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水上马拉松赛事发展研究

2020-06-09 05:13:26吴向宁武汉职业技术学院体育工作部湖北武汉430074
关键词:马拉松赛马拉松赛事

吴向宁(武汉职业技术学院 体育工作部,湖北 武汉 430074)

水上马拉松作为我国近年来新兴的体育竞赛项目,极为巧妙地将水上运动竞技与传统马拉松比赛融合、植入、创新。同时,水上马拉松也具有极高的观赏性和民俗性,恰到好处地将地域特色和文化意蕴融入其中,与城市形象达到高度的契合。与传统马拉松相比较,水上马拉松更多地将赛事定位在参与者的多元化和大众化,淡化了体育运动竞技的激烈角逐与竞争,隐形表述出群众体育的利益诉求和现实需求,特别是彰显出地方体育发展的多维态势和多级趋势,形成社会与市场多元参与与治理的发展格局,非常契合后奥运时期我国正在由体育大国向体育强国转型并迈进的国家宏观发展战略目标,与近年来中央加快推进健康中国建设的重大部署[1]也不谋而合。

1 国内水上马拉松赛事

水上马拉松作为一项新兴的体育赛事,在我国的发展历史并不长,目前正处于探索发展阶段。2017年,武汉率先在全国举办了水上马拉松比赛,引起了国内外媒体的广泛关注,社会影响力空前高涨。随后2018石家庄市首届水上马拉松赛、2018中国千岛湖水上(赛艇、皮划艇)马拉松公开赛、2018全国马拉松游泳系列赛暨公开水域游泳团体接力系列赛(泰宁·大金湖站)、珀莱雅2019首届杭州西溪湿地皮划艇桨板马拉松赛一系列在全国颇具影响力和感召力的水上马拉松赛事,不仅带给国内外观众视觉上的盛宴,而且很好地展示出当地的文化民俗、历史人文、旅游景观、地域精神等重要精髓。水上马拉松赛事的举办和开展既是我国马拉松运动发展多元化的必然趋势和发展使然,也是大力推广和普及水上运动竞技发展的重要举措,不断提升我国竞技体育发展水平的现实需要。随着我国马拉松运动的日益普及化与大众化,水上马拉松赛事的出现也就应运而生,国家体育总局游泳运动管理中心、中国游泳协会都予以了高度的关注和大力扶持。那么,今后水上马拉松赛事将如何有效管理、良性发展和高效运营等现实问题近年来一度在媒体、业界引发激烈的探讨。

2 武汉水上马拉松赛事综述

武汉作为华中重镇,素有“江城”的美誉,2017、2018、2019连续三年成功举办了水上马拉松赛事,举办地点全部选在武汉市东湖风景区,其中男、女10公里水上马拉松游泳个人赛的参赛资格为:国内运动员在国家体育总局游泳运动管理中心进行专业注册的且年满14周岁以上运动员均可报名参加,外籍运动员年满14周岁以上均可自愿报名参加,以及具有完赛水平的运动员和团队也可报名参加;千人方队健康游和2公里挑战游要求参赛选手需年满16周岁以上,65周岁以下,比赛《竞赛规程》中均明确要求参赛者必须确保身体健康,有常年游泳锻炼或游泳训练的基础。从2017年举办首届水上马拉松比赛至今,武汉水上马拉松比赛的具体赛事概览见表1、比赛主要数据统计见表2。

表1 武汉2017、2018、2019年水上马拉松赛事概览

表2 武汉水上马拉松比赛主要数据统计

武汉水上马拉松赛事连续三年的成功举办,首先是武汉市人民政府和相关职能部门的高度重视与积极筹划,例如:为了扩大赛事的影响力和关注度,武汉市人民政府新闻办专门召开了2017武汉首届水上马拉松新闻发布会,赛事基本将国内中长距离马拉松游泳的高水平运动员一网打尽,在首届“水马”举办期间,还举办了赛艇、龙舟、帆船等水上运动项目表演,非持票市民可以在东湖绿道楚风园至湖光阁沿线观赛,有近两百名武汉大学生志愿者参与到赛事组织服务工作,涉及竞赛、媒体、综合等板块共12个岗位的志愿服务工作。此外,组委会为本次活动专门提前调集了橡皮艇、冲锋舟、摩托艇等船只42艘,5台救护车及4家定点医院,为赛事保驾护航。其次,非常巧妙地借助与借力“汉马”为武汉水上马拉松造势与加码,首届武汉马拉松赛已于2016年正式亮相,横跨“一城两江三镇四桥五湖”,被称为拥有“最美赛道”的首届武汉马拉松赛事(简称“汉马”),至今已经连续成功举办了四届,堪比北京马拉松赛、厦门马拉松赛、广州马拉松赛等顶级马拉松赛事,很多国内主流新闻媒体都进行了跟踪报道和视频播报,武汉再次举办水上马拉松赛事显然已经实至名归和轻车熟路,特别是2019“与军运同行”武汉水上马拉松比赛又一次向世人宣传和展示了武汉作为2019年第七届世界军人运动会东道主的独特魅力与感染力;第三,武汉水上马拉松的观众参与率和关注度很高,赛前主办方专门安排了精彩纷呈的水上表演,令人赏心悦目,比赛期间观众热情高涨,密集的观赛者在现场为选手们加油助威、呐喊鼓劲,成为赛场一道非常靓丽的风景,省内外主流新闻媒体都予以了高度关注。与此同时,主办方还特别注重与观众的互动交流,例如:2019武汉水上马拉松比赛期间就特别举办了丰富多彩的水马嘉年华活动,其中设有“‘泳’闯江湖”主题系列活动,包括:骑车跳东湖——在湖边将搭建一条长达24米、延伸至湖中的栈道,市民以骑车或奔跑的方式跳入湖中;趣味水枪大战——现场会为你准备免费的水枪,并临时组建各自战队;越野寻宝——通过观察及思考去寻找神秘礼品。在展示区还专门设置有水上马拉松相关知识展示,并从本次组委会征集和《长江日报》评选出来的老照片中,寻找到江城人爱水、嬉水的记忆。此外,组委会还特别设置了互动区,让市民体验模拟射箭、射击等项目。

3 武汉开展水上马拉松赛事的优势

3.1 武汉拥有优越的水域区位优势

公开水域游泳比赛中超过10公里的叫马拉松游泳赛。公开水域游泳比赛是指在江、河、湖、海等自然水域举行的比赛,是国际泳联确立的6个正式项目之一[2]。举行水上马拉松比赛对于水域的自然环境要求极高,评估也十分严格,因而优越的水域地理环境就成为举办赛事的先决条件。作为千湖之省的湖北和享有百湖之市美誉的“江城”武汉,坐拥开展水上马拉松赛事得天独厚的优越地理优势与自然条件,武汉不仅拥有全国最大的城中湖——东湖和素有“黄金水道”之称的长江,市内还有南湖、三角湖、后官湖等适宜开展水上运动项目的天然场所,极为优越的水域区位优势在全国城市之中非常罕见。而且武汉水域的历史人文底蕴深厚,民俗文化源远流长,例如:东湖听涛景区是以屈子(屈原)文化为核心,其中纪念屈原的标志性建筑行吟阁历史悠久、全国闻名,磨山景区建有全国规模最大的楚文化游览中心,景区内楚城建筑古香古色、浑然天成,此外,东湖沿岸风景如画、美不胜收,既有风格各异的现代建筑楼群、又有休闲旅游的亭台楼阁,与湖水交相辉映、生意盎然。武汉作为华中重镇和国家中心城市之一,九省通衢的地理环境使武汉人对水有着特殊的心理情结和历史依赖,是名副其实的“江城”。

3.2 武汉水上运动项目的开展底蕴浓厚

武汉水上运动历史悠久,其中龙舟运动早已闻名遐迩,最早可以追溯到清代,每年传统节日“端午节”的龙舟竞渡吸引了大量的游客前来观光驻足,2011年端午节期间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栏目就以“端午应该怎样过”为主题,用时近7分钟专门报道和聚焦了武汉东湖端午文化节和龙舟大赛[3]。为纪念毛泽东主席畅游长江而举办的全民节日——武汉渡江节至今已经成功举办了45届,每一届都高潮迭起、声势浩大,让武汉人引以为傲。此外,游泳、跳水、皮划艇、赛艇这些水上运动竞技项目走出了周继红、伏明霞、肖海亮、孟关良等一批奥运会冠军和世界冠军,让武汉走向世界,也让世界认识武汉。尤其值得称赞的是武汉水上运动项目的群众基础深厚,例如东湖龙舟大赛不仅形式多样,而且发展迅猛:2009年至今,每年的端午节期间,湖北省体育局、湖北省体育总会都会在东湖举行“湖北省龙舟大赛”;2011年起,武汉市职工龙舟大赛的连续举办赢得了良好的社会赞誉;2019武汉东湖国际龙舟邀请赛更是被中国日报网专题报道。此外,武汉高校众多,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武汉理工大学、海军工程大学、江汉大学、武汉商学院、湖北经济学院等院校专门组建了学生龙舟队,常年进行训练,在本省和国内龙舟大赛中均有不俗表现。2017年,湖北省首届大学生帆船邀请赛在武汉学院黄家湖帆船基地举行,武汉学院、武汉体育学院、武汉工商学院等9所高校参加了此次比赛,举办高校学生帆船比赛在全国的高校中非常难得。

3.3 武汉水上赛事与地域精神高度吻合

翻开武汉的地图,一眼就看到长江和汉水交汇于武汉市中央,并且接纳南北支流入汇,在大江两侧形成了众多湖泊。据统计武汉市境内大小湖泊共计166个,位居中国城市之首,其中水域面积达到了2205.06平方公里,占全市总面积的25.79%。武汉水上资源丰富,水质优良,沿岸历史文化底蕴积淀深厚,不仅为水上马拉松赛事在武汉开展提供了极具优势的地域资源,而且为丰富水上马拉松赛事各种创新创意活动提供了极大的地理空间;其次,武汉作为中国特大城市,因水而成城,因水而成名,因水而吸纳天下文人骚客,因水而商贾云集而成为华中最大商埠,因水而具有极好的发展前景,尤其是与水相关的历史文化景点比比皆是,让人流连忘返,“敢为人先,追求卓越”的武汉精神也为水上马拉松的生根落地创造了极好的思想源泉;第三,武汉高校众多,人才优势十分显著,并且已经成功举办过多项国内外顶级体育赛事,国内外主流新闻媒体都专题进行过跟踪报道和网络传播,取得了极佳的社会效应和城市口碑,作为2019年第七届世界军人运动会的举办城市,武汉完全具备开展水上马拉松赛事的人力资源优势。不言而喻,水上马拉松赛事与武汉地域环境和城市精神的高度吻合也是决定赛事成功举办和赛事影响力度的关键因素。

3.4 武汉水上运动民间体育组织蓬勃发展

在我国由体育大国向体育强国迈进和转型发展过程之中[4],民间体育组织日益壮大,呈现出欣欣向荣的发展态势。早在上世纪50年代中期,武汉市就在全国率先建立了水上运动站,积极开展划船、舢板、群众性游泳等活动,并且组建了武汉业余划船队,随后水上运动项目的开展越来越频繁,而且武汉市冬泳协会还常年坚持组队进行冬泳比赛,成为武汉严冬一道靓丽的美景。在这些水上运动民间组织中,尤以龙舟运动民间组织最为亮眼,例如每年的武汉龙舟赛事,民间龙舟代表队CECP(中国濒危文化保护者)代表队和武汉梦驴户外代表队不仅竞技水平突出,多次闯进半决赛,而且两支队伍都有明确的组织宗旨和组织构架,还有官网、论坛、微信群等网络化专业平台。此外,武汉钢铁集团公司、武昌造船厂、武汉重型机床集团有限公司等在汉国有大型企业都积极参与到武汉龙舟大赛中,引起了广泛的社会关注和新闻效应。武汉水上马拉松赛事的构想、筹备、规划与组织并非心血来潮,长期以来,武汉形成的开展水上运动项目的优良历史传统和文化氛围,要得益于武汉市众多水上运动民间组织的多年助推和坚持不懈,使得这些水上运动不仅参与面广,而且影响力大。同时当地主流新闻媒体、报刊杂志也给予积极宣传报道和持续关注,十分难能可贵。

4 武汉水上马拉松赛事的发展策略

4.1 必须要重视赛项设置的多元化趋势

从2017年武汉首次水上马拉松赛事至今,连续三年的比赛在赛项设置上只包括10公里专业竞技游和2公里大众游,水上马拉松项目由于对比赛环境和参赛选手要求较高,大众普及化与大力推广目前仍然任重道远,目前水上马拉松在国内刚刚兴起,观众认同感和参与度也还需要加强。那么,如何吸引和感召更多的民众主动来关注和参与到水上马拉松赛事之中就迫在眉睫了。因此在水上马拉松赛项的设置上要突出民众特色、淡化竞技特点,在潜移默化中逐渐拉近和培养与大众的距离和参与热情,不妨参照现在国内马拉松和游泳比赛中专门增设的家庭组、行业组、学生组等组别的赛项,在竞赛时间设置上也可以尝试安排在多天完成和分项进行,从而不断使赛项呈现出多元化的趋势,更好地提升武汉水上马拉松的知名度、美誉度和观赏度,同时也必将会对武汉体育产业和旅游产业带来难以估量的社会效应和经济效益,十分有利于赛事持续、健康发展。

4.2 建立高效耦合的区域协同发展观

耦合性本是物理学上的概念,指的是程序之中各个模块之间的相互适应的度量,其度量值的大小,取决于各模块之间接口的复杂与否、模块调用的方法以及有哪些信息将通过模块接口。将其推广至社会科学领域,可指两种体系或是两种运动形式的彼此作用方式,相互影响以致连接、联合的现象[5]。区域协同发展是指区域之间在产业、政策、环境等方面相互依存、相互协作、相互开放,并形成同步发展、优势互补、利益共享的相对协调状态[6]。近三年以来,武汉先后举办了2017亚洲羽毛球锦标赛、第十五届中国武汉国际赛马节、2018跳水世界杯、武汉网球公开赛、2019中国武汉国际风筝邀请赛等一系列重要赛事,体育基础雄厚、体育资源丰富。武汉水上马拉松比赛目前还仅限于竞赛层面,并没有形成相关的体育产业和体育市场,体育旅游资源和体育培训机构也有着极大的提升空间,尤其是在武汉体育事业发展不断一体化的规划建设中,一定要密切结合不同运动项目的优势资源与潜在胜势,培育新的体育增长极,形成核心圈层与互补圈层均匀分布,体育优势资源与互补资源间隔覆盖的良性发展路径。特别是武汉大力发展水上马拉松运动的同时,完全可以借助东湖、磨山等自然景观资源的优势,大力开发户外休闲、徒步穿越、定向越野、森林瑜伽、野外探险等新型体育旅游项目,更好地拉动当地服务性产业共同增长和体育用品制造产业的蓬勃壮大。不言而喻,高效耦合的区域协同发展观的构建不仅能有效通过体育产业链的关联走向带动体育资源的有机整合与共赢,促成“资源互补、均衡发展”的体育先进理念,进而更好地协同和拉动体育相关产业的不断优化与发展,而且也能为武汉水上马拉松赛事不断优化自身的竞赛资源和市场资源,探寻新的多元化发展思路与路径提供极好的借鉴与启示。

4.3 注重科技嵌入的赛事产业融合模式

体育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已经逐渐影响并深入到体育领域的诸多方面[7]。随着网络的日益普及与大众化,网购已经非常寻常,“互联网 + ”的产业发展理念逐渐渗透到各个行业之中,对于体育的影响不容小觑。“互联网 + ”与李克强总理“以互联网为载体,搞活线上线下新兴消费”的产业发展路径交相呼应[8]。例如:2017年12月在海南落下帷幕的中华龙舟总决赛,事前网上售票和下载软件了解赛事的所有情况,CCTV5频道全程直播,观众还能通过网络与现场进行互动[9],在科技手段日新月异的今天,体育与科技也结合得更加紧密,科技化手段的嵌入已经让重要体育赛事更加贴近观众,零距离触及赛事。水上马拉松赛事竞赛场地水域辽阔、水上游程路线复杂,裁判观赛区域有限,完全可以借助GPS全球定位系统进行比赛导航和使用水下鹰眼技术辅助准确判罚,同时还可以建立起专门的赛事网站,进行网络化视频直播和观众互动,通过图文并茂的网络平台全面介绍赛事的所有相关资料和最新赛事近况,从而带动水上体育产业的经营效益和规模效应,不断增强观众的直观感受和身临其境的现场体验,实实在在体会到科技带给体育赛事的独特魅力和视觉享受,加深观众对水上马拉松的进一步了解和相关体育产业的整体性发展。

4.4 巧妙融汇武汉的历史人文景观

武汉得天独厚的优势是两江交汇,湖泊星罗棋布,这是武汉独特的资源、环境、文化和历史积淀所在,如何努力发掘并且整合利用这些宝贵财富,有效探寻武汉在水上体育赛事、水上体育文化、水上体育产业、水上体育营销等方面的特色与品牌是必须直面的问题和难题。武汉水上马拉松赛事的开展与发展要注重调动体育、城建、文化、教育、交通、旅游等政府职能部门的协力配合,抢抓难得的历史性机遇,共同使武汉的历史人文景观在体育赛事中发挥出最大的效力与合力,使国内外参赛选手和游客不仅要认识武汉,更要爱上武汉,这也是不断增强城市国际化竞争力和树立良好城市形象的重要路径。近年来随着武汉承办国际体育赛事影响力的日益扩大,有力地促进了文化、旅游、餐饮、娱乐、影视等相关行业的蓬勃发展,同时对城市交通、物流、建筑、通信等领域的带动也十分显著,很多参赛选手和大量游客都对武汉深厚的历史人文景观叹为观止、赞叹不已。显而易见,武汉发展水上马拉松运动离不开武汉悠久的历史文化积淀和厚重的历史人文景观,武汉这座城市与水有着太多太深的历史渊源,将武汉历史人文景观融汇其中,会使武汉水上马拉松比赛彰显出武汉与众不同的人文特色和历史墨迹。

5 结语

武汉举办水上马拉松赛事有其独有的巨大优势和丰富的体育资源,这与武汉的城市特点与历史文化积淀密不可分。水上马拉松作为一项新兴的体育项目,目前只是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存在赛事发展理念模糊、市场化运作程度不高、赛项设置较为单一、科技嵌入含量偏低、外延拓展明显欠缺等实际问题,还需要国家相关部门和地方政府的大力扶持、商业赞助和规模效应、观众不断认同与持续关注,其赛事的整体计划、组织、决策与实施也还需要不断加以规划、完善、融合与创新,赛事主办方要特别重视该项运动的可持续性发展思维与赛事品牌战略建设,清醒地认识到水上马拉松赛事一定要最大限度地与当地的体育市场、体育文化、体育产业、体育旅游以及交通、餐饮、服务、休闲等多个行业和部门相融合、契合与整合,尤其要将地方的历史人文景观和城市名胜古迹通过各种渠道巧妙融入赛事之中,扩大赛事的影响力、感染力和感召力,真正将水上马拉松赛事的发展不断优化、提升、创新,最终打造成为当地乃至全国的重要品牌体育赛事,实现水上马拉松运动的跨越式发展。

猜你喜欢
马拉松赛马拉松赛事
马拉松赛
数独小知识数独赛事介绍(二)
本月赛事
羽毛球(2022年7期)2022-07-05 03:18:24
冰上马拉松
环球时报(2022-02-21)2022-02-21 04:15:26
学习是一场马拉松
我国马拉松赛事的文化价值及生成机制分析
马拉松
幼儿园(2016年6期)2016-04-26 19:26:05
海南国际马拉松赛医疗保障的做法
一起来跑马拉松
北京马拉松赛变成“霾拉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