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海
“青由”指的可不仅仅是住宅周遭的重峦叠嶂。在距余杭车程一小时开外,张雷和妻子Yovana选中了让他们安居乐业的乡野,地方的名字便叫“青山村”。
“夯上房非常节能,冬暖夏凉,有着工业化水泥建筑比不上的智慧”
翻新房子的過程近乎一场实验,涵盖了对传统材料和技术的不断摸索与突破,充满挑战,却乐趣无穷。
五年前,设计师夫妻档张雷和Yovana在大自然保护协会的牵线下来到青山村,他们试图通过发展手工艺,促进当地经济结构的调整,从而缓解种植业对水源的破坏。项目虽告一段落,二人却不舍得告别,随后不仅把携手创立的品物流形工作室及“融”设计图书馆从余杭搬到了村子里,还决定在这儿安家落户。
2017年,张雷和Yovana开始物色房子,他们的目标很明确:一定要住夯土房。随着村民的生活逐渐富足,村里的夯土房已所剩无几,仅存的少数也多是家禽的饲养棚。对于这种连当地泥瓦匠都不情愿接手翻修的老房子,二人有着自己的执着:“近十年来,我们一直在研究传统材料和制造技术,其中便包括了夯土房,随着了解的深入,自然有了要住一住的想法。夯土房非常节能,冬暖夏凉,有着工业化水泥建筑比不上的智慧。”寻觅多时,他们找到了这座1983年落成的双层小楼,Yovana一见倾心,“房子很规整、很开敞,看到空间第一眼时,我心中已经有了明晰的构想“。
翻新房子的过程近乎一场实验,涵盖了对传统材料和技术的不断摸索与突破。Yovana在底楼的开放式厨房里浇铸了一个巨大的水磨石岛台,第一次不成功,敲掉重来,第二次施工才达到理想效果。二人还寻得一套俄罗斯传统壁炉的开源图纸,为了打造这个壁炉,他们与只会俄语的老匠人来回沟通,专程去天津定制铸铁组件,跟着村民上山挑泥巴来烧砖块……尝尽艰难险阻才完成组装。
入驻青山村不仅仅是为了过上桃源野居生活,这里意味着梦想,也意味着承诺。
改造新家也少不了当地匠人的协助:全屋窗户的设计、建造便是由他们贡献了关键力量。“做窗户足足花了六个月。”张雷说道,“为了让保温性能达标,我们选择了金属门窗常见的断桥结构,但我们想用全木材质,市面上没找到满意的。”夫妻二人请了两位师傅合作攻克这个技术难题,一位是断桥铝窗师傅,另一位是传统木窗师傅,在一次前所未有的跨界后,总算造出了密封严实的双层玻璃木窗。前前后后忙活了一年半,夯土房改造一新。万事俱备后,房东爷爷为迁宅挑选了吉日,还祭拜了神灵,借着这股“东风”,夫妻二人才终于搬进了新家。
用自己的力量建设乡村,目标虽具有理想主义色彩,但现实主义的方法可以一步一个脚印,步步都走得扎实!