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扬烁 段晓鸿 舒健康 邹晓艳
校园里郁郁葱葱,如花园一般。琅琅书声从教室传出,学生正有序地读着课文……这是5月15日上午,记者在新化县北塔学校看到的景象。这所可容纳2400余名学生的学校于去年由湖南新康建设集团全额捐资1.7亿元建成投入使用,為该县化解“大班额”助力。
新化是山区穷县,县本级财政年收入不足9亿元,能投入教育的资金则更少。“城区学校挤、农村办学弱”一直是新化教育的老大难问题。为了让更多孩子上好学,2019年1月,新化县委、县政府创新办学机制,以“全民兴教,合理补齐办学条件短板”为由头,由县教育基金会牵头动员全县上下广泛开展捐资兴教。
“教育发展有需求,县委政府就提供支持,学校建设有困难,社会各界就想方设法给予帮助,而这也正是新化教育发生翻天覆地变化的根本原因。”新化县教育局局长袁华新告诉记者,在全民兴教的背景下,一幕幕感人至深的故事正在上演……
一份小小的善举
2019年4月,在新化县启动全民兴教战略后,歇凉村歇凉小学校长李文正在全校大会上作了捐资兴教的动员。会上,“学校就是学生的第二个家,希望大家为自己的家作一点贡献。”这句话唤起了陈慧心底最柔软的记忆。
出生时,陈慧的脖子与后背长满了先天性色素痣,母亲不堪压力离家出走,父亲远走他乡赚钱给自己治病,是同学与老师的关怀让她展露笑颜。对她而言,每天最快乐的事情,就是到学校看书学习,与同学玩耍。会后,她决定为学校做些什么。
回到家中,陈慧拿出了自己攒来的70元压岁钱,准备交给学校,而这原本是她准备用来购买书桌与台灯的。拿到这份捐款,李文正深受感动。考虑到陈慧的家境,他最终将捐款退回,并自掏腰包替陈慧购买了课桌与台灯。
一年多来,来自歇凉小学师生、歇凉村村民的笔笔捐款汇流成大爱,陆续募集到的26万元专项资金,改造了教室、厕所,更换了新课桌,极大地改善了学生的学习环境。
各方汇聚齐兴教
28年前,刚考入新化一中的谭曼还是个从山区来到县城的穷小子,父辈务农,家庭清贫,谭曼深知,读书是改变境遇的唯一出路。3年后,谭曼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了湘潭大学,并逐渐成长为知名企业家。
在2019年初的新化县捐资兴教大会上,谭曼反哺家乡教育,全资捐赠了1800万元,异址新建了母校接龙学校,希望更多山里孩子像他一样,通过知识改变命运。来自五湖四海的新化籍知名企业家与爱心人士心中达成共识——“再穷不能穷教育”。越来越多的人参与到这场兴办教育的热潮中来。
“新化教育要发展,我们这些做老师的除了要出钱,更要出力。”“90后”曾惠感动于同为教师的母亲说的这句话,舍弃一线城市的优厚待遇,考入接龙学校任教。
这两年,不少新化籍年轻教师从外地回流,为新化教育注入新的活力。
来自新化县教育局的一份统计数据显示:2016年以来,新化县通过财政加大投入、社会各界广泛捐资等方式,多渠道统筹建设类资金22.95亿元,新增学位5.2万个,补充教师3316名。随着芙蓉学校、北塔学校、接龙学校陆续城乡新建、改扩建学校的投入使用,超大班额推出了新化的历史舞台,学生们在舒适的环境下读书学习。
“我们将继续推动全民兴教,让每个孩子脸上有笑容,都能享受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县委书记朱前明作出庄严承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