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学专业“生物化学”课程的ARCS动机分析

2020-06-09 09:50:56尚立国唐小丽陈振兴卓少元
科教导刊 2020年8期
关键词:中医学生物化学胶原蛋白

尚立国 封 毅 唐小丽 王 超 陈振兴 卓少元*

([1]广西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 广西·南宁 530000;[2]广西中医药大学护理学院 广西·南宁 530000)

中医学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中明确指出中医学为主干学科,同时要求学生掌握必要的西医基础医学、西医临床医学的基本知识。根据我校中医学专业的课程分析发现西医基础医学和西医临床医学的课程数量占总课程数量的42.4%,由此可见我校的中医学专业参考了“中西医结合专业”的培养模式。考虑到学生的课时总数有限,本着中医学专业应该以中医为主体的原则,西医医学课程的学时偏少,课程考核要求较低,这导致了学生和教学管理人员对西医医学课程重视程度不高。此外,从往年新生入学“文理科”统计来看,报考中医学专业的学生中有约一半属于“文科生”,而西医医学课程要求学生具有较扎实的“理科”基础,包括生物学、化学、物理学等。文科生在西医专业基础课学习过程中面临不小的挑战,从往年的课程重修统计来看,西医医学课程的“挂科”率居高不下。“生物化学”属于西医专业基础课程,与后续课程例如“诊断学”“内科学”“外科学”等临床医学类专业课联系紧密。如何激发中医学专业的学生学习“生物化学”的动机至关重要。作者采用目前流行的ARCS学习动机模型来优化“生物化学”教学设计,目的在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动机,改善教学效果。

1 ARCS动机模型介绍

心理学研究认为人的行为受到动机的驱动,学生的学习行为直接受控于学习动机。[1]想要提高学习效果,必须准确分析学生的情况,采取适当的手段最大程度的激发学习动机。美国心理学家John M Keller教授提出了ARCS动机模型旨在帮助广大教育者对学习动机进行分类与优化。ARCS动机模型认为影响动机的最主要因素有四个:注意(Attention)、相关性(Relevance)、自信心(Confidence)、满足感(Satisfaction),这四个要素需要密切配合,才能最大限度的激励学习。[2]接下来具体阐述在“生物化学”教学中的ARCS动机分析。

2 Attention:社会热点导入,引起学生注意

在开始“生物化学”具体知识讲授前如何引起学生的注意成为首先要解决的难题,为此要根据学生生物化学知识比较匮乏这一实际情况,选择一些被大多数学生已经有所了解但是存在很多疑问的社会热点问题来进行导入,这样可以更好的吸引学生的兴趣和刺激学生的好奇心。在“生物化学”第一章绪论中,为了说明生物化学与生活息息相关,作者采用了转基因食品的案例。转基因食品对绝大多数学生来说都已经初步了解过,通过让学生发表对转基因食品的观点让学生认识到自己对转基因食品存在很多疑问和误解,同时将转基因食品中涉及到的关键生物化学知识进行简明扼要的概括,并提出期望:学生能通过“生物化学”这门课的系统学习做出合理的判断。在第三章蛋白质化学中,采用播放新闻视频的方式,对“三聚氰胺奶”这一重大食品安全事故进行回顾,并提出三聚氰胺为何能被添加到奶粉中这一问题,引起学生的好奇心。然后再对“凯氏定氮法”进行介绍,以及氮元素在蛋白质中含量约为16%这一知识点进行植入,让学生认识到基础理论知识的重要性。在第五章酶学中,作者选择了热播电影《我不是药神》作为导入,这部电影的火爆可以很好的调动学生的兴趣,通过分析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患病的原因以及治疗药物格列卫的治疗机制引起了研究酶的结构与开发酶抑制剂在疾病治疗上的重要意义。另外,第七章生物氧化章节中,作者采用了发生于2015年天津海港危险化学品爆炸的新闻来导入氰化物扩散的风险如何会引起社会的巨大恐慌,剖析了氰化物作为电子呼吸链抑制剂的本质。社会热点是不断更新的,这就要求教师能够不断跟进跟与生物化学密切相关的社会热点,这样才能不断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表1 “诊断学”与“生物化学”密切联系的知识点梳理

表2 “内科学”与“生物化学”密切联系的知识点梳理

3 Relevance:后续课程链接,增强知识相关性

“生物化学”作为专业基础课为“诊断学”“内科学”“外科学”等临床医学课程提供支撑。如何有效的将“生物化学”课程中的重要知识与后续课程做链接增强知识的相关性是生物化学教师所必须认真思考的重要问题。本文作者对“诊断学”与“内科学”这两门关系密切的后续课程进行知识章节梳理,对直接与“生物化学”内容链接的知识进行系统的归纳,归纳结果见表1和表2。在对这些临床病例进行链接过程中,注重基础概念与基本原理的讲述,而对临床表现以及治疗方法的介绍尽可能简单明了,一方面是因为时间的限制;另一方面,低年级的学生还没有系统的完成“生理学”“病理学”“药理学”等课程的学习,他们对较为复杂的临床知识的学习能力有限,系统掌握临床知识也不是“生物化学”这门基础课程的重点任务。

4 Confidence:储备知识回顾,学习自信心提升

“生物化学”要求学生具备较扎实的“生物学”和“化学”基础知识,而我国高中教育“文理”分科制度导致了文科生在“生物学”和“化学”这两门理科科目上的学习时间十分有限,所学内容浅显和不系统,这都导致了文科生在学习“生物化学”这门课时面临很大挑战,而实际上中医学专业招生中文科和理科高中毕业生的数量基本相当。为了解决该矛盾,作者采用了储备知识推送计划,根据教学内容分析,将高中“生物学”和“化学” 相关的储备知识进行梳理,并推送给全班同学,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有选择的学习,在上课前将储备知识漏洞填补。此外,课堂上教师通过提问的方式对储备知识的掌握情况进行判断,只针对一些重要且较难理解的的储备知识点进行回顾。例如在蛋白质分子结构章节中,维持蛋白质各级结构的化学键包括肽键、二硫键、离子键、氢键、疏水作用力、范德华力等。作者通过查阅资料对这些化学键进行了较为详细同时又通俗易懂的解释,制作成图文并茂的PPT课件提前发送给大家。这样既补充了学生的储备知识,又可避免占用课堂的宝贵时间。学生掌握了相关储备知识后,学习“生物化学”的自信心明显提高。

5 Satisfaction:生活常识辨真伪,我也可以成专家

在讲授“生物化学”时,过分强调理论知识的学习会造成学生的学习困难。这是因为理论知识比较晦涩难懂而难以引起学生的兴趣,同时理论知识缺乏实际应用的分析也无法满足医学生灵活运用理论知识来做出专业诊断和治疗的基本要求。作者将“生物化学”中的理论知识与生活常识相联系,让学生认识到“生物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学习生物化学知识可以令我们更加理性的看待一些生活常识。例如,我们经常听人说“多吃猪蹄和鸡爪等富含胶原蛋白的食物可以补充人体的胶原蛋白,起到美容养颜的效果。”针对这个常识,作者从胶原蛋白的分子组成成分和它的功能来分析,肯定了皮肤中的胶原蛋白对美容养颜的重要作用。同时分析了胶原蛋白在人体的来源,指出胶原蛋白作为生物大分子只能通过人体自身合成,而不能通过外源吸收。另外,根据胶原蛋白的氨基酸的组成种类相对单一,必需氨基酸含量少的特点推断出胶原蛋白的营养价值比较低的结论。最后引导学生根据分析做出真伪判断。再例如,我们的饮食结构常以富含淀粉的食物为主食,而少吃主食是否真的可以减肥呢?现实生活中确实存在不少人通过不吃主食来减肥的例子。答案是肯定的,人体内的糖代谢与脂代谢是密切联系的,限制糖类的吸收与代谢将会导致脂代谢的大幅增强,但同时我们也应该注意到糖类是人体主要的氧化供能物质,尤其是我们的大脑对糖要求特别高,限制糖类的摄入将不可避免的导致人容易疲劳,大脑反应速度下降等弊端。学生有意识的应用所学的生物化学知识来分析与生物化学密切联系的生活常识,就会获得学以致用的成就感和满足感。

6 结语

针对中医学专业的“生物化学”课程教学面临的一些难题,作者通过目前流行的ARCS动机模型分析来优化教学,取得了不错的效果,同时还有很多不足之处有待改进,例如“中药药理学”中存在不少与生物化学知识密切联系的案例,将中医学核心课程与“生物化学”做链接更能让学生认识到西医医学知识和中医学密切联系。此外,中西医结合的大量研究成果也可以作为案例提高中医学专业的学生对“生物化学”这门课程重要性的认识。

猜你喜欢
中医学生物化学胶原蛋白
生物化学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效果分析
云南化工(2020年11期)2021-01-14 00:51:16
中医学关于“瘀血”的用法
中医学关于“证”的用法
想不到你是这样的胶原蛋白
Coco薇(2017年12期)2018-01-03 21:27:09
美国肉参胶原蛋白肽对H2O2损伤PC12细胞的保护作用
胶原蛋白在食品中的应用现状及其发展前景分析
现代食品(2016年14期)2016-04-28 08:10:07
梭鱼骨胶原蛋白的提取及其性质
习得性无助感与生物化学教学改革研究
PBL教学在生物化学教学中的应用
中医学对脑心的论述
中医研究(2014年4期)2014-03-11 20:28: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