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永晨
正赶上双休日,我利用两天加一个晚上的时间完成了本组筛选任务。第一遍,研读所有案例,按照评比规程,从题目、案例框架的建构到具体内容,我都认真研读,并初步标记出“入围”“非入围”;第二遍,泛读“入围”案例,采用文体“合并同类项”的方式,优中选优,确定同类中的“入围”案例;第三遍,精读“入围”案例,遴选出符合评比条件的案例。
很荣幸,当了3届的评委,我深深地感受到参评教师的案例水平一届更比一届高,最高当数这一届!本次“筛选”,我一共阅读了156万字的稿件,相当于读了一本专著,对我而言,这是一次难得的学习机会。其中有几篇案例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例如《灵加活减,相辅相成——双人合作跳绳教学形式探索》这篇文章,作者通过亲身经历,诠释了“预设”与“生成”的真正含义。最难能可贵的是,作者遇到问题不退缩,不找借口,而是理性思考、寻根探源、主动求解。这种研究精神正是我们所缺少的,这种预设—实践—反思—调整,循环往复的科研精神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当然,这一组案例也存在着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向。
教育案例类。案例的描述非常精彩,情节可谓跌宕起伏,但是反思却是千篇一律,写一些和案例主旨关系不大或无关痛痒的口号式内容。我认为反思应以故事为“点”,再上升到理论高度,形成普遍规律,以供体育教师借鉴。
信息技术融合类。体育课堂教学与信息技术整合是一种新的教学模式,但是限于很多学校没有体育馆、设备缺乏等客观因素而无法广泛推广,而评比条件要求“适合常态体育教学”。所以,即使理念很好,也只能忍痛割爱了,例如《iPad助推高效体育课堂》。
课堂教学类。好文很多,但问题也不少,主要问题是内容详略不得当。作者应该有惜字如金的理念,无关紧要的文字少写,甚至不写。很多案例大篇幅、泛泛地描写了课堂的详细教学环节,例如《支撑跳跃(纵箱)、游戏:推小车》一文,赘述了整个教学流程。其实,对于无关案例主旨的内容可以不寫,应该多写一些关键的、烘托主题的内容。
建议:1.要注意题目的提炼,用简洁、“抓心”的题目激发读者的阅读欲望;2.要换位思考,跳出作者当读者,如果你是读者,读完这篇文章能学到什么;3.既要就事论事,更要提高案例的格次,无论哪类案例都应该从典型事件出发,从一般性问题总结出普遍规律,最后上升到理论高度;4.拘小节,文章不厌百回改,对于案例的结构、内容、语言、标点等都要反复地揣摩、修改,以求精益求精。
以上建议供教师们在今后的案例研究中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