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认真对待每一句话

2020-06-08 10:36刘灭资
新作文·中学作文教学研究 2020年5期
关键词:教学学生

一、几则故事

上大学时,听教授讲《诗经》中的“手如柔荑,肤如凝脂”,至今印象深刻。尽管过去了四十多年,教授也早已魂归道山,但他的话清晰地响在耳边:柔荑就是毛草根,凝脂就是冻猪油。多么朴实,多么形象!我一下子就对《诗经》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开始走进《诗经》的世界,进而了解了风雅颂、赋比兴,体会到兴观群怨,多识草木鸟兽虫鱼之名,让我“思无邪”。

翻阅成语词典,追寻成语来源,读到了下面一则故事。北宋诗人潘大临善诗文,又工书。曾同黄庭坚、苏轼、张耒诸人游。家贫甚。谢无逸当以书问:“近新作诗否?”他答书道:“秋来景物,件件是佳句,恨为俗氛所蔽翳。昨日清卧,闻搅林风雨声,起,遂题壁曰:‘满城风雨近重阳。忽催租人至,遂败意。只此一句奉寄。”谢无逸反复吟诵着“满城风雨近重阳”,感到很有气魄,很有意境,连声赞叹:“真是佳句!”后来另一位名叫吕居仁的诗人也称赞说:“文章之妙,到此为止了。”

读明清散文,十分仰慕张岱。《湖心亭看雪》描绘湖中雪景:“霧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语句不多,笔墨之精练让人叹为观止。“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叠用三个“与”字,生动地写出天空、云层、群山、湖水之间白茫茫浑然难辨的景象。作者先总写一句,犹如摄取了一个“上下皆白”的全景,接着变换视角,化为一个个诗意盎然的特写镜头:“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作者对数量词的锤炼功夫,不得不让我们惊叹。“上下一白”之“一”字,是形容浑茫难辨,使人觉其大;而“一痕”“一点”“一芥”之“一”字,则是状其依稀可辨,使人觉其小。此真可谓着“一”字而境界全出。

30年前的一位学生来访。师生相见,谈兴正酣。言谈间,学生说起我当年在课堂上的趣事,哈哈大笑,我也忍俊不禁。“您教我们造比喻句,您说,好的比喻能让人终生难忘。如樱桃樊素口,杨柳小蛮腰。这时有一位长得很高很瘦的同学正犯困,伏在桌上。您就说,某某同学身姿柔软得像一根面条,全班哄然。我们后来就叫他老面。”临别时,学生说这次来,只给老师带来一点面条。我仔细一看:贡面!

二、一些思考

我是一个有着三十多年教龄的老教师,在教育教学中积累了比较丰富的经验,但回望走过的路,总觉得有许多遗憾。多年围着高考转,应试教育办法多,素养提升是短板。感激学生还记得我的只言片语,我知道,这是我在不自觉中流露出的教育理念。长期以来,中学语文教学特别是高中语文教学唯高考马首是瞻,作文教学不重视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和训练,许多教师习惯于把主要精力用在分析文章结构特色、介绍文章写法上,有些教师总是希望通过典型题的讲解为学生提供一些套路来适应高考,有些则喜欢讲满分、高分作文卷的篇章结构,企图以此为学生提供一套模版。总之一句话,就是不扎扎实实地引领学生学习语言。

众所周知,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祖国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在四个语文学科核心素养中,“语言建构与运用”是带动其他三个核心素养的核心。语言建构是指出于表达思想的需要,按照语言内部系统来建构话语——用词汇组构句子,用句子组构段落与篇章。《文心雕龙·章句》说,“夫人之立言,因字而生句,积句而成章,积章而成篇”。传统的语文教学十分注重字词句篇,有一阶段还有人提出要重视段的训练。其实段大多是句群,其本质还是句。我以为,在写作训练中,如果我们抓住了句,就是抓住了关键。

石蕴玉而山辉,水怀珠而川媚。事实上,许多名篇佳作被我们记诵,是因为有名句、警语在。一句“满城风雨近重阳”让我们记住了潘大临,一句“莫道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让我们忘不了张岱;“奥布朗斯基家一切都乱了”带领我们走向《安娜·卡列尼娜》;“多年以后,面对行刑队,奥雷良诺·布恩地亚上校将会回想起,父亲带他去见识冰块的那个遥远的下午”,指引我们身不由己地进入《百年孤独》。“二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古人早已为我们树立了典范,作为今人也应将锤炼语言、写好每一句话当作自觉的追求。

在具体真实的作文教学活动中,我们要引导学生认识写好一句话的重要性,要求他们把句子写通写顺,合乎语法,合乎逻辑,正确使用标点符号,不写或少写错别字。我国古人认为,写文章是“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过去广大的中国农村建有惜字塔或惜字亭,专门焚化字纸。而现代人不重视文字语句,不重视语言表达,不重视语言建构,极大地制约了自身素质的提升。我们需要从尊重汉民族语言这一点出发,正确运用词语,认真写好每一句话,说好每一句话,对待每一句话。

在日常的作文训练中,指导学生写好每一句,方法很多。重要的是要激发兴趣,人人参与,循序渐进。首先,可以用“仿写”的方法,将名篇佳作作为蓝本,让学生进行模仿,先依葫芦画瓢,追求形似。在这里,教师可以建立一个序列,制定一个计划,让训练不重复,落到实处。只有训练具有科学性,才能极大地提高效益。其次,鼓励学生大胆“造句”。这里的“造句”,不是小学阶段简单的用词造句,而是让学生“创造”,争取在一篇之中出现一两个蕴涵丰富、颇具文采的句子,出现让人眼前一亮、引人深思进而拍案叫绝的句子。“立片言以居要,乃一篇之警策”,只要你的文章有闪光点,有蕴蓄,有情趣,别人一定乐意看。

作为一名教师,我们的一言一行都会对学生产生深远的影响。在课堂上,我们要认真组织教学语言,说好每一句话,争取说出文采,说出情感,说出哲思来。你的话别人难忘,你的课一定精彩。要想知道梨子的味道,只有你亲自品尝。在指导学生写的同时,我们也要鼓励自己去写,去下水,和学生一起“游泳”。只有这样,我们才知“水”之深浅、“水”之冷暖。记得有一本书,题目就叫作“名师是写出来的”。一个敢写、乐写的老师教出来的学生,其写作水平肯定不会太低的。写作欠缺也是我教学生涯中的憾事,直到近年来我才明白。

三、一点尝试

为了弥补自己教学的缺憾,我有意识地加强写作训练。就在起步阶段,我幸运地认识了张主编,走进了“水先生的语文生活”,结识了“同题共振”中的诸多“振友”。在同伴的鼓励下,我积极写作,踊跃“下水”。一年多时间,写出了二十多篇诗文,其中十几篇发布在“水先生的语文生活”这一公众平台上。下面的《为您点个赞》《这个初春,我们宅》就是最新发表的两篇。

为您点个赞(节选)

我最喜欢看朋友分享的资讯,这里有他们的喜怒哀乐,虽远在千里却近在咫尺。我能看到他们的一言一行,仿佛能感知他们的呼吸。有朋友真好!四海之内皆朋友,试想一下,这该是多么美好的人生!因此,我喜欢点赞,我愿意点赞——一个赞,代表一颗心(我对赞的设计者佩服得五体投地)。我喜欢热闹,所以我最怕的是一则消息发出,回应者寥若晨星。我常常把这种冷遇看成冷暴力,我本能地拒绝这种冷暴力!

一个朋友告诉我,他在转发别人资讯前,一定会给那人点个赞。他说这个习惯坚持了好长时间。对朋友的尊重使他能获取更多的信息,遇到更多的朋友。他的信息總比别人超前,有着浓郁的学术味。他的做法很好地启发了我。几乎每天晚上锻炼身体回来,我总是先把两件事做完。一是给“微信运动”中的朋友点赞,我的最低标准是日行8000步,不滥点。二是阅读朋友圈,对于朋友的欢乐事毫不吝啬点“赞”,朋友开心我亦快慰。对于较长的资讯或文章,我尽量读完,然后点赞,这样我就会和别人一起成长。古人强调“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如能“日知其所无”,我们的大脑就会日渐丰盈起来。

本着“认真写好每一句话”的原则,在完成整体构思之后,我很快进入写作状态,神情专注,精力集中,遣词造句,落笔成文。写完之后,冷处理,再修改,定稿。

本文是一篇依据话题(同题共振2019年12月振题:友友,群群,圈圈)来写的文章,也可算作一篇杂感,以议论为主。在写作过程中,我首先注意语句的通顺,以便让观点得到明白清晰的呈现,同时追求语言表达的形象性,增强说理的内涵和张力。文章不长,仅1100多字,多用短句,力图文从字顺、文气贯通、节奏明快。最后一段在句子的押韵上做了一些实践,为的是增强文章的音韵美。在以上目标基本达成之后,我还有意识地做了一些探索。比如:多用比喻,间以自嘲或微讽来加重幽默感,多借用或化用古人文句以增强书卷气、文化味等。

这个初春,我们宅(节选)

这是一次特殊的抗战,我们每个人都是战士。在看不见的战线上,没有炮火,没有硝烟,却有牺牲,有流血。因此,宅就成为最佳的选择。

这是一次特殊的抗战,我们每个人都是战士。在看不见的战线上,没有炮火,没有硝烟,却有牺牲,有流血。敌人十分强大,十分狡猾,它就离我们不远。如果不严加防范,它就会进入人体内。面对这样的敌人,我们不能赤手空拳,奋勇向前,而要学会思考,运用智慧,保全自己就是最好的战略。因此,宅就成为最佳的选择。

上海华山医院感染科主任张文宏对网民这样说:从现在开始,每一位都是战士,这点很重要。我们只要闷两个星期,就把病毒给闷死了。你在家,不是隔离,而是在战斗。你很闷的时候,也就把病毒给闷死了。我在一首诗里这样写道:宅,就是潜伏;宅,就是养精蓄锐;宅,就是磨刀霍霍;宅,就是王于兴师,修我矛戟,与子偕作。

鲁迅先生说得好:“沉默啊,沉默。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在长时间的宅居中,我们心中都积攒着一腔怒火,我们都是火神山。地火在奔突,它要喷薄。我们时刻准备着,冲出战壕,与毒妖宣战。我们要让岩浆喷发,我们要会合天上的雷,地上的火,斩妖除魔。还我澄清的世界,还我美丽的山河。

疫情袭来,全民抗疫,由同题共振培养成的写作习惯,让我拿起手中的笔,写下心中的意。写作已经成为我生命的常态,它滋补着我,丰盈         着我。

拉拉杂杂写了那么多,目的只有两个:一是表明自己的作文教学追求;二是能更好地就教于方家。

(江苏省南京市江北新区教育发展中心;210000)

个人小传

刘灭资,南京市江北新区高中语文教研员,南京市中语会理事。论文《高中汉字书写教学的实践和思考》获南京市论文评比一等奖,在各级报刊发表论文。教文《对面山》《老家的豆腐》分别获中国散文网第六届中外诗歌散文邀请赛二等奖、第五届“中华情”全国诗歌散文联赛金奖。

猜你喜欢
教学学生
快把我哥带走
微课让高中数学教学更高效
如何让高中生物教学变得生动有趣
《李学生》定档8月28日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对外汉语教学中“想”和“要”的比较
学生写话
学生写的话
跨越式跳高的教学绝招
初中50米迎面接力跑教学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