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为全面推进农业绿色发展,促进农药减量控害,在水稻主产区示范推广水稻二化螟性信息素誘控技术。笔者针对前郭县展开的利用性信息素技术防控二化螟的示范工作进行总结,调查分析诱蛾数量,防治效果以及带来的经济效益,充分说明性信息素诱控技术能够有效预防水稻二化螟的发生与危害,且投入成本小,经济效益高,适合推广应用。
关键词:性信息素;诱控;水稻;二化螟;绿色植保
张翠萍. 吉林前郭县二化螟性信息素诱控技术示范效果[J]. 农业工程技术,2019,40(08):18.
按照吉林省农业农村厅统一部署,在前郭县水稻主产区吉拉吐乡、红旗农场、查干湖流域周边水田乡镇,开展水稻重大害虫性信息素诱控技术示范推广工作。利用性信息素防控二化螟技术推广面积70000亩,现具体情况总结如下:
一、项目完成情况
1、诱捕器的采购与放置
前郭县统一由县农业局牵头采购宁波纽康生物及技术有限公司生产的二化螟性诱剂诱芯10000枚,封闭式飞蛾干式诱捕器10000只。分别放置在吉拉吐乡锡伯屯村15000亩、红旗农场24000亩、查干湖镇31000亩,共落实水稻性诱剂控二化螟性技术70000亩。同时在三个试验区安排三个常规农药防治区和空白对照区。
2、水稻二化螟性诱剂安装时间
前郭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植保科技术人员从5月5号就开始剥杆监测二化螟发育进度,每5天监测一次;5月20号后每3天监测一次。6月20号在幼蛾羽化始期及时指导农户安装二化螟性诱捕器,直至8月末期末代蛾期结束收回诱捕器。诱捕器可循环使用。
3、安放密度与高度
每亩放置一个干式二化螟诱捕器(含诱芯一个),按照外密内疏方式排列放置。高度在水稻分蘖期高于地面50 cm;随着稻苗长高,提高诱捕器底端高度,保持高于稻苗10-20 cm。方式排列,外围多,中间区域少,上风口多一些,靠近村屯田块加密安放。前期诱捕器底端距地面50 cm;随植株生长进行调整,拔节期后诱捕器底端低于植株顶端10-20 cm。
4、诱蛾量调查
从安装到8月末共调查4次蛾量,在吉拉吐乡锡伯屯村,红旗农场分别调查三个地块,在处理区的东、西、南、北、中5点取样,每点查5个诱捕器,共查150个诱捕器,记录各诱捕器的诱蛾量 ,总结诱蛾1836个,平均每个诱蛾12.2只。
5、防治效果调查
9月20日,植保人员深入4个试验区进行剖秆调查,防治效果达到66.1%,数据见表1。
二、经济效益
二化螟信息素诱控技术推广70000亩,平均防治效果66.1%。经测产,每亩挽回水稻27.5 kg,共挽回产量185.0万千克。水稻单价按2.4元/kg,挽回总产值456.1万元,数据见表2。
三、结语
根据田间试验调查数据显示水稻性信息素诱控技术实施后,水稻二化螟的田间防治效果66.1%,每亩挽回水稻损失至少27.5 kg。而且投技术简单容易操作,投入小成本低、安全性好绿色无污染,深受农民欢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