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压输电线路工程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探析

2020-06-08 17:18陶汝福
中国电气工程学报 2020年1期
关键词:高压输电线路生态环境保护

陶汝福

摘要: 输变电工程的建设对优化资源配置,均衡区域经济发展发挥积极作用,但其对线路周边生态环境的影响也不可忽视。随着公众环保意识的提高和我国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的日趋完善,输变电工程带来的生态环境影响愈发受到重视。尤其是长距离的输电线路工程,在选址选线阶段由于要考虑避让城市建成区、规划区、居民分布密集区等,导致工程极易进入生态环境复杂区域,导致工程带来的生态环境影响愈发受到广泛关注。

关键词:高压输电线路;生态环境;保护

引言

输电线路建设或多或少会对当地环境造成影响,输电线路有其自身的特点,那就是经过的区域广、呈线状分布,塔基呈点状分布,且一般各点土石方及占地都较小。按阶段来分,工程对环境的影响主要包括设计阶段、施工阶段、运行阶段的影响。设计阶段起主导作用,施工期的影响则相对时间较短,当然如果环保措施不到位也可能会对环境造成难以补救的长期影响,而运行期的影响是持续、长久的。

1设计阶段的环保措施

设计对工程的环境保护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首先应该在设计阶段仔细、充分分析工程建设对环境的影响,把好设计关。工程设计规程、规范中本身有一些环保方面的条款( 如导线对地、房屋、通信线等距离的要求) ,设计中已遵守并从严执行。除此之外,结合工程实际情况从工程的宏观规划( 如路径走向、导线布置等方面) 到细部设计( 如基础选型、基面治理、護坡植被恢复等) 进行细致地优化设计。设计过程中要始终贯彻环保意识和以人为本的原则,深入了解线路所经区域的自然、人文景观、矿藏情况,充分收集相关资料,与地方政府、环保、水利、林业、军事、通信、地矿、文物等部门进行充分地沟通与协商,依据有关规范、规程及规定优化设计,并在设计文件中对环保方面的施工注意事项进行详细说明。因此,充分吸收前期环评、水土保持方案以及其他各类生态专题中提出的环境保护措施、水土保持措施的相关要求,将其融入工程的初步设计以及施工图设计中,针对重点措施或设施开展必要的专项设计,并在工程投资中列出必须的环水保措施实施费用是工程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落实的基础。

在确定工程具体走线方案后,建设单位及时组织开展了项目的环评、水保方案等专题的编制工作,并结合工程涉及敏感区的特点,单独组织开展了涉及各类生态敏感区的生态环境影响评价专题、生物多样性专题以及景观专题等,及时征求环保、林业、规划、国土、水利、农业、文物、旅游等主管部门意见及建议,并将其纳入相关专题论证工作中,为项目的合法合规落地提供了必要的程序保障。

2施工阶段环境保护措施

在开工前,由建设单位组织,召集设计单位、环水保及生态等专题承担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等,开展工程的环保、水保技术交底工作,梳理在工程施工过程中需要重点关注的环水保措施要求,并重点对施工单位进行培训,加强施工人员的生态环保意识及保护动植物的宣传教育,向下传递生态环保理念及管理要求、工程施工要点。

施工期生态保护重点是生态保护教育、施工生态管理、塔基施工场地周边的生态防护、受保护植物的生态围挡及施工后期的生态恢复。线路施工中,避让林木密集区与成片关键物种分布区,严格控制沿线林木的砍伐数量,对于无法避让的地段,可采取加高塔身、缩小输电走廊宽度等措施,以减少运营期“控高”措施导致的生物量损失; 征地范围之外及不影响施工的林木与植被应严禁破坏。材料运输过程中对施工道路进行合理的选择,施工运输道路一般为单行道,尽量避免过多扰动原始地面,避免在植被完好的地段进行道路修筑工作。对运至塔位的塔材,选择合适的位置进行堆放,减少场地的占用。

依据项目环评文件及其批复、水土保持方案及其批复等文件,充分落实环境监理、水土保持监测等工作,在工程开工前及时完成相关监理、监测单位的招标工作,保障施工过程环水保管控单位的及时进场以及相关工作有序展开;另外,以项目为管控对象,发布针对性的环境保护与水土保持管理办法,从制度上约束各参与单位的职责与义务,明确责任划分以及工作奖惩机制,对各施工参与方进行有效管理,并保障工程环水保措施的充分落实。重点关注施工过程中环保隐蔽工程、临时防护措施的落实以及查验,相关监测季报、监理季报材料的编制及报送等。

施工时应在工期安排上合理有序,先设置拦挡措施,后进行工程建设,尽量减少对地表和植被的破坏,除施工必须不得不铲除或碾压植被外,不允许以其他任何理由铲除植被,以减少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塔基开挖时要将表层土分装在编织袋内,堆放在临时堆土场的周围,用于施工结束后基坑回填,临时堆土采取四周拦挡、上铺下盖的措施,回填后及时整平。施工中要严格控制临时占地,减少破坏原地貌、植被的面积。基坑开挖尽量保持坑壁成型完好,并做好临时堆土的挡护及苫盖,基坑开挖好后应尽快浇筑混凝土。工程周边植被恢复除考虑水土保持外,还应适当考虑景观及环保作用,使水保、绿化、美化、环保有机结合为一体。在塔基及塔基施工区、临时施工道路区采取撒播种草的方式恢复植被,并采用根植土进行表面覆盖,以利于保水保墒,促进草籽发芽生长,提高其成活率。

3运行阶段的环保措施

输电线路工程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主要体现在施工期,其在运行管理阶段的环水保工作重点在于塔基以及临时占地区的生态恢复措施的后续维护、野生动植物监测计划实施以及工程验收手续完善等。输电线路运行阶段不产生大气污染物、水污染物,运行期的环境影响主要为工频电磁场强度及噪声对人、动物的影响。线路建成后,应进行竣工环境保护验收调查工作,结合环保验收监测数据,对工频电磁场强度及噪声超过标准限值的居民点应采取有效环保措施,确保居民生活环境满足相关标准要求。加强对当地群众进行有关高压送电线路和设备方面的环境宣传工作。建立各种警告、防护标识,避免意外事故发生。依法进行运行期的环境管理和环境监测工作。

结束语

随着高压输电技术的不断进步,长距离的高压、特高压以及超高压输电线路工程将会越来越多的付诸实施,考虑其安全性以及邻避效应,输电线路通道的选择可能会进一步向生态复杂区域深入,因此对其在实施过程中的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将收到日趋严格的限制以及监管。目前水利部正在推行“天地一体化”监督执法工作,将水土保持监管工作提升至新的高度;生态环境部也在逐渐引入卫星遥感、无人机等新技术开展环境监督检查,使得监管面更广、时效性更强,效率更高,数据获得更为便捷和准确,执法力度更强。在环水保监管新常态背景下,电网建设企业通过进一步细化项目实施过程中环水保措施的设计、针对环水保管理过程中的漏洞,有的放矢地进行精细化管理制度建设以及管控,可有效提升自身环保管理工作水平,切实履行企业生态环境保护主体责任。

参考文献:

[1]李全,王兰贞.环保水保监理在特高压输电线路工程中的工作实践及模式探讨[J].建设监理,2016(01):73-76.

[2]王兆权. 特高压电网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及风险防范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2015.

[3]廖建红.论特高压输电线路工程建设中的环境保护与水土保持[J].中国电力教育,2013(27):236-237.

[4]殷晓红,金镇山,张金丽.运行高压输电线路的环境保护[J].黑龙江电力,2010,32(05):373-376.

[5]李震宇.交流特高压线路工程建设中的环境保护措施[J].电力建设,2010,31(09):34-38.

猜你喜欢
高压输电线路生态环境保护
高压输电线路的运行检修方式分析与阐述
高压输电线路故障类型与防范举措研究论述
高压输电线路电磁辐射强度影响因素分析及污染防治措施
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评价体系研究
对媒体融合生态环境中出版教育的思考
我国对外贸易促进经济发展的研究
如何强化我国生态环境监察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