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健 徐亮 杜鹏
摘 要:本研究主要基于2019年欧盟食品和饲料快速预警系统对华通报的数据,同时结合近年来对华通报的基本情况,针对2019年欧盟食品和饲料快速预警系统对中国出口至欧盟食品及其相关制品的总体情况进行了系统分析,以期为中国食品安全监管体系的完善提供参考。
关键词:欧盟;食品和饲料快速预警系统;食品安全
1 引言
近年来,我国发生了多起食品安全事件,例如,三聚氰胺超标奶粉事件、“地沟油”频繁曝光、病死猪肉家禽等肉类再次进入市场、“瘦肉精”事件、“红心鸭蛋”、人造鸡蛋和人造蜂蜜、食用油和“陈化粮”中黄曲霉毒素严重超标等。此类事件令人愤慨,而且在某种意义上也代表着一种社会不稳定因素。中国是欧盟的第四大非欧盟食品出口国[1],加强RASFF对华通报数据的及时跟踪和评估,对促进中国出口农产品质量的提升,改善食品安全监管措施,保障中国食品类商品的国际市场竞争力等诸多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2]。因此,本文重点针对2019年RASFF对华通报数据进行分析,为进一步做好食品安全的监管工作提供参考。
2 RASFF通报情况分析
2019年,欧盟RASFF就三大类产品,即食品、饲料和食品接触类材料,对华总体通报数量为397例,与2018年的通报数量332例、2017年的通报数量320例相比呈现逐年上升。而且,综合最近六年RASFF对华总体通报情况来看,2016年通报数量最少,为268例,呈现出先下降后上升的态势。这表明,近两年来,中国出口欧盟的食品、饲料和食品接触类材料超出欧盟监管标准的数量逐渐增多,需要引起足够重视。
从近两年RASFF对华通报和欧盟通报的三类数据分析(如表1所示),1)对华通报方面,食品类通报数量占比为63.48%(2019年)和62.95%(2018年),在三大类通报类型中占比最高;其次是食品接觸材料类,其通报数量占比为30.73%(2019年)和30.12%(2018年);饲料类占比最低。2)欧盟通报方面,食品类通报数量占比为87.65%(2019年)和87.53%(2018年),在三大类通报类型中占比最高;其次是饲料类,其通报数量占比为8.05%(2019年)和8.66%(2018年);而食品接触材料类占比最低。3)从对华通报数量占欧盟通报数量的比例方面分析,食品和饲料类占比较低,并且均低于总量占比,说明中国出口到欧盟的食品和饲料类产品不合格率相对较低。然而,在食品接触材料方面,对华通报数量占欧盟对食品接触材料总通报数量的比例分别高达70.93%(2019年)和72.46%(2018年),表明中国出口至欧盟的食品接触材料类产品严重超出了RASFF系统的检测标准,中国还需要全方位加强对食品接触材料类产品的质量控制。
3 结语
通过对欧盟RASFF系统的数据进行分析,我们发现: 2016~2019年,中国出口欧盟的食品、饲料和食品接触材料的通报数量呈现逐年递增的态势,需要引起中国相关监督管理部门的重视,以确保中国食品质量和食品安全的国际声誉。因此,建议中国尽早建立官方食品信息通报预警平台,实施食品溯源机制、加强食品安全监控力度,以确保中国的食品安全和食品产业的良好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