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论绿色包装之目前存在问题的思考和认识

2020-06-09 11:14:30中环联合北京认证中心有限公司顾江源郭怡刘娟
上海包装 2020年4期
关键词:绿色体系发展

■文/中环联合(北京)认证中心有限公司顾江源,郭怡,刘娟

2019年11月26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构建现代环境治理体系的指导意见》。该意见明确了构建现代环境治理体系的指导思想,提出了以推进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目标,通过建立健全包括领导责任体系、企业责任体系、监管体系、市场体系、信用体系等七大体系,落实主体责任,提高市场的主体性,公众参与的积极性,进而形成方向清晰、决策科学、执行得力、多元参与的环境治理体系,为推动生态环境的良性循环、建设美丽中国提供坚实地制度保障。环境治理体系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内容。生态文明建设事关中华民族的永续发展,这一宏伟目标必须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固守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的方针,坚持发展是硬道理,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是生活富裕、建设美丽中国的必然选择。

目前,中国正处于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转型关键期,处于生态环境保护的攻坚期、关键期和转型期。40多年的改革开放,中国的经济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但同时也在不同程度地牺牲资源与环境,其中包装废弃物引发的污染问题已日渐凸显。

一、包装行业的环境问题

包装业对环境的污染主要来自于包装生产加工过程中产生的废气、废水和固体废弃物,再者是包装废弃后产生的诸如各类材质的袋、瓶、罐等废弃容器,其中以废塑料垃圾占比最高,还有与包装相伴生的各类防震填充材料、废纸容器等,对生态环境和资源消耗造成很大的负面影响,如图1所示。

图1塑料包装废弃物[1]

网购促进了快递业的高速崛起,国家邮政局发布的《2019年中国快递发展指数报告》显示,预计2020年的快递业务量将超过740亿件,同比增长18%[2]。据环卫部门统计各种商品的包装废弃物在垃圾中的占比在30%左右[3]。过度包装也屡禁不止,每年花费在月饼包装上的费用高达25亿元[4]。日常生活中大量的消费品无论有多么的奢华,其外包装在购买后基本上都是当作垃圾被抛弃。每年巨量的塑料、金属、玻璃、橡胶、木材等包装材料的消耗和废弃给资源和生态环境带来了危害。

随着全球化的进一步扩大,各国之间的贸易网往来日渐频繁,环境与贸易的关系越来越密切,产品竞争除了价格、品牌和质量等传统因素外,环境因素越来越成为一个重要的考量因素,绿色供应链管理的要求呼声应运而生,发展绿色包装成为了实现人和自然和谐发展的一条重要途径[5]。

因此,发展绿色包装,保护生态环境,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己经成为包装产业界的共识。随着绿色包装的发展,许多发达国家纷纷借口国环境保护需要,制定了一些包括绿色包装在内的环保公约和环境法规。包装是否“绿色”已成为发达国家手中的的“绿色壁垒”,在某些方面己经对我国的国际贸易产生了严重影响。

二、绿色包装发展存在的问题

发展我国的绿色包装产业,诊断和把脉我国绿色包装领域存在的问题,从理论指导,政策法规标准规范,创新技术引领,生产者责任延伸和消费者意识提高等各个方面着手,将为保护我国的资源与环境,发展国际贸易,促进绿色物流的健康发展,促进科技和产业的发展,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绿色包装发展目前存在如下问题:

(一)绿色包装相关政策法规标准体系建设不足

资源与生态环境保护在国内外都离不开法律法规的政策保障支持。以发达国家为例,德国在上世纪90年代,出台了《包装法令》和《循环经济法》以后,要求供应商对产品整个生命周期对环境的负面影响进行控制,以减少包装废弃物量和提升包装可循环使用材料的回收率;荷兰实施与包装物生产商签署协议,规定企业>65%的包装材料要重复利用,使得包装材料资源得以最大限度的循环利用,促进绿色包装的发展[6]。

目前,我国没有系统完整的绿色包装政策法规标准体系,生态环境、自然资源、工业信息、贸易、邮政和市场监管等相关部委从自身的利益及形象需要出发,尽管出台了若干法规标准。

我国曾经于2009年制定了国家标准GB/T16606.1-2009《快递封装用品第1部分:封套》、GB/T16606.2-2 0 0 9《快递封装用品第2 部分:包装箱》、G B/T16606.3-2009《快递封装用品第3部分:包装袋》等标准,国家邮政部门发布了YZ/T0093.1-2003《邮件包装箱第1部分:国内》、YZ/T0094.1-2003《邮件包装袋第1部分:气垫膜包装袋》、YZ/T0094.2-2003《邮件包装袋第2部分:塑料编织布包装袋》、YD/T 861-1996《邮政印刷品包装袋》。这些标准主要对产品质量提出要求,部分有重金属总量的限限值,总体上对绿色的内容考虑不充分。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近日采取快速程序发布《全生物降解物流快递运输与投递用包装塑料膜、袋》和《快件航空运输信息交换规范》两项国家标准。其中,前者规定了用于物流快递运输用、投递用全生物降解包装膜、袋的产品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以及标志、包装、运输、储存等,开始了对快递包装及其附属制品的生态环保绿色要求;后者则对快递服务组织与航空运输企业之间快件运输信息交换的内容、流程、格式等内容进行了规定。

此外,快递包装还在绿色产品认证方面迎来了新突破。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网站已发布了《市场监管总局国家邮政局关于开展快递包装绿色产品认证工作的实施意见》,今年内将会开展快递包装绿色产品认证工作。

尽管如此,仅广受关注的邮政快递包装,仍有自粘膜、热收缩膜、包装袋等尚无标准,也缺少快递包装材料生物降解等方面的标准与法规。工业主管部门对于各类包装也尚无相应标准规范要求。

对包装整体而言,包装在生态绿色环境的绿色设计、绿色材料、绿色生产、绿色消费、绿色物流及回收再利用各方面还缺乏标准规范要求,已有的标准也还存在不足。既有标准对诸如循环利用等方面的指导性不强。从国家政策层面已有的政策规范而言,当前对快递包装的管理标准及规范还相对滞后,如《固废法》只对快递企业公示塑料使用量提出了要求,但对塑料袋的重金属等指标并无详细规定。在缺乏较为完备的回收体系的条件下不切实际地提出回收再利用要求。

总体而言,上述标准零打碎敲,政出多门,各主管部门、行业及产业间难以协同,法规政策标准不成系统,不利于绿色包装的推行与发展。因此急迫需要多部门联通共治,建立国家层面的顶层设计与规划,促进包装业的绿色发展。

(二)研发包装技术和包装材料方面投入少

凤巢[7]指出,由于对包装材料和包装技术的研究是一个繁复的工程,仅靠一个包装生产企业或是销售商无法独自承担研发包装技术和包装材料的成本,造成我国包装材料单一,包装技术相对落后,进而无法推动绿色包装整体的快速发展。

同时,包装使用绿色循环材料的成本过高,制约着商品生产厂家及物流企业应用绿色包装技术。虽然目前绿色包装技术已日渐成熟,但应用成本高居不下。

(三)信息化建设及可追溯体系有待建立完善

强化生产者责任,明确污染主体责任既是政策法规要求,也是未来绿色发展的需要,然而说来容易做来难,要落实生产者责任对产品销售到哪里?销售了多少?从哪里回收的?回收了多少?都是需要海量的信息收集与处理的,相应的信息处理系统少有企业具备,且会增加企业的运营成本,从而影响到企业的竞争力。

(四)回收体系建立有待强化

大多数的包装材料是可回收再利用的,如金属、纸、塑料、纺织品、玻璃等等,但包装随着产品进入到千家万户之后,再想回收就比较困难了,一是企业的社会责任感与消费者的生态环境意识相关;二是受回收体系的制约;三是与企业和消费者的经济能力相关。

在我国,垃圾分为“高值”和“低值”。“高值”的回收企业和拾荒者趋之若鹜,自发形成了市场化的回收体系,而“低值”垃圾基本无人回收。难以处理的低估值垃圾,如小于20公分的纸箱,填充物、泡沫、薄膜、塑胶袋及胶带等,回收处理存在市场失灵情况[8]。它们的回收再利用存在回收利用价值低、耗时占地、影响配送时效、运营负担重等问题。包装废弃物回收利用的市场化运作尚未形成,单纯依靠某一行业之力推进回收体系建设难度较大,同时政府部门、包装生产企业、网购运营商、物流行业和消费者多方利益难以平衡。

(五)包装废弃物缺乏科学准确的分类统计,消费者认知和绿色发展教育有待提高

单就快递包裹来说,涉及到一、二、三次包装,流程体系较为庞大复杂。这类包装物很难追溯到产生源,非快递企业提供的包装产品,如特别轻薄的包装袋仍处于监管和执法范围之外。究其原因,一是快递送达后,客户不会立即拆箱,而快递人员又不能等不能催,无法做到即时回收。另一方面,某些快递公司虽设有回收网点,如图2所示,但很多客户不了解。消费者的认知和绿色发展教育欠缺,没有建立起垃圾分类和定点投送的习惯,即便知道也可能因为占用时间和精力而不愿去送。

图2菜鸟网络的包装回收点[9]

消费者的环保意识与其生存状态密切相关,消费观在很大程度上对绿色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由于我国人口基数大,地域差异悬殊,城乡受教育程度参差不齐,因而生态环境教育难以普及,绿色发展战略方针贯彻难度大,绿色消费观未能充分建立,无法有效地推动绿色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从而制约了绿色包装业的发展。

(六)绿色包装专业人员短缺

由于包装行业涉及工业设计、材料学、生产制造工艺技术、废物及废弃物处理、生物及化工、环境管理及环境污染治理工程、印刷、物流、信息技术等专业,又涉及法规标准的制定执行与监管,又涉及产品检测与认证,专业跨度大,知识面要求广,因此,尽管我国传统包装人才较多,但专业多有缺失,缺乏绿色包装综合、专业的人才缺乏,制约了绿色包装的发展。想要较为系统的做好绿色包装工作还需要不断加强人才队伍建设,从高等教育、专业研究、消费者教育各方面全面提高。

(九)全降解过程难以实现

全降解的概念提出有很多年了,但例如包装所用的塑料材料、发泡垫填充物和胶带都属于难降解的材料,企业和社会都关注到了这一问题,纷纷热情高涨的参与到替代材料的研究和运用中,然而,事实上塑料包装的全降解替代物也需要收集后集中处理,进入垃圾分选、堆肥、填埋、焚烧等过程。然而我国垃圾堆肥厂不到30座,而且由于这些可降解包装物会缠绕在破碎和搅拌设备上,对这些设备造成破坏,因此这些垃圾在处理之前要经过风选清理的,而且它们也会影响堆肥的肥效和堆肥时间。因此,专门的进行可降解塑料堆肥处理是不现实的,可将生物降解包装的也只能停留在理论上,最后只能被焚烧、填埋。全降解的概念只适用于难以回收的农膜。

(十)部分“绿色包装”不绿色

很多的主管部门和企业是从自身利益、自身观点出发,不考虑产业发展影响、不考虑企业实际和消费者的环境意识和消费习惯,用“拍脑袋”的方式制定政策标准,以个别发达国家的标准和做法为准绳,抛开中国实际特点,玩弄概念,断章取义,只强调某一角度的绿色,而不将包装的整个生命周期整体统筹考虑,提出看似绿色,实际对环境造成更多负面影响的“绿色包装”要求。如美国研究者指出纸质餐盒虽然可降解,会在堆肥的过程中释放危害人类健康的全氟烷基和多氟烷基类物质(PFAS),污染土壤,如图3所示。

图3被指含有PFAS的超市纸餐盒[10]

有必要重新审视和梳理现有包装行业的绿色环境行为,客观思考认识和发现问题,有针对性的结合实际采取措施,扎扎实实地践行生态绿色环保实践,才是我们这个时代赋予我们的应尽责任。去浮夸、踏实地,既考虑环境保护、生态文明建设的需要、也要考虑企业和产业发转转型的需要,创新性地对产业进行引导和技术改进,系统性、分步骤地解决包装业绿色发展中的问题和不足。

上面就目前我国在绿色包装方面存在的问题的思考进行了梳理和分析,后面将从这些问题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产业和经济的影响再进行阐述,抛砖引玉,希望能引起行业的思考与行动。

猜你喜欢
绿色体系发展
绿色低碳
品牌研究(2022年26期)2022-09-19 05:54:46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中国核电(2021年3期)2021-08-13 08:56:36
构建体系,举一反三
绿色大地上的巾帼红
海峡姐妹(2019年3期)2019-06-18 10:37:10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华人时刊(2017年21期)2018-01-31 02:24:01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
北方交通(2016年12期)2017-01-15 13:52:53
“会”与“展”引导再制造发展
汽车零部件(2014年9期)2014-09-18 09:19:14
“曲线运动”知识体系和方法指导
“三位一体”德育教育体系评说
中国火炬(2010年7期)2010-07-25 10:26:09
“三位一体”建体系 长治久安防哮喘
健康之家(2009年5期)2009-05-26 06:47: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