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
DARPA启动“机器视觉干扰技术”项目;
美国康奈尔大学开发出微型无线传感器;
美国研究人员使用量子传感技术提高GPS定位精度;
英特尔推出具有1亿个神经元的神经拟态系统;
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开发出减少网络延迟的新方法;
谷歌公司利用人工智能算法实现自动化芯片设计;
美国密歇根大学开发出新型小尺寸陀螺仪;
美国研究人员开发出新的量子计算控制方法。
英国
英国公共卫生部门拟利用蓝牙技术追踪新冠肺炎病人密切接触者;
英国国防部国防科学与技术实验室发起“广域生物传感器”第2阶段竞赛;
英国未来五年对纯电动汽车充电网络投资将达5亿英镑。
欧盟
爱尔兰科学家在量子计算效率研究上取得突破;
奥地利科学技术研究所展示新型量子雷达原型。
美国内华达大学受昆虫启发
开发出用图像估算飞行器速度的新算法
据外媒报道,美国内华达大学研究人员开发出一种名为“FLIVVER”的新算法,可根据图像估算飞行器速度。该算法是受昆虫使用视觉信息估算飞行速度的方法启发而来,可对图像中物体的相对距离变化产生评估,以此精确推算出飞行器速度。相比于此前利用视觉信息估算物体移动速度的非线性优化算法,FLIVVER算法可降低对计算资源的需求量,通过滤波器直接计算出速度相关量的二阶倒数,对速度进行估算。该算法可单独使用也可以和其他算法结合以进一步提高效率,但目前仅能估算飞行器直线运动的速度。研究人员希望FLIVVER算法可为小型无人机的速度估计提供一种有效的通用方法。
AI新算法能识别不同类型脑损伤
据英国剑桥大学官网5月14日消息,来自该校和帝国理工学院的科学家开发出一种新AI算法,并借助大量CT扫描数据对其进行临床验证和测试,结果表明其能成功检测、分割、量化并区分不同类型脑部病变。新算法有望帮助研究人员为颅脑损伤开发出更多个性化疗法;也可以用于某些临床情况,例如在放射医生很少的地区使用。
研究人员开发了基于人工神经网络的机器学习工具,并在600多次不同的CT扫描中对其进行了训练,向其显示了不同大小和类型的脑部病变,然后借助现有大型CT扫描数据集对该工具进行了验证。
结果表明,这一AI算法能对每个图像的各个部分进行分类,并判断其是否正常,这对于研究头部损伤的恶化情况可能很有用。剑桥大学医学系教授戴维·梅农说:“希望它能帮我们确定哪些病变会进一步恶化,并了解它们为何会恶化,以便未来可以为患者开发出更具个性化的疗法。”
研究人员解释称,该AI算法也有望在急诊室发挥作用。在所有头部受伤患者中,只有10%至15%的病灶可以在CT扫描中看到,新AI工具可识别出需要进一步治疗的患者。
俄罗斯
俄罗斯机器人战斗平台“Marker”将于2021年完成研发;
俄罗斯将禁止发行和销售加密货币。
韩国
韩国科学技术院开发出具有昆虫眼睛机构的超薄相机;
韩国三星电子公司推出全球首款采用极紫外光刻技术制造的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
日本
索尼开发出内嵌AI技术的图像传感器;
索尼AI与avatarin合作开发下一代机器人。
其他
兰德公司发布《人工智能的军事应用:不确定世界中的伦理问题》报告;
美国和捷克将就5G网络安全领域进行合作。
韩国科学技术研究院开发出
大型可拉伸透明电极
韩国科学技术研究院(KIST)宣布开发出一种制造大面积波浪形纳米银线网络电极的新技术。该电极不仅具有可拉伸结构,还具有较高的导电性与透明性。研究人员通过将纳米线网络与溶剂接触,形成一个结构上可拉伸的纳米线网络,以克服纳米线在松弛预拉伸基材时断裂和损坏的问题。研究人员利用该工艺技术在A4纸大小的基材上形成了波浪形的银纳米线网络膜,并成功地创建了可拉伸且透明的显示器。研究人员表示,该技术可用于批量生产,有望对可穿戴电子设备市场产生巨大影响,如高性能智能可穿戴和医疗设备等领域。
疫情促进人脸识别技术在日本应用
日本的人脸识别应用最早见诸报端的是机场的刷脸。从2017年10月開始,东京羽田机场、东京成田机场、大阪关西国际机场以及名古屋中部国际机场先后导入人脸识别系统。专利申请数据显示,在人脸识别相关技术方面,日本厂商拥有很多专利。其中NEC、NTT、日立、富士通、欧姆龙、佳能、东芝等排在前列。
为应对新冠肺炎疫情,日本的人脸识别应用报道了两个实例:其一,日本的计数器厂商——GLORY公司研发了一套“可识别佩戴口罩人脸”的系统。这一人脸识别系统,即使识别对象佩戴口罩或墨镜,也能根据眼睛、额头及鼻梁等部位的特征进行识别。
其二,总务省导入的利用人脸识别的体温测定系统,设置在中央联合大楼2号楼与总务省2号大楼。利用红外线照相机,即使距离测定对象1.5米以上,也能在0.5秒内以正负0.3度的精度检测到来访者的体温异常,并及时向管理者发送通知,即使戴着口罩也能正确测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