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晓棠
[摘要]在实验教学中,教师应不断优化实验教学的方法,利用科学、合理、有效的教学方法开展科学实验活动,例如应用优选实验材料、拓展实验空间、营造实验氛围、强化实验指导这些教学方法,充分发挥实验教学的功能,让学生在实验中积累经验,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提升实验教学的实效性。
[关键词]小学科学;实验教学;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62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068(2020)18-0083-02
实验教学是科学学习的主要途径,教师应为学生提供充足的实验机会,让学生实际动手实践操作,提升学生的实验水平。而要达到最高效的教学效果,则需要优化实验教学的方法,把握实验教学的细节,加强对实验教学的指导和课堂调控。如何更好地开展实验教学,是科学教师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其关键点在于优化实验教学的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实验活动,提升小学科学的整体教学质量,实现真正的素质教育。
一、优选实验材料,保证实验效果
实验材料的选择与实验的效果密不可分,教师要为学生创造实验的条件,选择合适的实验材料,帮助学生提高科学学习的效率。在准备实验教学时,教师要先确定必备的实验材料,保证材料的实用性和典型性,材料的数量要充足,以满足学生需求。
教学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土壤与生命》一课时,为了探究土壤里有什么,教师组织学生开展实验教学。教师先拿出准备好的实验材料:沙土、黏土、壤土三种土壤样本,给学生发放各样本,让学生自主对其进行观察研究。教师让学生先用手摸,感受土壤颗粒的大小和潮湿程度;再用眼睛观看,观察土壤的颜色;然后用手指捻,感觉土壤的软硬度和质感;最后用手进行握和搓,利用水,感觉土壤的粘性。学生仔细对各个土壤进行观察,并且进行记录。随后,学生将土块放入教师准备的干净透明的玻璃杯中,用棒子搅动之后,再静置一段时间,记录水里的状态。教师总结:在水中静置后,土壤分为三种,沙土、黏土和壤土,沙粒最多的是沙土,粘粒最多的是黏土,沙粒、粉粒、粘粒差不多的是壤土,学生对土壤的区分有了充分的理解。教师又准备了漏斗和纱布,让学生进行分组实验。学生进行小组实验,把三种土壤倒进三只相同的漏斗,并且使用纱布,在其中倒入等量的水,观察漏斗下面杯子里的水的多少。小组汇报实验结果:沙土下面的水最多,黏土下面的水最少,壤土则次之,因此,壤土的土壤是最好的。学生实验顺利推进,得到良好实验结果。
二、拓展实验空间,培养科学精神
科学课程的基本理念是开放性,教师要为学生提供自由探究的空间,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进行自主实验,让学生在不断思考和实践的过程中得出实验结论,获得实验的技巧和经验,让学生能够独立解决问题,体验成功的乐趣。
教学《固体和液体》一课时,为了让学生认识液体在水中的沉浮现象和溶解现象,教师先提出问题:固体放入水中有沉有浮,有的溶解而有的不溶解。如果将液体倒入水中,会出现怎么样的现象呢?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自主实验,先让学生进行分组讨论,合作设计一个实验方案,体现液体的沉与浮,并要明确注意事项和操作细节,再自己动手进行实验,最后汇报实验结论。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自由活动,展开热烈讨论,在纸上编写实验方案。在讨论途中,有一组的学生提出水是没有颜色的,因此要选用有颜色的液体来进行实验,才能看出效果。有学生建议可以使用果汁、可乐,但是遭到反对,因为果汁这类饮料会溶解在水中,就无法看到液体沉浮的效果。随后该组开始讨论有哪些比较黏稠的有颜色液体,并且要多使用不同的液体,才能起到对比的效果,最终决定使用菜籽油和蜂蜜,将它们和水混在一起静置。学生拿出烧杯,依次将水、蜂蜜、菜籽油倒入烧杯中,通过静置发现三种液体呈现明显的分层状态,且无论用哪种顺序倒入液体,结果都是菜籽油在上、水在中间、蜂蜜在下,得出结论:液体和固体在水中的沉浮一样,有的浮于水面,有的沉在水下。学生进行自主实验,取得良好教学效果。教师将学生分为小组,组织开展自主实验活动,让小组共同探讨、研究,设计实验方案并付诸实践,给了学生高自由度,充分拓展了实验的空间,有效培养了学生的科学精神。
三、营造实验氛围,激发探究欲望
实验室是一个开展科学实践的特定场所,要在实验室中营造良好的实验氛围,在潜移默化中激发学生的实验探究欲望。教师首先应从实验室的环境人手,可在实验室设置实验室的规章制度,悬挂一些科学的简报或科学家标语,摆放科学实验仪器,让学生在环境的影响下,感受到科学的魅力。在实验过程中,教师还可以使用电教设备辅助教学、没置情境、开展小组合作实验等方法,营造实验的氛围。
教学《根和茎》一课时,教师利用多媒体展示了“植物根系大观园”,讲述了根系的丰富知识,学生仔细阅读植物根系的内容,感受到了植物根系的庞大,十分惊叹。随后,教师又用多媒体展示了白杨树和向日葵的茎,讲解了茎的部位。教师又出示樟树和芦蒿茎的实物,让学生观察、触摸,感受茎的不同质地,学生仔细观察,得出结论:木质茎的茎质地比较硬,而比较软的茎就是草质茎。教师让学生将芦蒿的茎插入装有红色水的烧杯中,过了几分钟,学生观察得出:芦蒿的整体都变成红色了。学生对此现象都十分好奇,纷纷表示想要动手自己尝试。教师组织学生独立实验,提示学生要小心用刀。学生将芦蒿的茎纵切或者斜切,放入红色的水中。学生发现茎变红了,红水被引到了芦蒿的上面,用刀切开茎,发现芦蒿的茎里面出现的红色的丝,叶子也稍有红色。教师让学生思考原因,有学生回答,植物靠水才能存活,所以植物的茎起到了帮助植物输送水分和营养物质的作用。教师利用多媒体设备,展示植物的根系,勾起学生的兴趣,并且直接展示了芦蒿的实验结果,激发了学生的探究欲望,学生纷纷要求动手尝试,掌握了实验方法,理解了理论知识。
四、强化实验指导,提升实验技能
在实验教学时,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实验过程,及时进行指导。学生在进行实验活动时,教师要指导学生如何选择实验的方法和途径,规范实验操作,强调实验的細节,保证学生理解实验的要领。且教师要掌握学生的实验情况,加强实验中的巡视指导,引导学生推进实验步骤,这样才能真正提升学生的实验技能。
教学《肥沃的土壤》一课时,教师组织学生制作肥料袋,进行腐殖质形成的实验。教师将同桌两人分为一个小组,让学生制作肥料袋,先把土壤装进塑料袋,并且放入一些学生自己带来的植物,进行搅拌。然后加入水,小组的两人一人往袋里加蚯蚓,一人不加。最后在肥料袋上贴上标签,放入角落用黑纸盖上,每周对肥料袋的变化进行记录。在制作的过程中,教师在台下巡回指导,发现有些学生带的植物不容易腐烂,提示学生下次要带上香蕉皮和韭菜叶这种容易腐烂的植物,并且做好肥料袋之后要做好清理工作。教师要求学生每隔几天就要对肥料袋进行管理,主要观察肥料袋中有蚯蚓的和没蚯蚓的区别、植物的变化、以及土壤的颜色、松软程度的变化,并且进行记录。教师指导学生撰写肥料袋的研究报告,督促学生严格开展定期观察,学生在长期的实验过程中,实验技能得到显著提升。教师指导学生进行肥料袋制作和观察的长期实验,让学生制作肥料袋的时候注重细节,并且严格把关,督促学生定期观察,在长期的实验训练中,提升了学生的实验技能。
(责编 韦淑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