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文明审计目的及实现机制

2020-06-08 09:58罗宇王华桢周铭霞
经营者 2020年8期

罗宇 王华桢 周铭霞

摘 要 自党的十八大以来,生态文明建设就在我国如火如荼地开展着。政府审计作为实现国家治理的路径之一,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离不开审计的监督。生态文明审计是一个全新的环境审计领域。本文通过对生态文明审计的内容进行分析得出审计目的,并从健全审计制度体系、创新审计方式、培养专业审计人员及建立问题整改体系等方面提出构想。

关键词 生态文明审计 生态文明审计目的 实现机制

一、引言

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暴发。科学研究表明,引发这次疫情的病毒,包括此前的非典、高致病性禽流感等病毒,多数病原体来自野生动物或与之有关。这让我们意识到要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就必须持续推动生态文明建设。保护生态文明和发展经济本身就是互相促进、相辅相成的。但是,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创造了巨大的物质财富的同时,造成了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这样的势头并未得到有效的遏制,生态环境建设已经成为国家治理的一大核心问题。审计机关在国家治理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为了强化生态治理,实现中华民族的可持续发展,就必须加强生态文明审计。

二、生态文明审计的目的

本文把生态文明审计的目的分为总体目的和具体目的。

(一)生态文明审计的总体目的

生态文明审计的最终目的是促进生态文明建设。而生态文明建设的最终目的是促进我国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促进生态文明建设、维护国家生态安全、形成绿色的生产生活方式的目标,促进我国经济、社会、文化、政治建设共同发展,[1]使得中华民族永续繁荣,为全球生态作出贡献,最终达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局面。

(二)生态文明审计的具体目的

1.监督生态文明建设财政财务预算及执行的目的。通过审计生态文明有关资金征管使用情况,检查有关单位是否按照规定的用途使用环保资金,厉行节约,提高资金使用效率。通过审计促进各地、各部门是否尽心竭力地落实资源节约环境保护建设的各项任务,保障并投入生态文明建设的各种资金。[2]

2.完善生态文明建设法规制度的目的。目前,我国凡是有利于促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法律法规、政策、措施以及相关领导人的相关讲话、报告和批示等,都会被纳入生态文明建设制度体系。生态文明审计会监督和评价生态文明建设制度和实现机制健全有效性。如果制度不符合总体布局、时代要求和自身特征,就会进行建议与完善,从而达到生态建设制度应有的约束和促进作用。

3.保障生态文明建设活动合理合规目的。在审计环保建设项目时,对于项目过程中一切弊端和违法行为进行揭露,促进项目建设高效顺利地建设,合理使用财产物资,防止大量損失浪费或工程质量隐患等问题,进一步规范项目实施,发挥项目运行的绩效性。

4.加强企业环境保护资源节约的理念。我国环境污染及资源浪费的大部分原因是企业意识不够,而企业尤其是国有企业应当承担生态文明建设的作用。一是污染者付费责任,二是开发者保护恢复整治责任,三是开发者经济补偿责任,四是破坏者恢复责任,五是相关责任人管理责任。审计环境责任的履行情况,对企业实行严格监督和评价有重要作用,促进企业积极参与环境保护,履行社会责任。[3]

三、生态文明审计实现机制

生态文明审计是对生态文明建设的审计诉求作出的回应。审计的实现机制如下:

(一)建立健全生态文明审计制度体系

生态文明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内容,但生态文明审计并未有专门的法规指导审计工作。在宏观上,国家要修订有关生态文明保护的法规条例,对违法行为作出明确规定,对症下药,标本兼治。在微观上,在借鉴研究国外生态文明审计法规的基础上修订《审计法》,增加关于生态文明审计的内容,同时对生态文明审计的实施流程作出规范,形成我国专有的生态文明审计制度体系和评价体系,从而从根本上摆脱生态窘境,解决生态危机。[4]

(二)创新审计模式和审计方法

生态文明审计作为一种新的审计类型,虽然一直在进步,但在我国仍然处于探索阶段。它整合了自然资源资产审计和生态审计等创新型理论,吸收和融合了统计学、资源学、环境学、地理学等其他经济学和管理学理论。因此,采用以往的审计方式是行不通的,必须引入多学科的方法,使用先进的测量方法提高测量精度,如GPS(全球定位系统)、环境空气质量测量、RS(遥感)等。在大数据审计的时代,应当建立信息共享平台,进行在线审计和跟踪审计,分享审计数据和成功经验,降低审计的实施难度,提高审计效率。

(三)培养生态文明审计专业人才

目前,生态文明审计人员主要还是财会专业人才,其在环保、生态平衡等方面的专业知识不足。在当下生态文明审计人才匮乏的情况下,应首先考虑引进相关专业人才,与高校、相关研究所合作;同时,加强对审计人员的培训,不断提高审计人员专业素质,以适应生态文明审计的要求。从长远来看,应当建立相关生态文明审计资格证书,并不断更新专业知识,提供高质量的人才储备。

(四)建立问题整改体系

生态文明审计做出的审计结果形式依然是审计报告、审计建议和审计处理处罚,而这些报告的预期使用者是各级人民政府、人大、司法部门、社会公众和其他利益相关者。因此,应当建立生态文明审计与纪检监察部门、司法部门、相关主管部门和监督机构的联动机制。作出审计处理处罚后保障其落实,并对后续的整改情况予以反馈,且为生态文明审计营造良好的审计环境和沟通机制环境,提高审计质量,真正发挥政府审计作为免疫系统的功能。

(作者单位为西北政法大学)

参考文献

[1] 都新英.生态文明建设中政府审计作用机制与策略研究[J].财会通讯,2016(16).

[2] 谭三妹.基层审计部门加强生态文明审计的问题和对策[J].卷宗,2017(12).

[3] 唐洋.关于我国开展生态文明审计的探讨[J].财务与会计,2014(12).

[4] 陈彩霞,陈静文.生态文明审计的目标及实现机制研究[J].商业会计,201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