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块链研究框架的新思考

2020-06-08 10:49杨望,彭珮,徐慧琳
东北财经大学学报 2020年3期
关键词:中介机构文献综述平台

杨望,彭珮,徐慧琳

〔摘要〕本文对区块链领域国内外的已有文献进行系统综述,构建了一个研究框架以呈现当前学术界对区块链研究的图谱,以辨明下一步需要着力研究的关键问题及研究线索。本文在四个层面对已有文献进行分析:用户和社会、中介机构、平台、企业和行业,并将其分为三类:功能和设计、组织和管理、价值和度量。通过对已有文献进行梳理发现,当前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区块链的功能和设计问题上,却较少涉及区块链的应用、价值和治理。跨学科方法在区块链研究中十分重要,未来区块链研究的可行方向为跨学科研究和实证研究。

〔关键词〕区块链;文献综述;中介机构;平台

中图分类号:F49;F8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4096(2020)03-0078-12

2019年,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加快推动区块链技术和产业创新发展。区块链基于其独特的技术特征为真正无信任风险的交易奠定了基础[1],虽然区块链技术最初是因为比特币而受到了广泛关注[2],且目前较多应用在经济领域,但作为最符合未来发展趋势的技术之一,区块链已逐渐扩展到各类领域和场景中,如数字金融、供应链管理、智能教育平台和保险等。虽然区块链技术得到了广泛关注并被寄予了厚望,但学术界对区块链技术的应用领域、如何有效应用,以及在哪些领域应用才能实现社会价值最大化等问题上缺乏充分了解。截至目前,以区块链应用价值为核心的研究相对比较匮乏。为了对上述问题进行深入探讨,本文对区块链领域国内外已有研究进行系统文献综述,并构建研究框架。本文的研究主要围绕两个问题展开:学术界对区块链研究的现状,以及如何进一步推进区块链研究。

一、区块链研究背景

区块链是一种通过协议使得数据在多个计算机上进行创建和更新的共享数据库,由于数据被封装在运用非对称密码的数据块中,因而根据时间的变化可使其成为一个连贯性强的区块链,具有去中心化和不可篡改等特点。区块链的独特之处在于拥有强制达成共识的机制并能有效控制用户使用权限的大小[2-3],除此以外,分布式记账功能有效地缓解了传统技术中心化过强的问题,使得每个参与者都具有查阅数据和共享信息的权利。智能合约的发展更为开放式经济搭建了一个可靠的交易平台,也为建立全新的业务和组织模式铺平了道路。区块链技术不仅促进了贸易、跨境支付和客户需求等金融领域新型业务的发展,目前几乎所有银行都在致力于发展这项技术[1];还在供应链、教育和保险、农业等领域发挥了极强的应用价值。在此背景下,研究者不仅需要探讨区块链的功能和设计问题,还需拓宽研究角度,从治理和应用价值等方面对区块链进行更为全面深入的研究。由于区块链应用和监管会耗费较高的成本,在保证相对较高共识性的基础上,如何平衡区块链应用的收益和成本也是未来一个非常有价值的研究方向。

二、研究框架构建

本文借鉴了社交媒体技术研究的分析框架[4],并在Risius和Spohrer[5]构建的区块链研究框架基础上进行了修改以适应本文的研究主题。社交媒体技术提供了一个透明的、大规模的、多对多的交流工具,增强了用户的参与感和表达观点的权力。相比之下,区块链技术能够实现全面的双向交易并提高其透明度,因而被认为是更具颠覆性的技术。Risius和Spohrer[5]构建的框架基本涵盖了近些年国外主要的区块链研究内容,具有极强的借鉴意义。

本文建立的区块链研究框架将研究目标分为层级和类别两个维度,并在各维度中提出前瞻性范式研究问题,如表1所示。

其中,类别分为:功能和设计、组织和管理、价值和度量三个方面。有关功能和设计的活动围绕着如何设计区块链系统并有效利用各种特征(如安全性、去中心化和共识机制)等问题展开,其首要目标是了解系统应如何设计以实现某些目标;组织和管理主要关注区块链适用于不同参与者的运行机制,以及如何制定适用于当前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区块链监管政策等;价值和度量通常涉及基于区块链的解决方案在不同层面上提供的附加值,以及如何衡量附加值等问题。

在三个类别的基础上,本文进一步将各个类别下的研究内容分为四个层级:用户和社会、中介机构、平台、企业和行业。用户和社会是指通过区块链应用进行交易的个人,以及该技术带来的社会影响;中介机构是指中介机构如何有效应用区块链技术改善中介服务功能,以及区块链自身具有的中介服务特点,此类别重点围绕智能合约的应用,以及各交易主体间自动交易的机会[6];平台包括不同的区块链应用平台(如Ripple、以太坊和超级账本等)和跨系统交互平台;企业和行业描述了容易受到区块链技术影响的企业和行业,如金融市场和公共服务市场等。

在本文設定的研究框架中,类别主要用于分析如何设计、应用和度量区块链技术,而层级则是从不同的应用主体着手,帮助形成更加完善的结构化框架。在未来应用此研究框架时,可以集中于某一“类别”分析不同“层级”的活动。例如,研究功能和设计类别下的中介机构或企业;针对企业和行业的发展情况,也可以就某一“层级”中的不同类别进行分析。由于区块链技术具有强大的应用潜力,未来相关的跨学科合作将会越来越多,因而该框架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为跨学科合作提供新的研究启发。

三、区块链研究现状和趋势分析

在对区块链研究论文的选用范围进行界定时,本文利用不同的方法选用国内外的文献。考虑到国外的区块链研究起步早,外文文献主要来自于科学网、IEEE Xplore、Science Direct和SSRN等数据库中影响力较大且具有代表性观点的文献。中文文献则使用关键字“区块链”,从中文社会科学期刊引文索引(CSSCI)中进行检索,选取2017—2019年以区块链作为关键词的学术论文,以保证研究的时效性和高质量。在文献内容上,主要包含的内容是区块链技术对个体、中介机构、平台和行业的影响,以及区块链技术的设计、应用和价值等。为了形成框架明显、重点突出的研究框架供研究者参考,本文删除了外文文献中不针对重点领域的研究论文,中文文献则综合考虑文献的引用量、下载量、所属期刊的影响力及论点的代表性等因素。在对比筛选之后,最终选取出41篇国外文献和37篇国内文献,如表2所示。依据内容分析法的特点,本文根据文献中涉及到的研究目标进行定性分析,若文献同时涉及到了多项研究目标,则选取主要内容进行分析。依据内容分析法,表2根据研究框架对41篇英文文献和37篇中文文献进行了分类,对于同时涉及到多项研究目标的文献,则根据其主要内容进行划分。利用研究框架,从三个“类别”、四个“层级”对已有文献进行综述和评述,以识别目前研究现状,指出未来研究方向。

虽然智能合约具备一定的优势,也显示出在中介领域中的发展机遇,但其功能短板也不应当被忽视。首先,智能合约内的触发条件仍旧需要在链外制定好,目前尚不能达到完全的去中心化;其次,某些难以被事先预料的不完全契约也使得其在应用过程中出现一些困难,容易引发区块链参与双方的争端;最后,在用户账户内的token难以达到偿债所需的数额时,会出现一定的偿债风险,如何解决这些问题也是未来区块链功能设计中需要考虑的细节问题。

⒊平台

对平台的研究主要关注不同类型的区块链平台及其应用技术。针对此领域,区块链的共识机制是其主要的应用功能。针对共识机制的讨论,徐忠和邹传伟[22]认为,应将共识机制分为机器共识、治理共识和市场共识。机器共识主要是分布式计算领域需要研究的问题,而治理共识和市场共识则更多需要人类的参与。在机器共识的研究层面上,袁勇等[21]在梳理学界代表性观点之后,将其分为传统分布式一致性算法和区块链式共识机制,并得出了区块链共识机制的基础模型。现阶段多数研究者论及的共识往往是指机器共识,对于后两者的研究相对较少。

共识机制的效用并非是一成不变的,Buterin[18]认为,如若平台能够获得参与者一定程度上的信任,私有区块链可以比公共区块链使用更轻量级的共识机制。在区块链内,共识机制还可以进行有机组合,韩璇和刘亚敏[20]分析了区块链内不同共识机制的组合,包括工作量证明和权益证明的组合、拜占庭一致和权益证明的组合,并从安全性、扩展性和性能效率等方面对这些共识机制进行了评价。在共识机制应用较多的金融领域,王劲松等[23]提出了适用于股权登记、估值、发行与交易的投资应用平台,在获取智能合约管理数据和应用程序编程接口(API)数据的基础上,更好地维护投资者的利益。

虽然已有的研究较多关注了区块链平台的共识机制及其适用性等特点,但不同平台的功能如何能够互相补充并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已有研究并未过多涉及。总体来说,目前的平台应用研究较多集中在金融领域,其他行业的区块链平台应用也有待进一步开拓。

⒋企业和行业

2020年1月,商务部发布了《关于推动服务外包加快转型升级的指导意见》,鼓励企业开展对区块链技术的开发和应用。近些年学术界开始着眼于研究与特定行业相结合的区块链技术,并重点关注如何设计一个完整的应用系统。现阶段区块链较多应用在经济金融行业,但在未来,区块链会加速向政务、教育、能源[25]、医疗保健[26]和物联网[27]等多个领域延伸。

在区块链应用较多的经济领域,研究者认为,区块链技术的特点能够为金融、审计和跨境贸易等领域提供更高效的应用系统。王劲松等[23]认为,由于区块链技术具有加密算法、数据真实、信息共享等特点,能够解决传统金融行业交易成本高、系统性风险和监管难度大、数据接口技术不完善等痛点。与此同时,区块链作为一种先进的协同技术,可凭借去中心化、去信任、防伪溯源、共识机制、智能合约等技术有效克服中欧跨境电子商务发展瓶颈,为构建中欧跨境电子商务生态圈奠定基础[29]

虽然区块链应用对于企业和行业来说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但必须要指出的是,在企业和行业应用区块链技术的过程中,匿名运行的智能合约很难及时防范和预测信息泄露、私钥盗窃等违法犯罪行为的发生[28],这也是智能合约的不足之一,不仅影响到用户的体验感,还影响到区块链技术在企业和行业中的实际可用性。

通过对专注于区块链设计和功能的已有文献进行分析发现,目前学界的关注重心主要在“功能与设计”这一类别中,相关文献着重于对去中心化、匿名性、可扩展性和安全性等功能的实际可行性进行分析,还重点关注了区块链作为一种智能合约,其共识机制在不同层级中具备的不同特点。对诸如许可类型、权限级别、数据访问和互操性等其他功能的关注却相对较少,对于智能合约的不足之处也未提出可行的解决方案。因此,未来的研究也应当多關注一些目前被人们忽略的功能,同时关注智能合约的适用特点,为区块链更好地应用和推广提供理论基础。

(二)组织和管理

区块链的组织和管理问题主要涉及区块链系统的组织、使用和治理等方面,旨在了解适用于不同层级区块链参与者的运行策略,并从政策制定者的角度考虑,探讨如何将区块链监管纳入到现有的政策法规体系之中。预计这一领域的问题也将引起多学科研究团队的兴趣,并将特别受益于信息系统研究者与组织、管理、政治、法律等研究者的合作。

⒈用户和社会

目前根据区块链治理和决策方式的不同,可将其分为链上治理和链下治理。链上治理在一定程度上保持着部分传统金融治理的特点,不同的是区块链的组织形式具有分布式特点,不具备传统意义上可供监管的资产负债表。相对来说,链下治理在现阶段更为重要,如比特币开发团队会在每次升级前开放社区讨论,并根据讨论结果决定是否改进某项技术。

对于公众来说,目前能接触到的最为广泛的区块链技术就是加密货币。近些年,公众和决策者都开始对加密货币与本国货币的接口问题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世界各地的立法机构都在尝试制定相应的措施,以防止暗网市场中可能存在的洗钱、财政欺诈等非法活动[32]。与此同时,Kiviat[32]也指出加密货币的监管方法存在不足,为了实现区块链相对更强大的数字资产交换目的,监管部门限制了区块链部分其他功能的使用,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区块链的应用效率。要防止立法的这种附带影响,还需要制定更为详细的政策法规。除此以外,在制定适用于区块链的法规时,还需要明确,应用于区块链之上的各类活动是否与社会利益相关,如若明确属于私人领域,则需避免法律与代码的无谓争斗,这也有利于监管部门制定出区块链治理的最低标准,节省监管成本[36]

对区块链技术及其应用的监管在国内同样受到了广泛关注。2019年12月23日,中国人民银行营业管理部为推进区块链等金融科技的发展,召开了北京市金融科技创新监管试点启动会,在聚焦人工智能和区块链等前沿技术的基础上,向社会公示了六个创新应用,主要涉及到国有商业银行、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大型城市商业银行、清算组织、支付机构、科技公司等多家机构,此举也有利于提升金融便民服务水平并拓展金融服务的渠道。张夏恒[35]认为,目前国内的监管漏洞主要是由区块链概念界定模糊和区块链运行规则不透明等因素决定的。想要更好地对区块链进行监管,除了要厘清区块链的概念和运行机制之外,还需明确风险评估的重要性。为了建立更为标准化的监管评估标准,赵蕾等[37]基于SMARTChain模型和国内外其他风险评估模型的理念,运用R语言构建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得出结论:系统性风险防范和技术监管评估对监管部门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这为规范区块链技术的应用和创新提供了可靠的理论基础。

在针对用户和社会的区块链组织研究中,大部分研究者从监管的角度对政府应采取的行为进行了较为全面的分析,指出了法律制定过程中应注意的事项。但是,文献中很少有针对区块链技术运行机制的研究,这还需要软件工程师、计算机科学家和社会学家等共同合作来完成。

⒉中介机构

中介机构在应用区块链时,往往由于缺乏对现有技术的充分了解而选择放弃,即便有部分中介机构选择应用该技术,在实际推行项目时,也会涉及到如何与新的参与方进行合作的问题[2]。尽管中介机构及其业务模型可能会最先受到区块链技术的冲击,但中介机构的变革已经是大势所趋,中介机构通过改进传统业务模式以积极应对科技的发展,并最终使得效益最大化[38]。Yuan和Wang[39]认为,中介機构可促使客户和服务供给方在指定平台上交易,同时通过将区块链运营外包给供给方来降低运营成本。

对于传统的金融中介机构来说,若能在支付结算业务、资产业务和中间业务等方面充分利用区块链技术,便能有效推动新时代下的多业务布局战略[41]。除在经济领域,区块链在新型网络学习空间中也提供了具备中介机构特点的服务功能,李凤英[16]从核心要素平衡的角度出发,在深度梳理和分析区块链技术在网络学习空间中的切入途径、价值功能,以及区块链融入的网络学习空间管理问题成因等问题的基础上,架构了新的网络学习空间管理模式,并探索了基于区块链思维的并行化设计、联通创新、集成组合的系统观及综合管理方法。

金融领域的区块链中介监管一直以来都受到了研究者的广泛关注,万国华和孙婷[40]认为,区块链给证券市场的交易结构、市场结构和公司治理等各方面带来了巨大的变革,也使现有的法律体系和监管机制面临巨大挑战。及时有力的法律监管可以成为新技术发展的催化剂,但若不能根据具体情境提出具有针对性的监管思路和框架,也可能构成金融科技创新的障碍。

关于如何管理和组织基于中介机构的区块链技术,已有研究者指出中介机构的自身定位问题,并认为,及时有效的区块链监管机制能够促进中介机构更高效地应用区块链。但是,针对该部分的研究,却很少有研究者分析区块链技术自身的中介服务特点,未来的研究应对更多集中于如何通过合理的编程和自动化技术、改善区块链提供的中介服务并更好地服务大众等问题上。

⒊平台

在传统的生态系统中,平台不仅需要时时保持创新性来与竞争者抗衡,还需要在平台基础架构之上提供增值服务以吸引付费用户。与传统软件生态系统(如SAP、Oracle、Apple等)相比,区块链系统显然具有更大的不同,区块链管理也面临更多的挑战。区块链系统内的交易状态和历史记录很难被篡改,当要运行区块链来进行重大更新时,对于区块链系统来说,这样的维护程序在集中式系统中显得比较琐碎,需要所有验证节点的同意和积极接受才能生效。如果在此过程中,节点并未同意更新,这些程序实际上可能导致链条分裂而产生硬分叉,使两个具有竞争性的版本同时保持活跃状态,直到这两个版本被所有验证节点放弃[45]。一方面,对开放源代码的研究表明,硬分叉会对项目中的开发人员产生负面的动机影响。另一方面,由于硬分叉会在两个版本中进行择优选用,那么便会产生竞争效应,从而让使用者获得最大的收益。

在区块链平台建设中,冯翔[48]设计了一个以Web为开放平台,并基于区块链的去中心化身份认证等核心技术的新型教育资源治理模式。他认为,在教育信息化2.0时代,教育资源共享和服务面临着数据自动标注紧迫、学习者使用情境难以被构建等问题,进而提出在教育信息化2.0背景下教育资源治理的新思路和新理念。

已有研究指出了区块链平台相较于传统平台的优势,也辨证分析了竞争市场硬分叉的利弊,但针对平台的组织和管理技术方面的成果较少,还需要更多的研究者在该领域着重进行研究[47]

⒋企业和行业

目前已有部分区块链研究开始针对特定行业进行分析研究,并试图探寻其中的运行机制。Beck和Muller-Bloch[2]采访了大型公司的高层决策者,以研究如何系统地将区块链技术引入公司并产生业务价值。为了评估系统的运行效能,Brenig等[49]开发了一种用于评估去中心化共识系统运营能力的模型框架,Glaser[1]则提供了一种评估区块链结构的系统。

在各个行业中,金融行业无疑是目前区块链应用发展最为广泛和充分的行业。在信贷领域,区块链在控制资产证券化的结构性风险时具有极强的适用性,可提高证券化交易安全系数、提高交易速度与效率,并减少信息不对称等不足[54]。张路[53]则从博弈论的视角,分别对供应链金融服务模式和区块链激励机制进行分析,将区块链数据共享、数据存证、价值转移、智能合约等特点应用到供应链金融的各个环节之中,推进该领域内服务的优化。在衍生品市场中,区块链技术也具有极强的适用性,黄维[52]以区块链在其他领域的应用和特点为研究出发点,对照衍生品市场特征,深入分析区块链技术在衍生品市场领域的应用前景及风险对策问题。

区块链技术往往还会在跨境贸易中发挥重要的作用。王娟娟和刘萍[50]分析了目前在“一带一路”区域物流领域中,区块链技术去中心化、高效性、安全性等特点的实际可行性,并利用系统动力学模型构建因果关系图进行仿真模拟,最终得出区块链技术有助于“一带一路”区域物流体系改善的结论。李旭东等[30]在简单剖析区块链的结构框架、核心技术及主要优势之后,分别以进口医药为典型商品,以信息、单证和集装箱为典型对象,以报关单为典型载体,详细展现了区块链技术在跨境供应链物流、跨境贸易物流和跨境通关中的应用模式。

尽管目前学界已有较多针对特定领域的研究,但绝大多数都处于理论阶段。在研究新型区块链解决方案或对现有区块链进行优化时,对具体行业或企业中的应用策略进行实证分析的较少,未来对区块链在“组织和管理”这一类别上的研究还需要更多的实证和案例型研究。此外,多学科合作也有望促进这一研究领域的发展。

(三)价值和度量

区块链为不同层级的参与者带来了不同的成本和价值,该研究领域通常涉及到区块链的附加值,以及如何衡量区块链带来的成本和价值。

⒈用户和社会

区块链技术作为数字化发展进程中的代表性科技,具有重塑知识密集型行业形态的潜力[57],区块链虽然会为个人和社会带来了一些运行成本,但却为社会提供了更多诸如支付服务[2]、中介服务[58]等价值。区块链中存在着各类潜在的风险和收益,而如何对其进行识别和衡量则影响着区块链技术的应用和发展。

对于社会来说,区块链技术可以在公共治理和经济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朱婉菁[59]阐述了价值互联网时代区块链技术驱动社会治理创新的实质在于实现以“个人”为中心的智慧化公共服务,与此同时,区块链技术也为整个社会的价值形态带来了诸多变化和影响——重塑信用体系、彰显个体价值、构建简约治理机制和凝聚社会治理共识。对于政府来说,区块链技术在政府网站信息资源安全保存中具有极高的应用价值,这是因为区块链技术保证了信息获取的准确性、真实性、安全性及风险应对能力[61]。在中国的经济发展进程中,区块链还可以促进共享金融的发展,降低运行成本并达成较高的效率,进而推进整个社会的经济发展水平[60]

已有研究通常将重点放在概念化区块链的潜在社会收益上,然而关于区块链技术在个人层面上的成本和收益,很少有确切的实证研究和衡量方法。为了证实这些观点的正确性,就需要更实际的应用案例和大量的实证研究。

⒉中介机构

区块链技术的核心功能是提升中介机构交易的能力,智能合约技术可在交易双方不能完全互信时实现自主调解的功能。因此,区块链技术可以为传统的中介机构提供优化业务模式的途径。这引出了更深层次的问题,即区块链技术的发展为中介机构带来了怎样的机遇和挑战。

由于基于区块链技术所形成的系统具有去中心化等优势,Price[62]表示,公证与金融等行业的商业模式将面临挑战,但众多机构的数字化业务仍旧会受益于区块链,因而若能对基于区块链的应用程序加以利用,不仅可以优化已有的业务,还能够产生新的业务机会。在这一点上,最突出的案例是物联网的最新发展,在区块链中引入平台技术,可弥补物联网在隐私、可靠性和可扩展性等方面的不足[63]

对于不同的中介机构而言,区块链技术具有不同的价值。闫妍和张锦[67]采用Stackelberg博弈论方法研究由零售商、供应商、物流服务集成商组成的三级供应链参与者在分散决策与集中决策下的期望利润,最终得出利用区块链技术可以减少供应链成员间的交易成本,从而提高供应链整体利润的结论。卜学民[68]认为,中国目前实行的中央对手方结算制度,尽管能降低结算风险和成本,但未能真正实现货银对付,且易导致资金和证券的流动性与结算风险管理效率降低,在此情况下,区块链能够满足证券结算的功能需求,保证数据的一致性,能够有效解决中央对手方结算中的货银对付问题。

虽然已有的研究涉及到了区块链价值的阐述,但却较少涉及到区块链为中介服务机构带来价值的衡量问题。随着技术的發展和越来越多实际商业案例的出现,这将有利于学术界对其进行更深入全面的研究。

⒊平台

在建立了基于不同平台的各类应用系统之后,有必要确定这些系统为平台带来的价值及其衡量方法。目前的部分研究为货币当局开发、集成和监管加密货币提供了一些方法,并帮助社会了解区块链系统在数字支付领域的潜力[69],以及其取代中央银行的能力[70]。针对Facebook的稳定币Libra项目,邓建鹏和邓集彦[72]认为,监管机构应当首先明确Libra稳定币的法律属性,调整监管手段及外汇管理的具体方式,从而搭建起法定的数字货币发行体系。从区块链对金融基础设施的影响程度这一角度,邹传伟[73]分析了Libra项目的潜在风险和监管应对,认为Libra项目基于Token范式实现了某种意义上的超主权货币,但同时面临着法定储备投资管理不善、货币篮子结构失衡、Libra价格大幅波动等潜在风险。

虽然上述研究论及了区块链技术在不同行业中的附加值,但几乎没有提及未来应该如何补充和改善服务、如何从实际应用的角度更好地将区块链平台融入到运营信息系统中等问题,而对于区块链平台价值的衡量也往往局限在各自平台上加密货币的市场趋势及其附加值等问题上。

⒋企业和行业

目前关于区块链技术为企业和行业带来的价值问题是公众和市场最为关心的。该研究领域主要解决了哪些市场或行业将受到区块链系统的影响、如何设计业务模型以从区块链中获得经济价值,以及如何衡量这些价值等问题。

对于区块链的行业价值,金融领域往往是研究者最为关注的。例如,在供应链金融领域,研究者发现,区块链技术不仅能有效解决行业痛点,依据其去中心化、去信任化、稳定安全不可篡改的特点构建区块链债转平台,还能够增加供应商产量、提高供应链各成员收益并将应收账款融资的效益最大化[81]。值得关注的是,收益与风险往往是并存的,陈志峰和钱如锦[82]认为,建构以“中国式沙箱监管”为核心的区块链金融监管机制将是中国相关机制发展的可靠路径。

区块链的行业价值问题在金融市场中的讨论最为普遍[74-76],但在其他领域,如物流[77]和公共服务[78]等,也逐渐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随着区块链技术的发展,行业决策者也意识到了这项技术的增值潜力。除此以外,交通[79]、电力行业[80]等也受到广泛关注。

现有研究成果为日后有关区块链技术的商业价值研究提供了理论基础,也为大幅度推进区块链研究所需的高影响力提供了理论支持。但是,已有研究中几乎没有提及到如何针对具体情境改善区块链应用的系统和服务。另外,针对区块链附加值衡量的问题,如何制定一个公认的标准化处理方法,也是学界急需解决的研究问题之一。

四、未来研究方向

未来关于区块链的进一步研究应当着眼于跨学科研究和实证研究,这将有助于弥补当前的部分研究空白。

(一)跨学科合作

区块链技术正在逐步普及,区块链技术将去中心化的技术特点引入到数字基础设施中,包括硬件层、结构层、应用层、表示层。区块链技术能够影响到社会生活中的各个方面,因而区块链会渗透到大部分学科的未来研究中。但是,目前的研究成果仍主要集中在与技术和业务相关的主题上,并不能解决更多的诸如政治或司法问题。近些年部分学科的主要分支也开始挖掘区块链技术在各自领域的变革潜力。区块链自身的技术特点、设计细节、应用案例和价值分配等为跨学科研究提供了扩展空间,这些研究并不被限制在特定学科的范围内。

在设计和功能方面,计算机科学、法律和心理等学科的相关概念和理论能够为这些研究工作提供参考。未来,密码学等计算机分支学科也将成为区块链系统中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当智能合约涉及到商业交易时,决策者在设计解决方案时也需要运用法律学的专业知识,从而保证合约的合法性。为整个社会带来附加值并降低应用成本是区块链技术传播的主要动力,要实现推进区块链技术的传播,相关研究还需要调查客户可感知的成本和收益。Fabian等[7]认为,研究需要关注用户如何理解和制定其隐私需求,这就需要信息技术和心理学之间的跨学科合作。随着技术的发展和更多应用的可行性,心理学中有关群体决策的理论(如群体思维或群体极化)可以为决策的形成提供理论支持。跨学科合作为未来的创新型研究提供了巨大的潜力,这有利于增进大众对区块链技术、业务流程和应用价值的理解。

(二)实证研究

目前大量的研究停留在理论层面,对具体业务价值的定量研究也十分有限,与区块链技术相关的实证研究更是少之又少。究其原因,一方面,区块链技术还处于发展初期,相关技术术语和概念的模糊性使得多数研究者止步于理论研究,即便是来自计算机科学的研究者,也需要时间才能准确判断区块链技术的发展方向和应用范围。另一方面,研究者不能及时获得有效的数据源,对此,本文简要介绍了一些国外的数据来源,有助于推进相关的实证研究。

对于研究框架中提出的具体研究目标,研究者可以通过数据收集进行定性或定量分析。已有文献中也提供了众多案例。Beck和Muller-Bloch[2]根据访谈研究了一家金融行业公司的案例,Abramova和Bohme[9]、Fabian等[7]针对比特币研究进行了用戶调查。这些方法表明,即使某些区块链平台具有特有的匿名性也并不妨碍关键数据的收集。

區块链系统中的交易记录是线性的,部分区块链应用目前是完全透明的,所有网络参与者都可以读取其中的交易记录。利用公开可用的区块链系统(包括比特币和以太坊)对数据进行收集和分析。通过在线服务和区块链分析软件,研究者可以对来自不同公共区块链系统的数据进行预分析或完全分析。此类数据提供方和区块链分析服务系统可以有效地用于经验研究,并为研究者节省了深入研究每种区块链协议的时间和经历。对于区块链服务平台的研究,网站https://github.com/ether-camp/ethereum-harmony可提供源代码支持。这些数据源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为相关实证研究者的项目提供有价值的研究起点。

五、研究结论

区块链技术是目前最流行的技术之一,也是近几年学界的研究热点。总体而言,目前学界和业界在区块链技术的功能和设计上获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但针对区块链的应用、价值及治理等方面的研究相对缺乏。

第一,在针对区块链功能和设计的研究中,已有研究重点关注了区块链的匿名性、可扩展性和去中心化等主要特征,对共识机制的特点也有了相对明确的了解,但对智能合约存在的不足,以及许可类型、权限级别、数据访问和互操性等特征的研究相对缺乏,未来针对区块链的底层技术研究应当更多地关注到上述空缺之处。

第二,在针对区块链组织的研究中,多数研究者指出了区块链技术相对于传统平台的优势,也提出了平衡法律机构的检查权与用户隐私权的观点,并从监管的角度对政府应采取的行为进行了较为全面的分析,但目前针对区块链技术内部运行机制和组织架构的研究仍旧不够充分,在平台运行和治理这一层面上的研究更为匮乏,这也需要软件工程师、计算机科学家、社会学家等研究者共同合作以完成更为深入的研究。此外,如何通过合理的编程和自动化技术改善区块链的中介服务功能等问题也应受到研究者们的重视。

第三,在针对区块链价值的研究中,研究者重点关注了概念化的区块链价值,以及区块链技术在不同中介机构、行业中的附加值,却忽视了区块链技术在个人应用层面上的成本和价值,也很少有确切的实证研究和衡量方法,对实际商业案例的研究也略显不足。

第四,已有的研究为区块链研究提供了理论基础,也为进一步推进区块链研究奠定了基础,但还要从不同学科的交叉点需求突破,这些交叉点为跨学科研究合作奠定了基础,是进一步推动区块链研究的有价值的出发点。

参考文献:

[1] Glaser,F. Pervasive Decentralisation of Digital Infrastructures: A Framework for Blockchain Enabled System and Use Case Analysis[R]. 50th Hawaii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System Sciences,2017.

[2] Beck,R.,Muller-Bloch,C. Blockchain as Radical Innovation: A Framework for Engaging With Distributed Ledgers[R]. 50th Hawaii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System Sciences,2017.

[3] Yli-Huumo,J.,Ko,D.,Choi,S.,et al.Where Is Current Research on Blockchain Technology? A Systematic Review[J].PLoS One 2016,11(10):e0163477.

[4] Aral,S.,Dellarocas,C.,Godes,D.Introduction to the Special Issue-Social Media and Business Transformation: A Framework for Research[J]. Information Systems Research,2013,24(1):3-13.

[5] Risius,M.,Spohrer,K.Blockchain Research Framework: What We (dont) Know,Where We Go From Here,and How We Will Get There[J]. Business and Information Systems Engineering,2017,59(6):385-409.

[6] Szabo,N. Formalizing and Securing Relationships on Public Networks[R]. First Monday ,1997.

[7] Fabian,B.,Ermakova,T.,Sander,U.Anonymity in Bitcoin? The users Perspective[R]. 37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Information Systems,2016.

[8] Maesa,D.D.F.,Marino,A.,Ricci,L. Uncovering the Bitcoin Blockchain: An Analysis of the Full Users Graph[R]. IEE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Data Science and Advanced Analytics,2016.

[29] 张衍斌.以区块链技术构建中欧跨境电子商务生态圈[J].中国流通经济,2018,(2):66-72.

[30] 李旭东,王耀球,王芳.区块链技术在跨境物流领域的应用模式与实施路径研究[J].当代经济管理,2019,(12):1-9.

[31] DeFilippi,P.The Interplay Between Decentralization and Privacy: The Case of Blockchain Technologies[R]. Journal of Peer Production,2016.

[32] Kiviat,T. Beyond Bitcoin: Issues in Regulating Blockchain Transactions[J]. Duke Law Journal,2015,65(3):569-608.

[33] Pilkington,M.,Crudu,R.,Grant,L.G. Blockchain and Bitcoin as a Way to Lift a Country Out of Poverty - Tourism 2.0 and E-Governance in the Republic of Moldova[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Internet Technology and Secured Transactions,2017,7(2):115-143.

[34] 杨东.区块链如何推动金融科技监管的变革[J].人民论坛·学术前沿,2018,(12):51-60.

[35] 张夏恒.区块链引发的法律风险及其监管路径研究[J].当代经济管理,2019,(4):79-83.

[36] 杨凯伦,林少伟.区块链监管:“法律”与“自律”之争[J].东方法学,2019,(3):121-136.

[37] 赵蕾,陈晓静,戴敏怡.区块链技术风险监管实证研究[J].上海对外经贸大学学报,2019,(3):89-98,108.

[38] Vogel,N. The Great Decentralization: How Web 3.0 Will Weaken Copyrights[J]. John Marshall Review of Intellectual Property Law,2015,15(1):6-31.

[39] Yuan,Y.,Wang,F-Y.Towards Blockchain-Based Intelligent Transportation Systems[R].19th IEE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Intelligent Transportation Systems,2016.

[40] 万国华,孙婷.证券区块链金融:市场变革、法律挑战与监管回应[J].法律适用,2018(23):57-66.

[41] 张婷.我国商业银行区块链技术的应用与前景展望[J].新金融,2019,(7):50-57.

[42] 蔡昌,赵艳艳,戴梦妤.基于区块链技术的税收征管創新研究[J].财政研究,2019,(10):114-127.

[43] 邓爱民,李云凤.基于区块链的供应链“智能保理”业务模式及博弈分析[J].管理评论,2019,(9):231-240.

[44] Agarwal,R.,Tiwana,A.Editorial-Evolvable Systems: Through the Looking Glass of IS[J]. Information Systems Research,2015,26(3):473-479.

[45] Tschorsch,F.,Scheuermann,B.Bitcoin and Beyond: A Technical Survey on Decentralized Digital Currencies[J]. IEEE Communications Surveys and Tutorials,2016,18(3):2084-2123.

[46] Xu,X.,Pautasso,C.,Zhu,L.,et al. The Blockchain as a Software Connector[R]. 13th Working IEEE/IFIP Conference on Software Architecture,2016.

[47] Decker,C.,Wattenhofer,R. Information Propagation in the Bitcoin Network[R]. IEEE 13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Peer-to-Peer Computing,2013.

[48] 冯翔.教育信息化2.0背景下的教育资源治理:理念与路径[J].中国远程教育,2019,(12):12-23,33,92.

[49] Brenig,C.,Schwarz,J.,Rückesh?user,N. Value of Decentralized Consensus Systems-Evaluation Framework[R]. 24th European Conference on Information Systems,2016.

[50] 王娟娟,刘萍.区块链技术在“一带一路”区域物流领域的应用[J].中国流通经济,2018,(2):57-65.

[51] 付豪,赵翠萍,程传兴.区块链嵌入、约束打破与农业产业链治理[J].农业经济问题,2019,(12):1-13.

[52] 黄维.区块链技术应用于衍生品市场的潜在风险与模式构建[J].金融监管研究,2019,(2):97-111.

[53] 张路.博弈视角下区块链驱动供应链金融创新研究[J].经济问题,2019,(4):48-54.

[54] 管同伟.区块链在资产证券化风险控制中的应用研究[J].新金融,2018,(1):27-33.

[55] 吴桐,李铭.区块链金融监管与治理新维度[J].财经科学,2019,(11):1-11.

[56] 陈静.区块链技术下互联网金融的风险演化及防范[J].宏观经济管理,2019,(4):76-84.

[57] Loebbecke,C.,Picot,A. Reflections on Societal and Business Model Transformation Arising From Digitization and Big Data Analytics: A Research Agenda[J]. The Journal of Strategic Information Systems,2015,24(3):149-157.

[58] Tapscott,D.,Tapscott,A. The Impact of the Blockchain Goes Beyond Financial Services [DB/OL]. https://hbr.org/2016/05/the-impact-of-the-blockchain-goes-beyond-financial-services,2017-01-07.

[59] 朱婉菁.區块链技术驱动社会治理创新的理论考察[J].电子政务,2019,(11):1-9.

[60] 乔海曙,田丰.区块链技术下共享金融发展研究[J].经济与管理,2018,(5):86-92.

[61] 黄新平.基于区块链的政府网站信息资源安全保存技术策略研究[J].图书馆,2019,(12):1-6.

[62] Price,R.This London Startup Could Make Diamond Theft a Thing of the Past——And Thats Just the Start [DB/OL]. http://www. businessinsider.com/everledger-ledger-diamonds-blockchaintech-theft-fraud-2015-8?r=UK&IR=T,2017-04-18.

[63] Banafa,A. How to Secure the Internet of Things (IoT) With Blockchain [DB/OL].https://www.datafloq.com/read/securinginternet-of-things-iot-with-blockchain/2228,2017-01-07.

[64] Christidis,K.,Devetsikiotis,M. Blockchains and Smart Contracts for the Internet of Things[J]. IEEE Access,2016,4(1):2292-2303.

[65] Korpela,K.,Hallikas,J.,Dahlberg,T. Digital Supply Chain Transformation Toward Blockchain Integration[R]. 50th Hawaii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System Sciences,2017.

[66] Feng,T.An Agri-Food Supply Chain Traceability System for China Based on RFID and Blockchain Technology[R]. 13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Service Systems and Service Management,2016.

[67] 闫妍,张锦.基于区块链技术的供应链主体风险规避研究[J].工业工程与管理,2018,(6):33-42.

[68] 卜学民.论区块链对中央对手方结算的挑战及其应对[J].北方法学,2019,(6):147-157.

[69] Lindman,J.,Tuunainen,V.K.,Rossi,M.Opportunities and Risks of Blockchain Technologies——A Research Agenda[R]. 50th Hawaii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System Sciences,2017.

[70] Hayes,A. Decentralized Banking: Monetary Technocracy in the Digital Age [R]. 10th Mediterranean Conference on Information Systems,2016.

[71] Sanda,T.,Inaba,H. Proposal of New Authentication Method in Wi-Fi Access Using Bitcoin 2.0[R].IEEE 5th Global Conference on Consumer Electronics,2016.

[72] 邓建鹏,邓集彦.稳定币Libra的风险与规制路径[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12):1-13.

[73] 邹传伟.区块链与金融基础设施——兼论Libra项目的风险与监管[J].金融监管研究,2019,(7):18-33.

[74] Holotiuk,F.,Pisani,F.,Moormann,J. The Impact of Blockchain Technology on Business Models in the Payments Industry[R]. 13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Wirtschaftsinformatik,2017.

[75] Vernon,T. 5 Ways Blockchain Will Transform Financial Services [DB/OL]. https://www.finextra.com/blogposting/13068/5-waysblockchain-will-transform-financial-services,2017-01-07.

[76] Yermack,D. Corporate Governance and Blockchains[J]. Review of Finance,2017,21(1):7-31.

[77] Allison,I. Shipping Giant Maersk Tests Blockchain-Powered Bill of Lading[DB/OL].http://www.ibtimes.co.uk/shippinggiant-maersk-tests-blockchain-powered

-bills-lading-1585929,2017-01-07.

[78] ?lnes,S. Beyond Bitcoin Enabling Smart Government Using Blockchain Technology [R].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Electronic Government and the Information Systems Perspective,2016.

[79] Lee,J.,Pilkington,M. How the Blockchain Revolution Will Reshape the Consumer Electronics Industry[J]. IEEE Consumer Electronics Magazine 2017,6(3):19-23.

[80] Sikorski,J.J.,Haughton,J.,Kraft,M.Blockchain Technology in the Chemical Industry: Machine-to-Machine Electricity Market[J]. Applied Energy,2017,195(6):234-246.

[81] 唐丹,莊新田.基于区块链债转平台的供应链融资决策[J].系统工程,2019,(6):58-66.

[82] 陈志峰,钱如锦.我国区块链金融监管机制探究——以构建“中国式沙箱监管”机制为制度进路[J].上海金融,2018,(1):60-68.

[83] 宫晓林,杨望,曲双石. 区块链的技术原理及其在金融领域的应用[J]. 国际金融,2017,(2):46-54.

(责任编辑:邓 菁)

猜你喜欢
中介机构文献综述平台
关于中介机构参与地方政府投资项目审计的探讨
涉案保荐机构在审项目原则上不停审
重视和发挥中介机构在产学研联合培养专业学位硕士中的作用
马克思创新思想研究综述
网络平台支持《教育技术学》公共课实验教学模式构建
陕西科技大学镐京学院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Scratch教学研究综述 
大学生模拟创业实践平台体系建设研究
我国农村土地流转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