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新一代信息技术支撑服务疫情防控

2020-06-08 10:45常如平
唯实 2020年5期
关键词:复产工业防控

常如平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鼓励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等数字技术,在疫情监测分析、病毒溯源、防控救治、资源调配等方面更好发挥支撑作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发生以来,江苏各地各部门运用5G网络、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在疫情精准化防控和企业有序复工复产复课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并接受“战疫”检验,初步形成了“布网、上云、用数、赋智、接链”的技术支撑体系,应用成效明显。

一、运用新一代信息技术支撑服务疫情防控和

复产复工复课成效

网:运用5G网络工业互联网精准覆盖。2019年11月,5G正式商用,其“高带宽、低时延、大连接”特性,为疫情期间精准化防控和复工复产复课提供强大信息基础设施网络,并顺应工业互联网要求,“5G+”工业互联网应用平台、行业、场景不断涌现。目前全省已建成5G基站2.6万座,宽带用户数3948万户,100G到园区,10G到小区,光纤到户全面覆盖,家庭固定宽带平均接入速率132Mbps,移动宽带平均接入速率42.8Mbps。一是出台5G试点应用专项实施方案。2020年全省新建5G基站5.2万座,全省启动新一批5G行业应用案例征集,签约5G行业应用试点项目114个,培育辅导工业互联网国家二级节点5个。无锡启动建设全球首个车联网(LTE-V2X)城市级示范应用项目,中车浦镇、亨通光电、博众精工、昆山沪光等龙头企业正在加紧推进“5G+智能制造”产业示范,南京电网组织了全球首个5G独立组网电力网络切片测试,江苏省人民医院、常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应用“5G+MR”实施远程手术急救。二是实施“5G+”工业互联网“512”工程。推进电信运营企业、重点IT企业及工业企业开展工业互联网内外网改造升级,培育一批标杆工程,建设“5G+”工业互联网网络化改造和公共服务平台。打造“5G+”工业互联网典型应用场景,在10个行业形成可推广可复制解决方案,累计征集全省“5G+”工业互联网应用项目123个。推广国家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体系并不断探索“制造即电商”商业运营模式,推动“超级数字工厂”孵化培育,推动标识量、解析量、企业量“三量融发”。三是工业互联网平台优化供应链。徐工汉云工业互联网平台运用“5G+”大数据定制打造“工业企业疫情防控信息管理平台”,助力工程机械、制造业、物流等企业加紧人员物料、设备部件调配,确保了供应链上开工率短期内大幅度增长;二元苏州工业科技公司依托日化行业工业互联网平台协调原料供应商资源,将传统品牌3—5个月研发周期缩短为15天,帮助多家原料供应企业和产品生产企业快速复工、转产达产;观为监测技术(无锡)公司研发的疫情防控应急运输车辆通行证服务系统支持省内13个地市及84个区县级交通运输管理部门的业务办理,办证量超过4万张;朗坤智慧科技公司推出旺采网——线上招标采购平台,提供免费远程技术服务,帮助企业完成招标采购;江苏海岸线“链企云”平台通过对行业供应链、价值链流程再造,整体库存天数缩短20%—35%,交货周期缩短20%—35%。

云:依托云平台有序推动复工复产复课。拓展平台应用,发挥工业互联网平台全要素、全产业链、全价值链作用,通过供需对接、动态调配、云上复工、线上招聘等产品和服务助力企业复工复产、保障经济平稳运行。一是开通“绿色通道”助力复工复产。及时开通支持企业应用的工业互联网技术服务复工复产的“绿色通道”和工业APP汇聚平台,上线104个云服务办公产品,105款工业APP,254款工业互联网应用产品,以及18个抗疫复工大数据应用场景解决方案,通过“绿色通道”上云的企业已超过4万家。针对软件企业复工复产需求,还第一时间开设了“江苏软件政企通”公共服务平台抗疫专栏,推出77个优质软件产品供省内企业免费使用;同时还开发了疫情防控专项信息系统,及时高效帮助企业解决复工复产、物资保障、政策纾困等问题。苏州市工业和信息化局专门打造“复工通”平台,一站式解决员工返岗、信贷融资、物资运输、在线培训等复工复产痛点问题。二是通过信息追溯解决企业用工难题。好活(昆山)网络科技公司推出“互助通”产品和“码上复工”小程序,为中移铁通、UU跑腿、美菜等100家企业提供了人才能力共享及结算服务,解决人员就业近2万人次,结算金额近1000万元;常熟服装城推出“开复市自主申报”系统,为集团下属7大市场及20多个民营市场的经营户和店铺从业人员提供线上申报、审核服务,并通过“云裳通”打通采购商与常熟市疾控中心重点监控人员数据,保障采购源安全。三是网上复课确保停学不停课。江苏省教育厅上线智慧教育云平台,并联合钉钉、腾讯推出“名师空中课堂”,为全省中小学生提供精准补短提优、全名师在线互动授课、全学段共享优质资源等服务。手机移动端覆盖900万户中小学生,用户数达2900万。焦点科技公司推出区域线上教学平台“焦点云课堂”,已覆盖江苏、山东、海南、广西、辽宁、浙江、上海等省区市。淮安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开发的电子信息教学资源库平台每天约有全国各地7万多名学生在线学习。

数:紧扣大数据分析追踪管理流动人员。在疫情防控方面,大数据等信息技术应用到监测分析、传染源追踪、人员流动、在线问诊等多个重要防控环节,做好“精准”智防、“精密”智控、“精确”智联。一是建立大数据疫情防控体系。江苏省公安厅、卫健委、通管局联合行动,依托人口数据、通信数据平台,整合归集19个省有关部门数据资源,将手机漫游数据及人口信息与相关部门掌握的数据相关联,持续全面跟踪掌握流动人员态势特别是病源地人员入苏信息,确保重点人员行动轨迹可查、可控、可追踪。江苏电信等运营企业为此还专门成立了大数据攻坚团队,协助政府开展重点人群活动轨迹排查。二是应用大数据跟踪复工人口流动路径。国网江苏研发的江苏抗疫复产电力大数据云网通过大数据实时分析全省居民返程与企业复工情况,形成全省、各市、各行业以及重点监控区域的工业生产和人员复工情况实时晴雨表;南京建普软件公司研发的省政府投资工程复工疫情防控监管平台,建立项目疫情防控责任体系317条,保证各类工程项目及时复工;南京擎天科技公司推出企业防疫排查APP,提供人员分色标识、15日内漫游地信息核对、返企人员“一人一档”管理等10多项服务,帮助南京4000多家危化、工贸重点企业开展疫情排查和复工复产申请;赛摩电气公司推出疫情防控政企互联云平台,帮助新沂市17个乡镇95%的企业和徐州经济技术开发区101家商贸服务业复工复产。三是推广疫情防控服务平台及应用。组织软件信息服务企业、大数据和互联网企业、工业互联网平台企业及电信运营商开发部署疫情防控软件产品,先后征集3个批次300多家企业近600项信息产品、平台及服务,覆盖疫情防控、复工复产、物资调配、民生保障等多方面。苏宁集团开发公共出行信息登记系統并在南京市公共交通、公共场所等领域投入应用;浩鲸云计算科技公司上线“鲸智守卫”,在精准分析各类疫情信息基础上为科学防控提供数据支撑和决策支持;朗新科技研发的公共防疫管理平台通过“七通一码一平台”实现疫情管理的智能化和高效协同;江苏移动研发出“一呼百应”——基于大数据的智能语音疫情防控解决方案,为网格化疫情防控提供常驻人群识别、点对点语音播报;江苏联通推出面向个人用户的疫情防控平台,集聚全省41家发热门诊医院、300多位医生在线提供远程服务。四是为疫区防控提供信息服务技术保障。全省软件及互联网企业充分发挥信息技术优势,助力疫区精准、高效、安全防控。华云数据为湖北武汉疫情集中地区免费提供医院信息化建设相关超融合云一体机产品及服务,协助相关应急医院快递搭建高效、稳定、安全的IT架构;徐工信息推出汉云热筛查平台,快速识别个体体温并实现人证对比,提升疫情防控管理工作的准确性;总部位于南京软件谷的中软国际“解放号”发布“神兵计划”,召集全国“码农”为武汉及全国定点医院、社会组织、医疗企业提供IT运维及技术援助服务。为减少江苏援鄂医护人员集中开会带来的感染风险,疫情伊始,江苏电信为援鄂医疗队创建42个云会议室,每天保障每个医疗队6—8次云会议,高峰时实现13批、2804名前方医疗队员云服务全覆盖。

智:应用人工智能远程筛查和智慧识别。在疫情防控中,人工智能(AI)具有多重典型应用场景,并广泛应用。一是利用人工智能实现快速筛查。在机场、地铁、车站等高密度人流中利用红外传感,快速、准确识别体温异常者;对疫情信息进行智能化分析,预测疫情发展趋势,可以提升政府疫情防控效能;利用AI远程问诊可有效降低医护人员近距离接触感染的风险,利用人工智能影像辅助诊断技术可以大幅度提高诊断效率,缓解医护人员紧缺问题;通过人工智能可以有效减少病毒检测中的重复性工作,通过有效筛选化合物、生物标志物、预测药物理化性质等促进药物研发。二是开启扫脸复工扫码点餐。运用AI技术实现佩戴口罩“刷脸”登记代替指纹考勤。人脸识别并不罕见,但当脸部大部区域被口罩遮挡,实现有效识别就需要更加精细捕捉和精准的算法,机器还可对未佩戴口罩人员进行语音提示,并同步给防疫值班人员,做到主动管控。不少江苏餐饮店通过扫码点餐、自助收银等开启无接触营业方式。“线上消费、快递派送”已经成为居民消费主流,“非接触”便民服务、“智慧物流、无人配送”保障了生产生活的基本供给。如苏宁物流推出“5G卧龙”无人配送车,能有效识别红绿灯,与周围车辆、交通环境产生实时交互和互联,利用5G技术实现了远程辅助驾驶和末端无人配送;随易信息研发的食行生鲜社区智慧微菜场独创“到柜模式”,服务苏州、无锡、上海三地3700多个社区,提供居民日常所需零副食4000余种,为300多万户家庭提供生鲜配送服务。三是人工智能产业集聚发展态势初显。全省目前人工智能产业规模已超过700亿元,南京、苏州、无锡、常州等地在不同细分领域形成了发展优势,培育孵化了思必驰、亿嘉和、旷云科技、科沃斯、南京地平线等一批代表性企业。如思必驰推出“疫情防控机器人”,为政府部门、医疗机构等提供人工智能呼叫排查、追踪服务,通过机器人替代社区人力摸排人员往来,加强重点人员健康监测和跟踪保障,目前已在园区、街道、社区推广使用。

链:引入区块链溯源监测和社会化治理。疫情防控涉及信息透明、信任机制、物品溯源、数据合理共享、隐私保护。区块链帮助慈善公益更公开透明,让数据晒在阳光下,增强慈善组织公信力。借助区块链建立真实可信的物资溯源机制,让医疗物资与医院需求更加匹配。一是“区块链+高校防控信息平台”投入使用。南京审计大学组织校内专家开发了疫情防控信息采集区块链系统,并于2020年2月2日零时上线。系统以区块链去中心化技术为支撑,师生所填的信息在上传中央服务器的同时,还以加密的方式上传到了多台区块链节点服务器上,确保了信息的准确性并解决了使用者担心信息泄露的风险。目前该校千余名教师和17000名学生实现了信息采集全覆盖、无遗漏、无死角。二是“区块链+社会治理”在南京推开。南京市优化升级“社区治理一体化平台”,率先在全省开發“健康模块”,打通网格员手持终端和公安机关大情报一体化实战平台,汇聚融合各类涉疫大数据信息资源,强化预警研判,精准指引网格员开展摸排、走访、跟踪、服务等工作,形成了“大数据研判、地毯式排查、全流程追溯、网格化防控”的现代化防控模式。三是“区块链+苏城码”在苏州创新应用。苏州市在疫情防控实践中探索出一套“苏城码+网格化+铁脚板”的工作经验,其核心就是大数据应用支撑。苏州市近期已发出动员令,要求各级坚持“一体化、一盘棋、一张网”,运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手段,推动城市治理制度创新、模式创新、手段创新,构建数据闭环、网格闭环、管理闭环和责任闭环,提高城市科学化、精细化、智能化管理水平。

二、江苏信息基础设施承载能力提升建议

疫情之下是思考。江苏信息基础设施承载能力仍需进一步提升;服务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复课的平台、软件、APP供给“百花齐放”,但共享性、通用性不够;数字经济自身体量有待做大做强,服务实体经济能力需进一步加强。因此深入贯彻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提速“新基建”、提升信息服务平台供给能力、做大做强数字经济三项任务迫在眉睫。

发力新基建,找准融合应用项目。尽快出台江苏推进新型信息基础建设政策意见,将新型信息基础建设列入“十四五”专项规划。加快布局以5G、大数据中心、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等为代表的数字新型基础设施,持续推动交通、能源、水利等传统基础设施数字化升级改造。通过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提升实体经济和数字经济融合能力、提升传统基础设施智慧化水平,构建全省“泛在互联、数据互享、智能互感、产业互融、安全互信”的数字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发展体系。

增强新供给,提供柔性保障能力。江苏省工信部门会同省相关部门,共同协调省电信、广电基础运营商,密切做好网络运营监测和动态分析,加强重要特殊时期网络保障,建立周报制度,完善应急处理机制。鼓励信息服务企业提供更多的信息服务产品,工业企业在保持规模化生产的成本优势前提下,必须转向注重客户个性化需求的柔性化定制模式,工业企业要探索“战疫”与“非战疫”期间不同类产品生产切换的路径与能力,实现柔性制造、柔性储备、柔性保障。

培育新经济,探索跨越发展模式。疫情期间新业态、新模式、新热点逆势生长,表明数字经济在这段特殊时期得到了加速催化和加速发展。建议抓住经济发展和民生保障这两个关键,制定出台数字经济发展政策和行动计划,一手促数字化转型,一手促新业态模式打造。既要加快对传统产业进行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改造,释放数字经济的放大、叠加、倍增作用,也要大力推动新信息产品与服务研发推广,大力培育在线教育、远程医疗、智慧物流、车联网、生产要素协同共享平台等新业态、新产业,充分释放数字经济潜能,推动工业互联网向产业互联网转变,实现制造商、运营商、电商融合,业户、客户、用户融合的“制造商即电商”,将传统电商的溢出价值回归本地制造业。

(作者系江苏省工业和信息化厅二级巡视员)

责任编辑:高 莉

猜你喜欢
复产工业防控
配合防控 人人有责
精准防控 同心战“疫”
防控疫情 从我做起
复工
西藏,复工复产正当时
杭州复工复产进行时
政策
争分夺秒的防控导弹车组
掌握4大工业元素,一秒变工业风!
工业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