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办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困境研究

2020-06-08 10:22罗舒贤
西部学刊 2020年6期
关键词:民办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困境

罗舒贤

摘要:民办高等职业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思想政治理论课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当前民办高职思政课的教学困境突显,存在来自学院层面、教师层面和学生层面范围广泛的问题,需要通过领导认知、考核体系、实践教学、增加思政教师以及教师政治素养业务水平双提升等方面统筹解决。

关键词:民办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困境

中图分类号:G7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CN61-1487-(2020)06-0076-02

一、当前民办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学院层面

民办高职院校属于社会办学,教学经费多来源于投资方董事会,而董事会领导层更多地关注于招生规模,而能够扩大招生规模的一个最重要的因素就是学生的就业率,体现在课程上就是专业课,所以思政课往往处于弱势地位,表现之一就是教育经费不足,思政课的实践教学难以开展。由于思政课学时较多,按照正常授课计划实施来看,思政课教师要完成授课任务,需要严格按照授课计划进行,而授课计划中学生课堂实践的机会相对较少,校外实践更无从谈起。思政课要发挥思想引领作用,在新时代00后学生的教育过程中,必须从学生的学情、思想特点着手,满足学生的现实需求。当前00后学生自我意识非常强烈,学习规律与学习习惯也有新的特点,因此思政课要在复杂的现实环境中发挥实效性,除了传统的理论教学,实践教学也尤为重要,但由于思政教育经费不足,实践教学实现的可能性较低,多数民办高职院校并不开展思政课的实践教学,这扼杀了思政课发挥效力的一个有效途径,是思政课的实效性存在巨大问题的重要原因之一。

民办高职院校对于思政教师人员配备上还存在诸多问题,理论上思政课教师人数符合国家教育部要求,但是实际承担教学任务的思政课教师非常少,民办高职院校在招聘思政教师的时候名额分配较少同时要求较高,在短时间内无法解决思政课教师稀缺的状况,这就要求在职思政课教师自身承担较多的教学任务。同时学院对于包括思政课教师在内的公共基础课教师的考核要求较高,认为公共基础课教师工作重复性较强,教师的备课压力较小,所以在工作量考核等方面要求包括思政课教师在内的公共基础课教师的工作量要高于专业课教师,这样的考核标准并没有考虑到思政课的特殊性,多数民办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师要同时承担“基础”课、“概论”课以及形势与政策讲座等三门课,备课任务与授课任务普遍较重,但思政课教师的这种状况并没有被考虑到。同时民办高职院校思政部部门运作尚不成熟,人员构成较为单一。思政部门人员除了思政课教师,缺乏相关的行政人员。因此,思政课教师往往身兼数职,在承担较多教学任务的同时还必须承担思政部的行政职责,这无疑加重了思政课教师的工作强度与工作压力,在时间与精力上对思政课教师都是比较大的考验。

尽管各个高职院校纷纷加入了思政课改革的大潮中,但实际成效并不显著,改革并不彻底,部分院校的思政改革工作只是面子工程,落实不到位,导致思政教师投入大量的时间、精力却看不到实效,因此产生疲惫与厌倦感。多数思政课青年教师有较高的教学与科研热情,愿意付出极大的努力与精力投入到岗位与工作中,但是教学工作之外的一系列成效甚微的改革,并没有为思政课青年教师提供良好的改革和教科研环境,这极大地影响了思政课青年教师对于思政改革与思政课建设的热情与积极性。

(二)教师层面

多数思政课青年教师由于教学能力与教学经验不足,对于教材体系的把握能力还需增强,对于教材体系如何向教学体系转化、教材话语如何向教学话语转化还存在较多困惑,难以将教学内容与社会热点、学生实际紧密结合起来,在授课过程中,部分思政课教师完全依附于教材,但又无法精确定位课程重点与难点,如何正确并且有效剖析重点与难点也成为了思政课青年教师的问题所在,导致在思政课授课过程中存在一知半解、含糊其辞、讲不清楚的状况,教学内容尚停留在表面,缺乏深度讲解,因此学生对思政课的认识是多为“假”“大”“空”,直接降低了学生课堂参与度。同时教学是一门艺术,思政课特殊的课程属性对教师的话语艺术要求更高,思政课教师需要发挥其较高的话语艺术性来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青年教师教学经验尚浅,多数思政课青年教师还处于啃教材的阶段。如何将教材话语完美地转化为教学话语,对学生学习产生极大的吸引力,在此方面还需进一步锻炼与提升。思政课教师要想讲好思政课、讲活思政课,在具备坚定的政治信仰的基础上,还需要投入时间与精力去认真研究课程、研讀教材,但由于思政课教师人数有限,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师在承担“基础”课、“概论”课以及形势与政策讲座等三门课程的繁重授课任务的情况下,要保障备课质量,做好授课前的准备工作,难度较大,最终影响授课质量。

正确的教学认知是教学的第一步,部分思政课教师的教学认知出现问题,认为“以学生为主体”就是要完全从学生出发,忽视了课程标准的要求,脱离了教学目标。因此调整方案出现偏差,一味地讨好学生,授课内容未经过严格过滤与筛选,认为只要是学生喜欢的才是好的教学内容,课堂过度“民主化”,缺乏对学生的正确引导,使部分学生出现态度不端、思想偏差、认知失调等问题,思政课的实效性难以发挥。

(三)学生层面

民办高职院校的在校学生有相当一部分来自于单亲家庭、离异家庭、经济困难家庭、父母外出打工等,缺乏家庭的直接教育与正向熏陶。多数高职学生家长缺乏正确的教育理念,他们认为孩子到学校就是学习一门专业技能,所以专业课学习最重要,公共基础课程没用。同时由于家庭环境的影响,家长自身的唯金钱论直接传达给学生,使学生在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认知出现较大的偏差甚至形成错误地价值观。民办高职院校部分学生家庭难以承担学生的学习生活费用,家长更希望学生能够尽早步人社会,早日赚钱帮助他们承担生活压力,因此当学生出现厌学、退学等消极情绪时,家长往往不以为然甚至“尊重”学生的想法,负面的家庭教育与学校的思政教育之间无法形成正向的教育合力。

通过扩招、学徒制等方式招收学习的学生,学习背景及个人经历较为复杂,多数学生再次入学仅仅为了取得毕业证书,对于上课内容尤其是思政课内容并不关心,多数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已经形成,对于思政课教师所讲授内容存在质疑、甚至抵触隋绪,这对于思政课的教学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二、解决民办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效性问题的对策

(一)学院层面的高度认知

民办高职院校领导层应该形成对思政课的正确认知与高度关注。院领导层应清楚学院思政课教师真实的人员配比情况,了解教育部关于思政课师生比例的要求,做到严格把握和控制1:350的思政课师生比例,在教师数量安排上保证思政课的有序开展。

民办高职院校对于教师的考核要求普遍较高,除了较高的教学工作量,还要求科研成果、教师参加各类技能大赛。专业课教师有较多机会带领和指导学生参加各项比赛,在教师考核及职称评定中占据优势,而思政课教师在此方面完全处于劣势。因此在教师考核与职称定级时,应考虑到思政课教师的特殊性,而非“一刀切”。笔者建议相关民办高职院校建立分级考核体系,可从教师的思想素养、政治素养、职业素养三部分对思政课教师进行考核,在职称评定方面应充分考虑思政课教师的特殊性,更关注他们的科研水平。

民办高职院校应该积极为思政课教师提供较好的培训与学习机会,公共基础课尤其是思政课缺少与企业合作的机会,教师在进行学习培训与科研时,缺乏经费支持,这给思政课教师在提升教学能力方面形成了较大的阻力,因此学院应该充分考虑思政课教师这样的现实困境,在科研经费的预算中,为思政课教师助力。

民办高职院校应切实进行思政工作改革,在听课、评课、评教的过程中,重点关注课程思政的因素,将此因素作为评教的一项重要考查指标,提升专业课程教师的政治素养,将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紧密结合,在发挥思政政治理论课的主阵地作用的同时,加强各专业系部同思政部的通力合作,发挥公共基础课、专业课的合力作用,在民办高职院校真正形成“大思政”格局。

(二)教师层面的努力提升

与其他任何学科与专业的教师不同在于,思政课教师必须有坚定的政治信仰与政治认同,而部分民办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师缺乏这种坚定的政治认同与职业认同,无法真正发挥思政课教师的思想引领作用,这就在根源处出现了问题。因此思政课要想真正发挥其实效性,要求思政课教师必须首先强化自身的政治定力,提升自身的政治素养,必须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热爱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事业,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正确认识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性与必要性,这是提升思政课实效性的第一步。

民办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师教学能力还有较大的提升空间。备课是上好一堂课的关键环节,而备课的质量一定程度上取决于教师教研活动的质量,这就要求思政课教师必须积极参与到集体备课的教研活动中,汲取优秀教学资源,学习优秀教师的教学经验与方法。主动参与到听评课、说课大赛、讲课大赛等活动中,对比优秀教师的教学课堂,反思自己教学中的不足,及时调整改进。

民办高职思政课教师应该正确定位科研,正确认识教学与科研的关系。科研是在教学过程中发现问题、思考與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重要手段,更是思政课教师坚持阅读、拓宽知识的广度与深度、提升自身理论素养与教学能力的重要途径。民办高职思政课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更应该积极投入到科研队伍中,主动与部门科研经验丰富的同事或者教授请教,逐步探索并确定自己的研究方向,通过科研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

结语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民办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存在着诸多问题,多表现在管理的体制机制问题、整体教学环境问题以及教育主体的问题。只有不断完善民办高职院校思政课的管理体制、营造良好的教学环境、增强教学主体思政课教师的教学能力,才能够更好地打造一堂高效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真正发挥其对高职学生的思想引领作用,坚定高职学生的理想信念,培养他们的工匠精神,使他们真正成为社会主义的建设者与接班人。

作者简介:罗舒贤(1991-),女,汉族,山西运城人,单位为运城职业技术学院,主要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

(责任编辑:御夫)

猜你喜欢
民办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困境
困境
“邻避”困境化解之策
民办高职院校音乐欣赏课的教学实践研究
民办高职院校教师对职后培训激励制度分析
“互联网+”时代民办高职院校立德树人教育的探析
建立健全民办高职院校师德师风长效机制
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路径与策略
必须正视的理论困境
我国雾霾治理的困境与出路
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教学艺术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