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长寒假 你的孩子还好吗

2020-06-08 10:42张漫雪
健康博览 2020年4期
关键词:变化情绪疫情

张漫雪

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的影响,学生们迎来了史上最长的寒假,这也给家长们带来了不小的挑战。除了每天打卡、打印作业、拍视频上传等任务之外,这几個月来,许多家长发现自己家的孩子莫名有了些变化:之前说起玩具、出门就兴奋,现在都不感兴趣;之前犯错了还讲道理,现在脾气暴躁、一点就着;即使在家里无聊,但依旧不想开学、不想摸书;明明会自己吃饭、上厕所,最近好像什么都不会了,还要天天跟复工的爸爸妈妈要求:“你们不要去上班!”……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其实,孩子的这些变化绝对不是个例,这是疫情给孩子的生活、学习带来影响而引起了心理、性格上的变化,对此家长过度重视和完全忽视都是不对的。面对孩子的这些变化,家长们到底该怎么办?

变化一孩子不想上学,不想看书,巴不得假期一直延续

有些家长抱怨:“哎呀,我家里那个‘学渣,喊做作业慢吞吞,喊上网课要走神,聊起开学更气愤,他说巴不得永远都放假……”有些孩子不仅不想上学,也不想学校的小伙伴,那以后会不会都厌学了呢?其实,不爱学习只爱玩耍这是人类的天性,对孩子来说更是如此,喜欢玩儿不喜欢整天学习是正常现象。这段时间在家里待久了,出现不想上学的想法也很正常。另外,尤其是幼儿园、小学阶段的孩子,即使学校小伙伴再多,对他们来说最重要最亲密的伙伴仍然是父母,况且在家里还有机会睡懒觉、看电视、玩游戏,不喜欢去学校也没什么奇怪的。

一听到孩子说不想去学校、不想学习之类的话,家长就容易有两种反应———第一,长篇大论地讲道理。第二,直接发火!这两种反应都是典型的无效沟通,结果就是孩子仍然听不进去,浪费了时间还影响了和孩子之间的感情,甚至会引起孩子叛逆。

正确的做法是在骂孩子之前首先自己反思一下。是不是反应了你自己对于孩子学习的焦虑?目前孩子的学习是否已经糟糕到必须采取强制措施的地步?即使这两个月学习不好是否真的会发生很糟糕的结果?你沟通的需求是什么?你现在最想要的结果是什么?是让孩子顺利渡过疫情,维护心理健康,还是靠这两个月提升学习成绩?

家长反思后静下心来想想,为什么孩子不想学习甚至反感学习?孩子是最近一个月才出现的明显厌学情绪还是一直就有?是不是因为最近放假打乱了作息?孩子是厌恶所有的学习吗?你是按照怎么样的频率在督促孩子学习?

疫情期间孩子都是自己在家做作业、看书,没有了同学的竞争,“不想去学校”的话可能是孩子表现出来的消沉。而这也就提示了同伴的重要性,建议家长、老师利用网络组织一些小比赛、小展示,帮孩子建立和同学之间的互动。如果没有条件实现,那请家长要放下自己手里的手机、工作,和孩子一起学习,成为孩子竞争的伙伴,提高孩子的学习积极性。

按照这三类问题梳理下来,每个孩子出现厌学的原因可能都不一样。如果只是短时间的厌学,那随着疫情结束,开学后自然会慢慢适应并恢复到之前的状态。如果一直以来厌学且家长无法沟通,建议需要在专业心理咨询人员的帮助下解决问题。

家长要更关注孩子的自主学习。不管孩子成绩好不好,这只是学习的结果,作为家长更应该关注孩子的学习行为,尤其是自主学习的行为。所谓自主学习的行为,就是在没有家长的督促下自己看书、做作业,哪怕只是偶尔为之,都值得家长关注和鼓励。一般来说,行为习惯的养成需要强化而来,家长的关注就是奖励和强化,关注越多,这种偶尔为之的行为就会越多,才会形成习惯。那如何关注才有效呢?家长同样应该关注行为过程本身而不是结局。不要每天下班只看孩子的题做对没有,英语、古诗有没有读背熟,应该关注他主动学习的过程和行为。

变化二孩子对原来感兴趣的东西提不起兴趣了

家长A:“以前说起出门,孩子最起劲了,在家待了一段时间,最近说去人少的地方玩儿,结果孩子根本不想出门!”家长B:“就是,以前玩玩具玩得饭都不想吃,最近几分钟就没兴趣了,不知道是怎么了?!”

如果孩子最近出现了这些表现,家长们要淡定,在疫情的特殊状态下,这并不表示孩子有什么心理问题,多数只是当下状态的反应。

疫情带来的学习和生活的改变,对于任何人来说都是一种突然发生的不可控事件,有可能超过自身心理应对的能力,大人都会受到影响更不要说孩子了,儿童心理活动正处在生长发育中,更容易受到环境不利因素的影响。

正确的做法———

●家长要先调节自己的心理状态

父母是孩子的“晴雨表”,父母的情绪波动会直接影响孩子。如果家长自己一天到晚心烦意乱,孩子自然会感受到家长的情绪,家长在面对孩子时先把自己的情绪调整好,才能帮助孩子应对危机。

●让孩子知道这种情绪反应是正常的

针对孩子的这些表现,家长千万不要大惊小怪。这些负面情绪如果不正确引导,会引发其他一系列的负面情绪,如情绪低落的孩子受到父母责备,可能出现自责、担心等。所以家长的沟通和引导就更为重要,让孩子知道这是每个人都可能有的正常心理反应,也可以告诉孩子你自己也有这些不舒服的感觉,让孩子感觉被倾听、被理解、被支持,减少孩子的不安全感和失控感,从而减少后续一系列负面情绪的出现。

●鼓励转移注意

帮助孩子找到自己感兴趣、愿意做的事情,鼓励他们利用疫情假期投入其中,享受乐趣,例如家庭集体游戏,读有趣的书,搞搞小发明等。

●不要拿病毒骗孩子、吓孩子

这是低年龄段的孩子家长容易出现的误区。“你不好好吃饭,不吃饭就要被病毒感染!”“不能出门,一出门病毒就要来‘咬你!”“不好好洗手,晚上病毒就要把你抓走!”等等。不要再拿这些话去吓孩子了,这样说了他们当然不敢出门。谈到疫情、病毒时,请用孩子认知能力能够理解的语言告诉他们真实可靠的消息,有助于孩子产生安全感和确定感。孩子真的不是吓大的。

●循序渐进,不要慌

不愿意出门在低龄段小朋友身上表现得比较集中,家长需要做的是慢慢来,不要去怪孩子胆子小,也不要一出门就去很远的地方。建议先在熟悉的小区内看看,再一步步往外走。人的发育是需要外界刺激的,慢慢地去用外面的花花草草、小朋友、春日美景、户外活动等刺激孩子,自然他们就敢出门、想出门了。

变化三孩子出现能力退化,变得非常黏人

低年龄段的孩子,这段时间可能会出现能力退化以及非常黏人的情况,比如本来已经学会自己吃饭、上厕所了,却希望大人喂饭,偶尔会尿床,甚至要求上厕所有人陪。還有些孩子每天早上都要在家长出门之前大哭一通,让大人很有压力。这也是正常的,孩子其实很敏感,因为疫情感受到了家人情绪的变化,觉得没有安全感,他们表达不出来,就会希望更多的陪伴。正确的做法———

●多一些肢体语言。比如多抱抱孩子、亲他,以及抚摸他的后背。拥抱是最能提供安全感的。

●说话算话。说几点回家就按时回家,午休时可以给孩子打电话、视频,甚至提前录好自己念的故事放给他听,通过这些方法让孩子感觉你在身边。

●如果孩子近期有这些缺乏安全感的表现,建议在这个阶段不要更换主要抚养人。

变化四孩子突然开始谈论生死问题

原本天真的孩子,在疫情事件后接触到死亡的概念,可能就会和家长谈起这些问题。这时家长如何和孩子解释生死的问题,就很关键了。

●不要回避。和孩子探讨生死问题时,家长不要觉得孩子是在乱讲话,更不要用“不吉利”等别的话来敷衍。

●不要欺骗。不要说“爸爸妈妈会永远和你在一起”,要科学地跟孩子解释生老病死的自然规律,甚至可以去找一些介绍生命知识的绘本、动画片给孩子看。

●转移话题。如果孩子暂时无法接受并出现哭的反应,可以暂时转移话题,一定不要强迫孩子去改变他自己的人生观。

变化五孩子变得敏感、紧张、忧虑,容易发脾气

脾气、性格的变化也是这段时间不少孩子的集中表现,这个问题大家要特别注意。因为这可能是儿童抑郁的一个表现,如果不正确引导和沟通,有可能影响孩子后续性格的发展,甚至造成心理问题。

家长们可以这样做———

●要让孩子知道,父母会无条件爱他、支持他。

与普通人际沟通不同的是,亲子沟通过程中除了表达需求以外,家长要让孩子感受到来自父母无条件的爱。亲子沟通的目的是帮助孩子成长,而孩子的健康成长最需要父母爱的支持,需要让他们明白:无论发生什么,爸妈都是爱我的,会永远支持我。

●要让孩子知道,自己说的话父母会听。

引导孩子的行为是亲子沟通的高级水平,前提是了解双方的需求,建立沟通渠道的通畅。只有沟通渠道通畅,才能引导孩子做你希望他做的事情。所以,家长要做到有效倾听,包括专注孩子所说的话,跟随、提问、反馈等,在这一过程中表达对孩子的理解、支持和爱。对孩子行为的引导,其实就是所有亲子沟通技巧完美的结局,只有做好了沟通,孩子才会主动“听话”。

猜你喜欢
变化情绪疫情
疫情中的我
疫情期在家带娃日常……
疫情应对之争撕裂巴西疫情应对之争撕裂巴西
疫情中,中俄贸易同比增长
这五年的变化
小情绪
小情绪
小情绪
经理人的六大变化
喜看猴年新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