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伟斌 (浙江省宁波市余姚市泗门镇农办 315400)
汪少敏 陆军良 周红海* (浙江省宁波市余姚市农业技术推广服务总站 315400)
控释肥具有养分释放与作物吸收同步的优点。有研究认为,控释肥的养分释放速率更符合水稻生长发育对养分的需求[1-2]。在水稻生产上,施用控释肥可显著提高氮肥利用率(比施用速效氮肥的利用率提高10%~30%),减少化肥使用量(比施用速效肥的用量减少10%~40%)[3-4],且能在一定条件下实现全生育期一次性施肥,减少施肥次数[5]。为探究不同控释肥在机插早稻“中组143”上的应用效果,笔者进行了沃夫特控释肥、茂施控释肥、智膜星控释肥与常规施肥在机插早稻上的应用效果比较试验,以期为控释肥在水稻生产上的推广应用提供借鉴。现将相关试验结果报道如下。
试验于2019年在余姚市水稻高产示范方内进行,大区对比试验。供试水稻品种为“中组143”,采用机插栽培,于2019年3月28日播种,4月27日移栽。
试验设4个处理(每667 m2施用量):(1)沃夫特控释肥(N∶P∶K=25∶10∶14)25 kg,面积为1 401 m2;(2)茂施控释肥(N∶P∶K=22∶8∶12)25 kg,面积为4 202 m2;(3)常规施肥,基肥施用碳铵25 kg+磷肥25 kg,第1次追肥施氯化钾7.0 kg+尿素7.5 kg,第2次追肥施尿素10 kg,面积为1 401 m2;(4)智膜星控释肥(N∶P∶K=24∶11∶13)25 kg,面积为1 668 m2。处理(1)、(2)、(4)的控释肥均作基肥一次性施入,后期配合第1次除草每667 m2追施尿素15 kg。
由表1可知,4个处理的水稻生育期一致,全生育期均为115 d,始穗期、齐穗期、成熟期均分别在6月20日、6月25日、7月20日,说明不同控释肥对水稻生育期无明显影响。
由表1可知,CK的水稻株高最高,为87.0 cm,处理(1)和处理(2)的株高最低,均为83.5 cm。处理(1)、(2)、(4)的穗长均长于CK,其中处理(1)的穗长最长,为18.35 cm,比CK长7.1%,CK和处理(4)的穗长均较短,分别为17.14 cm和17.18 cm。
由表1可知,处理(1)、(2)、(3)、(4)的每667 m2有效穗数分别为18.08万、17.48万、20.14万、21.48万穗,每穗总粒数分别为147.2、135.4、124.7、112.6粒,每穗实粒数分别为128.3、118.0、104.6、95.3粒,千粒重分别为26.9、27.5、25.4、23.8 g,每667 m2实际产量分别为510.2、495.3、458.8、435.6 kg,处理(1)、(2)、(4)的每 667 m2实际产量分别比CK增加11.2%、8.0%、-5.1%。
表1 不同处理对水稻生长及产量的影响
由于处理(4)的产量低于常规施肥处理,故在经济效益分析中被排除。由表2可知,处理(1)、(2)的肥料成本略高于CK,但施肥的人工成本低于CK,再加上产量的增加,最终每667 m2纯收益比CK分别增加134.31、108.42元。同时,处理(1)、(2)的每667 m2氮磷钾纯量总用量分别为19.15、16.90 kg,比CK分别减少4.3%、15.5%,生态效益明显。
表2 不同处理对水稻经济效益及生态效益的影响
试验结果表明, 3种控释肥对水稻的生育期无明显影响,但能增加穗长和结实率。在本试验条件下,水稻生产上,以施用沃夫特控释肥(N∶P∶K=25∶10∶14)和茂施控释肥(N∶P∶K=22∶8∶12)的效果较好,水稻主要表现为穗大粒重,产量高(比常规施肥分别高11.2%和8.0%),经济效益升(每667 m2分别比常规施肥增加134.31元和108.42元),肥料使用量下降(比常规施肥氮磷钾纯量总用量分别减少4.3%和15.5%);但水稻施用智膜星控释肥(N∶P∶K=24∶11∶13)的产量较常规施肥有所下降。
由于本试验未设置重复,且本试验结果仅为一个点一年的数据,故需进行肥料梯度试验及重复试验,从而对不同控释肥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进行进一步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