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金军
摘 要阅读是语文学习的重要方法,在语文学习中占据很大的比重。语文课堂的教学过程中就是学生进行阅读的过程。但由于从语言积累到段落分析再到中心思想总结的阅读模式的僵化,语文课堂不能发挥出学生在阅读中的自主性,只能让学生被动地从阅读中记忆大量的内容,而不能让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多面思考。所以,在素质教育的要求下,采用多样阅读的方式,发挥各种文体的优点,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是非常重要的。
關键词多样阅读;语文素养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20)09-0184-01
语文阅读是一个灵活的学习过程,没有捷近可走,没有公式可套。每一种文体中蕴含着不同的知识,教师需要带领学生通过“以文带文”的方法将各种文本的内涵进行深入探究,以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但在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对于各种文本都是采用字词积累到段落分析和思想总结的模式,不能发挥各种问题的独特性来让学生对语文不断有新的认识。因此,针对各种文本特点,采取不同的阅读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是提升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方法。下面,笔者就对这一问题谈一谈自己的看法。
一、童话阅读,培养丰富想象
童话是符合儿童心理,最能激发学生阅读兴趣的文本之一。童话的特点就在于一个“童”字,儿童阅读童话的过程就是在文本的带动下进行自由想象的过程,通过丰富的想象,儿童能够激发出创造力。因此,教师要加强童话教学学生进行自由想象的空间,改变一味地进行正确答案抄写与记忆的教学模式,引导学生从童话中感培养丰富的想象力。
例如,在学习《七色花》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借助文本培养丰富的想象力。教师可以提问:“学生文中的小女孩借助七色花做了那些事?”学生阅读后可以知道小女孩将破碎的花瓶复合、从北极返回、变出很多玩具、让小男孩获得健康。教师可以让学生想象自己有一朵七色花会做什么。通过思考后学生能够发现文中与七色花有关的事包含了生活中的方方面面,从而学生可以自由想象,想象自己借助七色花飞到了高高的天空、采摘了甜美的果实、见到了远在他乡的亲戚。在想象的过程中学生能够体会到语文学习的乐趣,激发更强的学习动力。
二、诗词品味,感受自然之美
感受自然、热爱自然是语文学习应当培养给学生的能力。但在实际生活中,学生对于自然的认识还比较浅层,认为自然就是自然界中的花草树木,而不能体会到优美神奇的自然界对于人类抒发美好愿望,寄托美好希冀的精神作用。所以,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加深对古诗词意境的感悟,帮助学生深刻体会自然的魅力。
例如,在学习《鸟鸣涧》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作品的意境进行生动体会。教师可以在大屏幕上放映桂花、春山、鸟、月亮这些事物,让学生讲述这些事物共同的特点。学生能够发现这些事物一方面形象非常优美,另一方面非常寂静,令人很放松。接着,教师可以让学生想象只有桂花无声地飘落,一片静谧春日的山谷寂寂空空,明月升起光辉照耀惊动了山中栖鸟,幽深的山涧中飘散出轻盈的鸣叫声这样的场景。在想象的过程中学生就能够发现这些具有相同特点的自然事物聚集在一起后能够给人轻松愉悦的感觉,从而体会到自然界对人的精神的陶冶作用。
三、哲理思考,提升思辨能力
由于语文学习中需要积累大量的字词,背诵很多的经典片段,而这些内容基本上只考察学生的记忆能力,所以长此以往学生普遍认为语文是记忆性的学科,不需要逻辑性来支撑,这样片面的认识直接造成学生思考能力不足,在阅读理解和写作时无法阐发独特深刻的感悟,极大地影响了学生的语文学习动力。所以,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充分的这里思考,提高自我的思辨能力。
例如,在学习《成吉思汗和鹰》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来分析文本。教师可以问:“成吉思汗为什么会杀死自己的老鹰”。学生可以答:“成吉思汗急于喝水,而老鹰阻拦他喝水。”教师可以问:“老鹰的做法是正确的吗?”学生刚开始会回答是正确的,教师可以对此展开阐述:“老鹰能够看到水中有毒,但成吉思汗却看不到,如果老鹰能够飞到毒蛇吐水的地方,是不是就能帮助成吉思汗明白真相了?”经过一番思索,学生就能发现老鹰急于阻止成吉思汗喝水,却不能让成吉思汗知道水不能喝的原因,只会让成吉思汗很愤怒。老鹰的做法是有严重不完美的地方。在这样分析思考的过程中,学生就能学会联系实际,从多种角度看待问题,培养自我的思辨能力。
综上所述,阅读是语文学习的重要方法,但如何阅读却是关系到学生语文素养提升的根本问题。因此,教师要发挥不同文本的特性,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教师要加强童话教学,让学生进行自由想象的空间,改变一味地进行正确答案抄写与记忆的教学模式,引导学生从童话中培养丰富的想象力;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加深对古诗词意境的感悟,帮助学生深刻体会自然的魅力;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充分的哲理思考,提高自我的思辨能力。
参考文献:
[1]核心素养下小学语文智慧课堂阅读教学策略研究,袁云霞,2019年广西写作学会教学研究专业委员会第二期座谈会资料汇编(上),2019-1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