4]。安徽省合肥市将小龙虾产业作为地方农业主导产业进行打造,随着稻虾综合种养技术的示范与推广,稻虾综合种养面积快速增长,消费市场需求旺盛,产业链各个环节都得到不同程度发展。尽管合肥市稻虾产业发展的基础优势明显,但仍旧存在种养水平不高、三产发展不均衡、品牌影响力不足等问题,同时面临激烈的市场竞争。在此背景下,开展合肥市稻虾产业发展规划,引领产业发展方向、提升产业发展能力,是必不可少和迫在眉睫的任务。
1 合肥市稻虾产业现状分析
1.1 产业发展现状
合肥市稻虾产业以农民增收为核心,以示范基地为基础,以龙头企业为动力,以节庆活动为平台,强化政策引导、科技创新与品牌建设,着力推进产业融合发展,已形成了“三产消费带动、二产加工提升、一产种养融合”的产业新格局。2018年合肥市稻虾综合种养基地面积达13 467 hm2,有万亩示范区4个,千亩示范片24个,13.33 hm2以上示范点超500个,国家级稻虾种养示范区3家、省级1家,稻虾基地已基本实现了亩产500 kg优质水稻、150 kg清水小龙虾、产值10 000元、纯收入3 000~7 000元。早在20世纪90年代合肥市就开启了小龍虾加工和出口创汇的探索,全市现有5家规模以上小龙虾加工企业,包括1家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2家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年加工能力达4万t,产品出口至欧盟、北美等地,全市小龙虾出口创汇位居全省大宗农产品首位。
合肥市区现有品牌小龙虾餐饮店160余家,小龙虾大排档1 000余家,年消费小龙虾达8 500 t,2018年全市小龙虾产业销售额达到65亿元。“中国·合肥龙虾节”作为地方特色节庆活动已成功举办了18届,获得中国节庆50强、国家级示范渔业文化节庆等称号,中国渔业协会授予合肥市“中国淡水龙虾之都”称号。2015年“合肥龙虾”荣获国家工商总局驰名商标,2018年被认定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5]。全市共注册小龙虾及稻虾米商标70余个,其中省级以上商标8个。
1.2 SWOT分析(表1)
1.2.1 优势(S)
(1)政府重视,带动有效。2018年合肥市政府出台了《关于推进全市稻虾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实施意见》,为全市稻虾产业定下基调; 2019年市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了全年新增稻虾综合种养基地16 667 hm2的目标。市财政每年度安排超千万元专项资金支持稻虾产业,通过财政资金的引导和放大作用,充分吸引各类工商资本投入产业发展,为合肥市稻虾产业发展注入巨大动力[6]。
(2)资源丰富,得天独厚。合肥市与小龙虾原产地美国路易斯安那州同处于北纬31°区域,是小龙虾生长的黄金纬度,怀抱巢湖、通江达海、水网密布、物产丰富,气候类型、降水分布与小龙虾的生长需求吻合,地表水系较为发达,为小龙虾生长提供了优质水源。合肥市小龙虾生产区域以黏土为主,耕作层较厚,土质疏松、通透,有机质含量高,产地土壤pH值中性偏酸。
(3)历史传承,成效卓著。早在20世纪80年代,合肥市长丰下塘地区就开展了稻田养虾的探索,成为安徽省首个开展小龙虾人工养殖的地区。20世纪90年代,合肥市已建成2家小龙虾加工出口企业。通过近30年的不断努力,合肥人把小龙虾做成了大产业,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贡献了一份宝贵的力量。
1.2.2 劣势(W)
(1)种养水平亟须提标提质。一是稻虾种养基地标准不高,全市除了省级以上示范基地及部分连片规模基地外,大部分基地存在塘口改造不标准、基础设施配套差等情况。二是产业配套体系不健全,全市还没有一家省级以上小龙虾苗种繁育基地,新建基地苗种仍需从湖北、江苏及省内滁州、六安地区引进,长时间运输导致虾苗死亡和供货苗种质量参差不齐给养殖户增加了生产成本。三是人才队伍薄弱,从事稻虾综合种养的技术人员少,先进模式和科学养殖方法得不到有效推广,稻虾产业综合效益难以完全发挥。
(2)科技研发与示范基地:围绕稻虾产业提质增效,依托国家级、省级稻虾种养示范区、稻米种业龙头企业,开展小龙虾与水稻新品种研发繁育,示范推广新技术、新模式,提升种养科技水平,增强示范带动作用。
(3)连片稻虾综合种养示范基地:充分发挥联合体与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开展标准化稻虾种养模式推广,采用田间工程、稀放精养、测水调控、生态防病等技术措施。
3.2.2 加工物流区
(1)稻虾米加工园:发挥合肥市“种业之都”的优势,改造升级稻米初加工生产线,提升稻米初加工能力;加大稻米精深加工力度,开发稻虾米系列食品等精深加工产品,培育国内知名稻米精深加工产品品牌,提高龙头企业带动能力和全国的影响力。
(2)小龙虾加工园:加强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合作,重点开发小龙虾休闲食品以及虾壳、虾头等副产物。小龙虾休闲食品按照小包装、易携带、高营养的标准进行生产;围绕小龙虾副产物综合利用,从虾头、虾壳中提炼甲壳素及其衍生产品如壳聚糖等化合物,研发专用化学品、医药用品、生物功能材料、优良保健食品等产品。
(3)冷链物流园:提升冷冻冷藏仓储能力,完善冷冻冷藏产品加工能力,以冻冷藏品加工配送中心为核心,建设冷链物流综合体系,向上下游延伸,使原料购存、精深加工、冷链物流、商超零售无缝连接,保证品质稳定供应。
3.2.3 休闲体验区
(1)田园体验园:充分利用田园景观、农业资源,结合农业生产和经营活动,建设以农家乐、龙虾乐为主的生态休闲农庄,举办多种形式的农业休闲主题活动,形成集稻虾生态健康养殖、休闲旅游、龙虾美食、文化展示、娱乐购物为一体的稻虾综合体验园。
(2)稻虾文化展览馆:全面展示合肥小龙虾的发展历程和稻虾产业发展成果,定期举办文化主题宣传活动,集稻虾文化展示、科普教育、学术研讨交流、休闲娱乐、品牌宣传为一体的综合展馆。
(3)虾-米美食街:以小龙虾和稻虾米为主打产品,集休闲旅游、特色美食、文化展示、娱乐购物等功能为一体的综合街区。
3.2.4 综合服务区
(1)小龙虾交易中心:为养殖户和客商搭建平台,实现集群化发展,并实施B2B、B2C和线上线下(O2O)结合模式,线下实体市场保障小龙虾收购和物流配送,线上平台提供产品和服务信息,包括鲜活虾、苗种虾、熟食虾、加工虾、餐饮店、技术服务、配套服务等,涵盖了小龙虾一二三产业链。
(2)综合服务中心:集技术研发服务、物联网信息平台、电商交易信息平台等功能为一体,建立合肥市稻虾产业技术研发中心、合肥稻虾产业物联网信息平台、合肥稻虾电商交易平台。
(3)交流培训中心:采取网络教学、集中办班和现场实训等形式,定期开展基层农技人员培训,实施基层农技推广“互联网+”,帮助稻虾种养户掌握种养、管理与病害防控技术,提高种养水平,减少病害损失。
4 合肥市稻虾产业发展提升策略
4.1 扩大种养规模,推广标准化生态种养
将稻虾综合种养纳入农田水利、高标准农田建设、农业综合开发等项目建设内容,扩大种养基地规模,开展农田基础设施建设。按照“提质增效、生态环保”的总体要求,大力普及标准化生态种养技术和管理模式,强化投入品监管,保障产品质量安全。
4.2 扩大加工产能,提升深加工水平
强化财政资金的引导功能,支持稻米和小龙虾加工企业扩大产能、研发创新。提升“虾田米”和“稻田虾”等产品的加工能力,开展精深加工食品和小龙虾副产物加工产品的研发,补齐稻虾产业的加工业短板。
4.3 延伸产业链,丰富三产业态
鼓励和引导各类稻虾产业主体,以龙头企业为核心,组建集要素链接、产业链接、利益链接为一体的产业化联合体,发挥产供销一体化作用,带动种养户增产增收。推广“互联网+小龙虾”模式,扶持稻虾产品电商企业,完善产品线上线下供应链,拓展市场渠道。丰富稻虾综合种养基地的旅游功能,创新乡村旅游文化产品,增加产品附加值。
4.4 加强宣传推广,提升品牌影响力
通过举办节庆文化活动、旅游推介会、各类展销会等,推广以小龙虾为主的合肥餐饮文化标志,制作广告宣传片、影视剧等文化衍生产品,将“中国-合肥龙虾节”打造成为合肥特色文化品牌、具有国际影响力的节庆活动。同时推进各县在产业基地开展节庆活动,吸引广大市民深入乡村和稻虾基地。拓展小龙虾加工企业海外销售渠道,扩大出口、积极创汇,提升“合肥龙虾”全球知名度。
4.5 科技引领,发展现代农业
依托高校、科研院所的人才优势,成立合肥市稻虾产业发展专家团队,开展稻虾综合种养技术、病害机理与防治、产品深加工、信息化技术等试验、攻关与创新,制定出适宜合肥自然生态条件的稻虾综合种养地方标准和技术规程。通过技术培训、技术咨询等多种技术服务方式,为基层农技人员和种养农户提供全方位培训和指导,普及先进种养技术,推动科研成果转化。
5 结语
合肥市稻虾产业发展规划为合肥市稻虾产业升级和三产融合发展提供了科学指引。规划的落实,必须发挥政府引导作用,推动企业发力,以市场为导向,以项目为依托,产政学研紧密结合,实现稻虾产业兴旺,助推合肥乡村振兴。
参考文献:[HJ2.2mm]
[1]中国小龙虾产业发展报告(2018)[J]. 中国水产,2018(7):20-27.
[2]钱之云,梁华金,肖圣元.稻-蝦共作均衡增产增效技术[J]. 中国农技推广,2018,34(5):31-32,36.
[3]佀国涵. 长期稻虾共作模式下稻田土壤肥力变化特征研究[D]. 武汉:华中农业大学,2017.
[4]吴明林,崔凯,李海洋,等. 安徽稻渔综合种养经济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 科学养鱼,2018(4):3-5.
[5]杨丹丹,韩超.星星之火正燎原——安徽实施稻渔综合种养“百千万工程”侧记[J]. 中国水产,2019(6):25-27.
[6]荣朝振.合肥市稻渔综合种养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J]. 安徽农学通报,2019,25(8):53-54.
[7]张胜金戈,刘佩,文志安,等. 基于“稻虾共作”模式的SWOT分析及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J]. 中国水产,2018(2):57-61.
[8]赵永锋,宋迁红.我国小龙虾养殖概况及前沿技术介绍[J]. 科学养鱼,2017(11):13-16.
[9]张家宏,朱凌宇,寇祥明,等. 克氏原螯虾综合种养模式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 农业展望,2019,15(5):59-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