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英国人西里尔·哈斯金( Cyril Hoskin),以一名西藏人的名字——洛桑然巴——(Tuesday Lobsang Rampa)为笔名,创作了自传体小说三部曲《第三只眼》《来自拉萨的医生》和《然巴的故事》,该系列小说讲述了主人公“洛桑然巴”从西藏先后到内地、欧洲和北美的奇特人生经历,并且一经出版,就深受读者的热捧,在西方社会影响深远。这篇文章以这三部小说为研究文本,聚焦作品的叙述内容,来分析该系列作品叙述主人公人生经历时所采用的叙事策略。
关键词:西里尔·哈斯金 洛桑然巴 小说三部曲
中图分类号:I20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1578(2020)01-0064-02
英国人西里尔·哈斯金( Cyril Hoskin),以洛桑然巴(Tuesday Lobsang Rampa)为笔名,利用自己的丰富的想象,创作了自传体“三部曲”小说——《第三只眼》(The Third Eye,1956年),《来自拉萨的医生》(Doctor from Lhasa,1959年)和《然巴的故事》(The Rampa Story,1960年)。这几部作品,在当时的英国一经出版,就立马成为了畅销书,并多次再版发行,在西方社会影响深远。这三部作品主要讲述了主人公“洛桑然巴”从西藏先后到内地、欧洲和北美的奇特人生经历的故事。
小说《第三只眼睛》以主人公自述的口吻讲述了其从一个贵族家的孩子成长为一位有名的喇嘛并最终游走中国内地的经历。主人公洛桑然巴在其七岁生日宴上被两位老喇嘛预言了未来将会进入喇嘛庙、然后成长为一名医僧并最终离开西藏、流浪他乡的命运,在经历各种磨难后最终个人的功德获得圆满。随后洛桑然巴就去了药王山喇嘛庙开始了艰苦的学习历程。主人公的天赋和努力使他在修行过程中获得了大喇嘛明雅顿珠的亲自指导,后来他接受了三位喇嘛为其做的打开“第三只眼睛”的外科手术。术后达赖喇嘛在布达拉宫召见了他。通过努力学习和严格的考试,主人公后来成为了一名医僧,随后又晋升为喇嘛。在经历了灵肉分离仪式后,他又成长为了寺院的主持。随后,达赖喇嘛再次召见了主人公然巴,并命其立马动身前往中国内地,这部自传体小说也就以然巴策马前行而结束。《来自拉萨的医生》是接着《第三只眼》而展开叙述的,即洛桑然巴离开拉萨前往中国内地之时写起, 时间是1927年。该作品讲述了主人公运用自己的医学知识在内地与日本侵略军作斗争,最后被日军抓获并被押送去日本的故事。三部曲的最后一部是《然巴的故事》,该作品讲述了押送主人公自己的日本船搁浅,随后主人公然巴被一名法师救助,然后潜往莫斯科,在经历被捕和车祸等不幸事件后,然巴又去了波兰、捷克斯洛伐克和美国,历经种种磨难。最后主人公然巴决定放弃原来的肉身,将灵魂转世到一位英国人体内,而这个被选中的英国人就是西里尔·哈斯金,然后还在作品中说明主人公自己的灵魂转世后,在一位出版商的鼓励下写下了这些所谓的“自传”。在这三部自传体性质的小说中,作者充分运用自己的丰富的想象能力,借助独特的叙事策略,对主人公洛桑然巴的奇特人生经历进行了细致的描绘。本文旨在通过分析这三部作品中的叙述内容,来揭示作者在虚构这些作品时所采用的叙事策略。
1 以自传体的形式来构建小说
法国理论家菲力浦·勒熱讷在《自传契约》的第15页中指出,对于一个文本是否属于自传,这个需要作者在书名、前言等位置进行明确。也就是需要作者自己提出该文本是属于自传。他还指出自传是 “一个真实的人以其自身的生活为素材用散文文体写成的回顾性叙事,它强调的是他的个人生活,尤其是他的个性的历史”(勒热讷,201)。西里尔·哈斯金(Cyril Hoskin)通过借助真实的历史背景,创作了三部讲述洛桑然巴个人奇特经历的传记作品。虽然在《第三只眼》的第一页,就明确这部作品是关于一位年轻人成为一名喇嘛医生,然后开启其天眼的历程的自传,在作品的第4页,叙述者还明确指出自己是”一名西藏人”,但是该系列作品的作者本人真名是西里尔·哈斯金(Cyril Hoskin),是一名土生土长的英国人,而并非一名西藏人。他只是以一个藏族人的名字——洛桑然巴为笔名,然后以一人称的视角,在这三部作品中来叙述自己虚构的人物——然巴的奇特经历。也就是说,洛桑然巴并非一个真实存在的人,而只是作者西里尔·哈斯金的笔名和这三部作品中的主人公而已。因此这三部作品也就不能被视为自传,而应当作为小说来被对待。作者西里尔·哈斯金借助了自传体作品可信度高的特点,采用自传的形式来创作这三部自传体性质的小说,容易使读者相信作品内容是真实可信的。
2 以真实的历史作为小说的创作背景
在这三部自传体性质的小说中,洛桑然巴通过借助特定的历史时期,给这三部小说嵌入了一个具体的历史背景,并构建了主人公洛桑然巴与历史人物之间的关联。在《第三只眼》中,洛桑然巴将整个作品的时代背景限定在了1927年以前的时间。这期间有1910年发生的清兵入藏镇压叛军,也发生了英国侵略西藏等历史事件;在《来自拉萨的医生》中,洛桑然巴将故事的时代背景限制在了1927年到中国抗日战争即将胜利之前的这段时间,该作品中提及到了卢沟桥事变和中国的抗日战争这些重大历史事件,而在《然巴的故事》中,故事的时代背景的起点就设定在了美国向日本投放原子弹的时刻。作者在这三部作品中还给主人公与重要历史人物之间设定了联系,增强了作品内容的可信度。比如,在《第三只眼》中的81页,作者给主人公洛桑然巴与十三世达赖喇嘛之间设定了十分亲切有好的关系,达赖喇嘛不仅多次接见主人公,还允许然巴享用布达拉宫里的美食,并跟他进行亲切的交流;在《来自拉萨的医生》中的第67页,主人公洛桑然巴跟蒋介石也产生了联系,他得到了蒋介石派出的特别代表的接见,并应召入伍,成为了一名抗击日本侵略者的爱国军人。被俘后,洛桑然巴也经受住了日本侵略军的残忍折磨。通过借助特定的历史环境来作为小说的背景,读者容易认为这些作品的叙述内容都是真实可信的。
3 大量运用插叙和插图
作者通过在叙事过程中使用插叙和插图,丰富了文章内容,使这三部讲述洛桑然巴个人经历的小说拥有了更加完整的情节,还给读者在阅读该系列作品的过程中以大量的想象空间,激发了读者阅读的兴趣。
插叙是作者在这三部作品中常用的叙述手法。作者在《第三只眼中》运用插叙的手法,对西藏的风土人情各个方面都进行了详细的介绍,包括历法,教育、宗教信仰等,极大地丰富了作品的内容。在第二部作品《来自拉萨的医生》和第三部作品《然巴的故事》中,主人公然巴离开了西藏,但是作者依然通过使用大量使用插叙的手法,不断来补充故事的背景信息,使小说的情节更加完整。比如,在叙述《来自拉萨的医生》的第一章叙述然巴离开西藏进入内地时,作者也插入了关于西藏风土人情的介绍,比如藏族同胞对待宗教和动物的态度等等。插叙不仅是这三部小說的内容更加充实,还使得小说的情节更加完整。比如,在叙事然巴被日本人抓住遭受严刑拷打而坚决不投降的经历时,作者就运用插叙,说明然巴小时候在西藏所接受过非常的严酷训练,这让然巴从小就锻炼出了坚强的意志,还具有忠诚的美好品性,这也就引出了然巴是会拒绝向日本侵略者投降的壮举,推动了小说情节的发展。
在叙事过程中,作者使用了较多地图画,给读者留下了宽广的想象空间。在《第三只眼》的前言部分,就印有一幅完整的拉萨地图,这就给读者形象地展示了整个故事发生的奇特的空间背景;在第一章围绕洛桑然巴童年时期在拉萨家里的日子时,作者就呈现了一幅以拉萨城为核心的实景图,在文章还插入了一张藏族小男孩儿的图片,在介绍藏族妇女时,还在小说的31页插入了藏族女性的图片,在介绍西藏的宗教信仰时,就在小说113页插入了一座佛塔的图片,并且还对佛塔的各个部位的名称及其所代表意义进行一一的说明,比如:塔基代表世俗的生活,塔阶代表个人得获得;在介绍藏医和飞风筝时,配上了一副有两个喇嘛在大法号的图片,因为就如同吹法号是由喇嘛负责的一样,藏医的知识和飞大风筝的技能也是由喇嘛掌握。总之,这些图片都是围绕着该章节所讲述的内容,而刻意插入的,用来辅助说明该章所叙述的内容。这些图片,为读者对该章节所描述的和内容和画面进一步理解和想象,提供了一个基础,有助于读者对该章节所叙内容进行深入理解,使读者的想象力在阅读文本的过程中可以得到充分的运用,也加深了他们对阅读文本的记忆和理解。
4 结语
在这三部作品中,作者也借助自传体的形式,采用一人称的叙述视角,来创作关于主人公洛桑然巴个人经历的自传,这利于消除读者对这三部作品内容真实性的怀疑;小说作者还通过充分运用自己丰富的想象力,在作品的叙述过程中,以真实的历史事件来作为小说的创作背景,还构建了主人公与历史名人之间的联系,使读者在看到这些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时,容易认为这些作品的叙述内容都是真实可信的;作者在叙事过程中还大量使用插叙和插图,使小说的内容更加丰富,也使小说的情节更加完整,还给读者在阅读该系列作品的过程中以大量的想象空间,激发了读者阅读的兴趣。
参考文献:
[1] 杜永彬.洛桑然巴——西方人神化西藏的骗局[J].中国西藏,2002(2):11-14.
[2] 菲力浦·勒热讷.自传契约[M].杨国政,译.北京: 三联书店,2001.
[3] 韩小梅.伪自传构建的真实性陷阱[J].延安大学学报,2012(10):103-107.
[4] Lobsang Rampa. Doctor from Lhasa[M]. Washington: Saucerian Press,1959.
[5] Lobsang Rampa. The Third Eye[M]. London: Secker &Warburg,1958.
[6] Lobsang Rampa. The Rampa Story[M]. Washington: Saucerian Press,1960.
[7] 马生龙.图画叙事与文学叙事[J].文学研究,2004(4):71-75.
作者简介:莫永华,重庆人,讲师,硕士,研究方向:英美文学,英语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