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莓果酒发酵技术研究与条件优化

2020-06-09 03:29赵登超王成忠贾明孙锐
烟台果树 2020年1期
关键词:总酸酒精度酸度

赵登超 王成忠 贾明* 孙锐*

(1齐鲁工业大学(山东省科学院)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济南 250353;2山东省林业科学研究院经济林研究所,济南250014)

树莓(Raspberry),是享有“黄金水果”之称的第3代保健水果,蔷薇科(Rosaceae)蔷薇亚科(Rosoideae Focke)悬钩子属(Rubus L.),多年生落叶灌木果树,广泛分布于北温带、亚热带,我国黑龙江、辽宁、河南、江苏、山东等多个省份均有栽培。

树莓果口感独特,富含花青素、鞣花酸和黄酮类物质、水杨酸、抗坏血酸和树莓苷等多种功能性成分[1],具有抗菌、抗癌、抗炎、抗氧化、增强免疫力、预防疾病和保持人体健康等多种生物学作用[2-5],但不耐储运。将新鲜树莓发酵制成树莓酒,可保留其营养成分和生物活性物质,适当延长保存时间。据文献报道,树莓酒有一定的辅助降血脂功效[6]。此外,发酵制成的树莓酒中还保留有钾、钙、钠、镁等大量元素及锌、铁、锡、铜等微量元素[7]。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口感更佳、具有营养保健功能的发酵型果酒,在我国将具有广阔的消费市场和发展前景[8-9]。

目前市售树莓果酒酸度略高,口感体验受到一定影响。为进一步优化树莓酒品质,本试验研究了酵母菌种、接种量、环境温度、发酵时间、pH值等多个发酵过程的关键因素,以发酵液的酒精度、还原糖、总酸为评价指标,分析探究树莓果酒发酵的最佳工艺条件,旨在得到最优的树莓果酒酿造条件,为树莓酒的大规模生产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1.1 原料与试剂

树莓果采自河南新乡树莓种植基地。菌种:葡萄酒酵母(D254、EC1118、FX10、KD、71B、K1、ST),购于烟台帝伯仕、乐晗商贸公司。试剂:葡萄糖、3,5-二硝基水杨酸、氯化氢、氢氧化钠、酚酞(德州曼巴);碘、碘化钾(山东德彦),以上试剂均为分析纯。

1.1.2 仪器与设备

JYL-Y8PLUS打浆机(山东九阳);JW—1032离心机(安徽嘉文);DSX-280KB30高压灭菌锅(上海申安);722s分光光度计(上海仪电);SPX-250B-Z恒温培养箱(上海博田);LCD-A500分析天平(福州华志);YP10002电子天平(上海光正);PHS-3C pH计(上海仪电);酒精计(武强县胜启仪表厂)。

1.2 研究方法

1.2.1 树莓酒发酵工艺优化方法

1.2.1.1 适宜酵母的筛选 分别取7种不同葡萄酒酵母1 g接入100 mL纯净水中,30℃活化30 min,取4 mL活化后的酵母液分别接入pH值4.0、糖度20°Brix的200 g树莓汁中,38℃下发酵6 d。测定发酵液酒精度、残糖量、总酸,筛选最适酵母菌种。

1.2.1.2 适宜接种量的筛选 取71B酵母活化液接入pH值4.0、糖度20°Brix的200 g树莓汁中,接种量分别为0.10 mg/mL、0.20 mg/mL、0.30 mg/mL、0.40 mg/mL 和 0.50 mg/mL,38 ℃下发酵6 d。测定发酵液的酒精度、酸度和残糖量,确定最适接种量。

1.2.1.3 发酵温度对酒精发酵的影响 取0.20 mg/mL的71B酵母活化接入pH值 4.0、糖度20°Brix的200 g树莓汁中,不同温度条件下发酵6 d,温度分别设为27℃、30℃、33℃、36℃和39℃。测定发酵液的酒精度、酸度和残糖量,确定最适发酵温度。

1.2.1.4 发酵pH值对酒精发酵的影响 取0.20 mg/mL的71B酵母活化液接入不同pH值、糖度20°Brix的200 g树莓汁中,pH值分别设为 3.0、4.0、5.0、6.0 和 7.0,38 ℃下发酵 6 d。测定发酵液的酒精度、酸度及残糖量,确定最适pH值。

1.2.1.5 发酵时间对酒精发酵的影响 取0.20 mg/mL的71B酵母活化液接入pH值4.00、糖度 20°Brix的 200 g树莓汁中,38℃下分别培养 2 d、4 d、6 d、8 d 和 10 d。发酵结束时测定发酵液的酒精度、酸度和残糖量,确定适宜的发酵时间。

1.2.1.6 发酵期间酒精度与还原糖的变化 取0.20 mg/mL的71B酵母活化液接入pH值4.0、糖度20°Brix的200 g树莓汁中,在38℃下发酵6 d。每1 d取样检测,记录1~6 d的酒精含量及还原糖的变化。

1.2.2 理化分析检测方法

还原糖(以葡萄糖计)测定:3,5-二硝基水杨酸比色法[10];酒精度测定:GB/T15038-2006酒精计法[11];总酸(以乙酸计)的测定:电位滴定法[12];pH值测定:pH计法。

1.2.3 统计分析

单个因素3次平行试验,计算试验结果平均值与标准差,利用SPSS 23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显著性水平P<0.05。

2 结果与分析

2.1 最适酵母菌种筛选

添加不同酵母菌种发酵后总酸、酒精度、残糖量的对比结果见表1。酵母菌种是影响果酒发酵过程的重要因素之一,不同酵母菌种对还原糖的利用率不同导致其发酵能力、发酵速率及产香能力有较大的差异,从而影响果酒品质[13]。由表1可看出,酵母菌种71B发酵所得酒精度(9.73%)、还原糖含量(0.35 mg/mL)居中,总酸最低,仅为8.11 g/L,为获得最终酸度较低的树莓酒,71B作为下一步试验的菌种。

表1 不同酵母菌酒精发酵的成分比较

2.2 最适接种量选择

酵母菌接种量对树莓酒发酵成分含量的影响见图1。接种量不足会导致发酵时间过长,过高会导致发酵液中氧含量不足[14],适宜接种量可缩短发酵时间、降低样品污染几率。

由图1可知,随着酵母接种量的变化,总酸含量曲线波动不大,酵母接种量对总酸含量的影响不明显。酒精度随接种量的增加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原因在于接种量较低时,酵母菌生长代谢速度较慢,酒精发酵速度低;接种量过高会导致酵母菌生长速度过快、竞争激烈,产生代谢废物破坏酵母菌生存环境,不利于酒精的产生;与高辰哲等[15]研究红树莓酒发酵工艺的发现相似。还原糖含量随着接种量增加而逐渐降低,这是由于接种量增加、酵母菌的生长代谢速率随之升高,还原糖消耗速度增加。综合考虑还原糖含量和酒精度转化率,选择0.2 mg/mL为最适接种量。

2.3 适宜发酵温度的选择

适宜温度范围内温度越高发酵时间越短,温度过高不利于酵母活性[16-17]。本次试验选取27~39℃,3℃为梯度,探究温度对树莓酒发酵的影响。发酵后树莓酒各成分含量变化见图2。

由图2可知,随温度升高,酵母菌活力提升、生长繁殖速度加快,产酸能力增强[18],导致总酸含量随之升高;以30℃为临界值,还原糖最低(0.25 mg/mL),酒精含量最高(10.17%,V/V)。低于30℃时,酒精含量随温度上升而升高,高于30℃时,酒精度随温度的上升而下降,发酵温度39℃时酒精度仅为7.82%,V/V,其原因是酵母菌在较低温度条件下生长速度慢,酒精转化效率低,温度过高时,酵母菌衰老速度快、代谢能力不足,不利于还原糖转化为酒精[19]。因此选择总酸含量偏低、酒精转化率高的30℃为树莓酒的最适发酵温度。

2.4 适宜发酵时间的选择

发酵过程中总酸、还原糖、酒精度等成分含量变化见图3。由图3可知,随发酵时间延长,还原糖含量呈现降低趋势,6 d后趋于平缓,说明还原糖不断被消耗转化为酒精,酒精度先升高后降低,发酵第6 d酒精含量最高(10.1%,V/V),总酸含量较低(8.18 g/L),之后酒精度逐渐降低。这是由于发酵时间延长,酵母数量达到一定程度,代谢废物积累,不利于酵母生长,酵母菌衰老死亡,杂菌滋生,消耗酒精而使酒精度下降[20-21]。为确保酵母产生足够量酒精,避免发酵时间过长导致醋酸发酵使酒精含量下降[22],选择6 d为树莓酒发酵最佳时间。

2.5 不同pH值对酒精发酵的影响

不同pH值对发酵过程中总酸、还原糖、酒精成分含量的影响见图4。

由图4可知,pH值<4.0时,酸度过高,影响酵母活性,抑制发酵过程,发酵效果差;pH值为4.0时,酒精含量最高,达10.23%,V/V,还原糖最低(0.27 mg/mL),酵母发酵效率最高。随pH值升高,发酵液易感染杂菌,且酸度抑制发酵过程,还原糖不降反升,酒精度、酸度均呈降低趋势[23],故最适宜pH值为4.0。

2.6 最佳条件发酵酒精度及时间的变化

依据之前试验所得数据确定最佳发酵条件进行发酵。每1 d取样检测,记录酒精含量与还原糖变化,结果见图5。由图5可知,前2 d酒精发酵速度较快,第2 d时酒精度为6.93%,V/V,从第3 d起酒精度上升速度、还原糖消耗速度均有所减缓,第6 d时酒精含量达10.31%,V/V,还原糖降至0.24 mg/mL,总酸度平稳,约为8.12 g/L。

3 结论

通过单因素试验优化树莓酒的发酵条件,得出树莓酒酒精发酵的最佳工艺条件为:酵母菌种71B、接种量0.2 mg/mL、温度30℃、初始pH值为4.0、发酵时间6 d。该条件下所得树莓酒酒精含量可达10.31%,V/V,酸度约8.12 g/L,产品酸度较低,口感温和,品质优良。

猜你喜欢
总酸酒精度酸度
响应面法优化低酒精度桑果酒发酵的工艺参数
产品质量六西格玛改善方法研究
不同颜色余甘子果实发育过程中5种生理指标的变化及其相关性
食品中总酸的测定方法确认报告
套袋对苹果糖度、酸度的影响试验
百色当地产圣女果主要营养成分的测定
传统客家黄酒的发酵条件优化
低糖褐色乳酸菌饮品的研制
黄壤、棕壤对铬(VI)吸附特性的研究
白酒酒精度测定误差分析及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