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目的与意义
本项目是在我司采购计划量不断下行,可适用烟叶的进一步萎缩,云南核心产区原料库存紧张及烟叶质量波动下滑的背景下,为进一步满足我司对云南曲靖核心原料的需求,实现提高烟叶工业可用性这目标,通过强化专业化分级质量管控、构建“三道关口”质量管控模型、构建短途运输风险防控等手段,以问题为导向,创新举措,加大工业深入介入质量管控水平,提升云南曲靖核心原料高质量保障水平。
二、现状与问题分析
(一)现状分析
云南烟区是中国烟草的重要一极,云南曲靖烟区年产334万担,是云南最大的烟区,也是我司原料保障的核心区,2019年我司在云南省曲靖市调拨计划为14万担,是我司最大的调拨产区,占云南核心调拨量47.8万担29.28%,共有4个核心基地单元,分布于曲靖沾益区与马龙区,在产品配方中具有核心的地位,随着我司产品结构的不断提升,对曲靖产区上等烟比例和中部上等烟的需求更加旺盛,但近年来,曲靖烟叶质量提升较为乏力,年度间烟叶质量波动较大,批次间烟叶质量不稳定,中部混上部叶严重疼点难除。具体分析有几下几个特点:
1、工商交接方式较简单,质量管控效果需提升
目前,虽然我司实现了基地化调拨,在基地区域内的烟叶能够做到原收原调,工业在生产过程中能够全程介入,但点多面广也造成在质量管控方面介入并不深,无法实现在源头上质量管控效应,工业可控节点少,工商交接只是的以垛位开包为质量评判基础,数据不具代表性,在现有的工商交接模式下,质量异常问题都成为了既成事实问题,能够补救的措施几乎没有。
2、质量异常反馈处理滞后
近几年,云南曲靖产区以每天不超过收购总量的3.2%的收购速度进行收购,在专业化分级效果不佳的情况下,不到40天完成全部收购任务。我司工作组面对四个基地单元的几十个收购站点的质量巡检难度较大,巡查过程中发现的质量异常情况与产区公司进行反馈处理的时间太少。
3、专业化分级队伍不专业、技术水平有待提高
专业化分级是目前形势下控制烟叶收购质量最重要的关口,专业化分级队伍的技能素质直接影响我司调拨烟叶等级质量,合作社组织的專业化分级队人员较多没有进行过专业分级技能培训的,有的甚至不知道什么是分级,如此不专业的专业化分级队伍严重影响专业化分级散叶收购水平。
4、深思短途运输质量安全问题
近几年,我司基地烟叶通过烟站运往集中库、集中库运往烤厂过程中短途运输过程频频出现烟包不符、质量异常烟叶情况,为配合集中加工,烟叶入库后存放时间较长,只能到清选环节才能够发现异常烟叶问题,造成可追溯的难度很大,通过几年的信息收集,如何杜绝运输过程有人在利益驱使下进行了以次充好的违法行为值得深思。
三、制定对策与实施
1.构建“三道关口”质量管控模型
1.1清库行动,控部位
项目组利用因果原因分析法,总结找出站点质量巡查数据(预交接)与清选数据差异化、混部位等问题点,开展清库行动,重点对下部烟叶、中部烟叶收购转化部位关键时间节点为突破口,督促合作社及时排查烟农家中未售烟叶等级数量,限定最迟交售时限,对入库烟叶及时打包调运。
1.2 优化工商交接,强质量
项目组利用抽样检验法,以问题为导向,增加抽验样本量,在质量管控体系中运用增设逐车验级环节和站点巡检相结合方式,在工商终交接之前,加大质量管控力度,在检验中发现质量不符的批次或车次以退回原站点整改,并反馈与产区公司给予通报,方案的实施提升了源头质量管控效应。
1.3 异常反馈处理机制,终交接
通过建立异常反馈处理机制,以一室六组为主体组织架构,多员联动,以每日清选数据为判定标准,对比预交接烟叶质量基础数据链,若数据对比偏差异常,启动异常反馈处理机制,暂停清选,项目组会同产区公司现场共同判定异常情况处置方案。
2、强化专业化分级队伍能力,构建考核奖惩机制
合作社下设专业化分级队伍是基地烟叶质量管控体系中非常重要的环节,提升专业化分级队伍的能力水平及管理水平,是直接影响着源头质量管控效应水平。
项目组利用层次分析法与烟叶预约、分级的分项评分法相结合,首次介入开展专业化分级培训,向“第一车间”人员宣贯我司的烟叶质量要求和标准,特别强调了分清部位的重要性。要求合作社建立考核奖惩制度并执行到位。项目组质量巡查时对各个收购点抽查结果作为衡量合作社管理的水平。
3、构建烟叶短途运输风险防控方案
以全面风险管理理念为指导,在风险预防、风险评估和制定风险应对策略上制定一套符合基地烟叶短途运输业务实际,切实可操作性的运输安全管理流程,并向产区公司基地单元延伸应用,为其对烟叶运输安全进行有效管控提供可能。
总结:
1、稳固调拨上等烟比例,解决混部位难题初见成效。
2019年云南受异常气候严重影响,全省烤烟质量普遍下滑严重,曲靖地区烘烤损失率创历史新高,许多烟农前三炉烤烟基本报废,在这个严峻的年份,较好的解决了混部位问题实属不易,为实现核心原料基地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从选叶数据对比可以看出:
(1)年度纵向对比,通过项目中开展“清库行动”及质量巡检措施,较好的解决了混部位的历史难题,曲靖马龙混上部叶C1F:6.9%下降至0.7%,C2F:17.58%下降至2.34%,C3F:21.35%下降至0.79%,混部位比例明显下降,项目中质量管控手段效果显著,产生经济效益大,项目输出成果远超预计指标。
(2)从上表可以看出曲靖中部上等烟选叶C02/C03产品得率高于95%以上,一方面说明采购调拨性价较往年有很大的提升,烟叶可用性进一步提升,质量管控手段效果显著,另一方面从各等级的C02比例偏低问题,说明深挖核心基地质量提升还有潜力,总结、固化、提升质量管控手段更待研究。
2、创新异常反馈处理机制
3、构建烟叶短途运输风险防控方案
以全面风险管理理念为指导,在风险预防、风险评估和制定风险应对策略上制定一套符合基地烟叶短途运输业务实际,切实可操作性的运输安全管理流程,并向产区公司基地单元延伸应用,为其对烟叶运输安全进行有效管控提供可能.
通过本项目的开展,以烟叶收购部位、交接质量为核心,优化了基地烟叶工商交接模式,在预交接与终交接过程中构建“三道关口”质量管控模型,介入提高专业化分级水平,提升源头质量管控效益,提升基地原料供给保障能力;在云南省曲靖核心原料供给上等烟比例的调拨基本稳定70%以上,较好的解决了中部上等烟混上部烟的历史难题,提升了采购性价比,具有较大的经济价值,摸索出一套构建烟叶短途运输风险防控方案。
展望未来,紧紧围绕公司“原辅料保障高质量发展规划行动方案”总体发展目标,“原辅料质量供给提升攻坚战方案”高质量发展路径要求,云南曲靖核心原料在质量管控水平、异常反馈处理机制的执行等方面还有较大潜力,还有更多质量控制节点可以研究,实现高质量原料采购还任重道远。
作者简介:林先塔,男,1985年8月,福建尤溪,烟草栽培,烟叶采购,本科:(农学),硕士(食品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