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呢 喃
星夜,三片云整齐地排着队,小小月亮犹抱琵琶半遮面,直到……提安先生一口气把它们吹跑。这个年近六十的萌大叔,在舞台中央和天上地下的一切互动,蹦来跳去,不停躲避调皮云朵的疯狂追逐,直到……他发现了溺水的波莫多罗。
“波莫多罗”,一个光着身子的孤独小人儿。他的名字真拗口,不过在西班牙语里,这是“西红柿”的意思。为啥一个好好的小孩儿名叫西红柿?原来,
他特别喜欢穿红不棱登的衣服,在学校里同学天天嘲笑他,于是他脱掉外套,变得像现在这样可怜兮兮的。甚至连爸妈都觉得他很好笑,于是,他变成了一个不会说话的孩子,一个孤独的“失语者”。
多么讽刺的隐喻呀,当我们表示出对孩子某个行为或爱好的不屑时,不也在慢慢把孩子变成“失语者”吗?
剧中的主角“屏幕先生”一直守护着西红柿小人儿的梦想,是他一直在说:“You need practicing,but in your own way(你要不断练习,但要用你自己的方式)。”所以当他画出像饿瘪的马戏团帐篷时,只有屏幕先生一如既往地鼓励着他。于是他真的画出了只属于自己的马戏团,也最终实现了自己的小丑梦。
戏剧开场前,每个小观众都把自己的梦想写在纸上,寄给了屏幕先生。戏剧结束后,一个小朋友的信被抽中,信上说他的愿望是成为一名赛车手。孩子们的梦想一定会实现吧!皮格马利翁效应不是说,当我们越期待一件事发生,不断抱持着积极的态度或期望时,一件事就真的会发生吗?所以屏幕先生就充当起爸爸和妈妈的角色,当孩子还不大理解自己梦想的真正意义时,爸爸妈妈就应该开始守护它了。陪伴、相信、鼓励孩子,就算一个梦想没有实现,不是还有下一个吗?
这也许就是戏剧,或者更大范围的艺术教育——美育的意义之一吧,它一次次帮我们从黑夜星空中穿过,温暖或已冻僵的心灵。然后我们回归生活,静心感受它,耐心料理它,用心对待它。就算将来从事和艺术毫无关系的工作,也能在那个领域拥有出色的创造力和应变能力。而对于每一个家庭来说,只有到了爸爸妈妈真正从内心开始珍惜、守护自己梦想的那一刻,“屏幕先生”的魔力才会真正显现。
◎[美]考尔德《龙虾网和鱼尾巴》
◎[美]考尔德《宇宙》
“马戏团是一个魔法会在这里诞生的地方,古今中外的很多艺术家热爱马戏艺术。”这些平衡而美妙的动态雕塑作品,你是不是觉得很眼熟?发明了这种艺术形式的,便是一位为马戏团着迷的艺术家——考尔德。
铁片做成的“风铃”是像惯性钢球摆件一样的雕塑作品,经由微风或小手的摆弄,便呈现出不同的形态,与那些一动不动的雕塑作品很不相同。这种艺术形式的源头可以追溯到艺术家二十多岁时的经历,他当时用马达、铁丝、轴承和滑轮造出了“考尔德马戏团”和十五厘米高的铁丝“演员”。装置的机关很巧妙,可以通过轴承结构让袋鼠反弹起来,让小人儿走钢丝、荡秋千。当飞刀不小心扎到靶子上的演员时,两个抬担架的医务小人儿会冲出来“一本正经”地把伤员抬走……
考尔德就这样“背着”自己的马戏团开始了各地巡演,并一炮而红。社会上流人士纷纷请他到自家聚会上来展示,据说蒙德里安还看过他的表演呢!当蒙德里安客气地回请他参观工作室时,考尔德小心翼翼地提了个建议:“那个……让纯色块都跳起舞来岂不是更有趣?”
从蒙德里安存世的作品来看,他应该并没有采纳考尔德的建议,但考尔德自己倒是开始创作雕塑作品,并让它们跳起舞来,毕竟“艺术本该如此活泼有趣”是他的座右铭。如今,这些像儿童玩具的作品,已经成为世界各地美术馆争相收藏的现代艺术杰作。
◎考尔德的马戏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